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領域哀鴻遍野聲中,有一家企業巋然不動,連續多年快速發展勢頭不減;在行業絕大多數企業仍然執著于大上光伏電池生產線時,它已經悄悄瞄準了太陽能的新興產業——光熱發電;而當光熱發電方興未艾時,它又創造性地提出要發展太陽能光熱與頁巖氣、天熱氣聯合循環能源項目。
這就是能源領域的先導型企業——中海陽能源集團。
將中海陽從一個成立時收入不過百萬元的公司,八年時間帶領為如今年收入達數十億元、旗下有多家分子公司的中大型能源集團,掌舵人薛黎明認為中海陽成功的關鍵在于發展戰略的清晰與精準,那就是始終扎根于太陽能產業,圍繞著太陽能這棵大樹進行產業的謀篇布局、深耕細作。
戰略清晰精準 步子才能踩到點上
即使是在2005年剛剛成立時,只有十幾個人、百萬元規模的中海陽,頗有勇氣地提出了“讓太陽能電站遍及全世界”的豪邁口號。
時至今日,中海陽依然將這句話貼在公司醒目的主題墻上。
“我們的口號這么多年一直沒變過,叫中海陽新能源電力股份公司時是這樣,現在變為能源集團,還用這個口號,為什么?這就是我們的根,我們一直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太陽能企業,我們的戰略就是要成為一個太陽能領域的專業、創新、多元化企業。”
薛黎明坦言,這些年有許多人問他為什么不去搞點其他產業,但薛黎明的回答只有一句話,我們只做太陽能,“要把這個戰略的主軸堅持好,根扎的深,當然可以在這個主軸之上開枝散葉,實現太陽能產業的多元發展。”
在牢牢堅持發展太陽能這個主戰略不動搖的同時,中海陽每三年提出一個具體的發展戰略,2005年要想2008年的事,確定一個戰略;到2008年要定好2011年的規劃,“我們不敢想的太遠,人的判斷力有限,能根據當前的發展形勢把三年后的事預測好,從而提出一個適合公司發展的戰略,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事實上,縱觀中海陽這八年的發展歷程,基本都印證了戰略的超前性和精準性,幾乎前行的每一個步子都踩在了行業發展的正點上。
讓我們簡單梳理一下中海陽的發展歷程。
2005年,太陽能產業還停留在熱水器這一階段,中海陽看到國家有意在中西部邊遠地區通過離網的光伏電站解決用電問題時,就把公司主攻方向放在建設太陽能路燈和離網光伏電站上,獲得了第一桶金;2008年光伏產業開始有起步的苗頭,國家提出要實施金太陽工程,與建筑相結合,中海陽敏銳地意識到,這是光伏產業規模化發展的先兆,未來不只是與建筑結合的光伏電站會快速發展,大型地面光伏電站也將興起,于是中海陽馬上在這一方面積累人才和技術,并將列為后三年主要戰略方向。2008年到2011年是中海陽的黃金發展期,因為積累了優勢人力物力資源,中海陽在這三年中標了多個金太陽工程,后期又承建了發電央企的多個光伏項目,在光伏EPC領域奠定了第一梯隊的位置,并成功打響了中海陽的品牌。
太陽能發展當之無愧的引領者
印證中海陽戰略超前而精準的案例尤其體現在兩個方面。
2011年中海陽提出了要實現并網光伏電站EPC(工程總承包)1.2億元/10兆瓦的戰略目標,在當時許多EPC企業甚至是光伏電站業主方都提出質疑,認為不可能實現。但到了2012年,果不其然,隨著光伏組件價格的下降,這一價格成為行業主流。而中海陽因為率先按這一方案執行,搶得了行業發展的先機。
另一個最佳案例是在2011年,當時光伏行業相當興旺,許多企業都大舉涌入光伏電池制造領域,不斷擴大產能,但中海陽沒有跟風,而是選擇了太陽能另一個創新領域——太陽能光熱發電產業,并提出進行產業布局。
“當時許多企業都建議我們上多晶硅的生產線,我們沒有這么做,因為我們看到了這個產業潛在的風險,繼續跟風,不但沒有發展先機,而且可能遭遇覆頂之災,所以我們選擇了太陽能的新興產業,就是光熱發電。從光熱產業現在的發展形勢來看,我們這個戰略完全是正確的。許多陷入困境的光伏組件企業都和我們說,要是早點掉頭做光熱就好了。”薛黎明笑言。
在清晰而精準發展戰略的引領下,如今的中海陽已經形成了“光伏光熱EPC、太陽能光熱設備制造、太陽能電站投資運營”三大產業,這個穩固的鐵三角支撐著中海陽的穩健、可持續發展。
可有著戰略眼光的中海陽,已經把目標瞄準了一個全新的能源利用形式,那就是太陽能光熱與頁巖氣、天熱氣聯合循環能源項目。這個在能源領域開天辟地第一回出現的能源新概念,又將帶領中海陽步入一個全新的發展境地。
