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尚德電力股價攀上90美元的歷史巔峰后,開始一路下跌2006年1月尚德電力股價突破40美元,施正榮問鼎首富2005年12月施正榮100%控股的尚德電力登陸紐交所2001年施正榮在無錫市政府的扶持下成立無錫尚德2013年3月尚德電力宣告破產重組,3月22日收盤報0.42美元2012年8月深陷虧損與GSF丑聞的尚德電力股價跌破1美元,收到退市警告
“企業興盛或衰落、股市繁榮或崩潰,一切都周而復始,但它們似乎總是在人們措手不及的時候來臨。”幾乎經歷了過去一個世紀當中所有經濟危機和行業起伏的美國管理學家彼得·伯恩斯坦在其著作《風險》當中如此寫道。
施正榮花12年構筑的光伏夢,一覺醒來繁花落盡終成空。上周三,曾經產能全球最大的光伏巨頭尚德電力宣布,作為公司經營主體的無錫尚德破產重整。
結局就是這樣殘酷真實得讓人措手不及。施正榮和他一手締造的光伏巨頭,以及曾經一起和他們為光伏產業欣喜瘋狂的地方政府和銀行,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全行業虧損和產能過剩的尷尬局面。
人物成敗
施正榮
多面博士的財富過山車
施正榮喜歡別人叫他“施博士”。這位現年50歲的太陽能技術博士在過去的12年時間里,經歷了從白手起家到問鼎首富再到分文不值的過山車,也展示了他勤儉奉公同時暗地自肥的多面性。
留學拜師
1983年,20歲的施正榮憑借優異的成績,從長春理工大學(原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光學儀器專業畢業后,考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1988年,施正榮在上海獲得碩士學位后得到公派留學機會,去到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師從“世界太陽能之父”、2002年諾貝爾環境獎得主馬丁·格林教授。馬丁·格林當時正在研究一項全新的課題薄膜太陽能電池,也就是把薄膜硅附著在玻璃上。如果這個項目成功,可以讓太陽能電池的成本下降,并且實現大規模應用。而施正榮只用了半年時間就完成了所有博士生三年都沒有攻破的難題,完美地讓薄膜硅附著在玻璃上,并且獲得了10多項太陽能電池技術的發明專利。1991年,施正榮以多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獲得博士學位,也深得馬丁·格林的厚愛。
1993年,30歲的施正榮加入澳大利亞國籍。1995年,在馬丁·格林的推薦下,施正榮出任澳大利亞太平洋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享有優厚的生活待遇和工資薪水。
問鼎首富
施正榮看到了太陽能電池技術的巨大商業空間,2000年,帶著自己的技術和40萬美元存款回國準備創業。當年,施正榮像所有推銷技術或者商業模式的真假商人一樣,拎著一個小挎包和一臺筆記本電腦,在國內四處游說。在輾轉了七八個城市之后,施正榮發現大部分地方政府官員都沒聽說過太陽能光伏產業,自己還常常被當成了騙子。
就在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時候,機會出現在離施正榮老家江蘇省揚中市不遠的無錫市。2001年,在經過一番考察之后,無錫市政府主導,由無錫小天鵝集團、山禾制藥、無錫國聯旗下的無錫高新技術風險投資等數家具有國資背景的公司共同出資600萬美元,占股75%,設立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而施正榮則以40萬美元和估值160萬美元的技術入股尚德,占股25%。2005年,施正榮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成立100%控股無錫尚德的“尚德電力”,并且成功登陸紐約交易所,成為第一家在美國主板上市的中國民營企業。
