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公布,受行業利潤大幅下降影響,煤企經營困難加大,貨款回收困難成為煤炭行業整體上比較突出的問題。無獨有偶,同樣遭遇產業寒冬的光伏行業,整體財務狀況緊張,賬款拖欠嚴重阻礙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這些政府曾經大力支持、投資者曾經趨之若鶩的行業,在經歷了一年來經濟形勢下滑之后,曾經的霸氣已然褪去,“停產、減產、裁員、虧損”似乎成為行業的代名詞。
金融機構:煤炭光伏政策有別
時值行業隆冬之際,盡管煤炭、光伏企業欲尋找求生之路,然設備購買、技術改造等環節都需要投入巨額的資金,而投資者對此卻不買賬,融資渠道困擾著行業的進一步升級轉型。
內蒙古商業銀行信貸部一位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短時期內煤炭行業整體難有起色,這使得我們的信貸支持政策嚴格了不少。”
他解釋稱,煤炭企業目前處于低谷,國內整體經濟下滑導致煤炭需求減弱,同時美國頁巖氣革命使得煤炭價格進一步下滑,再加上進口煤對國內市場嚴重沖擊,故此,煤炭行業信貸風險增大。
但是,對于同樣不景氣的光伏企業,金融機構態度則相對溫和,“受與歐盟達成協議及國家產業扶持政策陸續推出等多方面影響,近期國內光伏企業正從谷底回升,未來前景謹慎樂觀,銀行會有選擇地和優秀企業開展合作。”這位負責人表示。
中小企業授信收緊
業內人士介紹,一般來說,針對不同類型的企業,金融機構提供的融資條件也各不相同。
對大型央企,通常信用貸款方式便可,貸款利率基準或者更低。對大型民營企業或者國企二三級子公司,一般要求有效資產抵押和擔保,融資成本相對提高,通常可為基準上浮10%—100%,并可采用貸款、銀行承兌匯票、國內信用證等多種融資形式。對小型企業,一般授信審批會更加嚴格,并且附加企業聯保、低抵押率、資金封閉運行(銀行監管資金使用和回流)等措施,且融資成本高(15%—18%/年亦常見)。
在能源行業,煤電一體化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強。例如神華集團、五大電力公司及一些大型能源礦業企業幾年前便開始提前布局,分別向上下游領域滲透,資源整合能力提升,盈利穩定。
“對于這類抗風險能力較強的大型企業,銀行的信貸支持基本上沒有變化。”上述負責人表示,這些能源企業的金融機構融資渠道依然暢通。
針對國務院針日前提出“鼓勵金融機構采取措施緩解光伏制造企業融資困難”這一要求,該負責人強調,“對不同規模的光伏企業,我們會根據企業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采用不同的金融支持方案。”
據悉,一些中小型煤炭企業受限于金融機構的嚴苛條件,開始嘗試其他融資方式。一位從事能源設備融資租賃行業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現在很多煤炭企業通過金融租賃的方式緩解成本壓力。“企業通過租賃公司來租借礦用設備,定期付給租賃公司租金。這樣不用一次性支出全部價款,僅用少量的資金就可獲得設備使用權。”
在光伏行業,企業也開始通過國際融資渠道。“一旦打通了光伏行業的國際融資渠道,就能有效地釋放中國光伏產業鏈的產能,這也是當前治標最理想的辦法。”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副教授樊瑛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
墻內栽花墻外香
近年來,能源企業紛紛通過“走出去”向海外募集資本,但在政策支持上,國家更傾向于支持能源企業從簡單的“走出去”購買能源,轉型成為全球大型跨國公司。
早在今年3月,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陳元稱,今年將控制對光伏產業新增貸款,以降低風險。但會繼續為中資企業“走出去”提供貸款支持。
國家開發銀行2012年年報顯示,截至2012年末,該行煤炭行業貸款余額人民幣1326億元。2012年,繼續大力支持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和煤炭行業“走出去”。
樊瑛對能源企業“走出去”的融資渠道持樂觀態度。“國家為這類企業提供優惠的融資條件,他們可以申請國家開發銀行或中國進出口銀行的政策貸款,甚至通過東道國政府、國際市場商業融資。”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相關工作人員告訴本報記者:“各大商業銀行都為企業的國際信貸業務提供了多種產品,企業可以根據經營規模、業務范圍選擇不同的項目服務。”
能源企業“走出去”,不可一味朝向發達國家。嚴重依賴歐美市場,缺乏對新興市場的培育和開拓就是中國光伏企業海外市場拓展的一個重大弊端。國內光伏企業目前已深刻地體會到了這一點。
