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利在建光伏行業國家級重點科研平臺研發成果斬獲頗豐,創新引領作用凸顯。10月10日,“光伏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一屆第二次學術委員會會議在保定英利公司召開。記者與會獲悉,依托該國家級科研平臺,我國光伏行業關鍵技術研發實現重大突破,自主研發能力國家領先,實驗室創新引領作用凸顯。
依托英利全球最完整光伏產業鏈條,以國家科技部門、各科研院所、企業“三位一體”的龐大科研專家隊伍為核心,“光伏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共承擔國家、省級等研發項目17項、申請專利305項,參與制訂《太陽能光伏照明裝置總技術規范》等國家標準1項、行業標準2項,發表論文27篇,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
其中,N型單晶硅、多晶硅電池及組件技術系列研究項目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三項、年產300兆瓦高效率低成本雙面發電N型硅太陽能電池研制等研發項目榮獲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在強大技術研發支撐下,科研系列成果順利實現孵化,光伏行業關鍵技術研發實現重大突破,國際領先。據介紹,依托國家及科研平臺,英利以“熊貓”命名的單晶硅高效太陽能電池生產線平均轉換效率達19.5%,實驗室最高轉換效率2012年末預計達到21.0%;“藏羚羊”類單晶電池量產平均效率可達18.5%,最高轉換效率達19%;壽命長、效率高、無污染的大容量磁懸浮飛輪儲能20千瓦時樣機下線,各項調試工作正加緊實施。
當前,我國光伏行業正在經歷著市場的寒冬。搭建并發揮國家級科研平臺創新引領作用,推進科技創新,掌握國際領先技術,實現技術升級,產業鏈條向下游電站進一步延伸的商業模式轉型,是英利集團提高核心競爭力,應對市場寒冬的舉措之一。
英利集團首席技術官宋登元博士表示,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一個開放的尖端研發平臺,未來將進一步開展與國際各大科研機構的合作,通過人才隊伍的引進和管理、硬軟件的完善實現國家重大創新技術及創新能力薄弱環節突破,在資源共享、成果孵化、技術轉讓、技術服務、人才培養等方面發揮引領作用,以促進我國太陽能技術水平提升,產業鏈條向上、下游進一步延伸,推動“寒冬”下光伏行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