2006年,尚德電力的股價達到40美元以上,43歲的施正榮以23億美元的財富,成為當年的中國首富。
老大脾性
憑借新能源領域的產業擊敗一眾互聯網、房地產老板成為首富之后,各種榮譽紛至沓來。2007年,英國《衛報》將施正榮評為“能夠拯救地球的50人”之一。
施正榮似乎很愿意接受類似的國際性獎項,而在國內公開場合,則很享受觀眾要求合照和索要簽名的舉動。施正榮開始頻繁地出席各種社會活動和行業論壇,并且越來越以光伏行業帶頭人自居。在2008年底的一次新能源行業峰會上,站在臺上發言的施正榮指著臺下坐著的諸多同行大佬和政府官員說,“你們回去要好好反省一下。”當時的背景是,由于遭受了經濟危機,海外市場需求量在2008年下半年出現大幅下滑,中國光伏產業出現了產能過剩的苗頭,施正榮以老大的口氣要求維護行業秩序。
掏空尚德
在尚德初創的頭幾年,施正榮喜歡跟工人在食堂吃飯,經常去生產車間,了解、指導一線的生產情況,并且只領四分之一的工資。而在尚德上市之后,施正榮逐漸脫離了務實肯干的作風,迷戀上資本運作。
2006年底,施正榮通過復雜的財務手段成立了亞洲硅業,并且慢慢從幕后操縱走向前臺運作。亞洲硅業在成立不到一個月時間里,就獲得了來自尚德一份價值15億美元的大單,而直到兩年后亞洲硅業才開始向尚德提供多晶硅產品。2008年,施正榮以妻子張唯為法人代表的尚理投資成立,該公司與尚德之間也存在多宗關聯交易。
此前,海外已有投資者就此將施正榮訴至美國法院并獲立案。3月8日,尚德電力董事會就施正榮個人的關聯交易展開內部審計。
財富歸零
雖然無法獲知施正榮及其家族目前的隱秘財富,但以尚德電力的股價計算,施正榮的財富已經歸零。從2008年最高峰值的90美元一路跌下來,尚德上周五的收盤報0.42美元,美國投資機構已經給出了尚德電力股票“分文不值”的投資建議。
尚德電力的市值在最近的5年時間里蒸發了99%。目前,施正榮個人持有尚德電力30.2%的股份,并且通過注冊在英屬維爾京群島的家族私有公司D&M
TechnologiesLimited持股29.4%。但是相對于2006年問鼎中國首富時高達186億元的賬面財富,施正榮的公開財富已經蒸發殆盡。3月4日,董事會解除了施正榮公司董事長的職務。除了仍然是上市公司最大的股東這個身份之外,施正榮已被尚德掃地出門。
公司興衰
尚德電力
光伏樣本的狂飆與覆滅
尚德無疑是中國光伏行業的教父級企業,被視為海歸科學家、開明地方政府與海外資本合作的典范。此后在江蘇、浙江、江西等多地崛起的光伏企業大多都是參照了尚德的三方合作模式和發展路徑。可是現在,作為樣本的尚德,在經歷了令人炫目的狂飆突進之后,卻瀕臨覆滅。
成功上市
2004年,在無錫市政府扶持下成立的尚德開始籌備引入私募基金以及紅籌上市事宜。
對于海外機構來說,一個由施正榮個人控股的股權結構更有吸引力,而取得對企業的絕對控股權也完全符合施正榮自身的利益。為此,在施正榮的游說下,無錫市政府強令無錫國聯等國資在尚德上市前退出。盡管當地國資吃虧不少,不過在當時,無錫尚德以尚德電力的名義海外上市,被看做是多方共贏的選擇:施正榮的個人價值凈增1.7億美元;而無錫市政府在官方評價當中也將幫助尚德成立以及協助其上市,定義為無錫市光伏產業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飛躍。
從2005年1月到2005年12月,尚德以極高效的速度,在短短一年內完成了國有股退出、引入戰略投資者和登陸紐交所。
狂飆突進
海外上市募得4億美元后,尚德開始狂飆突進。2004年,尚德的生產線產能僅有50MW(兆瓦),隨著2010年無錫光伏新能源產業園的建設,尚德的產能擴大至3500MW,上市五年增長了70倍。在2010年底,尚德光伏產能居全球第一。
在大干快上擴充產能的同時,尚德開始章魚式外延擴張,但屢擲重金投資,換來的卻是一個又一個的失敗。譬如在2006年,尚德與美國MEMC公司簽訂類似于鐵礦石長期協議的多晶硅十年采購供貨協議,后來隨著多晶硅的價格暴跌,尚德在2011年賠付2.12億美元取消協議。
