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已經來臨
調整能源結構,是目前解決大氣霧霾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城市發展所需。早做,要比晚做更好
正在進行的聯合國[微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中,將有一個章節討論未來的轉型途徑。在這個章節里,考慮的是長期轉型,其中,到2050年、2100年,討論更多的是從情景角度看待未來氣候變化減緩需求下,對能源系統和其他相關排放源系統的轉型。其中,如何實現長期減緩,或能源系統的長期轉型和近期轉型的結合也是一個核心議題。
現在,我們已經看到轉型這兩個字,在中國的能源系統中開始出現。這種轉型來得很快,和世界其他國家的能源轉型相比,中國很有可能在一二十年內出現重大轉型,因此需要做好充分且提前的準備面對轉型,從而促進新產業的發展,以避免社會的損失。
轉型條件具備
能源轉型的出現,主要因素包括經濟轉型已經出現、清潔技術發展超過預期、大氣質量控制戰役的打響,以及全面深入的低碳開始發展。
中國已進入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階段。原有高耗能產業快速發展支撐經濟的模式無法持續,近幾年會出現更明顯的變化。從國內需求以及出口增長的需求來看,高耗能工業都沒有更大的空間去增加產量,調整經濟結構勢在必行。
如何實現調整,尚需國家政策明確以及強有力的手段來促進。
然而,經濟結構調整,要么主動實現,要么被動實現。主動實現,可以使結構調整順暢,避免經濟的波動和其他問題;被動實現,就是等市場調節,會出現大規模產能過剩、價格波動、社會負擔加重,從而拖累經濟的健康發展。
經濟結構的調整,無疑會對能源系統產生重大影響。高耗能工業消耗了中國過去十年新增能源的近70%。如果高耗能工業未來的增長空間有限,很容易理解其對能源系統的影響。
同時,可再生能源技術的快速進步,為實現能源轉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到2012年,風機成本下降到了3200元-3500元/千瓦,光伏發電裝機成本下降到了1.5萬元/千瓦。這使得在沿海地區一些風力發電成本已經可以和燃煤發電相競爭。在終端用戶一側,一些光伏發電成本也具有了成本競爭性。
中國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目標不斷提高,如從2006年計劃2020年風電裝機3000萬千瓦,2008年8000萬千瓦,至2010年達1.5億千瓦,現在已經開始討論2億千瓦以上的裝機。根據目前風力發電的發展格局,盡管在風電入網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根據中國工程院的相關研究結論,這些困難隨著電網建設和納入風電的規劃進一步完善會較快得到解決。因此,到2020年,風電甚至可能發展到2.5億到3億千瓦的裝機。
光伏發電未來亦是如此。近期2015年,光伏發電的目標已經從2000萬千瓦提高到了3500萬千瓦,2020年有可能達到1億千瓦的裝機。做得好的話,有可能進一步提升。
低碳倒逼調整
新一屆政府提出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要求中國未來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發展的高度協調。但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過于注重經濟發展速度,沒有嚴格執行已經制定的各種環境保護政策,使過去十年環境狀況總體惡化。特別是到2012年,大氣霧霾成為中國直接影響民生的問題。
2013年初開始,中國相繼出現多次大范圍霧霾天氣,涉及到30個省(區、市)。即使到了金秋十月,包括北京在內的北方地區也是被大氣霧霾籠罩。多次出現大范圍的大氣霧霾,影響國土面積超過130萬平方公里。這樣的污染遠超歷史上倫敦最為嚴重的時期。
霧霾天氣給大氣環境、群眾健康、交通安全帶來嚴重影響,大氣污染已到了社會不可接受的程度,成為一個關系到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治理城市環境污染刻不容緩。
調整能源結構,是目前解決大氣霧霾的一個重要途徑。新的大氣質量控制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在重點地區減少煤炭的使用,以使這些地區的能源結構在未來五年出現重大變化。根據現在公布的措施,幾個重點地區消費煤炭將下降,可能減少近2億噸。同時,國內的重點城市也在積極準備,因此近期能源系統就可能出現明顯變化。這種變化是城市發展所需要的,早做,比晚做更好。
低碳發展在中國開始進入全面國家戰略階段。低碳規劃、低碳城市、碳交易市場的建立,從政策層面不斷擴展,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有了很好的社會環境和政策導向。中國政府宣布了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相比2005年下降40%-45%的國內行動目標。
