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對中國光伏企業的"雙反"調查,使中國光伏產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那么,面對這空前的挑戰,國內光伏企業到底受到了多大的影響?是否已經做好了應對準備?還存在哪些問題?又該如何突圍?本報駐各地記者通過對一線企業、政府部門、商協會以及相關專家的采訪,力爭為廣大讀者提供盡可能全面的信息。
“中國光伏企業將面臨退出美國市場的危險。”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金淦接受本報采訪時,如此形容當下中國光伏產業遭遇的危機。
而這一危機,直接來自美國商務部日前做出的一紙終裁。根據終裁,美國商務部認定中國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企業反傾銷稅率從18.32%到249.96%不等,反補貼稅率從14.78%到15.97%不等。
孟金淦說,受波及的中國企業,最高者將面臨40%左右的成本提升。而更可怕的是,緊隨其后的歐盟“動作”。
“雙反”是戰略考慮
孟金淦分析說,中國企業提供的相關產品在質量上并沒有特別突出之處,而這一“雙反”裁決直接使中國企業喪失了價格優勢,因此,從結果來看,基本上等于使絕大多數中國光伏企業無法進入美國市場。
根據終裁結果,反傾銷和反補貼稅率剔除重復征收部分后,尚德將被征收35.97%的高額稅率,天合為23.75%,英利等其他單獨稅率企業適用30.66%的平均稅率。而這些都將增加到企業的生產成本當中。
對于美商務部日前做出的這一終裁,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嚴厲表示,美國商務部無視中國政府和中國企業的合理抗辯,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產品采取不公正的征稅措施,中方對裁決結果強烈不滿。不過,本報記者日前向商務部方面求證,接下來商務部將可能采取何種應對措施,商務部方面表示眼下不做透露。
此次被征稅率最高的當屬尚德。孟金淦分析說,根據調查的反補貼程度的不同,每個企業的稅率不同。“接受調查的企業稅率就低一些,而不接受調查的稅率就高一些。”
美國商務部在調查過程中,選取了無錫尚德和常州天合作為強制性應訴企業。而包括英利在內的10多家企業則為一般應訴企業,美國商務部裁定的這些企業的稅率一般都會取最高稅率和最低稅率的平均值。其他未應訴的企業則會被征收最高達249.96%的反傾銷稅率。
一位光伏企業內部人士稱,由于無錫尚德在美國的市場份額最大,因而終裁結果中尚德的稅率最高。而令業內擔憂的是,這個裁定已宣布了絕大多數光伏企業進入不了美國市場;而參與應訴的企業也很難在美國市場立足。
沈丹陽說,實際上,中美在清潔能源領域合作密切,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對中國太陽能電池產品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也將損害美原材料和設備出口商以及美消費者利益。
“美國的‘雙反’調查本質上是出于戰略上的考慮。”孟金淦接受本報采訪時直言,新能源和互諒網是工業革命新的經濟增長點。美國絕對不會允許中國在新能源領域成為領軍者,一定會從中扼殺中國企業。這是“雙反”的本質。直接原因才是歐美經濟形勢低迷,需要扶助自家企業。
更可怕的是歐盟
根據美國貿易救濟案處理程序,“雙反案”還需要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進行投票,預計將在11月23日左右作出終裁。如果屆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肯定性終裁,美國商務部將在11月30日簽發反傾銷和反補貼令,對中國出口美國的光伏組件征收高額“雙反”關稅。
孟金淦說,緊隨美國,歐盟9月初宣布對中國光伏電池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這才是更可怕的。因為中國光伏電池產品出口美國占整體15%,而歐盟則高達60%之多。“歐盟的調查結果很可能和美國差不多,因為調查的對象差不多,而參照的標準也差不多。”
“歐盟一旦對華光伏產業發起‘雙反’,中國光伏企業將面臨一場滅頂之災。”英利首席戰略官王亦逾表示說。尚德總裁助理劉志波此前透露,歐洲市場占該公司光伏市場的40%-45%,美國為25%。
對于歐盟委員會對中國企業發起的反傾銷調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說,目前,全球光伏產業發展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中歐光伏產業更是一種相互依存、互利合作關系。沈丹陽強調,“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呼吁歐方能從中歐經貿合作的大局出發,認真考慮中方的立場和建議,通過磋商合作解決光伏產品貿易摩擦。
