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爭議多時的歐盟對華光伏產品“雙反”措施終于出臺,歐盟貿易委員會宣布從6月6日起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若中歐雙方未能談判達成解決方案,兩個月后稅率將提高至47.6%。由于此案涉案金額高達210億歐元(約合1670億元人民幣),是歐盟對華貿易保護案件規模之最,直接影響中國數十萬就業;也由于中國光伏產業產量和產能占全球60%以上,而歐盟占目前世界光伏市場近70%;此案的發展不出意外地震動了國際財經界、外交界和中國社會。而此案得以提出并在歐盟大多數成員國的反對聲浪中不斷強行推進,又充分暴露了歐盟貿易部門、乃至整個歐盟機構指導思想與內部運行管理的混亂。
在光伏產業發展及對華光伏雙反案上,歐盟內部指導思想的紊亂不難看出:
這個組織所要追求的究竟是什么?是一個能與替代產業競爭、而且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興產業,還是一個效率低下、既無法與替代產業競爭又無力與海外競爭者同場角逐、只能托庇于貿易保護并持續吞噬巨額補貼的無底洞?
對新興產業的扶持是要有一定期限,還是在國際競爭中已告失利、且看不到翻盤希望的情況下還要變本加厲訴諸貿易保護?
對華光伏雙反是著眼于光伏市場本身,還是企圖以此為籌碼逼迫中國在其它方面讓步?如果是這樣,那么它希望打開的是哪些領域市場?哪些領域是它有較大優勢且中國開放不足的?
在整個光伏產業集群中要支持的是哪個環節?是以太陽能世界公司(Solar World)為代表的那批被中國同行打得落花流水的企業及其擁有近50家成員的協會組織EU ProSun,還是受益于價廉物美中國光伏產品、擁有530多家企業成員、代表歐洲6萬個就業崗位的歐洲平價太陽能協會(AFASE)?
縱覽對華光伏雙反全程和歐盟正在積極籌備的對華電信設備雙反調查,歐盟貿易委員會及其“掌門人”——歐盟貿易委員德古赫特(Karel De Gucht)的所作所為讓觀察者們得不出一個合乎邏輯的明確結論,讓市場參與者們無法形成穩定的預期。
以不少人猜測的“以光伏雙反逼迫中國開放市場”思路為例,稍加剖析,即不難看到這條思路不合邏輯。即使不考慮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不可能接受城下之盟般的市場準入協定,從歐盟對華出口結構來看,歐盟對華出口商品中的大宗類別市場開放度已經相當高,且歐盟在這些方面競爭優勢并不是特別大,還在急劇衰減;歐盟真正具備無與倫比競爭優勢的農產品和奢侈消費品規模、市場容量又頗為有限。我國去年從歐盟進口總額2120.54847億美元,超過百億美元的主要商品類別如下:
化學工業及其相關工業的產品,212.68202億美元;
塑料及其制品;橡膠及其制品,100.81816億美元;
賤金屬及其制品,180.36484億美元;
機電、音像設備及其零件、附件,698.25763億美元;
車輛、航空器、船舶及運輸設備,490.75841億美元;
光學、醫療等儀器;鐘表;樂器,138.30051億美元。
其余各類商品均在100億美元以下。
作為工業革命發祥地,西歐經濟和出口中農業所占份額很低。在我國去年從歐盟進口總額2120.54847億美元中,可以劃入農產品的4類商品(活動物,動物產品;植物產品;動植物油、脂、蠟,精制食用油脂;食品,飲料、酒及醋,煙草及制品)進口總額僅65.49437億美元,僅占我國從歐盟進口總額的3%。即使是奢侈消費品,占比也很小。奢侈消費品主要是服裝、化妝品、箱包、鐘表、珠寶、家具寢具、高檔轎車、游艇等,我國2012年進口的歐盟化妝品及盥洗品、旅行箱包、皮毛和皮革、服裝及衣著附件、珠寶硬幣、鐘表及其零件、家具寢具燈具活動房等不分高檔低檔,合計78.30962億美元,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作為原料和半成品進口供國內加工。就算是歐盟依靠光伏雙反迫使中國對歐盟農產品和奢侈消費品大幅度開放了市場,這樣的規模,足夠他們振興歐盟經濟?