中國還可以做得更好。一方面,需要在今后兩個五年計劃內繼續推行現有節能、可再生能源和核電政策,并努力推進低碳發展,提倡低碳交通和生活方式;另外,可以通過技術、碳金融、碳市場等國際合作,獲得更多外部支持;同時,低碳發展的建設,由于國家經濟實力的快速發展而得以全面實現。
由于技術成本的下降,即使按照現價計算,未來用于低碳發展的投入,也可以遠遠大于目前國內主要模型研究機構對低碳投入的模擬需求。充足的資金投入能夠在交通、建筑方面全面實現低碳發展的需求,實現更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城市率先嘗試
能源轉型可以首先在城市實現。當城市發展達到富裕生活階段以后,良好的環境質量是被關注的核心問題。
所有發達國家的城市,無論大小,都實現了城市能源的清潔化,以作為保障大氣和其他環境質量的基礎。在進行國際、國內城市能源發展對比研究中發現,發達國家的城市都是利用天然氣和電力,加上嚴格的機動車排放標準,基本實現了大氣環境的優良化。
由于城市清潔能源的變革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實現,因此,盡早確認城市清潔能源戰略,提出未來十年全面實現城市清潔能源的目標,就變得至關重要和迫切。
中國已經有清潔能源供應做保障,清潔能源利用技術發展也迅速,一些先進城市應現在借勢率先行動,提出強有力的目標,描述一個美麗城市的未來,為實現2020年國家目標做出表率。
中國城市對煤炭的依賴性較大。如何減少煤炭的利用是城市能源清潔化的最大問題。北京和其他一些大城市,已經在城區用能方面大力推廣天然氣,以替代發電和采暖用煤。同時制訂計劃,在一段時間內完全終止煤炭的消費,成為一個無煤利用城市。
大規模利用天然氣,目前面臨的問題是供應不足。不過,近期天然氣的發展超出預期,根據國家能源局的規劃,2015年天然氣消費量將達到2300億立方米,供應能力達到2600億立方米,要比2010年增加一倍。這樣的話,2020年也許能夠達到將近4000億立方米的供應能力,即可以為城市用能提供較充足的天然氣,也為2020年左右大規模提升城市能源清潔度提供依據。屆時,中國所有城市市區,基本可以做到發電和供熱以天然氣為主。
同時,各地需加大發展可再生能源。城市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屋頂光伏發電、城市附近風力發電,城市郊區農村使用生物質能氣化、小型風機系統、太陽能熱水器、屋頂光伏等,已經進入推廣階段。近期國家電網[微博]公布的6兆瓦以下光伏發電免費入網,以及各省市準備出臺的光伏發電補貼等,將會促進這些可再生能源在城市的普及。
另外一個有利條件是,依據中國的收入倍增計劃,到2020年大多數城市將進入中等發達國家收入水平,對良好環境的需求會大大增加。從這方面來講,城市非常需要在未來十年左右,實現大氣和其他環境問題的全面改善。
能源清潔化面臨的一個問題是成本。用天然氣替代煤炭發電和供熱,以及在工業生產中大量使用天然氣,會導致能源成本上升。煤炭仍然是最為便宜的能源。2011年開始,北京市對天然氣發電的財政補貼是每千瓦時0.14元左右,天然氣供熱采暖的價格也比燃煤供熱每平方米多6元。可以看出,煤改氣將直接導致相關成本上漲,居民的支出也更多。
不過,中國一直采取維持低能源價格的政策。石油制品和煤炭基本進入市場化,可是天然氣、電力,以及一些終端用能,如供熱還一直采用國家控制的方式。比如,北京的電價在2004年調整之后就沒有再提高。如果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到2011年,北京的電價僅相當于2004年的65%。但同期,城市居民的收入按照現價已增長了160%,居民收入的增長,可以支付一定的能源成本的上升,而且,目前的能源價格體系,更多地鼓勵能源消費,對節能的貢獻非常有限。
從城市能源相關政策角度來看,首先,要調整能源價格,公眾需要為環境改善付費,使得能源價格的調整能夠適應清潔能源在城市的完全利用;其次,要高強度實施城市節能,從交通、建筑、工業各個領域提出高于國家標準的節能政策,控制城市能源的增長;第三,全面鼓勵城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從價格補貼、電網接入、市政服務等方面提供支持;第四,快速提高機動車排放標準,淘汰老舊車輛。
另外,應制定明確的城市發展戰略,調整城市產業結構,構建適合城市發展的工業體系,并且普及公民教育,樹立清潔消費生活方式和為環境保護支付的觀念。
從部門政策來看,也有五個方面有待改善,如城市建筑采取更高節能標準,不斷收緊階梯電價的臺階,促進建筑節能電器的普及,在控制能耗增長的情況下不過多影響居民的支出;城市交通著力發展慢行交通,機動車方面,大城市主力發展以地鐵為主的公共交通,中小城市發展公共汽車為主的公共交通,全面建設便捷的城市公交系統;構建清潔公交和出租車隊;加大汽柴油中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使用的比例;城市工業全面利用清潔能源,實現行業污染物微排的水平。
總而言之,面對能源轉型,各方面都應做好準備。
作者為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
【作者:姜克雋/文 】