過不了關,永遠受制于人
媒體消息,國家能源局權威人士透露,國家能源局正在制定“促進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產業政策,將從擴大國內市場需求、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和產業創新進步等多個方面支持光伏產業發展。
消息稱,近期高層指示要盡快出臺支持光伏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國家能源局的一系列政策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制定的。而針對中國光伏產業困局,工信部、能源局等部門正醞釀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動國內光伏市場大規模啟動,推動光伏產業有序發展。
面對眼下的態勢,孟金淦的看法是,政府和主管部門首先是不能保護落后。“多晶硅進口是20多美元一公斤,而國內生產工藝落后的一些企業則生產成本就高達每公斤80美元,這樣的企業必須倒閉破產。”骨干企業要保留,但必須進行調整。
“另外一些企業要走并購的路子。不過,眼下兼并重組并不會順利,因為沒有一個企業愿意背上包袱,同時,目前市場前景不明朗,有意收購者也會謹慎出手。”
孟金淦說,今天中國光伏產業面臨的問題多是產能過剩的問題,而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門在此問題上應該深刻反省。“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門對產業有指導和管理的責任、義務,然而對產業方面的知識卻知之甚少,對全局、對戰略、對產業發展缺乏研究,很長時間以來出于各種自身的考慮,放任甚至助推企業盲目擴張,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或許,眼下更有必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為什么只要開展“雙反”,中國企業就會被打得特別慘?孟金淦認為,根本原因是中國企業的核心技術、關鍵設備甚至原材料都來自國外,這一弱點被人牢牢抓住,別人深刻了解中國企業無法克服這一弱點,因此,“一反一個準”。
“過不了關,永遠受制于人。”孟金淦說,中國企業只有做好自己,投入科技創新,掌握核心競爭力,才能具備對國際市場的開拓能力。
“中國光伏企業將面臨退出美國市場的危險。”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金淦接受本報采訪時,如此形容當下中國光伏產業遭遇的危機。
而這一危機,直接來自美國商務部日前做出的一紙終裁。根據終裁,美國商務部認定中國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企業反傾銷稅率從18.32%到249.96%不等,反補貼稅率從14.78%到15.97%不等。
孟金淦說,受波及的中國企業,最高者將面臨40%左右的成本提升。而更可怕的是,緊隨其后的歐盟“動作”。
“雙反”是戰略考慮
孟金淦分析說,中國企業提供的相關產品在質量上并沒有特別突出之處,而這一“雙反”裁決直接使中國企業喪失了價格優勢,因此,從結果來看,基本上等于使絕大多數中國光伏企業無法進入美國市場。
根據終裁結果,反傾銷和反補貼稅率剔除重復征收部分后,尚德將被征收35.97%的高額稅率,天合為23.75%,英利等其他單獨稅率企業適用30.66%的平均稅率。而這些都將增加到企業的生產成本當中。
對于美商務部日前做出的這一終裁,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嚴厲表示,美國商務部無視中國政府和中國企業的合理抗辯,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產品采取不公正的征稅措施,中方對裁決結果強烈不滿。不過,本報記者日前向商務部方面求證,接下來商務部將可能采取何種應對措施,商務部方面表示眼下不做透露。
此次被征稅率最高的當屬尚德。孟金淦分析說,根據調查的反補貼程度的不同,每個企業的稅率不同。“接受調查的企業稅率就低一些,而不接受調查的稅率就高一些。”
美國商務部在調查過程中,選取了無錫尚德和常州天合作為強制性應訴企業。而包括英利在內的10多家企業則為一般應訴企業,美國商務部裁定的這些企業的稅率一般都會取最高稅率和最低稅率的平均值。其他未應訴的企業則會被征收最高達249.96%的反傾銷稅率。
一位光伏企業內部人士稱,由于無錫尚德在美國的市場份額最大,因而終裁結果中尚德的稅率最高。而令業內擔憂的是,這個裁定已宣布了絕大多數光伏企業進入不了美國市場;而參與應訴的企業也很難在美國市場立足。
