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煤炭大省,也一直是全國傳統能源輸出重鎮。然而,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卻笑稱自己是“太陽能派”。他告訴本報記者,這個自創的派系雖是玩笑之詞,卻也證明了自己對太陽能行業的關注。他表示,太陽能是一個很有前景的朝陽產業,無疑寄托著他的“美麗山西”夢。
我特別關注太陽能產業,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談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大力推廣應用清潔能源,這就是我們山西省的機會。
我是一個“太陽能派”,過去在陜西當省長就曾講過,把太陽能發展作為省長的“一號工作”,從財政拿了8億元資金來支持它的發展。有人說,太陽能產能過剩了,過剩在什么地方呢?實際上,太陽能過剩是出口過剩而不是使用過剩,是我們的政策導向有問題。地球表面不到1%的光能被利用起來,就足以支撐人類一年的能源需求總量。比如山西右玉縣,它一年光照時間有2800個小時。但是如果不應用,就會大量過剩。
我認為,太陽能是一個新興產業,一個朝陽產業,一個永恒的產業。因為太陽是一個永恒的光源,沒有陽光就沒有萬物的生長,我們連吃的都沒有。太陽能還是地球上所有能源的來源,比如生物質能源等,莫不如是。
之所以要發展太陽能,對山西來講,是一個優勢變兩個優勢。利用煤的優勢發展電,發展電以后搞太陽能芯片,做出芯片之后再搞太陽能發電,這不是一種能源變兩種能源、一個優勢變兩個優勢嗎?發展山西,煤的優勢不能丟,有中生有總比無中生有要好得多。
現在太陽能發展的主要問題在于達不到市場化程度,要靠補貼。但我相信一點:太陽能利用率將不斷提高,隨著產品使用壽命的延長,未來轉化效率能夠達到18%—20%,太陽能就絕對市場化了。現在太陽能產業的度電成本做到1塊錢沒有問題,只要達到7毛錢一度電就可以市場化。在我看來,受通貨膨脹等諸多因素影響,不到十年,我們的電價肯定要漲到7毛錢,這并非一件遙遠得看不到前景的事。
作為人大代表,我們的市長和企業老總要從政府工作報告里面找項目、找政策、找思路,找到發展的載體。這次政府工作報告,實際上已經對太陽能產業的發展采取了措施,將我們自己對太陽能的應用擺在了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不論是對發展新興產業,發展新能源行業,還是解決行業產能過剩問題來說,都是一個綜合性的項目。
我戲稱自己為“太陽能派”,是為了表達我對這個產業的認知。我過去在陜西當省長,榆林等地的光照很強,同樣在山西大同、朔州,有很多鹽堿地和半坡地,這些地方寸草不生,自然可以用來發展太陽能。在這樣的地方發展太陽能產業,既不占用土地資源,又能很好地利用光能,而且還是清潔能源,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