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法蘭克福/香港7月27日電(記者 Christoph Steitz/Leonora Walet)---受價格以及市場份額下降影響,歐洲太陽能電池和太陽能模塊生產商可能不得不加快開辟亞洲市場的步伐。
一度繁榮的歐洲太陽能產業如今明顯供過于求,平均售價下降。而亞洲公司則開始通過削減成本爭奪市場份額。
上周中國公布了太陽能領域的刺激計劃,這有助于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而這一成本本來就是世界最低的了,這將令歐洲廠商面臨更大壓力。
位于蘇黎世的Sustainable Asset Management公司的經理Thiemo Lang表示,西方生產者只有將生產基地轉移至亞洲才能重新占領市場。
“西方公司很難降低生產成本,” 他說,“它們會大舉進入低生產成本的國家。”
同時,中國開始加大對光伏發電產業的資金支持力度,宣布將對并網光伏發電項目,按光伏發電系統及其配套輸配電工程總投資的50%給予補助。
3月份時,中國政府出臺“太陽能屋頂計劃”,對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項目裝機容量大于50千瓦的光伏發電系統予以每瓦20元的補助。
據德國行業出版物Photon的調查,2008年中國在全球太陽能電池市場中占據了三分之一的份額,而歐洲的份額則減少到25.6%。
等待日出
另外,瑞銀報告稱去年起中國太陽能模塊生產商在德國的市場份額從零增加到了50%。
平均看來,中國產的模塊比歐企產的模塊便宜30%。
SES Research的分析員Karsten von Blumenthal說:“中國占有的市場份額穩步提升并將繼續增長。中國企業價格低,歐洲廠商必須有應對之策。”
世界最大太陽能電池制造商Q-Cells (QCEG.DE: 行情)在亞洲設有工廠,本月受價格壓力影響已下調了2009年的營收預期。
德國企業Ersol (ES6G.DE: 行情)最近也下調了2009年的預期。該企業在持有上海電氣太陽能有限公司的小部分股份。
分析人士認為,還將有企業繼續走出國外。
歐洲企業在縮減生產規模、降低預期的時候,包括賽維LDK(LDK.N: 行情)、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STP.N: 行情)和英利(YGE.N: 行情)在內的中國廠商則開始籌集資金擴大生產能力。
中國的天合光能(TSL.N: 行情)等公司因購進了多晶硅,且勞動力和生產成本低,得以大幅降低現貨市場的價格。
相比之下,歐洲廠商則通常簽訂長期的原材料供應協議。
德意志銀行的技術、媒體和通訊投資業務部門總監Peter Tsao說:“成本和可靠性一直是關鍵。為了獲得成本優勢,太陽能電池廠商得繼續從西方轉移至亞洲,而亞洲廠商,尤其是中國企業將繼續保持優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