沈丹陽說,實際上,中美在清潔能源領域合作密切,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對中國太陽能電池產品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也將損害美原材料和設備出口商以及美消費者利益。
“美國的‘雙反’調查本質上是出于戰略上的考慮。”孟金淦接受本報采訪時直言,新能源和互諒網是工業革命新的經濟增長點。美國絕對不會允許中國在新能源領域成為領軍者,一定會從中扼殺中國企業。這是“雙反”的本質。直接原因才是歐美經濟形勢低迷,需要扶助自家企業。
更可怕的是歐盟
根據美國貿易救濟案處理程序,“雙反案”還需要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進行投票,預計將在11月23日左右作出終裁。如果屆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肯定性終裁,美國商務部將在11月30日簽發反傾銷和反補貼令,對中國出口美國的光伏組件征收高額“雙反”關稅。
孟金淦說,緊隨美國,歐盟9月初宣布對中國光伏電池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這才是更可怕的。因為中國光伏電池產品出口美國占整體15%,而歐盟則高達60%之多。“歐盟的調查結果很可能和美國差不多,因為調查的對象差不多,而參照的標準也差不多。”
“歐盟一旦對華光伏產業發起‘雙反’,中國光伏企業將面臨一場滅頂之災。”英利首席戰略官王亦逾表示說。尚德總裁助理劉志波此前透露,歐洲市場占該公司光伏市場的40%-45%,美國為25%。
對于歐盟委員會對中國企業發起的反傾銷調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說,目前,全球光伏產業發展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中歐光伏產業更是一種相互依存、互利合作關系。沈丹陽強調,“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呼吁歐方能從中歐經貿合作的大局出發,認真考慮中方的立場和建議,通過磋商合作解決光伏產品貿易摩擦。
過不了關,永遠受制于人
媒體消息,國家能源局權威人士透露,國家能源局正在制定“促進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產業政策,將從擴大國內市場需求、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和產業創新進步等多個方面支持光伏產業發展。
消息稱,近期高層指示要盡快出臺支持光伏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國家能源局的一系列政策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制定的。而針對中國光伏產業困局,工信部、能源局等部門正醞釀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動國內光伏市場大規模啟動,推動光伏產業有序發展。
面對眼下的態勢,孟金淦的看法是,政府和主管部門首先是不能保護落后。“多晶硅進口是20多美元一公斤,而國內生產工藝落后的一些企業則生產成本就高達每公斤80美元,這樣的企業必須倒閉破產。”骨干企業要保留,但必須進行調整。
“另外一些企業要走并購的路子。不過,眼下兼并重組并不會順利,因為沒有一個企業愿意背上包袱,同時,目前市場前景不明朗,有意收購者也會謹慎出手。”
孟金淦說,今天中國光伏產業面臨的問題多是產能過剩的問題,而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門在此問題上應該深刻反省。“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門對產業有指導和管理的責任、義務,然而對產業方面的知識卻知之甚少,對全局、對戰略、對產業發展缺乏研究,很長時間以來出于各種自身的考慮,放任甚至助推企業盲目擴張,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或許,眼下更有必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為什么只要開展“雙反”,中國企業就會被打得特別慘?孟金淦認為,根本原因是中國企業的核心技術、關鍵設備甚至原材料都來自國外,這一弱點被人牢牢抓住,別人深刻了解中國企業無法克服這一弱點,因此,“一反一個準”。
“過不了關,永遠受制于人。”孟金淦說,中國企業只有做好自己,投入科技創新,掌握核心競爭力,才能具備對國際市場的開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