這一次,中海陽再一次是當之無愧的引領者、先行者。
這就是能源領域的先導型企業——中海陽能源集團。
將中海陽從一個成立時收入不過百萬元的公司,八年時間帶領為如今年收入達數十億元、旗下有多家分子公司的中大型能源集團,掌舵人薛黎明認為中海陽成功的關鍵在于發展戰略的清晰與精準,那就是始終扎根于太陽能產業,圍繞著太陽能這棵大樹進行產業的謀篇布局、深耕細作。
戰略清晰精準 步子才能踩到點上
即使是在2005年剛剛成立時,只有十幾個人、百萬元規模的中海陽,頗有勇氣地提出了“讓太陽能電站遍及全世界”的豪邁口號。
時至今日,中海陽依然將這句話貼在公司醒目的主題墻上。
“我們的口號這么多年一直沒變過,叫中海陽新能源電力股份公司時是這樣,現在變為能源集團,還用這個口號,為什么?這就是我們的根,我們一直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太陽能企業,我們的戰略就是要成為一個太陽能領域的專業、創新、多元化企業。”
薛黎明坦言,這些年有許多人問他為什么不去搞點其他產業,但薛黎明的回答只有一句話,我們只做太陽能,“要把這個戰略的主軸堅持好,根扎的深,當然可以在這個主軸之上開枝散葉,實現太陽能產業的多元發展。”
在牢牢堅持發展太陽能這個主戰略不動搖的同時,中海陽每三年提出一個具體的發展戰略,2005年要想2008年的事,確定一個戰略;到2008年要定好2011年的規劃,“我們不敢想的太遠,人的判斷力有限,能根據當前的發展形勢把三年后的事預測好,從而提出一個適合公司發展的戰略,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事實上,縱觀中海陽這八年的發展歷程,基本都印證了戰略的超前性和精準性,幾乎前行的每一個步子都踩在了行業發展的正點上。
讓我們簡單梳理一下中海陽的發展歷程。
2005年,太陽能產業還停留在熱水器這一階段,中海陽看到國家有意在中西部邊遠地區通過離網的光伏電站解決用電問題時,就把公司主攻方向放在建設太陽能路燈和離網光伏電站上,獲得了第一桶金;2008年光伏產業開始有起步的苗頭,國家提出要實施金太陽工程,與建筑相結合,中海陽敏銳地意識到,這是光伏產業規模化發展的先兆,未來不只是與建筑結合的光伏電站會快速發展,大型地面光伏電站也將興起,于是中海陽馬上在這一方面積累人才和技術,并將列為后三年主要戰略方向。2008年到2011年是中海陽的黃金發展期,因為積累了優勢人力物力資源,中海陽在這三年中標了多個金太陽工程,后期又承建了發電央企的多個光伏項目,在光伏EPC領域奠定了第一梯隊的位置,并成功打響了中海陽的品牌。
太陽能發展當之無愧的引領者
印證中海陽戰略超前而精準的案例尤其體現在兩個方面。
2011年中海陽提出了要實現并網光伏電站EPC(工程總承包)1.2億元/10兆瓦的戰略目標,在當時許多EPC企業甚至是光伏電站業主方都提出質疑,認為不可能實現。但到了2012年,果不其然,隨著光伏組件價格的下降,這一價格成為行業主流。而中海陽因為率先按這一方案執行,搶得了行業發展的先機。
另一個最佳案例是在2011年,當時光伏行業相當興旺,許多企業都大舉涌入光伏電池制造領域,不斷擴大產能,但中海陽沒有跟風,而是選擇了太陽能另一個創新領域——太陽能光熱發電產業,并提出進行產業布局。
“當時許多企業都建議我們上多晶硅的生產線,我們沒有這么做,因為我們看到了這個產業潛在的風險,繼續跟風,不但沒有發展先機,而且可能遭遇覆頂之災,所以我們選擇了太陽能的新興產業,就是光熱發電。從光熱產業現在的發展形勢來看,我們這個戰略完全是正確的。許多陷入困境的光伏組件企業都和我們說,要是早點掉頭做光熱就好了。”薛黎明笑言。
在清晰而精準發展戰略的引領下,如今的中海陽已經形成了“光伏光熱EPC、太陽能光熱設備制造、太陽能電站投資運營”三大產業,這個穩固的鐵三角支撐著中海陽的穩健、可持續發展。
可有著戰略眼光的中海陽,已經把目標瞄準了一個全新的能源利用形式,那就是太陽能光熱與頁巖氣、天熱氣聯合循環能源項目。這個在能源領域開天辟地第一回出現的能源新概念,又將帶領中海陽步入一個全新的發展境地。
這一次,中海陽再一次是當之無愧的引領者、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