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克里斯托弗·保利 梅勒妮·阿曼
歐盟委員會6月4日宣布,歐盟將從6月6日起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如果雙反未能在兩個月內達成解決方案,4個月之后稅率將升至47.6%。在這場不斷升級的貿易戰中,德國是最大的受害者。
歐盟委員會指責中國企業的廉價太陽能產品導致整個產業惡性循環。歐洲官員曾派專員對中國太陽能產品進行調查。對于類似的調查程序,中國企業并不陌生,因為歐盟委員會迄今已在中國某些行業對所謂的傾銷行為征收懲罰性關稅。
這并非歐盟和中國就貿易問題出現的首次爭端,但涉及規模如此之大的產業,尚屬首次。2011年,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在歐洲市場的收入高達275億美元。此前的貿易摩擦主要集中在中小產業,如自行車產業,多年前,出口到歐洲的中國自行車就被征收懲罰性關稅。
歐盟貿易專員卡洛·德古赫特認為,中國太陽能企業通過操控價格有計劃地將歐洲企業排擠出市場。未來如果中國企業仍將大量太陽能電池板出口到歐洲,他們將繳納高額度的關稅。
對于歐盟的強硬態度,中國已表示考慮采取報復措施,包括對來自歐洲的無縫鋼管征收高關稅。對于危機重重的德國鋼鐵企業而言,這將是沉重的打擊。此外,如果中國對歐盟主要產品進行貿易調查,汽車產業將受牽連。
德國政府對這一后果倍感震驚。在歐洲與中國的貿易戰中,德國是最大的輸家,因為中國是其在亞洲的最大出口地。當歐洲深陷金融危機不能自拔時,正是中國的消費者幫德國經濟逃過一劫。
德國經濟部長菲利普·羅斯勒近日重申:“德國政府明確反對歐盟委員會對中國太陽能產品的反傾銷措施,我們相信這一舉措將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柏林已盡一切所能阻止對中國太陽能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6月2日,柏林向歐盟委員會表明態度,另有16個歐盟成員國也表示了同樣的擔憂,但在得到其他成員國的支持后,德古赫特決定執行這一懲罰性關稅。除非歐洲理事會大多數成員國投票反對,否則只能通過。目前法國和一些歐洲小國對此決定持贊成態度,德國根本無法湊齊所需的反對票。
雖然德國目前態度堅決,但在歐盟委員會反傾銷委員會就此問題征求成員國意見時,德國談判官員一直保持低調。有分析認為,德國官員應該是被告知在談判中采取中立態度。一位游說代表說:“如果德國政府最開始態度鮮明,多數歐洲國家的決定將有所改變,結果也必將大為不同。”
遺憾的是,德國官員在談判中表現得過于淡定,直到德古赫特提交了這一懲罰性關稅的提議后,德國政府才恍然大悟。恰逢此時,中國總理李克強抵達柏林進行國事訪問,德國總理默克爾頓時對太陽能產業興趣陡增,她或許已明白這一結果的前方正是深淵。
德國經濟部的消息人士透露,德國政府此前態度不堅決,主要原因是國內觀點不一。一方面,德國不少太陽能產品制造商無法應付中國產品帶來的激烈競爭;另一方面,通過與中國企業的合作,德國光伏企業從中可獲得豐厚利潤。
德國能源署(DENA)總干事斯蒂芬·科勒表示:“德國經濟受益于來自中國的太陽能模板,太陽能產業60%的附加值產生在德國。這就是為什么對中國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許多德國企業倍感苦惱的原因。德國一些化學公司為中國太陽能產業提供原料硅,中國企業的萎靡將直接影響他們的效益,此外還有一些為中國太陽能企業提供生產設備的德國企業,他們密切關注著中國企業的命運。”因此,可以說,中國太陽能產品的各個生產環節幾乎都與歐洲光伏企業息息相關,他們都是歐洲光伏產業協會的成員。當年,由于該協會各成員企業態度堅決,德國政府沒有大幅削減光伏電價,但這次,在是否對中國太陽能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這一問題上,他們分歧嚴重。
歐洲太陽能企業因此形成了兩個派別:歐盟支持太陽能組織(EU ProSun)及他們的對立方——歐洲可負擔太陽能聯盟(AFASE)。應EU ProSun的請求,歐盟委員會先后于2012年9月和11月對原產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EU ProSun稱,中國企業以低于成本60%至80%的價格在歐盟市場“傾銷”光伏產品,同時中國企業還得到“大量”政府補貼。
AFASE是一個由145家太陽能企業組成的聯盟。該組織聲稱:“較低的產品價格是成本合理化的結果,而不是補貼。”該聯盟否認了關于中國政府非法補貼中國太陽能制造商的指控。“目前太陽能市場出現的供過于求狀況不應該由中國制造商負責。相反,這種產能過剩是數個主要市場不穩定的政治狀況引起的。如果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60%的關稅,將導致歐盟今后3年內失去超過24萬個工作崗位,損失270億歐元。”
在中歐貿易爭端的問題上,歐盟須尋求解決方案。一旦爆發貿易戰,最大的輸家肯定是歐洲的企業和消費者。歐盟發起的這場“太陽能戰爭”將壓縮光伏市場的成長前景,進而損害他們本想拯救的光伏產業。德國的擔憂不無道理,經濟正在緩慢復蘇的歐洲大陸經不起貿易戰,而作為飛速發展的新興大國,中國更不愿意看到這一局面。
(來源:德國《明鏡周刊》,文章有刪節,標題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