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實施反補貼、反傾銷制裁后,歐盟市場也緊跟其后展開“雙反”調查,光伏出口一時雪上加霜。業內人士提醒,在警惕歐美資本對處于低谷中的中國光伏資產實施并購同時,加大國內市場開拓或許正逢其時。“雙反”調查緊逼光伏行業
2004年之后六年間,中國光伏行業迎來了一個黃金發展時期,尚德、賽維、英利、天合等一批龍頭企業涌現,光伏產業整體規模短期內躍居全球首位。但金融危機之后,光伏電池板迅速由每瓦35元下降至不足20元,之后一路走低。
2009年下半年開始,隨著“金太陽”工程的啟動,光伏產業形勢再度轉好,市場又出現供不應求“有產能就賺錢”的局面。在產能擴張的同時,整個光伏產業鏈技術與產品品質也基本與歐美同步,而價格、成本只是歐美產品的3/4。
但是,“亂像注定會帶來一輪行業大洗牌”,長期從事產品營銷的山東力諾太陽能電力集團品牌策劃部部長韋兆文說,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受歐債危機影響,加上歐美“雙反”調查,致使嚴重依賴歐美市場的中國光伏產業再度遭受沖擊。到2012年底,光伏板每瓦價格跌至5元。
根據美國對華光伏產品“雙反”終裁結果,美方對中國相關生產和出口企業征收介于18.32%至249.96%的反傾銷關稅,以及介于14.78%至15.97%的反補貼關稅。緊接著,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稱,已對從中國光伏企業進口的硅片、電池、組件啟動反補貼調查。
歐美對中國光伏虎視眈眈
當前,中國光伏產品仍未改變對歐美市場的依賴。據統計,截至2012年底,中國光伏產量超過25吉瓦,但超過80%仍依賴國際市場。而且,當前需警惕歐美資本抄底中國光伏企業。
業內人士認為,這次歐美針對中國光伏行業的“雙反”調查,應是歐美資本展開的一場陰謀。歐美資本想借機把中國光伏行業打成哀鴻遍野,然后對光伏業優勢資產進行廉價收購,繼而重新啟動歐美市場。
2012年底,德國太陽能龍頭企業SMA公告稱,已與江蘇兆伏愛索新能源有限公司簽署合同收購其72.5%的股權。這標志著占有全球市場40%份額的SMA正式進軍中國市場,爭奪未來3年200億元的中國逆變器銷售市場。
當前,國內光伏企業應堅持國內、國外市場“兩條腿”走路。目前,隨著國內市場的逐步啟動,國內光伏企業開始擴大國內及歐美以外市場的銷售。如,山東力諾集團今年將2/3的電池組件放在國內銷售,同時開拓日本、非洲、澳大利亞、中東等市場。
國內市場前景柳暗花明
為啟動國內光伏市場,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救市政策。繼國家“金太陽”工程之后,2010年國家開始試點地面大型光伏電站建設。2011年,中國光伏裝機增長迅速,其中僅青海省一年新裝機就超過1吉瓦。
國內市場的啟動有力抵消了歐美市場的不利影響。2012年,全國光伏新裝4.5吉瓦,超過以往所有光伏裝機量,年裝機增長率保持60%以上。這一年,國內市場保持高速增長,也使大批注重國內市場的光伏企業得以重生。
受國家救市政策的引導,從去年開始包括英利、廣東興業、北京中海陽等國內光伏龍頭企業,紛紛發力國內光伏工程市場。山東力諾電力集團總經理周廣彥說,由于力諾光伏板塊主要集中在產業鏈的下游,即電池生產、組件拼裝、終端應用,因而企業內部自控能力比較強,相對于上游企業受市場沖擊較小。
記者近日在位于濟南東部的力諾科技園看到,與2012年底負荷降至不足一半不同,目前光伏電池板生產車間內開工率達100%。據介紹,目前,國內光伏產能只是相對過剩,中國40%以上多晶硅仍依賴進口。
按照國家相關規劃,到2015年中國光伏發電裝機要達到20吉瓦。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吳達成說,光伏發電是與國際差距較小的產業,有必要實現更快發展,尤其是通過市場實際應用來帶動產業進步。
