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嘉興市秀洲區的中國光伏科技城
“‘越是別人看衰的大環境下,越是我們抓住機遇的重要時刻’,毛光烈副省長曾不止一次地對我們這樣說。憑借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模式,我們有一定會迎來光伏產業的曙光。”對記者說這一席話的時候,嘉興市秀洲區管委會副主任田凱的眼中滿是信心。
時下,一提到光伏產業,不少人嗤之以鼻。誠然,由于嚴重依賴國際市場,在金融危機之后,國際市場對于光伏產品的需求驟降,導致光伏企業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而屋漏偏逢連夜雨。部分國家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的“雙反”調查,令國內的光伏企業更加“雪上加霜”。曾經的光伏產業龍頭老大——無錫尚德破產,再次宣告中國光伏產業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絕境。
僅次于江蘇的國內第二光伏制造大省浙江,受“雙反”調查影響,截止去年年底,從事光伏產業相關業務的企業中,單晶硅硅片生產企業96%停產;光伏電池、組件生產企業中,除了個別企業開工率較好外,中小企業開工率約為50%。
為什么在如此不利形勢下,嘉興還要著力打造一個14.2平方公里,傾注了10億巨資的“中國光伏科技城”?田凱告訴記者,他們是要通過技術的創新,來讓浙江的光伏產業成功“突圍”。
引技術降成本,打開國內市場
中國的傳統光伏產品,為什么會嚴重依賴國際市場?高昂的電池制造成本,與國內市場低下的消費能力之間的矛盾,正是癥結所在。
大力推進技術創新,降低光伏產品的制造成本,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核心要素。而目前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核心技術力量整體上比較薄弱,如果技術不能快速提高、沒有有效的創新,中國光伏產業的春天便無從談起。
“我們光伏科技城正在引進銅銦鎵硒的招商項目。”田凱說。提起銅銦鎵硒,可能許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厲害:用銅銦鎵硒薄膜制造的太陽能電池,具有生產成本低、污染小、不衰退、弱光性能好等顯著特點,光電轉換效率居各種薄膜太陽電池之首。
由于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接近于晶體硅太陽能電池,而成本只要后者的三分之一,因而被稱為下一代非常有前途的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是近幾年研究開發的熱點。
“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可以從根本上降低降低光伏產品的成本,這樣就能打破目前光伏產業‘生產制造在國內,研發使用在國外’的尷尬現狀。”嘉興市秀洲新區黨政辦副主任邵堅補充道。
嘉興市秀洲區管委會副主任田凱向記者介紹園區呢的光伏項目
走裝備國產化之路,讓光伏產品真正中國造
“中國有那么多光伏城,但關鍵生產設備仍主要依靠進口。美國、德國有自主研發的技術設備也就罷了,就連日本、韓國都有!”說到這里,80后的田凱有些義憤填膺,“我們要做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光伏裝備生產線,盡快實現裝備國產化。”
田凱介紹說,目前他們正與中電36所洽談光伏裝備的研發項目,希望可以盡早解決國外壟斷光伏制造業的局面。
除此之外,光伏高新區也正積極地與國內外的高新技術企業與科研機構進行接洽。
高新區成立短短3個多月以來,已簽約了19個項目,總投資67億元,其中兩個外資項目總投資達1億美元,并有中廣核、中國電子科技等一批央企簽約落戶。
“在政策上,全省的光伏資源都在向我們這里傾斜。”秀洲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田凱道出其中的秘密。浙江省政府對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給予3000萬的扶持資金,對園區內在三年內建成的屋頂光伏發電項目在國家規定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標準基礎上,每千瓦時補貼0.3元,可大大縮短成本回收時間。
秀洲高新區內上澎太陽能公司的負責人向記者展示他們的“智能硅”光伏產品
應用市場促開發,綠色電能正全面鋪開
記者走上科技城內一座高樓的樓頂,一排排的太陽電池板陣列整齊的立在天臺上。四下望去,周圍的建筑樓頂也全部都被一塊塊太陽能電池板所覆蓋。
新技術的應用也是底氣。“與傳統方法生產的太陽能電池片相比,我們的智能硅(Smart Silicon)技術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約20-30%。”光伏科技城內上澎太陽能公司的負責人說。據他介紹,該公司采用的4N金屬硅系物理法提煉,鍍膜僅需200℃的低溫,生產過程減排70-80%,能耗減少1/3。目前他們正在研發大尺寸的電池片,將太陽能轉化率向20%以上提高。
創新、轉型、升級、發展,如果沒有實際應用,一切都只能是概念上的空談。
目前,2.8兆瓦的3萬平方米“金太陽示范并網發電工程”本月將全面開工建設,到今年年底,光伏科技城將建成屋頂光伏裝機容量50兆瓦以上,2公里路燈光伏覆蓋,同時還有一批多樣多元的千瓦級小功率光伏應用點。
“2015年,科技城將建成屋頂光伏裝機容量200兆瓦,基本實現有條件的建筑物屋頂,被光伏發電系統全覆蓋。屆時,以光伏發電為主體的智能微網系統將初步建成。”
田凱驕說,光伏發電的示范應用,將成為探索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有效模式,為區域智慧電網建設提供新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