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從美國到歐盟,兩次對華光伏反傾銷的幕后導演如何設計“戰法”,中資光伏企業如何在步步緊逼之下見招拆招?中歐高層政治磋商又會將這一史上最大的貿易訴訟引向何方?
數年恩怨綿延,百億訴訟糾葛,中國光伏絕地反擊
“貿易戰中的釣魚島之爭”
“這就是貿易戰中的釣魚島之爭。”扔下這句話,2012年9月23日,蘇州阿特斯陽光電力董事長瞿曉鏵再次飛赴歐洲,去往布魯塞爾歐盟總部磋商。
半個月前的9月6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啟動對中國出口的所有太陽能光伏組件和部件(包括太陽能電池片、硅片)進行反傾銷調查——涉及中國210億歐元出口、上千家企業存亡和40萬人就業。
這也被業界認為是迄今為止歐盟委員會立案的最大金額反傾銷調查,也是中國迄今遇到的金額最大的貿易訴訟。由于歐洲市場占到中國光伏企業銷售市場的70%以上,一旦反傾銷成立,這起始于2012年7月25日的貿易訴訟將給中國光伏帶來毀滅性打擊。
歐盟委員會立案后,中國光伏企業除了在9月21日之前提交抽樣問卷,并積極為自己申請市場經濟地位,其命運已完全系于政府高層的磋商。
其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副總理回良玉、王岐山在內的多位國家領導人公開呼吁歐盟在此問題上要采取公正立場。商務部也派出政府代表團奔赴歐洲,就光伏反傾銷事件與德、法兩國政府相關部門及歐盟委員會進行交涉。
事實上,這已不是中國光伏企業第一次遭到“反傾銷”調查。
早在2012年5月,先行發起對華光伏組件“雙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的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光伏企業開征最低稅率為31.18%的反傾銷稅。
歐盟之后,新興市場印度也傳出將發起對華光伏反傾銷調查的消息。
按照反傾銷調查程序,2013年12月,歐盟委員會將正式作出“傾銷”和“損害”的最終稅率裁定。在此大限之前,中歐雙方的企業、產業界和政治高層展開了一場歷時17個月的交鋒。
“可能性主義者的偏見”
瞿曉鏵清楚地記得,歐洲第一次提出對華反傾銷是2009年8月,帶頭的公司也正是這次向歐盟委員會提起調查申請的德國最大太陽能企業SolarWorld AG。
13年前,其首席執行官弗蘭克·阿貝克(Frank Asbeck)在德國波恩創立了這家企業。在業界,不僅瞿曉鏵與弗蘭克·阿貝克早年相識,尚德電力董事長施正榮至今仍與其保持著較為頻繁的電話溝通。
老交情敵不過市場競爭。作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市場,德國曾產生以Q-cells公司、瓦克公司為代表的全球領軍企業。隨著中國的制造業者的崛起,昔日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制造商Q-cells不得已在2012年4月申請破產。
“德國光伏產業極其困難,大家都在商量怎么解決,但相當長的階段,中方拒絕談這個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一位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矛盾積累已久。
早在美國“雙反”的時候,瞿曉鏵就試圖與弗蘭克·阿貝克做些私下接觸,但對方異常堅定的立場讓瞿迅速打消了“從源頭上勸阻”的念頭,此后“雙反”再無來往。
作為歐洲、美國兩場大規模反傾銷風波的幕后導演,身材胖碩的弗蘭克·阿貝克稱自己是個“可能性主義者”,他被他的中國對手描述成一個有著強烈意識形態的“極端分子”,不僅對中國制造有深刻偏見,還有著極高的政治敏感度,“知道如何利用政治形勢為自己謀利”。弗蘭克·阿貝克拒絕了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
為打贏這場貿易戰,SolarWorld AG通過產業聯盟EU ProSun在多個場合喊話,“中國根本不可能以現在提供給歐洲的價格制造出任何光伏產品,這不是產業政策問題,這就是一場戰爭!”