調整能源結構,是目前解決大氣霧霾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城市發展所需。早做,要比晚做更好
正在進行的聯合國[微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中,將有一個章節討論未來的轉型途徑。在這個章節里,考慮的是長期轉型,其中,到2050年、2100年,討論更多的是從情景角度看待未來氣候變化減緩需求下,對能源系統和其他相關排放源系統的轉型。其中,如何實現長期減緩,或能源系統的長期轉型和近期轉型的結合也是一個核心議題。
現在,我們已經看到轉型這兩個字,在中國的能源系統中開始出現。這種轉型來得很快,和世界其他國家的能源轉型相比,中國很有可能在一二十年內出現重大轉型,因此需要做好充分且提前的準備面對轉型,從而促進新產業的發展,以避免社會的損失。
轉型條件具備
能源轉型的出現,主要因素包括經濟轉型已經出現、清潔技術發展超過預期、大氣質量控制戰役的打響,以及全面深入的低碳開始發展。
中國已進入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階段。原有高耗能產業快速發展支撐經濟的模式無法持續,近幾年會出現更明顯的變化。從國內需求以及出口增長的需求來看,高耗能工業都沒有更大的空間去增加產量,調整經濟結構勢在必行。
如何實現調整,尚需國家政策明確以及強有力的手段來促進。
然而,經濟結構調整,要么主動實現,要么被動實現。主動實現,可以使結構調整順暢,避免經濟的波動和其他問題;被動實現,就是等市場調節,會出現大規模產能過剩、價格波動、社會負擔加重,從而拖累經濟的健康發展。
經濟結構的調整,無疑會對能源系統產生重大影響。高耗能工業消耗了中國過去十年新增能源的近70%。如果高耗能工業未來的增長空間有限,很容易理解其對能源系統的影響。
同時,可再生能源技術的快速進步,為實現能源轉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到2012年,風機成本下降到了3200元-3500元/千瓦,光伏發電裝機成本下降到了1.5萬元/千瓦。這使得在沿海地區一些風力發電成本已經可以和燃煤發電相競爭。在終端用戶一側,一些光伏發電成本也具有了成本競爭性。
中國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目標不斷提高,如從2006年計劃2020年風電裝機3000萬千瓦,2008年8000萬千瓦,至2010年達1.5億千瓦,現在已經開始討論2億千瓦以上的裝機。根據目前風力發電的發展格局,盡管在風電入網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根據中國工程院的相關研究結論,這些困難隨著電網建設和納入風電的規劃進一步完善會較快得到解決。因此,到2020年,風電甚至可能發展到2.5億到3億千瓦的裝機。
光伏發電未來亦是如此。近期2015年,光伏發電的目標已經從2000萬千瓦提高到了3500萬千瓦,2020年有可能達到1億千瓦的裝機。做得好的話,有可能進一步提升。
低碳倒逼調整
新一屆政府提出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要求中國未來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發展的高度協調。但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過于注重經濟發展速度,沒有嚴格執行已經制定的各種環境保護政策,使過去十年環境狀況總體惡化。特別是到2012年,大氣霧霾成為中國直接影響民生的問題。
2013年初開始,中國相繼出現多次大范圍霧霾天氣,涉及到30個省(區、市)。即使到了金秋十月,包括北京在內的北方地區也是被大氣霧霾籠罩。多次出現大范圍的大氣霧霾,影響國土面積超過130萬平方公里。這樣的污染遠超歷史上倫敦最為嚴重的時期。
霧霾天氣給大氣環境、群眾健康、交通安全帶來嚴重影響,大氣污染已到了社會不可接受的程度,成為一個關系到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治理城市環境污染刻不容緩。
調整能源結構,是目前解決大氣霧霾的一個重要途徑。新的大氣質量控制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在重點地區減少煤炭的使用,以使這些地區的能源結構在未來五年出現重大變化。根據現在公布的措施,幾個重點地區消費煤炭將下降,可能減少近2億噸。同時,國內的重點城市也在積極準備,因此近期能源系統就可能出現明顯變化。這種變化是城市發展所需要的,早做,比晚做更好。
低碳發展在中國開始進入全面國家戰略階段。低碳規劃、低碳城市、碳交易市場的建立,從政策層面不斷擴展,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有了很好的社會環境和政策導向。中國政府宣布了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相比2005年下降40%-45%的國內行動目標。