自2012年9月4日開始,晶科能源宣布與合作伙伴Solea Renewables共同為南非林波波省的鉻礦提供1MW離網光伏系統掀起了中國光伏企業轉戰南美、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的開端。
這些政府曾經大力支持、投資者曾經趨之若鶩的行業,在經歷了一年來經濟形勢下滑之后,曾經的霸氣已然褪去,“停產、減產、裁員、虧損”似乎成為行業的代名詞。
金融機構:煤炭光伏政策有別
時值行業隆冬之際,盡管煤炭、光伏企業欲尋找求生之路,然設備購買、技術改造等環節都需要投入巨額的資金,而投資者對此卻不買賬,融資渠道困擾著行業的進一步升級轉型。
內蒙古商業銀行信貸部一位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短時期內煤炭行業整體難有起色,這使得我們的信貸支持政策嚴格了不少。”
他解釋稱,煤炭企業目前處于低谷,國內整體經濟下滑導致煤炭需求減弱,同時美國頁巖氣革命使得煤炭價格進一步下滑,再加上進口煤對國內市場嚴重沖擊,故此,煤炭行業信貸風險增大。
但是,對于同樣不景氣的光伏企業,金融機構態度則相對溫和,“受與歐盟達成協議及國家產業扶持政策陸續推出等多方面影響,近期國內光伏企業正從谷底回升,未來前景謹慎樂觀,銀行會有選擇地和優秀企業開展合作。”這位負責人表示。
中小企業授信收緊
業內人士介紹,一般來說,針對不同類型的企業,金融機構提供的融資條件也各不相同。
對大型央企,通常信用貸款方式便可,貸款利率基準或者更低。對大型民營企業或者國企二三級子公司,一般要求有效資產抵押和擔保,融資成本相對提高,通常可為基準上浮10%—100%,并可采用貸款、銀行承兌匯票、國內信用證等多種融資形式。對小型企業,一般授信審批會更加嚴格,并且附加企業聯保、低抵押率、資金封閉運行(銀行監管資金使用和回流)等措施,且融資成本高(15%—18%/年亦常見)。
在能源行業,煤電一體化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強。例如神華集團、五大電力公司及一些大型能源礦業企業幾年前便開始提前布局,分別向上下游領域滲透,資源整合能力提升,盈利穩定。
“對于這類抗風險能力較強的大型企業,銀行的信貸支持基本上沒有變化。”上述負責人表示,這些能源企業的金融機構融資渠道依然暢通。
針對國務院針日前提出“鼓勵金融機構采取措施緩解光伏制造企業融資困難”這一要求,該負責人強調,“對不同規模的光伏企業,我們會根據企業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采用不同的金融支持方案。”
據悉,一些中小型煤炭企業受限于金融機構的嚴苛條件,開始嘗試其他融資方式。一位從事能源設備融資租賃行業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現在很多煤炭企業通過金融租賃的方式緩解成本壓力。“企業通過租賃公司來租借礦用設備,定期付給租賃公司租金。這樣不用一次性支出全部價款,僅用少量的資金就可獲得設備使用權。”
在光伏行業,企業也開始通過國際融資渠道。“一旦打通了光伏行業的國際融資渠道,就能有效地釋放中國光伏產業鏈的產能,這也是當前治標最理想的辦法。”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副教授樊瑛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
墻內栽花墻外香
近年來,能源企業紛紛通過“走出去”向海外募集資本,但在政策支持上,國家更傾向于支持能源企業從簡單的“走出去”購買能源,轉型成為全球大型跨國公司。
早在今年3月,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陳元稱,今年將控制對光伏產業新增貸款,以降低風險。但會繼續為中資企業“走出去”提供貸款支持。
國家開發銀行2012年年報顯示,截至2012年末,該行煤炭行業貸款余額人民幣1326億元。2012年,繼續大力支持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和煤炭行業“走出去”。
樊瑛對能源企業“走出去”的融資渠道持樂觀態度。“國家為這類企業提供優惠的融資條件,他們可以申請國家開發銀行或中國進出口銀行的政策貸款,甚至通過東道國政府、國際市場商業融資。”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相關工作人員告訴本報記者:“各大商業銀行都為企業的國際信貸業務提供了多種產品,企業可以根據經營規模、業務范圍選擇不同的項目服務。”
能源企業“走出去”,不可一味朝向發達國家。嚴重依賴歐美市場,缺乏對新興市場的培育和開拓就是中國光伏企業海外市場拓展的一個重大弊端。國內光伏企業目前已深刻地體會到了這一點。
自2012年9月4日開始,晶科能源宣布與合作伙伴Solea Renewables共同為南非林波波省的鉻礦提供1MW離網光伏系統掀起了中國光伏企業轉戰南美、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