與此同時,尚德的債臺也越筑越高。2007至2008年間,尚德通過各種方式在海外融資近10億美元,而銀行貸款則從2005年的0.56億美元攀升至2011年的17億美元。另據了解,截至今年2月底,包括工行、農行、中行等在內的9家債權銀行對無錫尚德的本外幣授信余額折合人民幣已達到71億元。
外患內憂
在借新債還舊債的模式下,尚德容不得半點閃失。不幸的是,中國光伏產能過剩、歐美等主要市場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雙反調查,尚德的業績受到重創。2010年,主業虧損;2011年,營收、毛利雙雙下滑;2012年上半年,尚德平均每天虧損1000萬元。
更糟糕的是,2012年7月30日,尚德發布公告稱,對公司投資的環球太陽能基金管理公司(簡稱GSF)相關方提供的反擔保展開調查。初步結果顯示,該筆總額達5.6億歐元的反擔保系GSF偽造,導致的結果是尚德將承擔一切GSF向國開行融資所產生的風險。尚德的自我毀滅模式由此開啟。
8月15日,施正榮辭去尚德電力CEO黯然下課,由公司CFO金緯接任。
公司形勢急轉直下的同時,尚德陷入了三方內斗。代表海外投資者利益的金緯,在成為尚德CEO之后,一方面關廠裁員,另一方面要求給自己加薪,尚德員工發布公開信要求金緯下課。此后金緯更是拋出無錫尚德破產以剝離上市公司尚德電力巨額債務的方案,這引起無錫市政府方面不滿。
2012年9月,無錫市政府向施正榮表示愿意注資尚德拯救公司,條件是要用施正榮的個人資產做擔保。施正榮拒絕了該方案。
今年3月4日,尚德電力董事會發布公告,宣布免去施正榮董事長的職務。至此,施正榮與尚德電力董事會已經公開撕破臉面。
在尚德各方利益相互纏斗之時,隨著5.41億美元可轉債期限的迫近,尚德的結局只剩下了破產重整這一條路。
宣告破產
3月18日,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債權銀行聯合向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遞交無錫尚德破產重整申請。同一天,尚德電力發布公告,任命兩名新董事。其中,此前擔任無錫國聯財務部經理的周衛平被任命為執行董事、總裁。這項任命被認為是無錫國聯接手無錫尚德的信號。3月20日,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據《破產法》裁定,對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實施破產重整。這意味著尚德電力的上市主體同時也是核心資產無錫尚德進入破產重組程序。
3月21日,施正榮半年多來首次開腔,“作為公司創始人,我很想通過各方的支持使公司獲得重生,再為利益相關方創造價值”。施對尚德目前的破產重組局面反思道,“過去10年,我們對產業發展過于樂觀,企業發展速度很快,內部管理卻沒有跟上;由于產業鏈不健全,一些投資決策沒有達到效果,加上企業外部產能過剩、價格下跌、歐美雙反等原因,使企業的造血功能劇減。”無錫國聯董事長王錫林則在回答媒體關于無錫國聯是否會控股無錫尚德的問題時表示,“我們會尊重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按照投入產出的原則來做出我們的判斷和決策。”
7年之后,尚德完成了一輪狂飆突進和迅速衰敗的拋物線式發展,無錫當地國資企業則再次進駐,準備收拾爛攤子。
產業迷局
大量資金涌入、圈地建園設廠、行業產能過剩、國際貿易壁壘、國內宏觀調控、全行業大洗牌……這樣的流轉輪回在太陽能光伏業上演。幸運的是,作為大力提倡的新能源,光伏業似乎還沒有國內宏觀調控之虞;不幸的是,90%原料依靠進口,產品90%又依賴出口的光伏行業,在遭遇國際貿易壁壘之后,過剩的產能似乎無法通過國內市場進行消化。春意漸濃,行業龍頭無錫尚德陷入破產窘境,給整個中國光伏行業帶來了一絲寒意。
