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盟貿易委員卡雷爾·德古特遞交了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平均稅率約47%的懲罰性關稅的提案,目前歐盟的各成員國正在評估該提案,原定于5月15日前各國提交針對該提案的反饋意見已經被推遲到5月24日,歐盟計劃將于6月6日前公布雙反初裁結果。
這次征收的范圍遠超美國雙反,包括硅片、電池、組件這三大類產品,幾乎囊括了光伏產業的大部分產品。
此結果并不出乎國內大部分企業的預料,早在2012年下半年,由于擔心歐盟雙反的沖擊,很多企業已經開始想出各種對策來應對。
晶澳太陽能COO謝健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以前歐洲市場至少占公司出貨量的50%,但從2012年第四季度開始,該公司已經有意識地降低歐洲市場的比重,目前已降至30%,以后比例仍將進一步下降。
“為了彌補歐洲市場留下的空缺,一個新趨勢是,除國內市場外,日本、中東、非洲等市場將成為中國光伏企業們下一波開拓的熱點。”謝健表示。
見招拆招
“為了應對歐盟雙反和行業低谷,我們在年初的時候就已開始調整經營方向。”謝健對記者說。
他表示,公司調整的目的是不再追求規模,減少虧損,在減少低毛利業務的同時增大開發新興市場的力度。在2011年,晶澳太陽能擴張迅猛,電池領域曾以2.8吉瓦的產能超越尚德電力,一躍成為全球最大電池生產商。
而據謝健透露,該公司正在減少產量,2012年該公司出貨量為1.7吉瓦,2013年估計會在1.7吉瓦至1.9吉瓦之間。
“2013年以來,公司至少淘汰了300兆瓦的產能,基本上都是2005年和2006年的老設備,另外,一些手工車間也關掉了,現在都是機械化生產。”謝健表示,正是因為晶澳太陽能的謹慎和提前轉型,讓公司的虧損降到了最低程度,所以能從容的還上2013年5月15日到期的總價值1.19億美元的可轉債。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無錫尚德就是因為5.75億美元可轉債到期而無能力償還,被迫進入了破產重整,施正榮的首富神話就此破滅。而今,另一巨頭賽維LDK目前也因數筆到期的可轉債無力償還而深陷破產傳聞中。
除了收縮戰線之外,光伏企業還在產品戰略上做出了調整。
Manz亞洲董事長兼總經理陳國平則對記者表示,歐盟“雙反”針對的僅是晶硅類光伏產品,但薄膜類電池不在其中,因此這也是中國薄膜電池生產商的一個機會。“我們今年除了在中國市場推出晶硅電池完整集成解決方案之外,還重點推出了銅銦鎵硒薄膜生產線,薄膜電池的低成本和逐漸提升的轉化率與晶硅電池相比,已有不小的競爭力。”
“之前,行業普遍預計中國今年裝機容量有10吉瓦,最少能達到七八吉瓦,如果能按期完成這個目標,就能減少因歐盟‘雙反’所帶來的損失。”陳國平說。
他表示,因為對中國市場的看好,該公司此前在蘇州投資建設了新工廠,有近2萬平方米的生產場地。
“對中小企業而言可謂‘船小好調頭’。”湖南利德電子漿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寧文敏對記者表示,該公司光伏業務目前占據70%左右的比例,以后將逐步減少到50%。而如果光伏市場再繼續不景氣,他們公司的生產線可以全部生產非光伏類漿料,以求應對危機。
在歐盟“雙反”的壓力之下,眾多企業寄希望于國內市場,但因目前上網電價拖欠和價格戰因素,國內市場依然步履蹣跚,前景未明。
謝健向記者表示,3年前光伏行業的毛利率還有30%,現在大部分企業卻只有3%至5%的毛利率。
“一方面是因為電站的上網電價補貼被嚴重拖欠,很多企業從2011年下半年就沒能領過上網補貼,很多投資者因此不敢投資光伏業。比如電站采購企業組件后,付款都要拖欠一兩年,企業自然拖不起;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無序的價格戰已經讓企業的利潤降到底線,這也是很多企業陷入虧損的根源所在。”