2011年圣誕節,SolarWorld AG曾向它的歐洲客戶寄送了一張畫著一個特殊“圣誕老人”的賀卡。在賀卡上,英國通俗小說作家薩克斯·洛莫爾創作的東方人奸詐取巧形象的代表“傅滿洲”(Dr.Fu Manchu)穿著圣誕老人的衣服,面帶邪惡的微笑向西方推銷光伏產品。
幾個月前,SolarWorld- AG宣布將裁掉現有3300名員工中的10%,也將原因歸咎于來自中國的“傾銷”。
矛盾步步升級。2012年7月25日,SolarWorld AG通過產業聯盟EU ProSun正式向歐盟委員會提出申請,指控中國光伏企業以低于生產成本的價格,將太陽能面板和部件傾銷到歐洲市場。
中資光伏反擊
“我想強調反傾銷的調查機構是歐盟委員會,它是一個完全獨立公正的機構。”EU Prosun的總裁Milan Nitzschke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制造商現在應該去翻書做案頭工作,提供歐盟要求的所有數據。Nitzschke也是Solar World AG副總裁。
7月25日后,中國制造商的確開始翻書——先為這件事“定性”:“史上最大規模”“關系40萬人就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這三點得到確認后,中國制造商開始頻繁高調宣傳,以得到輿論的支持。
他們甚至想到過游行示威。8月22日,當尚德、英利、阿特斯和天合光能四家行業最大的企業試圖在其全國工廠內舉行游行示威活動,國內外的數十家新聞媒體準備現場報道之時,這一聲勢浩大的“罷工”卻在前一天深夜被有關部門緊急叫停,臨時改為小型座談會。
“盡管沒有成功,但引起高層重視的效果卻已經起到了。”一家參與策劃上述活動的光伏企業高管說。
同時,這四家自發形成的行業代表開始不斷游說政府。他們不僅遞交了多份內參,還鼓起勇氣“當面”向到企業調研的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匯報;在得知德國總理默克爾即將訪華的消息后,四家企業還聯名寫“致總理的信”,闡述該案件的重要性和破壞力,這也促使該議題出現在溫家寶總理與默克爾的會談上。
“在強力游說政府高層上,這次吸取了美國‘雙反’時的教訓,大家都在戰斗中成長。”上述高管說。
根據訴訟的規則,目前中國光伏企業的思路是打擊對方的代表性。“他說其聯盟的成員有20多家企業,但其中13家都是匿名的,他們不站出來,又怎么知道是否真的代表了產業鏈所有環節的利益?”美國盛德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磊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對中國的反傾銷起訴,歐洲的所有生產商都知道,絕大部分都參加,小部分后來在媒體上知道我們后也加入了我們,我們絕對能代表歐洲光伏產業。”Milan Nitzschke向南方周末記者強調,他們已經掌握了中國制造商傾銷“非常強有力”的證據。
“他們總是說有證據,從來沒有拿出來過。”瞿曉鏵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時說。
政治磋商的空間
反傾銷調查正式進入法律程序后,雙方角力的重心隨即從企業間升級至政府間——主動權的轉移讓這宗本已形勢詭秘的貿易戰更加前景難料。
根據歐盟對反傾銷案件的調查程序,要確定中國企業的“反傾銷”,還需要滿足三個條件,而這三個條件成為眼下中國企業制勝的關鍵。
首先,歐盟要判斷中國企業是否存在傾銷;其次,若存在傾銷,但與歐盟的產業受損之間沒有因果關系,或行業受損的原因不是中國企業的傾銷,中企也能免于責罰;最后,即便證明了中國企業的傾銷的確導致了對方行業的受損,但如果懲罰中國企業會對整個歐盟的利益造成更大損失,歐盟也會投票重新考慮。
“一定要滿足這三個論斷,歐盟最后才會實施反傾銷措施。”英利集團總裁特別助理陳卓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此案的關鍵就在第二和第三點上。”
顯然,歐盟這種“三段論”設計為政治磋商預留了較大的空間。
如果第二點也宣告失敗,則只能在第三點游說各國投票上下功夫了。但這相當不易,由于歐盟成員國投票采取“反向一致”的規則,棄權被認為同意,只有反對票才能幫助中國。
“所以我們必須爭取到一半反對票,但又不是國家數量的一半,是權重的一半,因為歐盟剛剛決定不再采用一國一票的規則,而是根據國家的人口、經濟和社會水平做加權。”光伏行業知情人士透露。
反制與談判
“目前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政府,但我們不知道政府會打什么牌,愿意為這個行業打什么牌。”一家光伏企業負責該案的高管向南方周末記者坦言。
在2012年8月四家光伏巨頭的領導人與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會談時,有人提過以歐洲的空客、機械制造業或汽車業等核心產業做反制手段的提議。
“反傾銷案件一般不會驚動這么多高層,從目前看來,中國在政治層面的表態已經做足了。”商務部研究院外貿研究部研究員韓秀申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一般而言,反傾銷調查立案后,中方通過行業協會和政府組織協調,并提出相應的反制措施,都是反傾銷案件應對中的“常規動作”,最終結果的走向,則系于高層的判斷。
在業內看來,眼下最現實的“反制”措施則是商務部決定對歐盟多晶硅產品實行“雙反”(反補貼、反傾銷)調查申請正式立案。
上個月,國內四家大型多晶硅企業提交了上述調查申請,但商務部至今仍未定奪是否立案。多晶硅作為太陽能電池組件的上游原材料,商務部一旦決定用多晶硅“雙反”反制歐盟,則必然對下游的中國電池組件企業利益造成損害,此舉被業內稱為“殺敵一百自傷三千”。為此,下游企業已經多次向商務部表達過反對意見。
“反制措施如何才能不這么簡單粗暴,是下一步理性解決爭端的重點。”一位參與抗辯的律師說。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目前各種解決方案在業界流傳。包括“中歐雙方就多個行業達成了一攬子協議”等。
不過,眼下政府和產業界比較感興趣的解決方案,是能與歐盟的產業之間達成一個“限價協議”或“限制出貨量協議”,即中國企業承諾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對歐盟出口的光伏產品不低于某個約束價格或不超過某個總出貨量。
“價格如何定,則完全取決于中方全行業的談判和共識。”一位光伏企業高管對南方周末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