中國光伏業春天到底在哪里
病因盲目擴張
中國光伏行業最早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一家叫做日地太陽能的企業,但是一聲深山虎嘯之后便是20多年的沉寂。直到2005年尚德赴美上市,才引發了中國光伏行業的第一波熱潮。各地紛紛借鑒筑巢引鳳的尚德模式,引入技術和資本開始籌建光伏企業和光伏產業園區。
根據記者的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地方政府主導的帶有“光伏”字樣的產業園區就多達28家,主要集中在江蘇、浙江、河北等區域,多數光伏產業園的上馬建設時間在2009年。其中還不包括各地以光伏產業為主但是以“新能源”命名的產業園區。此外,目前有15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光伏企業,而光在2012年通過公告形式宣稱涉足光伏行業的A股公司就多達33家。
阿特斯陽光電力董事長瞿曉鏵介紹,2009至2010年,全球為應對經濟危機紛紛推出刺激政策,這些都對新能源行業帶來大量的政府擔保貸款,導致當時很多資金進入產業,光伏出現了產能大擴張。施正榮也曾表示,“2009年的下半年到2010年,這兩年當中(光伏行業)投資過熱,造成暫時性的產能極度過剩。”2010年,尚德產能問鼎全球第一,中國光伏企業的總體產能也占據了全球的半壁江山。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李俊峰直言,“光伏行業的困境不是市場需求問題,而是光伏行業過度投資、產能過剩造成的。國內光伏行業用了3-5年的時間走了10年的路,這使得光伏企業今后10年無路可走”。
困境
政策落空
運動式地大干快上之后,加之歐美市場的雙反調查,產能極度過剩的中國光伏行業迎來的必然是行業性虧損。2012年第二季度的財報顯示,在美國上市的前10大中國光伏企業全部虧損,虧損總額接近9億美元。美國投資機構MaximGroup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最大10家光伏企業的債務累計已高達175億美元,約合1110億元人民幣,中國整個光伏產業已接近破產邊緣。
已經“無路可走”的中國光伏行業正在期盼政策能指一條明路。不過近期出臺的政策利好似乎沒有滿足業界的期望。3月12日,發改委頒布的光伏電價征求意見稿中,備受矚目的“對于分布式光伏自用電”的補貼方案為:在用電電價基礎上給予0.35元/kWh補貼。
國家鼓勵分布式光伏自用電,被認為是政府有意幫助光伏企業打開國內市場。但海潤光伏董事長楊懷進對此表示,這一電價補貼方案低得超過預期,如果按照這一電價補貼方案實施,就不是在扶持光伏企業,而是將光伏企業“一網打盡”。
卡姆丹克太陽能CEO張屹認為,如果政策不支持,光伏行業很難獲得持續性發展。國內的電價補貼政策遠低于預期的消息雖不能說置整個行業于死地,但對光伏行業來說肯定是不利的。
出路
行業整合
張屹表示,目前來看,國內該行業內并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龍頭企業,僅憑產量高不能稱之為龍頭,負債率特別高的企業近期都將面臨不同程度的威脅,因為它們沒有利潤或者利潤很少,很有可能無法償還債務,“下一個尚德是誰還很難說,接下來可能會有其他企業陸續債務到期。至于相關政府以及管理機構會不會出手援救,目前還很難說。”
張屹預計,今后一兩年間都將是光伏產業的深度整合期。出現類似此次企業債務危機事件,可能對企業所在地負面影響比較大。但對于全行業來說,反而是好事。對于整個光伏行業來說,優勝劣汰是必然的。產能過剩是目前全行業的首要問題,如果不進行深度整合,行業很難迎來真正意義上的轉折。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國內光伏行業最大的特點就是過于依賴政策。作為地方政府,一方面,其深度介入,過度扶持光伏企業;但另一方面,對于整個產業的發展又缺乏相應的規劃和引導,造成一哄而上,產能急劇擴張,并最終釀成危機。現在只有徹底改變這種模式,光伏行業才能迎來真正的春天。
