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上任三把火。
放火是有學問的,目的是要立威--給舊勢力一個下馬威,敲山震虎;要舉旗---給新隊伍指明主攻方向,航標指引;要明志---告訴旁觀者自己的政見,博取支持,重新站隊。
通常,為確保立竿見影、成效顯著,為官者放火會首先選擇問題明顯、容易解決的目標而燒之。避開主要矛盾,找軟柿子捏,這正是所謂的中國智慧。縱觀歷屆政府上臺的動作,大多是這條路數。然,本屆克強總理上臺,出招截然不同。第一把火竟直指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進展最緩慢、改革阻力最大、牽涉各方利益最復雜的電力體制改革:重啟電改,削藩國網。其魄力之大、其雄心之強、其信心之盛,讓人振聾發聵、眼前一亮。面對當今世界低迷之經濟,紛亂之時局,一個果敢、行動、實干的總理正是民眾所期待,才能匹配中國目前的國際地位。
電改對于國務院不是一個新話題。如果從2002年開始計算,電改已經進行了整整十年,電力產業市場化改革的復雜性超出了最初設計者的想象,漫漫長路,不堪回首:
1) 1997 年開始對針對電力工業管理體制進行改革,成立了國家電力公司,原電力部行使的政府管理權移交給國家經貿委,電力體制政企分開。這算是預備。
2) 2002 年開始在電力市場引入競爭機制,打破電網的垂直一體化壟斷模式,在發電端開放競爭。實行“廠網分開”,將國家電力公司管理的電力資產按照發電和電網兩類業務進行劃分。
3) 2003年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正式成立。國家電監會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
4) 2011年進行電力“主輔分離”。兩家電網公司的勘測設計企業,火電、水電施工企業和電力修造企業剝離,同時并入新成立的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改革的歷程表明,電力產業市場化改革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改革既可能獲得巨大收益,又潛伏著各種風險。十年過去,電力改革當初提出的改革方針“廠網分開、主輔分離、輸配分開、競價上網”只完成了前一半。即使對這一半的改革,業界也都一致認為不徹底。
1) 廠網雖分開,但原本分離的本意是在發電側展開競爭,可是由于上網電價和發電額度仍然控制在發改委,初衷并沒有實現。反而成了夾生飯。
2) 主輔分離不徹底。原目標是剝離電網的電站設計建設、電力裝備制造、三產等輔業,只保留輸配電主業。可是國網利用2008年冰災,提出的輔業重新界定,并于2009年逆向收購許繼平高兩大領先電氣制造集團。
改革的最大阻力來自于電網和其相關利益集團,步步為艱。一句話:不徹底、不堅決、沒觸動核心。面對一個垂直壟斷了中國輸電、配電和供電整個環節,獨享覆蓋中國國境具有完全自然壟斷屬性的高壓輸電、中低壓配電網絡資源,作為單一購電方向發電廠買電,作為單一賣電方向終端用戶售電的超級龐大的電網,歷屆政府都顯得信心不足。一個被規制企業利用規制者的自利動機進行尋租活動,使規制者成為被規制者的“俘虜”,并共同分享壟斷利潤,從而導致規制的失敗。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電改注定無法成功。
為完成國家2002年提出的電改目標,引入電力的市場化機制,顯然必須重啟電改,對國網進行進一步拆分:剝離電網的配售職能,引入發電側、售電側的市場化競爭;剝離國網的電氣設備制造的輔業;成立第三方的電力調度和交易中心;公平、平等、透明地接納新能源電力。電改進入攻堅階段。
3月17日上午李克強總理在就任后首個記者會上坦言,改革步入深水區是因為它要觸動固有的利益格局。 “現在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但是,再深的水我們也得趟,因為別無選擇,它關乎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前途。這需要勇氣、智慧、韌性。”
壯哉,總理!幸哉,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