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的全球光伏市場格局正在形成。
“2012年第四季度,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終端市場,中國市場需求占全球終端市場總需求量的33%。然而兩年前,中國市場在全球光伏需求的占比還不到10%。”1月22日,光伏研究機構NPDSolarbuzz給中國經濟時報提供的報告稱。
中國光伏市場的快速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放緩的傳統歐洲市場。不過,看上去美好的前景同時面臨著一系列現實挑戰:產能階段性失衡嚴重、產業整合推進較難、外部貿易環境惡化和企業承受較大經營壓力等。2013年,“寒冬”里的中國光伏企業能迎來“春天”嗎?
商業模式之惑
“2013年,國內光伏市場肯定是很火爆。”中海陽新能源電力(行情專區)股份有限公司總監胡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預計,光伏組件銷售價格可能會持平或者略微回升。“裝機量會大幅增多,我覺得至少會有3吉瓦到5吉瓦的新增裝機量。”
一系列刺激國內市場的政策讓光伏企業看到希望。這其中,最令人振奮的無疑是“分布式光伏發電”。光伏企業普遍認為,如果中國分布式光伏發電等市場大幅成長起來,國內光伏企業可以減少對海外市場依賴,在商業模式上可以更加平衡,企業面臨的風險也會更小一些。
中盛光電是中國最大的海外光伏電站一站式解決方案提供商。該公司公關部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企業應根據自身情況,結合分布式發電的特點,積極探究電站投資應用的可能性。
目前中盛光電的主要市場集中在海外。不過,該公司公關部負責人稱,國內屋頂光伏發電具有較大的潛力,中盛光電也在探索如何利用公寓樓等屋頂空間來做分布式發電。
像中盛光電一樣處于“探索”階段的光伏企業不在少數。它們普遍面臨的問題是,該采用什么樣的商業模式?
胡磊的回答比較直接:暫時沒有考慮清楚采取什么樣的商業模式更加合理。
“目前國內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因剛剛起步,政策缺乏實施、市場秩序不規范、存在低價惡性競爭和收款難等問題,項目要實現盈利往往很難。”全球第五大太陽能光伏企業阿特斯陽光電力全球市場高級總監張含冰對記者說。
在張含冰看來,國內分布式光伏市場的啟動,無論是對阿特斯還是其他光伏企業而言,都是一個利好信息。但產生實際影響,還要等“春風化雨”后。“戰略決策上,我們還是繼續保持穩健做事的傳統,踏踏實實做好每一個項目的財務和盈利分析,規避潛在的風險。”
“應該更多關注工業屋頂的發展。”德國拜爾光伏公司董事長王學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國市場會在不斷學習別國市場不足和成本不斷降低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當然面臨很多問題。如果沒有合適的立法保障,還會遇到很多困難。
張含冰建議,國外有一些經驗可供中國借鑒,主要體現在政策細節、管理辦法和落實實施上,比如德國的光伏政策,積極地推動了分布式發電在該國普及。
不均衡的紅利
業內普遍認為,分布式光伏電價政策將對整個中國光伏產業形成利好。不過,對于分布式光伏電價很快大規模促進市場發展的看法,塞迪智庫光伏產業研究所副所長王世江覺得不是很現實。
“即使分布式光伏電價出臺,2013年國內光伏市場也未必會大規模啟動。”王世江對記者說,如果今年出臺分布式光伏電價,有可能會實施兩三年。一些企業可能不會立即安裝,而是持路條觀望,以獲得更高內部收益率。
這種情況在2012年金太陽示范工程中曾經出現過。據了解,有的企業2012年5月拿到電站路條,但并不著急建,而是等到下半年9月或10月再建。中間差了5個月,組件或者設備的價格跌了很多。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分布式光伏電價紅利在光伏產業鏈上的分配并不均衡。相比制造企業,系統集成企業或者電站可能會是政策的最大受益者。
王世江認為,現在上游制造端階段性過剩比較厲害,系統集成商招標組件時,往往采取招標形式,很容易出現互相壓價的情況。“電價紅利不一定會傳導到制造環節。”
以系統集成業務反過來推動光伏產品的銷售,確實緩解了部分光伏企業的壓力。中盛光電人士告訴記者:“在行業普遍虧損的情況下,中盛光電依然能實現盈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系統業務帶來了非常穩定的收益。”
據了解,國內如尚德、英利、天合、阿特斯等重點光伏企業已紛紛涉及到下游系統集成業務。王世江預計,到2013年,主要光伏企業系統集成業務收入將占據其總收入的10%以上,至2015年,占比將提高至40%以上。
不過,對于光伏企業向下游的系統集成、電站等業務發展,王學軍認為,在國外,主要遇到的問題也是政策不確定性問題。對于國內來說,墊資、三角債、綠電收購、電站系統標準、融資成本等是比較大的問題。
中盛光電人士建議,為大規模開拓國內市場,國家需要規范和完善國內太陽能電站的項目審批流程,盡快制定和出臺光伏行業統一標準,如光伏電站技術、質量驗收標準等,此外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國內目前的光伏政策,提高政策的可執行性。
“樂觀情況下,2013年我國新增裝機量將達到10GW,同比增長122%,市場將呈現集中與分布式發電并進,大型光伏電站主要集中于西北部地區,分布式電站主要集中于東南部地區。”王世江說。
“2012年第四季度,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終端市場,中國市場需求占全球終端市場總需求量的33%。然而兩年前,中國市場在全球光伏需求的占比還不到10%。”1月22日,光伏研究機構NPDSolarbuzz給中國經濟時報提供的報告稱。
中國光伏市場的快速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放緩的傳統歐洲市場。不過,看上去美好的前景同時面臨著一系列現實挑戰:產能階段性失衡嚴重、產業整合推進較難、外部貿易環境惡化和企業承受較大經營壓力等。2013年,“寒冬”里的中國光伏企業能迎來“春天”嗎?