“企業興盛或衰落、股市繁榮或崩潰,一切都周而復始,但它們似乎總是在人們措手不及的時候來臨。”幾乎經歷了過去一個世紀當中所有經濟危機和行業起伏的美國管理學家彼得·伯恩斯坦在其著作《風險》當中如此寫道。
施正榮花12年構筑的光伏夢,一覺醒來繁花落盡終成空。上周三,曾經產能全球最大的光伏巨頭尚德電力宣布,作為公司經營主體的無錫尚德破產重整。
結局就是這樣殘酷真實得讓人措手不及。施正榮和他一手締造的光伏巨頭,以及曾經一起和他們為光伏產業欣喜瘋狂的地方政府和銀行,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全行業虧損和產能過剩的尷尬局面。
人物成敗
施正榮
多面博士的財富過山車
施正榮喜歡別人叫他“施博士”。這位現年50歲的太陽能技術博士在過去的12年時間里,經歷了從白手起家到問鼎首富再到分文不值的過山車,也展示了他勤儉奉公同時暗地自肥的多面性。
留學拜師
1983年,20歲的施正榮憑借優異的成績,從長春理工大學(原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光學儀器專業畢業后,考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1988年,施正榮在上海獲得碩士學位后得到公派留學機會,去到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師從“世界太陽能之父”、2002年諾貝爾環境獎得主馬丁·格林教授。馬丁·格林當時正在研究一項全新的課題薄膜太陽能電池,也就是把薄膜硅附著在玻璃上。如果這個項目成功,可以讓太陽能電池的成本下降,并且實現大規模應用。而施正榮只用了半年時間就完成了所有博士生三年都沒有攻破的難題,完美地讓薄膜硅附著在玻璃上,并且獲得了10多項太陽能電池技術的發明專利。1991年,施正榮以多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獲得博士學位,也深得馬丁·格林的厚愛。
1993年,30歲的施正榮加入澳大利亞國籍。1995年,在馬丁·格林的推薦下,施正榮出任澳大利亞太平洋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享有優厚的生活待遇和工資薪水。
問鼎首富
施正榮看到了太陽能電池技術的巨大商業空間,2000年,帶著自己的技術和40萬美元存款回國準備創業。當年,施正榮像所有推銷技術或者商業模式的真假商人一樣,拎著一個小挎包和一臺筆記本電腦,在國內四處游說。在輾轉了七八個城市之后,施正榮發現大部分地方政府官員都沒聽說過太陽能光伏產業,自己還常常被當成了騙子。
就在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時候,機會出現在離施正榮老家江蘇省揚中市不遠的無錫市。2001年,在經過一番考察之后,無錫市政府主導,由無錫小天鵝集團、山禾制藥、無錫國聯旗下的無錫高新技術風險投資等數家具有國資背景的公司共同出資600萬美元,占股75%,設立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而施正榮則以40萬美元和估值160萬美元的技術入股尚德,占股25%。2005年,施正榮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成立100%控股無錫尚德的“尚德電力”,并且成功登陸紐約交易所,成為第一家在美國主板上市的中國民營企業。
2006年,尚德電力的股價達到40美元以上,43歲的施正榮以23億美元的財富,成為當年的中國首富。
老大脾性
憑借新能源領域的產業擊敗一眾互聯網、房地產老板成為首富之后,各種榮譽紛至沓來。2007年,英國《衛報》將施正榮評為“能夠拯救地球的50人”之一。