內需難題
“中國的光伏市場陷入了價格戰,而輕視了產品的質量,這帶來很多隱患。”杜邦中國一位高管對本報記者說。
在他看來,有些企業為了獲得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而降低成本,必然意味著以犧牲質量為前提。“我們的產品使用壽命可以保證超過30年,但一些只成立了四五年的企業都自稱產品的壽命能達到30年,這顯然可信度很低。”
“現在情況正在好轉,很多開發商已經開始關注質量問題。”TUV 南德意志大中華集團(以下簡稱TUV SUD)總裁兼首席執行官Dirk von Wahl對記者稱,目前雖然中國并沒有對光伏產品進行強制認證,但是很多企業即便在國內進行銷售,也會來該公司做質量、使用壽命等方面的認證,以增強競爭力。
在過去一年,包括晶澳、昱輝、晶科等光伏企業都選擇做了TUV SUD相關認證,5月中旬,上海航天汽車機電股份有限公司也選擇了與TUV SUD進行戰略合作,該公司將為航天機電提供檢測、認證、審核、電站驗收等技術服務。
寧文敏則表示,要解決國內市場難題,一方面需要企業自律,避免價格戰,提高產品質量,另一方面則需要政府相關部門重視拖欠補貼的行為,快速給企業發放補貼資金。同時,光伏企業呼吁政府鼓勵金融機構在融資上進行支持。
“由于補貼拖欠,銀行不愿意給電站開發商貸款,這讓很多有意投資光電電站的投資者望而卻步。”寧文敏無奈地說。
海外誘惑
“現在除本土市場之外,很多企業都把目光投向了日本、美國、中東等新興市場,而日本市場則是重中之重。”謝健表示。
謝健透露,日本政府在核電危機之后,加大了對光伏發電的扶持,2012年對光伏發電的補貼達到每度接近3元人民幣,因此晶澳太陽能2013年在日本市場銷售迅猛,目前日本市場銷量已占據公司20%~30%的出貨比例。
數據顯示,晶澳今年一季度出口日本組件銷量位居中國企業第一名,預計全年將占領日本8%~10%的市場份額。“去年日本市場安裝量有2.5吉瓦左右,今年可能將達到5~6吉瓦,不但接近中國市場安裝量,而且不會出現拖欠補貼的現象。”謝健表示。
在他看來,日本市場與其他市場相比優勢明顯。“印度市場潛力很大,但要大規模進入很難,最近又傳出欲對中國企業實施‘雙反’;巴西市場雖然具有豐富的水電資源,但政府對于光伏發電受重視程度遠不夠。”
“與之相比,在日本市場建設電站比中國國內還要簡單。”謝健舉例說,日本的大片土地通常是地主所有,只需要跟地主談妥即可,過程相對簡單;而在國內還需要與農戶、地方政府等利益體談判,過程冗雜。
TUV SUD一位人士提醒記者,日本市場相比其他市場要求較高,對安裝和售后服務非常重視,所以這方面做得差的企業難以在日本打開局面。此外,日本市場對產品的轉化率異常重視,效率越高的產品越有競爭力。“所以目前在日本市場謀得一席之地的還是晶澳、英利等這樣的一線巨頭。”
“在歐盟‘雙反’的壓力下,沒有能力去開發新市場的企業幾乎面臨致命打擊。”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對記者預測,如果不能盡快彌補歐盟市場所帶來的缺口,將對很多光伏企業造成嚴重打擊。數據顯示,2012年歐盟市場占據了中國光伏產業50%左右的出貨量,2013年預計降低到30%。
“如果不去開發新的市場,就意味著你有30%的市場缺口。”李仙德進一步表示,為此晶科能源早于去年底就在南非等新市場布局,近期,該公司剛為南非的兩個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提供了115兆瓦的組件。
而皮尤慈善信托基金會(PEW)清潔能源項目總監Phyllis Cuttino對記者表示,從樂觀的角度看,此前光伏的價格戰雖然讓企業陷入虧損,但卻給民間的光伏發電帶來了普及,而且中國政府對光伏的支持力度空前,僅2012年就吸引了312億美元的投資,中國市場前景良好。“歐洲的重心地位正在逐年下降,預計到2030年, 除了歐洲、美國以外,日本等新興市場將占到光伏產品銷量的50%。”
