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節,青海省玉樹州曲麻萊縣藏民扎不土丁家告別了多年用來燃燒牛糞取暖的火爐,換上了溫暖清潔的電采暖設備。全家人圍坐在電視機旁,一邊喝著香甜的酥油茶,一邊觀看春節晚會,再沒有了擔心隨時斷電的煩惱。
自從2013年12月26日,由東北電力設計院(簡稱“東北院”)總承包的曲麻萊縣離網光伏電站工程(簡稱“曲麻萊光伏電站”)全部投產發電以來,曲麻萊縣終于結束了常年缺電的歷史,全縣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廣大群眾度過了一個光明祥和的節日。
離網光儲 規模創世界之最
曲麻萊光伏電站是國家“金太陽示范工程”,也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海拔最高、設計和施工難度很大的離網智能化光伏儲能發電項目。該項目光伏裝機容量為7.206兆瓦,站內配套儲能設備容量27兆瓦,在目前世界上光儲電站中裝機容量和規模均居于首位。
曲麻萊縣位于青海省西南部,海拔4200多米,國家大電網還未延伸覆蓋到該區域。此前,全縣供電一直依靠設備老舊、裝機容量很小的曲麻萊水電站和聶卡二級水電站,連接水電站和縣城之間的是僅有10千伏的微電網。
曲麻萊縣原有微電網采用干線式拓撲結構,供電線路中任意一點發生故障時,都需要切斷電網內全部電源來隔離故障點,使電網全部失去供電,可靠性極低。為解決這一問題,東北院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對原電網進行了系統改造。通過增設戶外真空斷路器,改變10千伏網絡拓撲結構,用光纜連接斷路器與光伏站內調度等一系列措施,實現了電網的分區控制和保護,增強了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可靠性。
曲麻萊光伏電站并入當地微電網后,其啟動電壓由水電站提供,但當水電站處于枯水期無法建立光伏電站啟動電壓時,光伏電站就面臨著自己解決系統黑啟動的難題。為保證光伏電站在無法得到外部電壓時能夠順利啟動,東北院與成套廠家配合,通過在儲能的鐵鋰電池能量調節系統中加裝調控設備,對儲能電池的放電情況進行調控,為光伏電站母線充電并使其并聯的并網逆變器帶電,從而建立啟動電壓,成功解決技術難題。
智能控制 高原上戰天斗地
曲麻萊光伏電站建設地點位于高海拔地區,這給項目的設計、施工和運行維護都帶來了諸多難題。由于高海拔地區氣壓較低,空氣密度降低導致散熱的對流作用減弱,電氣設備的溫度也會隨之升高。同時,高海拔地區電氣設備的絕緣性能也會有較大下降。東北院充分發揮設計優勢,通過科學選擇電氣設備類型,通過修正高壓設備外絕緣系數,為箱式電氣設備配置加熱除濕設備及排風裝置,對電氣設備降容使用等措施,為電站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了技術保證。
為了處理好光伏電源點、儲能電源點、小水電電源點與負荷分配的關系,東北院在光伏電站設計中增加了一套調度自動化系統,合理控制電源點出力和負荷之間的關系。東北院新能源分公司總經理助理、曲麻萊光伏電站項目經理許慶貴介紹說:“曲麻萊光伏電站在廠內設備控制、送出電網調度通信、與水電站連接配合等領域都實現了智能化控制,這都為電站在高海拔地區的長期運行和以后的維護提供了便利。”
高寒、高海拔的地理條件給項目施工帶來了額外的困難,多數從內地來的施工人員產生了呼吸困難、胸悶、頭疼、惡心、失眠等高原反應癥狀。在11月份施工安裝期間,室外早晚溫差較大,白天氣溫也在零下5-23℃之間。為克服嚴寒天氣影響,承擔施工安裝任務的黑龍江省火電第一工程公司項目部通過合理安排工作時間,盡量搶抓中午氣溫較高的時間進行施工作業,確保工期如期完成。
東北院曲麻萊光伏電站總承包項目部通過與當地醫院合作,成立了現場醫療組,配備專業醫療隊伍24小時為現場服務,并在現場準備了藥物、氧氣等設備,保障了施工及管理人員的健康及人身安全。
光明夢圓 工程澤被三江源
曲麻萊縣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有江河源第一縣之稱,是我國南北兩大水系的主要水源涵養區。曲麻萊縣城常住人口戶數3866戶,人口11429人,且有自來水廠、肉聯廠、鹿廠、磚廠、寺院等用電大戶。在曲麻萊光伏電站建成投運前,設備老舊的水電站遠遠無法滿足全縣用電需求,縣城每隔3天才能有一次24小時供電。
由于缺電,當地生產生活條件極為艱苦,居民和政府部門基本靠柴油機發電、燒煤和牛糞取暖。位于縣城的醫院只有在水電供電時才可給病人拍片檢查,遇到嚴重疾病需要手術,居民需要行駛6、7個小時的盤山路,翻越兩座海拔5000米的高山到260多公里外的玉樹州就醫。
曲麻萊光伏電站項目建成后,成功解決了曲麻萊縣城常居民及企業等無電、缺電難題。電站采用的全光伏儲能發電模式,在連續陰雨天等極端情況下,光伏電站所帶全部負荷依靠電池可供電24小時,50%的居民日常用電靠儲能電池運行72小時,重要負荷依靠儲能電池供電達一周時間。
電站并網發電當天,曲麻萊縣很多藏族群眾自發到現場祝賀,曲麻萊縣縣長宋鐵牛等為現場管理及施工人員獻上了潔白的哈達。在項目現場,宋鐵牛激動地說:“這個項目的建成實施,充分體現了中央企業對邊遠地區藏族同胞的關心和幫助,是一項踐行黨的群眾路線、造福老百姓的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