施正榮似乎很愿意接受類似的國際性獎項,而在國內公開場合,則很享受觀眾要求合照和索要簽名的舉動。施正榮開始頻繁地出席各種社會活動和行業論壇,并且越來越以光伏行業帶頭人自居。在2008年底的一次新能源行業峰會上,站在臺上發言的施正榮指著臺下坐著的諸多同行大佬和政府官員說,“你們回去要好好反省一下。”當時的背景是,由于遭受了經濟危機,海外市場需求量在2008年下半年出現大幅下滑,中國光伏產業出現了產能過剩的苗頭,施正榮以老大的口氣要求維護行業秩序。
掏空尚德
在尚德初創的頭幾年,施正榮喜歡跟工人在食堂吃飯,經常去生產車間,了解、指導一線的生產情況,并且只領四分之一的工資。而在尚德上市之后,施正榮逐漸脫離了務實肯干的作風,迷戀上資本運作。
2006年底,施正榮通過復雜的財務手段成立了亞洲硅業,并且慢慢從幕后操縱走向前臺運作。亞洲硅業在成立不到一個月時間里,就獲得了來自尚德一份價值15億美元的大單,而直到兩年后亞洲硅業才開始向尚德提供多晶硅產品。2008年,施正榮以妻子張唯為法人代表的尚理投資成立,該公司與尚德之間也存在多宗關聯交易。
此前,海外已有投資者就此將施正榮訴至美國法院并獲立案。3月8日,尚德電力董事會就施正榮個人的關聯交易展開內部審計。
財富歸零
雖然無法獲知施正榮及其家族目前的隱秘財富,但以尚德電力的股價計算,施正榮的財富已經歸零。從2008年最高峰值的90美元一路跌下來,尚德上周五的收盤報0.42美元,美國投資機構已經給出了尚德電力股票“分文不值”的投資建議。
尚德電力的市值在最近的5年時間里蒸發了99%。目前,施正榮個人持有尚德電力30.2%的股份,并且通過注冊在英屬維爾京群島的家族私有公司D&M
TechnologiesLimited持股29.4%。但是相對于2006年問鼎中國首富時高達186億元的賬面財富,施正榮的公開財富已經蒸發殆盡。3月4日,董事會解除了施正榮公司董事長的職務。除了仍然是上市公司最大的股東這個身份之外,施正榮已被尚德掃地出門。
公司興衰
尚德電力
光伏樣本的狂飆與覆滅
尚德無疑是中國光伏行業的教父級企業,被視為海歸科學家、開明地方政府與海外資本合作的典范。此后在江蘇、浙江、江西等多地崛起的光伏企業大多都是參照了尚德的三方合作模式和發展路徑。可是現在,作為樣本的尚德,在經歷了令人炫目的狂飆突進之后,卻瀕臨覆滅。
成功上市
2004年,在無錫市政府扶持下成立的尚德開始籌備引入私募基金以及紅籌上市事宜。
對于海外機構來說,一個由施正榮個人控股的股權結構更有吸引力,而取得對企業的絕對控股權也完全符合施正榮自身的利益。為此,在施正榮的游說下,無錫市政府強令無錫國聯等國資在尚德上市前退出。盡管當地國資吃虧不少,不過在當時,無錫尚德以尚德電力的名義海外上市,被看做是多方共贏的選擇:施正榮的個人價值凈增1.7億美元;而無錫市政府在官方評價當中也將幫助尚德成立以及協助其上市,定義為無錫市光伏產業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飛躍。
從2005年1月到2005年12月,尚德以極高效的速度,在短短一年內完成了國有股退出、引入戰略投資者和登陸紐交所。
狂飆突進
海外上市募得4億美元后,尚德開始狂飆突進。2004年,尚德的生產線產能僅有50MW(兆瓦),隨著2010年無錫光伏新能源產業園的建設,尚德的產能擴大至3500MW,上市五年增長了70倍。在2010年底,尚德光伏產能居全球第一。
在大干快上擴充產能的同時,尚德開始章魚式外延擴張,但屢擲重金投資,換來的卻是一個又一個的失敗。譬如在2006年,尚德與美國MEMC公司簽訂類似于鐵礦石長期協議的多晶硅十年采購供貨協議,后來隨著多晶硅的價格暴跌,尚德在2011年賠付2.12億美元取消協議。
與此同時,尚德的債臺也越筑越高。2007至2008年間,尚德通過各種方式在海外融資近10億美元,而銀行貸款則從2005年的0.56億美元攀升至2011年的17億美元。另據了解,截至今年2月底,包括工行、農行、中行等在內的9家債權銀行對無錫尚德的本外幣授信余額折合人民幣已達到71億元。