在光伏產業發展及對華光伏雙反案上,歐盟內部運行的紊亂更是顯而易見:
此案涉案金額高達210億歐元(約合1670億元人民幣),是歐盟對華貿易保護案件規模之最,直接影響中國數十萬就業,這樣一起案子倘若付諸實施,必定對中歐經貿關系乃至政治關系產生重大負面影響,因此,歐盟方面需要統一的思想認識和協調一致的行動,才能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行動決策,并高效率地貫徹實施。但我們看到的卻是歐盟貿易機構與其大多數成員國的意見相左,不僅進一步表明此案未必符合歐盟自身利益,而且埋下了未來發生反復的可能。
我們看到,一方面是歐盟貿易機構緊鑼密鼓推進對華光伏雙反,傳言其5月初甚至提出了一份平均稅率高達47%、最高稅率達67.9%的征稅方案草案;另一方面是英、德、荷等國的公開抨擊反對,以及大多數歐盟成員國投出反對票:德國副總理公開批評征稅措施是一個錯誤,德國總理在中德聯合記者會上強調將盡全力阻止歐盟因此案而引爆中歐貿易戰,在投票中只有法國、意大利、立陶宛、葡萄牙4個國家支持歐委會,西班牙、奧地利、波蘭、拉脫維亞、羅馬尼亞5國棄權,其余18個國家均持反對意見,占歐盟成員國數量2/3,且包括德、英等歐盟經濟大國。正是基于這一投票結果,德國經濟部長菲利普•羅斯勒29日公開表示,德國建議歐委會對加征關稅的方案保持克制。盡管歐盟貿易委員德古赫特將這一投票結果歸因于中國“施壓”,表示歐委會仍將獨立做出決定;根據歐盟法律,歐委會也確實有權不管成員國意見而在6月份的初裁中自行決定是否征收臨時性懲罰關稅,但12月的終裁最終取決于歐盟成員國投票結果,歐盟委員會及其貿易機構混亂的內部運作,已經將自己推向窘境。
多年來的表現及其機構運行實際績效表明,歐盟并不是一個能夠及時迅速做出重大和著眼長遠的決策并迅速落實的機構,更多地顯示出來的是拖沓、扯皮,容易被政治游說左右擺布,以及容易被局部和短期效益綁架。這樣的機構即使企圖制定實施含有深意的政策,只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對華光伏雙反案再次顯示了這一點。
對華光伏雙反等于判處歐盟光伏產業死刑?是的,不僅許多業外觀察者這樣看,擁有530多家企業成員、代表歐洲6萬個就業崗位的歐洲平價太陽能協會(AFASE)同樣這么認為。就在5月24日,這個激烈抨擊對華光伏雙反的協會抬著仿制棺材,在歐盟總部外為歐洲光伏業“出殯”,并不完全屬于“行為藝術”視之,而是反映了他們內心真切的恐懼憂慮。
為什么?因為全球光伏產業最大的競爭對手并不是同行,而是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而對華光伏雙反將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歐盟市場上光伏產品相對于傳統化石能源的競爭力,從而在本質上等于判處歐盟光伏產業死刑。
光伏產業與傳統化石能源競爭的關鍵是降低成本,光伏產業主要是在新世紀以來這一輪初級產品牛市中石油天然氣等常規能源價格持續大幅度暴漲的背景下實現高速增長的。因為太陽能發電迄今成本較高,而且在供應電力穩定性等方面還不能與常規的火力發電站相比;如果石油天然氣等常規化石能源保持低價,無情的市場規律將使得光伏產業難以找到足夠的需求,而在需求和生產規模太小、不足以實現規模經濟效益的情況下,光伏產業的成本難以下降,也就更難以打開市場銷路了。正是石油天然氣等常規化石能源價格暴漲,才使得太陽能發電具備了一定的商業競爭力,贏得了較大的市場規模,光伏產業生產得以實現一定的規模經濟效益,從而進一步增強其價格競爭力,形成“市場擴大——規模經濟效益降低成本——需求進一步擴大”的良性循環。
