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并不熟悉任凱這個名字,但一定不會對他的微博“和海一樣的新能源”感到陌生。在過去的幾個月里,任凱一直在微博上對自家屋頂光伏電站發電并網進行“全程直播”。
4月10日,北京慧能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創始人任凱利用5年的時間由一個光伏草根轉型成為企業的創始人,從光伏行業的呼吁者變身為行動者。
轉型
任凱經歷了由不懂行到自己建私人電站且成功并網,再到轉型成為如今的分布式光伏系統集成承建商。
今年1月25日,任凱家屋頂的光伏電站并網,搶占多個“第一名”后,成為了家用光伏系統并網的“樣板”。任凱和他的別墅成了“大忙人”。
采訪過程中,任凱接到了江蘇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邀請培訓的電話,而昨天下午他剛結束在清華的活動,15日還將在另一產業發展論壇上作演講。
“周六,自然之友協會約40戶會員家庭過來參觀,加上戰略合作伙伴昱能、漢能、英利的客戶,還有媒體,共近百人。我以后可考慮收門票了。”他開玩笑地說。
在建電站的過程中,任凱曾試圖聯系過國內幾家大型的光伏電站承建商,但是他們均因為3KW的項目太小“看不上”而拒絕了。任凱卻從中發現了商機。
任凱說,慧能公司看中的正是這“爹不疼,娘不愛”的細分市場,“相較于地面大型集中式電站來說,幾千瓦的分布式光伏電站的承建利潤少得可憐,但或許是行業寒冬中一條新的發展路徑。”
目前,慧能公司已接到累計近500KW的分布式光伏系統集成訂單,同時任凱透露還有幾家大型企業尚在商談中,下周就會有結果。
往昔
2008年,任凱離開做了10年的移動通訊進入應用材料,做的仍是老本行“物流”,只是產品由手機變成光伏設備。
當時還不清楚光伏是什么東西的任凱,怎么也想不到幾年后會在自家屋頂上做實驗,建光伏發電站,還成為了光伏業的草根明星。
“了解得越深入越感覺光伏是一個挺好的行業,應該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任凱說。
萌生自己建電站的念頭是在2011年。卻發現政策滯后,國內光伏應用市場處于沉睡中。任凱就在微博上寫文章呼吁,試圖影響行業政策,到現在還堅持著每天一篇原創。
2012年12月26日,國家電網公司發布《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今后,電網企業將免費為6MW以下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業主提供接入系統方案制定、并網檢測、調試等全過程服務,允許富余電力上網。
任凱看到了行業的一絲曙光,著手落實自己的創業想法。“既然國網給光伏并網開了一盞綠燈,我就自己做實驗,驗證執行情況。你我都不做,政策就會變成一紙空文。”他說。
國內在政策、補貼、機制以及相應的產品設備上,私人分布式光伏發電領域都是空白。業主和國家電網公司相當于是互相推著往前走。
小插曲
作為首例,任凱沒有前輩的經驗可以學習,只能靠自己摸索前行。
雖然早在2012年11月5日,任凱就正式遞交了并網申請,但卻因鄰居和物業對其屋頂上的太陽能電池支架提出要求,任凱不得不更改設計,預算超支外還耽誤了并網進程,起個大早卻被青島一市民搶先了。
去年12月10日,國網確認任凱家項目的接入費用1.7萬元,這筆費用由任凱承擔。國網給出的解釋是“接入工程以及接入引起的公共電網改造部分由電網企業投資建設”,“接入用戶側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由項目業主投資”。
兩天后的現場辦公會上,任凱表示1.7萬元的接入費太貴,國家電網公司北京局領導表示之前的解釋不準確,這只是項目工程估算費用,包括電能表在內的大頭都將由國家電網公司承擔。
而這一模糊的說法在今年2月底國網新發布的政策中得到了明確的糾正。任凱理解國家電網公司新政從總部傳達到各個地方電力公司需要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
3月26日,任凱在微博發布“求國家電網權威解答-關于分布式光伏項目并網申請的幾點問題”的帖子,國家電網北京公司5天后請他面談,深入探討商議措施,回復“明晰并網政策統一各地執行”。