外患內憂
在借新債還舊債的模式下,尚德容不得半點閃失。不幸的是,中國光伏產能過剩、歐美等主要市場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雙反調查,尚德的業績受到重創。2010年,主業虧損;2011年,營收、毛利雙雙下滑;2012年上半年,尚德平均每天虧損1000萬元。
更糟糕的是,2012年7月30日,尚德發布公告稱,對公司投資的環球太陽能基金管理公司(簡稱GSF)相關方提供的反擔保展開調查。初步結果顯示,該筆總額達5.6億歐元的反擔保系GSF偽造,導致的結果是尚德將承擔一切GSF向國開行融資所產生的風險。尚德的自我毀滅模式由此開啟。
8月15日,施正榮辭去尚德電力CEO黯然下課,由公司CFO金緯接任。
公司形勢急轉直下的同時,尚德陷入了三方內斗。代表海外投資者利益的金緯,在成為尚德CEO之后,一方面關廠裁員,另一方面要求給自己加薪,尚德員工發布公開信要求金緯下課。此后金緯更是拋出無錫尚德破產以剝離上市公司尚德電力巨額債務的方案,這引起無錫市政府方面不滿。
2012年9月,無錫市政府向施正榮表示愿意注資尚德拯救公司,條件是要用施正榮的個人資產做擔保。施正榮拒絕了該方案。
今年3月4日,尚德電力董事會發布公告,宣布免去施正榮董事長的職務。至此,施正榮與尚德電力董事會已經公開撕破臉面。
在尚德各方利益相互纏斗之時,隨著5.41億美元可轉債期限的迫近,尚德的結局只剩下了破產重整這一條路。
宣告破產
3月18日,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債權銀行聯合向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遞交無錫尚德破產重整申請。同一天,尚德電力發布公告,任命兩名新董事。其中,此前擔任無錫國聯財務部經理的周衛平被任命為執行董事、總裁。這項任命被認為是無錫國聯接手無錫尚德的信號。3月20日,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據《破產法》裁定,對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實施破產重整。這意味著尚德電力的上市主體同時也是核心資產無錫尚德進入破產重組程序。
3月21日,施正榮半年多來首次開腔,“作為公司創始人,我很想通過各方的支持使公司獲得重生,再為利益相關方創造價值”。施對尚德目前的破產重組局面反思道,“過去10年,我們對產業發展過于樂觀,企業發展速度很快,內部管理卻沒有跟上;由于產業鏈不健全,一些投資決策沒有達到效果,加上企業外部產能過剩、價格下跌、歐美雙反等原因,使企業的造血功能劇減。”無錫國聯董事長王錫林則在回答媒體關于無錫國聯是否會控股無錫尚德的問題時表示,“我們會尊重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按照投入產出的原則來做出我們的判斷和決策。”
7年之后,尚德完成了一輪狂飆突進和迅速衰敗的拋物線式發展,無錫當地國資企業則再次進駐,準備收拾爛攤子。
產業迷局
大量資金涌入、圈地建園設廠、行業產能過剩、國際貿易壁壘、國內宏觀調控、全行業大洗牌……這樣的流轉輪回在太陽能光伏業上演。幸運的是,作為大力提倡的新能源,光伏業似乎還沒有國內宏觀調控之虞;不幸的是,90%原料依靠進口,產品90%又依賴出口的光伏行業,在遭遇國際貿易壁壘之后,過剩的產能似乎無法通過國內市場進行消化。春意漸濃,行業龍頭無錫尚德陷入破產窘境,給整個中國光伏行業帶來了一絲寒意。
中國光伏業春天到底在哪里
病因盲目擴張
中國光伏行業最早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一家叫做日地太陽能的企業,但是一聲深山虎嘯之后便是20多年的沉寂。直到2005年尚德赴美上市,才引發了中國光伏行業的第一波熱潮。各地紛紛借鑒筑巢引鳳的尚德模式,引入技術和資本開始籌建光伏企業和光伏產業園區。
