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每戶可以自己建個發電站,不僅可以滿足自己用電,不用花錢,用不完的電量還可以上網銷售掙錢——盡管國家針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出臺了多項意見、辦法和通知,但這樣的愿景目前仍難以實現。
“目前政策利好,我們也提出了很多創新的模式,但分布式發電仍未形成可操作的商業模式及解決辦法。” 在美上市的中國光伏企業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
落地難題
國家能源局制定的2014年裝機目標極大地提振了國內光伏企業的信心:2014年光伏裝機目標為14GW,其中6GW為地面光伏電站項目,剩余的8GW則要通過分布式發電實現。業內甚至將2014年稱為中國分布式光伏發展元年。
不過,目前分布式光伏發電要真正落地,仍然面臨較多待解難題。
“首先是終端用戶消納的不確定性會影響投資收益。第二是電站完工后產權的風險性。第三是終端用戶消納的持續能力。”李仙德認為,這三個問題沒有解決,分布式光伏發電恐怕難有實質進展。“投資人需要看到經濟效益,需要清楚地看到一個可計算、可預估投資回報率,這樣投資人才會愿意參與進來。”
正信光伏CEO王迎春也曾表示,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國家非常重視分布式發電,也先后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提振光伏行業,但現實情況并不樂觀,融資難、建設成本高、回收期長、并網難等問題還得進一步完善。“希望政府將分布式光伏發電納入城市規劃與建設。不僅僅對我們的環境起到了保護作用,也全面展示智慧城市發展成果,有效促進成果轉化與項目對接,進一步推動我國智慧城市建設。”
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國際能源所所長王進也曾對媒體表示,一方面分布式光伏發電在中國剛起步;另一方面則在于政府正處于體制改革時期,實行簡政放權,光伏項目審批權下放到地方,但地方仍需要研究和消化,地方職能還未跟上。
“為什么投資人更愿意投資大型地面電站,卻對分布式光伏發電猶豫不決?主要是前者所發的電能夠全部并網,并按發電量結算,投資回報率清晰可計算。”李仙德認為,如果分布式光伏發電也能享受同樣待遇,發出來的電也能被電網全部收納,再通過電網的調節能力輸配,就能解決他認為存在的三個難題。“銀行看到清晰的財務收益模型,就愿意融資給企業,資金問題也解決了。”
融資困境
據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今年“兩會”期間了解,多家國內光伏制造大廠負責人也均提交了希望國家能加快分布式發電發展的建議,幾乎所有的企業家都呼吁希望享受公平的融資待遇。
“目前銀行給予光伏企業貸款的利率普遍較高,且貸款門檻也高。一般而言,光伏企業在申請銀行貸款時需提供額外等額擔保。目前只有少數銀行能夠提供10年甚至15年以上的長期貸款,多數商業銀行給予的貸款期限最長為5年,這與光伏電站通常25年的運營期限不匹配。開發商多以短期債務融資來做長期回報安排,容易出現流動性風險。”王迎春說,盡管已有多項國家支持政策出臺,項目開發流程及其管理還未完全理順,補貼具體的落實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大多數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面對開發商融資申請時持等待觀望態度。
“比如開發下游電站,國企央企就能較容易獲得項目貸款,資金成本又遠低于市場正常值,‘低息免息’這一差距就人為地硬生生把進入門檻拉高了,讓一些專業優質的民營企業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甚至根本也沒有參與的資格。”李仙德說,“民營企業渴望公平的機會、公平的融資環境、對等的對話。民營企業競爭活力強,不怕競爭,擔心的就是沒有公平。”
王迎春也表示,主要希望央行能在電站建設期給予融資支持,及貸款利率下浮的政策支持,提升分布式電站開發收益,這樣才可能真正讓分布式一步步進入尋常百姓家。“政策落實方面最擔心是審判時效性問題,因為目前很多電站補貼政策都是有時間要求的,如果審批流程過于復雜,時間過長,恐怕會錯過建設最佳時間,希望貸款及補貼資金審核權限下放,審批時間縮減至1個月之內。”