這樣一個良性循環要想實現,關鍵就在于高投資和快速形成生產能力,推動生產成本和價格快速降低,從而搶在常規化石能源行情大幅度下跌之前建立對常規化石能源的可持續的價格競爭力。
中國光伏產業能夠在5年時間里成長到占據世界光伏市場60%以上份額,靠的并不是各國光伏產業都接受到的這樣那樣的補貼,而是效率;正是依靠決策、投資、建設、生產各個環節的高效率,中國光伏產業得以比其它國家和地區同行更快地走上了這條軌道,進而能夠以比海外同行低得多的價格銷售產品。中國模式突出的效率優勢、中國作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所有工業門類國家所具備的獨一無二的范圍經濟優勢、中國國民的勤奮……所有這一切共同造就了中國光伏迅猛崛起的奇跡。也正因為如此,中國光伏產業得以實現比海外同行更低的生產成本和銷售價格,這不僅不是“罪過”,反而是為全球光伏產業開辟了生存發展的通道。
而慫恿對中國同行發動“雙反”、企圖維持光伏產品高價的歐美廠商奉行的是一條不切實際的錯誤的經營思路,只能使光伏產業難以足夠迅速地降低生產成本和銷售價格,在常規化石能源面前難與爭鋒。須知全球光伏產業面臨的現實是這兩年全球初級產品牛市已經終結,包括能源在內的初級產品行情已經大幅度下跌,美國發起的“頁巖氣革命”更令石油天然氣價格面臨繼續下行的重壓。在這種情況下,企圖通過對華雙反而維持歐盟市場上光伏產品的較高價格,何異于判處歐洲光伏產業“死刑”?
歐盟對華光伏雙反
是一個指導思想和內部運行混亂的機構基于錯誤假設前提和曲解作出的注定要遭到失敗的決策,他們發起的這場“太陽能戰爭”本身就會壓縮光伏市場的成長前景,進而損害他們意欲拯救的國內光伏產業。此案的發起和推進,再次充分暴露了這個區域經濟組織深刻的內在缺陷,也讓人們無法對該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前景過分樂觀。
爭議多時的歐盟對華光伏產品“雙反”措施終于出臺,歐盟貿易委員會宣布從6月6日起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若中歐雙方未能談判達成解決方案,兩個月后稅率將提高至47.6%。由于此案涉案金額高達210億歐元(約合1670億元人民幣),是歐盟對華貿易保護案件規模之最,直接影響中國數十萬就業;也由于中國光伏產業產量和產能占全球60%以上,而歐盟占目前世界光伏市場近70%;此案的發展不出意外地震動了國際財經界、外交界和中國社會。而此案得以提出并在歐盟大多數成員國的反對聲浪中不斷強行推進,又充分暴露了歐盟貿易部門、乃至整個歐盟機構指導思想與內部運行管理的混亂。
在光伏產業發展及對華光伏雙反案上,歐盟內部指導思想的紊亂不難看出:
這個組織所要追求的究竟是什么?是一個能與替代產業競爭、而且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興產業,還是一個效率低下、既無法與替代產業競爭又無力與海外競爭者同場角逐、只能托庇于貿易保護并持續吞噬巨額補貼的無底洞?
對新興產業的扶持是要有一定期限,還是在國際競爭中已告失利、且看不到翻盤希望的情況下還要變本加厲訴諸貿易保護?
對華光伏雙反是著眼于光伏市場本身,還是企圖以此為籌碼逼迫中國在其它方面讓步?如果是這樣,那么它希望打開的是哪些領域市場?哪些領域是它有較大優勢且中國開放不足的?
在整個光伏產業集群中要支持的是哪個環節?是以太陽能世界公司(Solar World)為代表的那批被中國同行打得落花流水的企業及其擁有近50家成員的協會組織EU ProSun,還是受益于價廉物美中國光伏產品、擁有530多家企業成員、代表歐洲6萬個就業崗位的歐洲平價太陽能協會(AFASE)?