根據記者的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地方政府主導的帶有“光伏”字樣的產業園區就多達28家,主要集中在江蘇、浙江、河北等區域,多數光伏產業園的上馬建設時間在2009年。其中還不包括各地以光伏產業為主但是以“新能源”命名的產業園區。此外,目前有15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光伏企業,而光在2012年通過公告形式宣稱涉足光伏行業的A股公司就多達33家。
阿特斯陽光電力董事長瞿曉鏵介紹,2009至2010年,全球為應對經濟危機紛紛推出刺激政策,這些都對新能源行業帶來大量的政府擔保貸款,導致當時很多資金進入產業,光伏出現了產能大擴張。施正榮也曾表示,“2009年的下半年到2010年,這兩年當中(光伏行業)投資過熱,造成暫時性的產能極度過剩。”2010年,尚德產能問鼎全球第一,中國光伏企業的總體產能也占據了全球的半壁江山。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李俊峰直言,“光伏行業的困境不是市場需求問題,而是光伏行業過度投資、產能過剩造成的。國內光伏行業用了3-5年的時間走了10年的路,這使得光伏企業今后10年無路可走”。
困境
政策落空
運動式地大干快上之后,加之歐美市場的雙反調查,產能極度過剩的中國光伏行業迎來的必然是行業性虧損。2012年第二季度的財報顯示,在美國上市的前10大中國光伏企業全部虧損,虧損總額接近9億美元。美國投資機構MaximGroup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最大10家光伏企業的債務累計已高達175億美元,約合1110億元人民幣,中國整個光伏產業已接近破產邊緣。
已經“無路可走”的中國光伏行業正在期盼政策能指一條明路。不過近期出臺的政策利好似乎沒有滿足業界的期望。3月12日,發改委頒布的光伏電價征求意見稿中,備受矚目的“對于分布式光伏自用電”的補貼方案為:在用電電價基礎上給予0.35元/kWh補貼。
國家鼓勵分布式光伏自用電,被認為是政府有意幫助光伏企業打開國內市場。但海潤光伏董事長楊懷進對此表示,這一電價補貼方案低得超過預期,如果按照這一電價補貼方案實施,就不是在扶持光伏企業,而是將光伏企業“一網打盡”。
卡姆丹克太陽能CEO張屹認為,如果政策不支持,光伏行業很難獲得持續性發展。國內的電價補貼政策遠低于預期的消息雖不能說置整個行業于死地,但對光伏行業來說肯定是不利的。
出路
行業整合
張屹表示,目前來看,國內該行業內并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龍頭企業,僅憑產量高不能稱之為龍頭,負債率特別高的企業近期都將面臨不同程度的威脅,因為它們沒有利潤或者利潤很少,很有可能無法償還債務,“下一個尚德是誰還很難說,接下來可能會有其他企業陸續債務到期。至于相關政府以及管理機構會不會出手援救,目前還很難說。”
張屹預計,今后一兩年間都將是光伏產業的深度整合期。出現類似此次企業債務危機事件,可能對企業所在地負面影響比較大。但對于全行業來說,反而是好事。對于整個光伏行業來說,優勝劣汰是必然的。產能過剩是目前全行業的首要問題,如果不進行深度整合,行業很難迎來真正意義上的轉折。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國內光伏行業最大的特點就是過于依賴政策。作為地方政府,一方面,其深度介入,過度扶持光伏企業;但另一方面,對于整個產業的發展又缺乏相應的規劃和引導,造成一哄而上,產能急劇擴張,并最終釀成危機。現在只有徹底改變這種模式,光伏行業才能迎來真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