中國還可以做得更好。一方面,需要在今后兩個五年計劃內繼續推行現有節能、可再生能源和核電政策,并努力推進低碳發展,提倡低碳交通和生活方式;另外,可以通過技術、碳金融、碳市場等國際合作,獲得更多外部支持;同時,低碳發展的建設,由于國家經濟實力的快速發展而得以全面實現。
由于技術成本的下降,即使按照現價計算,未來用于低碳發展的投入,也可以遠遠大于目前國內主要模型研究機構對低碳投入的模擬需求。充足的資金投入能夠在交通、建筑方面全面實現低碳發展的需求,實現更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城市率先嘗試
能源轉型可以首先在城市實現。當城市發展達到富裕生活階段以后,良好的環境質量是被關注的核心問題。
所有發達國家的城市,無論大小,都實現了城市能源的清潔化,以作為保障大氣和其他環境質量的基礎。在進行國際、國內城市能源發展對比研究中發現,發達國家的城市都是利用天然氣和電力,加上嚴格的機動車排放標準,基本實現了大氣環境的優良化。
由于城市清潔能源的變革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實現,因此,盡早確認城市清潔能源戰略,提出未來十年全面實現城市清潔能源的目標,就變得至關重要和迫切。
中國已經有清潔能源供應做保障,清潔能源利用技術發展也迅速,一些先進城市應現在借勢率先行動,提出強有力的目標,描述一個美麗城市的未來,為實現2020年國家目標做出表率。
中國城市對煤炭的依賴性較大。如何減少煤炭的利用是城市能源清潔化的最大問題。北京和其他一些大城市,已經在城區用能方面大力推廣天然氣,以替代發電和采暖用煤。同時制訂計劃,在一段時間內完全終止煤炭的消費,成為一個無煤利用城市。
大規模利用天然氣,目前面臨的問題是供應不足。不過,近期天然氣的發展超出預期,根據國家能源局的規劃,2015年天然氣消費量將達到2300億立方米,供應能力達到2600億立方米,要比2010年增加一倍。這樣的話,2020年也許能夠達到將近4000億立方米的供應能力,即可以為城市用能提供較充足的天然氣,也為2020年左右大規模提升城市能源清潔度提供依據。屆時,中國所有城市市區,基本可以做到發電和供熱以天然氣為主。
同時,各地需加大發展可再生能源。城市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屋頂光伏發電、城市附近風力發電,城市郊區農村使用生物質能氣化、小型風機系統、太陽能熱水器、屋頂光伏等,已經進入推廣階段。近期國家電網[微博]公布的6兆瓦以下光伏發電免費入網,以及各省市準備出臺的光伏發電補貼等,將會促進這些可再生能源在城市的普及。
另外一個有利條件是,依據中國的收入倍增計劃,到2020年大多數城市將進入中等發達國家收入水平,對良好環境的需求會大大增加。從這方面來講,城市非常需要在未來十年左右,實現大氣和其他環境問題的全面改善。
能源清潔化面臨的一個問題是成本。用天然氣替代煤炭發電和供熱,以及在工業生產中大量使用天然氣,會導致能源成本上升。煤炭仍然是最為便宜的能源。2011年開始,北京市對天然氣發電的財政補貼是每千瓦時0.14元左右,天然氣供熱采暖的價格也比燃煤供熱每平方米多6元。可以看出,煤改氣將直接導致相關成本上漲,居民的支出也更多。
不過,中國一直采取維持低能源價格的政策。石油制品和煤炭基本進入市場化,可是天然氣、電力,以及一些終端用能,如供熱還一直采用國家控制的方式。比如,北京的電價在2004年調整之后就沒有再提高。如果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到2011年,北京的電價僅相當于2004年的65%。但同期,城市居民的收入按照現價已增長了160%,居民收入的增長,可以支付一定的能源成本的上升,而且,目前的能源價格體系,更多地鼓勵能源消費,對節能的貢獻非常有限。
從城市能源相關政策角度來看,首先,要調整能源價格,公眾需要為環境改善付費,使得能源價格的調整能夠適應清潔能源在城市的完全利用;其次,要高強度實施城市節能,從交通、建筑、工業各個領域提出高于國家標準的節能政策,控制城市能源的增長;第三,全面鼓勵城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從價格補貼、電網接入、市政服務等方面提供支持;第四,快速提高機動車排放標準,淘汰老舊車輛。
另外,應制定明確的城市發展戰略,調整城市產業結構,構建適合城市發展的工業體系,并且普及公民教育,樹立清潔消費生活方式和為環境保護支付的觀念。
從部門政策來看,也有五個方面有待改善,如城市建筑采取更高節能標準,不斷收緊階梯電價的臺階,促進建筑節能電器的普及,在控制能耗增長的情況下不過多影響居民的支出;城市交通著力發展慢行交通,機動車方面,大城市主力發展以地鐵為主的公共交通,中小城市發展公共汽車為主的公共交通,全面建設便捷的城市公交系統;構建清潔公交和出租車隊;加大汽柴油中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使用的比例;城市工業全面利用清潔能源,實現行業污染物微排的水平。
總而言之,面對能源轉型,各方面都應做好準備。
作者為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
【作者:姜克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