縱覽對華光伏雙反全程和歐盟正在積極籌備的對華電信設備雙反調查,歐盟貿易委員會及其“掌門人”——歐盟貿易委員德古赫特(Karel De Gucht)的所作所為讓觀察者們得不出一個合乎邏輯的明確結論,讓市場參與者們無法形成穩定的預期。
以不少人猜測的“以光伏雙反逼迫中國開放市場”思路為例,稍加剖析,即不難看到這條思路不合邏輯。即使不考慮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不可能接受城下之盟般的市場準入協定,從歐盟對華出口結構來看,歐盟對華出口商品中的大宗類別市場開放度已經相當高,且歐盟在這些方面競爭優勢并不是特別大,還在急劇衰減;歐盟真正具備無與倫比競爭優勢的農產品和奢侈消費品規模、市場容量又頗為有限。我國去年從歐盟進口總額2120.54847億美元,超過百億美元的主要商品類別如下:
化學工業及其相關工業的產品,212.68202億美元;
塑料及其制品;橡膠及其制品,100.81816億美元;
賤金屬及其制品,180.36484億美元;
機電、音像設備及其零件、附件,698.25763億美元;
車輛、航空器、船舶及運輸設備,490.75841億美元;
光學、醫療等儀器;鐘表;樂器,138.30051億美元。
其余各類商品均在100億美元以下。
作為工業革命發祥地,西歐經濟和出口中農業所占份額很低。在我國去年從歐盟進口總額2120.54847億美元中,可以劃入農產品的4類商品(活動物,動物產品;植物產品;動植物油、脂、蠟,精制食用油脂;食品,飲料、酒及醋,煙草及制品)進口總額僅65.49437億美元,僅占我國從歐盟進口總額的3%。即使是奢侈消費品,占比也很小。奢侈消費品主要是服裝、化妝品、箱包、鐘表、珠寶、家具寢具、高檔轎車、游艇等,我國2012年進口的歐盟化妝品及盥洗品、旅行箱包、皮毛和皮革、服裝及衣著附件、珠寶硬幣、鐘表及其零件、家具寢具燈具活動房等不分高檔低檔,合計78.30962億美元,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作為原料和半成品進口供國內加工。就算是歐盟依靠光伏雙反迫使中國對歐盟農產品和奢侈消費品大幅度開放了市場,這樣的規模,足夠他們振興歐盟經濟?
在光伏產業發展及對華光伏雙反案上,歐盟內部運行的紊亂更是顯而易見:
此案涉案金額高達210億歐元(約合1670億元人民幣),是歐盟對華貿易保護案件規模之最,直接影響中國數十萬就業,這樣一起案子倘若付諸實施,必定對中歐經貿關系乃至政治關系產生重大負面影響,因此,歐盟方面需要統一的思想認識和協調一致的行動,才能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行動決策,并高效率地貫徹實施。但我們看到的卻是歐盟貿易機構與其大多數成員國的意見相左,不僅進一步表明此案未必符合歐盟自身利益,而且埋下了未來發生反復的可能。
我們看到,一方面是歐盟貿易機構緊鑼密鼓推進對華光伏雙反,傳言其5月初甚至提出了一份平均稅率高達47%、最高稅率達67.9%的征稅方案草案;另一方面是英、德、荷等國的公開抨擊反對,以及大多數歐盟成員國投出反對票:德國副總理公開批評征稅措施是一個錯誤,德國總理在中德聯合記者會上強調將盡全力阻止歐盟因此案而引爆中歐貿易戰,在投票中只有法國、意大利、立陶宛、葡萄牙4個國家支持歐委會,西班牙、奧地利、波蘭、拉脫維亞、羅馬尼亞5國棄權,其余18個國家均持反對意見,占歐盟成員國數量2/3,且包括德、英等歐盟經濟大國。正是基于這一投票結果,德國經濟部長菲利普•羅斯勒29日公開表示,德國建議歐委會對加征關稅的方案保持克制。盡管歐盟貿易委員德古赫特將這一投票結果歸因于中國“施壓”,表示歐委會仍將獨立做出決定;根據歐盟法律,歐委會也確實有權不管成員國意見而在6月份的初裁中自行決定是否征收臨時性懲罰關稅,但12月的終裁最終取決于歐盟成員國投票結果,歐盟委員會及其貿易機構混亂的內部運作,已經將自己推向窘境。