商業模式之惑
“2013年,國內光伏市場肯定是很火爆。”中海陽新能源電力(行情專區)股份有限公司總監胡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預計,光伏組件銷售價格可能會持平或者略微回升。“裝機量會大幅增多,我覺得至少會有3吉瓦到5吉瓦的新增裝機量。”
一系列刺激國內市場的政策讓光伏企業看到希望。這其中,最令人振奮的無疑是“分布式光伏發電”。光伏企業普遍認為,如果中國分布式光伏發電等市場大幅成長起來,國內光伏企業可以減少對海外市場依賴,在商業模式上可以更加平衡,企業面臨的風險也會更小一些。
中盛光電是中國最大的海外光伏電站一站式解決方案提供商。該公司公關部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企業應根據自身情況,結合分布式發電的特點,積極探究電站投資應用的可能性。
目前中盛光電的主要市場集中在海外。不過,該公司公關部負責人稱,國內屋頂光伏發電具有較大的潛力,中盛光電也在探索如何利用公寓樓等屋頂空間來做分布式發電。
像中盛光電一樣處于“探索”階段的光伏企業不在少數。它們普遍面臨的問題是,該采用什么樣的商業模式?
胡磊的回答比較直接:暫時沒有考慮清楚采取什么樣的商業模式更加合理。
“目前國內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因剛剛起步,政策缺乏實施、市場秩序不規范、存在低價惡性競爭和收款難等問題,項目要實現盈利往往很難。”全球第五大太陽能光伏企業阿特斯陽光電力全球市場高級總監張含冰對記者說。
在張含冰看來,國內分布式光伏市場的啟動,無論是對阿特斯還是其他光伏企業而言,都是一個利好信息。但產生實際影響,還要等“春風化雨”后。“戰略決策上,我們還是繼續保持穩健做事的傳統,踏踏實實做好每一個項目的財務和盈利分析,規避潛在的風險。”
“應該更多關注工業屋頂的發展。”德國拜爾光伏公司董事長王學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國市場會在不斷學習別國市場不足和成本不斷降低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當然面臨很多問題。如果沒有合適的立法保障,還會遇到很多困難。
張含冰建議,國外有一些經驗可供中國借鑒,主要體現在政策細節、管理辦法和落實實施上,比如德國的光伏政策,積極地推動了分布式發電在該國普及。
不均衡的紅利
業內普遍認為,分布式光伏電價政策將對整個中國光伏產業形成利好。不過,對于分布式光伏電價很快大規模促進市場發展的看法,塞迪智庫光伏產業研究所副所長王世江覺得不是很現實。
“即使分布式光伏電價出臺,2013年國內光伏市場也未必會大規模啟動。”王世江對記者說,如果今年出臺分布式光伏電價,有可能會實施兩三年。一些企業可能不會立即安裝,而是持路條觀望,以獲得更高內部收益率。
這種情況在2012年金太陽示范工程中曾經出現過。據了解,有的企業2012年5月拿到電站路條,但并不著急建,而是等到下半年9月或10月再建。中間差了5個月,組件或者設備的價格跌了很多。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分布式光伏電價紅利在光伏產業鏈上的分配并不均衡。相比制造企業,系統集成企業或者電站可能會是政策的最大受益者。
王世江認為,現在上游制造端階段性過剩比較厲害,系統集成商招標組件時,往往采取招標形式,很容易出現互相壓價的情況。“電價紅利不一定會傳導到制造環節。”
以系統集成業務反過來推動光伏產品的銷售,確實緩解了部分光伏企業的壓力。中盛光電人士告訴記者:“在行業普遍虧損的情況下,中盛光電依然能實現盈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系統業務帶來了非常穩定的收益。”
據了解,國內如尚德、英利、天合、阿特斯等重點光伏企業已紛紛涉及到下游系統集成業務。王世江預計,到2013年,主要光伏企業系統集成業務收入將占據其總收入的10%以上,至2015年,占比將提高至40%以上。
不過,對于光伏企業向下游的系統集成、電站等業務發展,王學軍認為,在國外,主要遇到的問題也是政策不確定性問題。對于國內來說,墊資、三角債、綠電收購、電站系統標準、融資成本等是比較大的問題。
中盛光電人士建議,為大規模開拓國內市場,國家需要規范和完善國內太陽能電站的項目審批流程,盡快制定和出臺光伏行業統一標準,如光伏電站技術、質量驗收標準等,此外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國內目前的光伏政策,提高政策的可執行性。
“樂觀情況下,2013年我國新增裝機量將達到10GW,同比增長122%,市場將呈現集中與分布式發電并進,大型光伏電站主要集中于西北部地區,分布式電站主要集中于東南部地區。”王世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