2004年之后六年間,中國光伏行業迎來了一個黃金發展時期,尚德、賽維、英利、天合等一批龍頭企業涌現,光伏產業整體規模短期內躍居全球首位。但金融危機之后,光伏電池板迅速由每瓦35元下降至不足20元,之后一路走低。
2009年下半年開始,隨著“金太陽”工程的啟動,光伏產業形勢再度轉好,市場又出現供不應求“有產能就賺錢”的局面。在產能擴張的同時,整個光伏產業鏈技術與產品品質也基本與歐美同步,而價格、成本只是歐美產品的3/4。
但是,“亂像注定會帶來一輪行業大洗牌”,長期從事產品營銷的山東力諾太陽能電力集團品牌策劃部部長韋兆文說,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受歐債危機影響,加上歐美“雙反”調查,致使嚴重依賴歐美市場的中國光伏產業再度遭受沖擊。到2012年底,光伏板每瓦價格跌至5元。
根據美國對華光伏產品“雙反”終裁結果,美方對中國相關生產和出口企業征收介于18.32%至249.96%的反傾銷關稅,以及介于14.78%至15.97%的反補貼關稅。緊接著,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稱,已對從中國光伏企業進口的硅片、電池、組件啟動反補貼調查。
歐美對中國光伏虎視眈眈
當前,中國光伏產品仍未改變對歐美市場的依賴。據統計,截至2012年底,中國光伏產量超過25吉瓦,但超過80%仍依賴國際市場。而且,當前需警惕歐美資本抄底中國光伏企業。
業內人士認為,這次歐美針對中國光伏行業的“雙反”調查,應是歐美資本展開的一場陰謀。歐美資本想借機把中國光伏行業打成哀鴻遍野,然后對光伏業優勢資產進行廉價收購,繼而重新啟動歐美市場。
2012年底,德國太陽能龍頭企業SMA公告稱,已與江蘇兆伏愛索新能源有限公司簽署合同收購其72.5%的股權。這標志著占有全球市場40%份額的SMA正式進軍中國市場,爭奪未來3年200億元的中國逆變器銷售市場。
當前,國內光伏企業應堅持國內、國外市場“兩條腿”走路。目前,隨著國內市場的逐步啟動,國內光伏企業開始擴大國內及歐美以外市場的銷售。如,山東力諾集團今年將2/3的電池組件放在國內銷售,同時開拓日本、非洲、澳大利亞、中東等市場。
國內市場前景柳暗花明
為啟動國內光伏市場,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救市政策。繼國家“金太陽”工程之后,2010年國家開始試點地面大型光伏電站建設。2011年,中國光伏裝機增長迅速,其中僅青海省一年新裝機就超過1吉瓦。
國內市場的啟動有力抵消了歐美市場的不利影響。2012年,全國光伏新裝4.5吉瓦,超過以往所有光伏裝機量,年裝機增長率保持60%以上。這一年,國內市場保持高速增長,也使大批注重國內市場的光伏企業得以重生。
受國家救市政策的引導,從去年開始包括英利、廣東興業、北京中海陽等國內光伏龍頭企業,紛紛發力國內光伏工程市場。山東力諾電力集團總經理周廣彥說,由于力諾光伏板塊主要集中在產業鏈的下游,即電池生產、組件拼裝、終端應用,因而企業內部自控能力比較強,相對于上游企業受市場沖擊較小。
記者近日在位于濟南東部的力諾科技園看到,與2012年底負荷降至不足一半不同,目前光伏電池板生產車間內開工率達100%。據介紹,目前,國內光伏產能只是相對過剩,中國40%以上多晶硅仍依賴進口。
按照國家相關規劃,到2015年中國光伏發電裝機要達到20吉瓦。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吳達成說,光伏發電是與國際差距較小的產業,有必要實現更快發展,尤其是通過市場實際應用來帶動產業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