“目前政策利好,我們也提出了很多創新的模式,但分布式發電仍未形成可操作的商業模式及解決辦法。” 在美上市的中國光伏企業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
落地難題
國家能源局制定的2014年裝機目標極大地提振了國內光伏企業的信心:2014年光伏裝機目標為14GW,其中6GW為地面光伏電站項目,剩余的8GW則要通過分布式發電實現。業內甚至將2014年稱為中國分布式光伏發展元年。
不過,目前分布式光伏發電要真正落地,仍然面臨較多待解難題。
“首先是終端用戶消納的不確定性會影響投資收益。第二是電站完工后產權的風險性。第三是終端用戶消納的持續能力。”李仙德認為,這三個問題沒有解決,分布式光伏發電恐怕難有實質進展。“投資人需要看到經濟效益,需要清楚地看到一個可計算、可預估投資回報率,這樣投資人才會愿意參與進來。”
正信光伏CEO王迎春也曾表示,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國家非常重視分布式發電,也先后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提振光伏行業,但現實情況并不樂觀,融資難、建設成本高、回收期長、并網難等問題還得進一步完善。“希望政府將分布式光伏發電納入城市規劃與建設。不僅僅對我們的環境起到了保護作用,也全面展示智慧城市發展成果,有效促進成果轉化與項目對接,進一步推動我國智慧城市建設。”
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國際能源所所長王進也曾對媒體表示,一方面分布式光伏發電在中國剛起步;另一方面則在于政府正處于體制改革時期,實行簡政放權,光伏項目審批權下放到地方,但地方仍需要研究和消化,地方職能還未跟上。
“為什么投資人更愿意投資大型地面電站,卻對分布式光伏發電猶豫不決?主要是前者所發的電能夠全部并網,并按發電量結算,投資回報率清晰可計算。”李仙德認為,如果分布式光伏發電也能享受同樣待遇,發出來的電也能被電網全部收納,再通過電網的調節能力輸配,就能解決他認為存在的三個難題。“銀行看到清晰的財務收益模型,就愿意融資給企業,資金問題也解決了。”
融資困境
據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今年“兩會”期間了解,多家國內光伏制造大廠負責人也均提交了希望國家能加快分布式發電發展的建議,幾乎所有的企業家都呼吁希望享受公平的融資待遇。
“目前銀行給予光伏企業貸款的利率普遍較高,且貸款門檻也高。一般而言,光伏企業在申請銀行貸款時需提供額外等額擔保。目前只有少數銀行能夠提供10年甚至15年以上的長期貸款,多數商業銀行給予的貸款期限最長為5年,這與光伏電站通常25年的運營期限不匹配。開發商多以短期債務融資來做長期回報安排,容易出現流動性風險。”王迎春說,盡管已有多項國家支持政策出臺,項目開發流程及其管理還未完全理順,補貼具體的落實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大多數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面對開發商融資申請時持等待觀望態度。
“比如開發下游電站,國企央企就能較容易獲得項目貸款,資金成本又遠低于市場正常值,‘低息免息’這一差距就人為地硬生生把進入門檻拉高了,讓一些專業優質的民營企業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甚至根本也沒有參與的資格。”李仙德說,“民營企業渴望公平的機會、公平的融資環境、對等的對話。民營企業競爭活力強,不怕競爭,擔心的就是沒有公平。”
王迎春也表示,主要希望央行能在電站建設期給予融資支持,及貸款利率下浮的政策支持,提升分布式電站開發收益,這樣才可能真正讓分布式一步步進入尋常百姓家。“政策落實方面最擔心是審判時效性問題,因為目前很多電站補貼政策都是有時間要求的,如果審批流程過于復雜,時間過長,恐怕會錯過建設最佳時間,希望貸款及補貼資金審核權限下放,審批時間縮減至1個月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