多年來的表現及其機構運行實際績效表明,歐盟并不是一個能夠及時迅速做出重大和著眼長遠的決策并迅速落實的機構,更多地顯示出來的是拖沓、扯皮,容易被政治游說左右擺布,以及容易被局部和短期效益綁架。這樣的機構即使企圖制定實施含有深意的政策,只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對華光伏雙反案再次顯示了這一點。
對華光伏雙反等于判處歐盟光伏產業死刑?是的,不僅許多業外觀察者這樣看,擁有530多家企業成員、代表歐洲6萬個就業崗位的歐洲平價太陽能協會(AFASE)同樣這么認為。就在5月24日,這個激烈抨擊對華光伏雙反的協會抬著仿制棺材,在歐盟總部外為歐洲光伏業“出殯”,并不完全屬于“行為藝術”視之,而是反映了他們內心真切的恐懼憂慮。
為什么?因為全球光伏產業最大的競爭對手并不是同行,而是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而對華光伏雙反將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歐盟市場上光伏產品相對于傳統化石能源的競爭力,從而在本質上等于判處歐盟光伏產業死刑。
光伏產業與傳統化石能源競爭的關鍵是降低成本,光伏產業主要是在新世紀以來這一輪初級產品牛市中石油天然氣等常規能源價格持續大幅度暴漲的背景下實現高速增長的。因為太陽能發電迄今成本較高,而且在供應電力穩定性等方面還不能與常規的火力發電站相比;如果石油天然氣等常規化石能源保持低價,無情的市場規律將使得光伏產業難以找到足夠的需求,而在需求和生產規模太小、不足以實現規模經濟效益的情況下,光伏產業的成本難以下降,也就更難以打開市場銷路了。正是石油天然氣等常規化石能源價格暴漲,才使得太陽能發電具備了一定的商業競爭力,贏得了較大的市場規模,光伏產業生產得以實現一定的規模經濟效益,從而進一步增強其價格競爭力,形成“市場擴大——規模經濟效益降低成本——需求進一步擴大”的良性循環。
這樣一個良性循環要想實現,關鍵就在于高投資和快速形成生產能力,推動生產成本和價格快速降低,從而搶在常規化石能源行情大幅度下跌之前建立對常規化石能源的可持續的價格競爭力。
中國光伏產業能夠在5年時間里成長到占據世界光伏市場60%以上份額,靠的并不是各國光伏產業都接受到的這樣那樣的補貼,而是效率;正是依靠決策、投資、建設、生產各個環節的高效率,中國光伏產業得以比其它國家和地區同行更快地走上了這條軌道,進而能夠以比海外同行低得多的價格銷售產品。中國模式突出的效率優勢、中國作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所有工業門類國家所具備的獨一無二的范圍經濟優勢、中國國民的勤奮……所有這一切共同造就了中國光伏迅猛崛起的奇跡。也正因為如此,中國光伏產業得以實現比海外同行更低的生產成本和銷售價格,這不僅不是“罪過”,反而是為全球光伏產業開辟了生存發展的通道。
而慫恿對中國同行發動“雙反”、企圖維持光伏產品高價的歐美廠商奉行的是一條不切實際的錯誤的經營思路,只能使光伏產業難以足夠迅速地降低生產成本和銷售價格,在常規化石能源面前難與爭鋒。須知全球光伏產業面臨的現實是這兩年全球初級產品牛市已經終結,包括能源在內的初級產品行情已經大幅度下跌,美國發起的“頁巖氣革命”更令石油天然氣價格面臨繼續下行的重壓。在這種情況下,企圖通過對華雙反而維持歐盟市場上光伏產品的較高價格,何異于判處歐洲光伏產業“死刑”?
歐盟對華光伏雙反
是一個指導思想和內部運行混亂的機構基于錯誤假設前提和曲解作出的注定要遭到失敗的決策,他們發起的這場“太陽能戰爭”本身就會壓縮光伏市場的成長前景,進而損害他們意欲拯救的國內光伏產業。此案的發起和推進,再次充分暴露了這個區域經濟組織深刻的內在缺陷,也讓人們無法對該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前景過分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