美國、歐盟“雙反”潮流迭起,國際太陽能組件市場一片蕭條。寒潮中,溫州光伏企業抱團開發國內市場,尋求突圍。7月底,市光電產業促進協會與甘肅酒泉市簽訂了200兆瓦光伏發電合作協議,溫州光伏企業將通過抱團投資建設下游光伏發電站的方式,帶動光伏產品的銷售。
國際市場蕭條,國內市場升溫
7月26日,以SolarWorld為首的歐洲行業聯盟EUProSun已確認向歐盟委員會提交申訴,要求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如果歐盟真的立案,對我們光伏企業可以說是摧毀性的打擊。”接受采訪的光伏企業都發出這樣無奈的聲音。自2010年歐債危機爆發以來,歐盟各國紛紛出臺削減光伏補貼的政策,光伏企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
據溫州市光電產業促進協會不完全統計,2010年光伏行業經井噴式發展之后,我市最高峰時有50多家光伏企業,涵蓋產業鏈的各主要環節,包括垂直一體化、硅片、EVA膠膜、電池片、組件等。受金融危機等影響,整個行業陷入寒冬,不少光伏企業倒閉。如今,剩下的30多家光伏企業中還有70%-80%處于半停產狀態。
“我們正面臨著‘價格下挫,無單可接’的困境,訂單一天兩個價,接連跳水,利潤空間被壓縮得很厲害。”溫州市光電產業促進協會會長、溫州競日機電有限公司董事長鄭策介紹,光伏產品的生產成本是每瓦5塊,外國客商卻只報價每瓦4塊多。同時,他們大多還要求賒賬。這樣一來,企業寧愿不接單,以致“無單可接”的局面。
國際市場不行,國內光伏市場卻在升溫。
“最近接了幾個內銷的訂單,國內市場讓我們在寒冬中看到了一絲陽光。”溫州索樂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一鳴告訴記者,公司目前有兩條生產線在運作。
“上半年,公司光伏產品的銷售額有上千萬元,主要是為江蘇、安徽等地的光伏龍頭企業做代加工,他們在西北部做一些光伏發電項目。”良精集團董事長助理黃武林表示,公司基本上都在做國內訂單。同時,他們的光伏組件還供內部消化,廠區太陽能屋頂預計在月底就能啟用了,組裝之后,每年能發250萬度電,基本能滿足辦公用電需求。
溫州光伏企業抱團籌建發電站
在這些內銷訂單的背后,國內光伏發電項目正在掀起一股建設熱潮。去年國家公布,將“十二五”期間光伏發電的裝機目標確定為21GW。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出臺《關于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首次明確光伏電站電價按每千瓦時1元和1.15元兩個標準執行。這對電池板大量積壓的太陽能行業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在鄭策看來,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眼下光伏制造行業在國際市場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只能寄希望于提高國內市場的消化力。很快,他便有了以“建”促“銷”的想法,試圖通過投資光伏電站為公司產品銷售護航,同時還可獲取電站業務收益。
鄭策的想法得到了協會會員的支持。今年4月份,4家光伏龍頭企業組成代表團前往西部戈壁灘考察尋找光伏項目。
“我近幾個月都在西部跑,最終將目光瞄準了甘肅省酒泉市,日照時間長,當地政府也很支持新能源開發。”鄭策說,預計一瓦可以發2度電,8年時間就可以回收成本。7月底,項目有了實質性的進展,溫州市光電產業促進會與酒泉市能源局簽訂了2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合作協議書,酒泉市能源局將為協會申報光伏發電項目,共同爭取項目前期批文。
市科技局局長徐順東則認為,如果想改變光伏市場被動的現狀,未來的發展方向可以嘗試日本已比較成熟的“綠色生態城”模式,由光伏企業跟房地產開發商進行合作,在這個生態城中,電瓶車、照明等用電都可通過太陽能發電來解決。
記者手記溫企等待的不只是一張“路條”
光伏電站使用壽命一般為25年,投資回報長期而且穩定。目前,光伏電站的行業利潤率一般在8%-12%。太陽能企業從組件向電站領域轉型并沒有太多技術障礙,就是把組件封裝起來,難的是發出電來如何接入國家電網。同時,投資者需要大量融資,還要有法律和當地政府的支持。
戈壁灘陽光資源原本一文不值,但由于電網容量的限制,名額有限的開發權就成為跟采礦權一樣寶貴的資源,業內將光伏電站項目的開發權稱之為“路條”。
其實,除了路條,溫企還需要跨過并入國家電網這道門檻。在光伏電站的投資熱中,并網問題已開始顯現,目前青海不少光伏電站都沒有并網,只能擺在那里曬太陽。
所以,業內對投資電站也有不同的聲音,他們建議要保持理性,不能盲目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