“我沒有其他更好的渠道,只能利用微博的影響力和相關利益集團博弈。”任凱希望能夠為日后的客戶謀求切實的利益,比如1元錢的上網電價。
4月10日,北京慧能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創始人任凱利用5年的時間由一個光伏草根轉型成為企業的創始人,從光伏行業的呼吁者變身為行動者。
轉型
任凱經歷了由不懂行到自己建私人電站且成功并網,再到轉型成為如今的分布式光伏系統集成承建商。
今年1月25日,任凱家屋頂的光伏電站并網,搶占多個“第一名”后,成為了家用光伏系統并網的“樣板”。任凱和他的別墅成了“大忙人”。
采訪過程中,任凱接到了江蘇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邀請培訓的電話,而昨天下午他剛結束在清華的活動,15日還將在另一產業發展論壇上作演講。
“周六,自然之友協會約40戶會員家庭過來參觀,加上戰略合作伙伴昱能、漢能、英利的客戶,還有媒體,共近百人。我以后可考慮收門票了。”他開玩笑地說。
在建電站的過程中,任凱曾試圖聯系過國內幾家大型的光伏電站承建商,但是他們均因為3KW的項目太小“看不上”而拒絕了。任凱卻從中發現了商機。
任凱說,慧能公司看中的正是這“爹不疼,娘不愛”的細分市場,“相較于地面大型集中式電站來說,幾千瓦的分布式光伏電站的承建利潤少得可憐,但或許是行業寒冬中一條新的發展路徑。”
目前,慧能公司已接到累計近500KW的分布式光伏系統集成訂單,同時任凱透露還有幾家大型企業尚在商談中,下周就會有結果。
往昔
2008年,任凱離開做了10年的移動通訊進入應用材料,做的仍是老本行“物流”,只是產品由手機變成光伏設備。
當時還不清楚光伏是什么東西的任凱,怎么也想不到幾年后會在自家屋頂上做實驗,建光伏發電站,還成為了光伏業的草根明星。
“了解得越深入越感覺光伏是一個挺好的行業,應該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任凱說。
萌生自己建電站的念頭是在2011年。卻發現政策滯后,國內光伏應用市場處于沉睡中。任凱就在微博上寫文章呼吁,試圖影響行業政策,到現在還堅持著每天一篇原創。
2012年12月26日,國家電網公司發布《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今后,電網企業將免費為6MW以下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業主提供接入系統方案制定、并網檢測、調試等全過程服務,允許富余電力上網。
任凱看到了行業的一絲曙光,著手落實自己的創業想法。“既然國網給光伏并網開了一盞綠燈,我就自己做實驗,驗證執行情況。你我都不做,政策就會變成一紙空文。”他說。
國內在政策、補貼、機制以及相應的產品設備上,私人分布式光伏發電領域都是空白。業主和國家電網公司相當于是互相推著往前走。
小插曲
作為首例,任凱沒有前輩的經驗可以學習,只能靠自己摸索前行。
雖然早在2012年11月5日,任凱就正式遞交了并網申請,但卻因鄰居和物業對其屋頂上的太陽能電池支架提出要求,任凱不得不更改設計,預算超支外還耽誤了并網進程,起個大早卻被青島一市民搶先了。
去年12月10日,國網確認任凱家項目的接入費用1.7萬元,這筆費用由任凱承擔。國網給出的解釋是“接入工程以及接入引起的公共電網改造部分由電網企業投資建設”,“接入用戶側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由項目業主投資”。
兩天后的現場辦公會上,任凱表示1.7萬元的接入費太貴,國家電網公司北京局領導表示之前的解釋不準確,這只是項目工程估算費用,包括電能表在內的大頭都將由國家電網公司承擔。
而這一模糊的說法在今年2月底國網新發布的政策中得到了明確的糾正。任凱理解國家電網公司新政從總部傳達到各個地方電力公司需要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
3月26日,任凱在微博發布“求國家電網權威解答-關于分布式光伏項目并網申請的幾點問題”的帖子,國家電網北京公司5天后請他面談,深入探討商議措施,回復“明晰并網政策統一各地執行”。
“我沒有其他更好的渠道,只能利用微博的影響力和相關利益集團博弈。”任凱希望能夠為日后的客戶謀求切實的利益,比如1元錢的上網電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