這次征收的范圍遠超美國雙反,包括硅片、電池、組件這三大類產品,幾乎囊括了光伏產業的大部分產品。
此結果并不出乎國內大部分企業的預料,早在2012年下半年,由于擔心歐盟雙反的沖擊,很多企業已經開始想出各種對策來應對。
晶澳太陽能COO謝健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以前歐洲市場至少占公司出貨量的50%,但從2012年第四季度開始,該公司已經有意識地降低歐洲市場的比重,目前已降至30%,以后比例仍將進一步下降。
“為了彌補歐洲市場留下的空缺,一個新趨勢是,除國內市場外,日本、中東、非洲等市場將成為中國光伏企業們下一波開拓的熱點。”謝健表示。
見招拆招
“為了應對歐盟雙反和行業低谷,我們在年初的時候就已開始調整經營方向。”謝健對記者說。
他表示,公司調整的目的是不再追求規模,減少虧損,在減少低毛利業務的同時增大開發新興市場的力度。在2011年,晶澳太陽能擴張迅猛,電池領域曾以2.8吉瓦的產能超越尚德電力,一躍成為全球最大電池生產商。
而據謝健透露,該公司正在減少產量,2012年該公司出貨量為1.7吉瓦,2013年估計會在1.7吉瓦至1.9吉瓦之間。
“2013年以來,公司至少淘汰了300兆瓦的產能,基本上都是2005年和2006年的老設備,另外,一些手工車間也關掉了,現在都是機械化生產。”謝健表示,正是因為晶澳太陽能的謹慎和提前轉型,讓公司的虧損降到了最低程度,所以能從容的還上2013年5月15日到期的總價值1.19億美元的可轉債。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無錫尚德就是因為5.75億美元可轉債到期而無能力償還,被迫進入了破產重整,施正榮的首富神話就此破滅。而今,另一巨頭賽維LDK目前也因數筆到期的可轉債無力償還而深陷破產傳聞中。
除了收縮戰線之外,光伏企業還在產品戰略上做出了調整。
Manz亞洲董事長兼總經理陳國平則對記者表示,歐盟“雙反”針對的僅是晶硅類光伏產品,但薄膜類電池不在其中,因此這也是中國薄膜電池生產商的一個機會。“我們今年除了在中國市場推出晶硅電池完整集成解決方案之外,還重點推出了銅銦鎵硒薄膜生產線,薄膜電池的低成本和逐漸提升的轉化率與晶硅電池相比,已有不小的競爭力。”
“之前,行業普遍預計中國今年裝機容量有10吉瓦,最少能達到七八吉瓦,如果能按期完成這個目標,就能減少因歐盟‘雙反’所帶來的損失。”陳國平說。
他表示,因為對中國市場的看好,該公司此前在蘇州投資建設了新工廠,有近2萬平方米的生產場地。
“對中小企業而言可謂‘船小好調頭’。”湖南利德電子漿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寧文敏對記者表示,該公司光伏業務目前占據70%左右的比例,以后將逐步減少到50%。而如果光伏市場再繼續不景氣,他們公司的生產線可以全部生產非光伏類漿料,以求應對危機。
在歐盟“雙反”的壓力之下,眾多企業寄希望于國內市場,但因目前上網電價拖欠和價格戰因素,國內市場依然步履蹣跚,前景未明。
謝健向記者表示,3年前光伏行業的毛利率還有30%,現在大部分企業卻只有3%至5%的毛利率。
“一方面是因為電站的上網電價補貼被嚴重拖欠,很多企業從2011年下半年就沒能領過上網補貼,很多投資者因此不敢投資光伏業。比如電站采購企業組件后,付款都要拖欠一兩年,企業自然拖不起;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無序的價格戰已經讓企業的利潤降到底線,這也是很多企業陷入虧損的根源所在。”
內需難題
“中國的光伏市場陷入了價格戰,而輕視了產品的質量,這帶來很多隱患。”杜邦中國一位高管對本報記者說。
