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美雙反以及歐盟對中啟動反傾銷立案調查后,臺廠的轉單效應是否可落實,研究機構似乎不太看好?工研院IEK于今(20)日舉辦「陽光在哪里?」太陽光電新興市場研討會,IEK產業分析師王孟杰(見左圖)表示,中美雙反案后,臺廠得益有限;EnergyTrend分析師也指出,歐盟調查案出現一些模糊空間,因此中國廠商利用此一機會加速出清庫存換取現金,反而造成市場上殺價競爭,廠商更加血流成河。
自去年開始,美、歐太陽能市場開始對太陽能價格下殺戰的始作俑者中國進行反撲,展開所謂的反傾銷訴訟,除了中美雙反案初裁已于今年5月確立后,本月歐盟也正式立案調查,近期還傳出印度也要對中國興起反傾銷訴訟,而一旦有此議題興起,市場即直指臺廠可受轉單之惠。
對此,以中美雙反案來說,臺廠得益即相當有限,王孟杰表示,美國對中國進行雙反制裁,臺灣廠商雖可取得美國市場商機,但此結果也使得中國廠商全力搶攻或收購歐洲市場和廠商,使臺灣在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市場─歐洲反而發展受阻,得益有限。
另一方面,雙反造成反作用,太陽能供應鏈價格更是跌跌不休,因為雙反效應,中國廠商在全球四處塞貨,以免因雙反案通過后被課征高額懲罰性關稅,為價格下滑的主因。
也因如此,王孟杰表示,中國在雙反制裁影響下,再度打亂產業秩序,嚴重影響臺灣第三季太陽能產業旺季不旺,廠商減產導致產值衰退,若無新市場開始,今年臺灣太陽能電池產值恐怕會跌破至800億元以下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