在他看來,有些企業為了獲得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而降低成本,必然意味著以犧牲質量為前提。“我們的產品使用壽命可以保證超過30年,但一些只成立了四五年的企業都自稱產品的壽命能達到30年,這顯然可信度很低。”
“現在情況正在好轉,很多開發商已經開始關注質量問題。”TUV 南德意志大中華集團(以下簡稱TUV SUD)總裁兼首席執行官Dirk von Wahl對記者稱,目前雖然中國并沒有對光伏產品進行強制認證,但是很多企業即便在國內進行銷售,也會來該公司做質量、使用壽命等方面的認證,以增強競爭力。
在過去一年,包括晶澳、昱輝、晶科等光伏企業都選擇做了TUV SUD相關認證,5月中旬,上海航天汽車機電股份有限公司也選擇了與TUV SUD進行戰略合作,該公司將為航天機電提供檢測、認證、審核、電站驗收等技術服務。
寧文敏則表示,要解決國內市場難題,一方面需要企業自律,避免價格戰,提高產品質量,另一方面則需要政府相關部門重視拖欠補貼的行為,快速給企業發放補貼資金。同時,光伏企業呼吁政府鼓勵金融機構在融資上進行支持。
“由于補貼拖欠,銀行不愿意給電站開發商貸款,這讓很多有意投資光電電站的投資者望而卻步。”寧文敏無奈地說。
海外誘惑
“現在除本土市場之外,很多企業都把目光投向了日本、美國、中東等新興市場,而日本市場則是重中之重。”謝健表示。
謝健透露,日本政府在核電危機之后,加大了對光伏發電的扶持,2012年對光伏發電的補貼達到每度接近3元人民幣,因此晶澳太陽能2013年在日本市場銷售迅猛,目前日本市場銷量已占據公司20%~30%的出貨比例。
數據顯示,晶澳今年一季度出口日本組件銷量位居中國企業第一名,預計全年將占領日本8%~10%的市場份額。“去年日本市場安裝量有2.5吉瓦左右,今年可能將達到5~6吉瓦,不但接近中國市場安裝量,而且不會出現拖欠補貼的現象。”謝健表示。
在他看來,日本市場與其他市場相比優勢明顯。“印度市場潛力很大,但要大規模進入很難,最近又傳出欲對中國企業實施‘雙反’;巴西市場雖然具有豐富的水電資源,但政府對于光伏發電受重視程度遠不夠。”
“與之相比,在日本市場建設電站比中國國內還要簡單。”謝健舉例說,日本的大片土地通常是地主所有,只需要跟地主談妥即可,過程相對簡單;而在國內還需要與農戶、地方政府等利益體談判,過程冗雜。
TUV SUD一位人士提醒記者,日本市場相比其他市場要求較高,對安裝和售后服務非常重視,所以這方面做得差的企業難以在日本打開局面。此外,日本市場對產品的轉化率異常重視,效率越高的產品越有競爭力。“所以目前在日本市場謀得一席之地的還是晶澳、英利等這樣的一線巨頭。”
“在歐盟‘雙反’的壓力下,沒有能力去開發新市場的企業幾乎面臨致命打擊。”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對記者預測,如果不能盡快彌補歐盟市場所帶來的缺口,將對很多光伏企業造成嚴重打擊。數據顯示,2012年歐盟市場占據了中國光伏產業50%左右的出貨量,2013年預計降低到30%。
“如果不去開發新的市場,就意味著你有30%的市場缺口。”李仙德進一步表示,為此晶科能源早于去年底就在南非等新市場布局,近期,該公司剛為南非的兩個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提供了115兆瓦的組件。
而皮尤慈善信托基金會(PEW)清潔能源項目總監Phyllis Cuttino對記者表示,從樂觀的角度看,此前光伏的價格戰雖然讓企業陷入虧損,但卻給民間的光伏發電帶來了普及,而且中國政府對光伏的支持力度空前,僅2012年就吸引了312億美元的投資,中國市場前景良好。“歐洲的重心地位正在逐年下降,預計到2030年, 除了歐洲、美國以外,日本等新興市場將占到光伏產品銷量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