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多數光伏企業都認定,依托多晶硅片提升光電轉換率已遇“天花板”,未來將主要由類似于中環股份CFZ技術生產出的N型單晶硅片所取代
日前,A股上市公司中環股份發布了其備受矚目的華夏聚光項目進展情況及股票復牌公告。
之所以說華夏聚光項目備受矚目,不僅因其是中環股份與國際光伏“大佬”SunPower攜手開拓市場的開山之作;更因華夏聚光所采用的高光電轉換率(24.5%)、低度電成本(0.4元/度)光伏技術,至今在國內還鮮有應用。
從2013年11月,華夏聚光正式成立至今,約半年后,中環股份對外公布了華夏聚光項目相關進展,公司透過公告介紹,華夏聚光生產制造的C7系統接收器,現已實現批量生產、供貨;目前,C7系統接收器的功率比原設計及可研報告高出6.52%;同時,C7系統接收器光電轉換效率超過24.5%;到二季度末,華夏聚光將具備 100MWC7系統的全線制造能力。
5月30日,中環股份發布上述消息并復牌后,隨即封死漲停板,最終于當日報收18.79元/股。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環股份及SunPower的高效光伏系統實現了‘本地化’,公告讓市場相信了中環股份CFZ核心技術結合SunPower高效電池+低倍聚光技術(C7)的結合,可將度電成本攤薄至0.4元/度,同時,人們相信這一商業模式可大規模復制”。
初步實現本地化
之所以市場給予上述反饋,除了初步實現“本地化”,另一關鍵的原因是,由華夏聚光生產的C7系統接收器已應用于中環能源國內光伏電站項目。
據記者了解,目前華夏聚光生產制造C7系統接收器的產能已經達到300MW,50MW已正式投產運營。并且已向SunPower先期采購超過70MW的電池封裝片,用于呼和浩特市賽罕區20MW光伏電站項目和武川縣上禿亥鄉100MW光伏電站項目,這兩個項目預計在2015年竣工并網發電。可以預見,這對公司后續GW光伏中心項目實施具有積極作用。
早在2012年12月份,中環股份《關于公司擬投資設立華夏聚光(內蒙古)光伏電力有限公司的議案》獲得了董事會審議通過。根據議案,中環股份將出資1.6億元占華夏聚光40%股份;SunPower出資1億元,占華夏聚光25%股份;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資8000萬元,占華夏聚光20%股份;呼和浩特市金橋城建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出資6000萬元,占華夏聚光15%的股份。
約一年后的2013年11月份,經呼和浩特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準,注冊資本達4億元的華夏聚光(內蒙古)光伏電力有限公司完成了注冊登記手續。其經營范圍為,光伏系統的生產、銷售、研發及相關技術咨詢服務,光伏項目的相關技術咨詢服務。
如今,根據中環股份公告,華夏聚光全面開展了其特殊的供應鏈產品國產本地化工作,截止目前,超過70%以上國內供應商已通過了ISO系列認證、SunPower公司相關專業技術標準認證、國際電工標準等一系列標準認證,產品質量及生產穩定性完全能滿足華夏聚光公司目前階段的質量和數量需求。通過華夏聚光公司及配套供應商的共同努力,除跟蹤驅動電機以外95%以上應由中國供應商配套的產品均已達到公司合格供應商標準。
單晶硅將成行業主流
不久前,SunPower在其四季度投資者交流中,高調表達了對中國合資項目的期待和信心。
同時,對于華夏聚光合資項目的前景,歐洲第三大石油生產商,SunPower大股東道達爾集團也極為看好。道達爾集團全球CEO Christophe de Margerie(馬哲睿)曾就華夏聚光表示:“將繼續幫助SunPower在中國開發光伏業務,并支持內蒙的合資項目。”
在業界看來,基于道達爾的實力,特別是道達爾在中東有超過90年的存在歷史,在包括沙特在內的中東地區頗具影響力,為中環股份、SunPower內蒙古電站在四川以及國內其它地區,乃至全球的快速復制埋下伏筆。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類似于中環股份CFZ技術生產出的N型單晶硅片,目前并未在中國獲得廣泛應用,但在前不久召開的國際太陽能產業及光伏工程展覽會(SNEC)上,《證券日報》記者發現,大多數光伏企業都認定,依托多晶硅片提升光電轉換率已遇“天花板”,未來其將主要由單晶硅推動,而單晶產品也將成為光伏業的主流。
不約而同,多數券商也做出了如上判斷。如東吳證券研報認為,單晶產品將會長期走強,N 型單晶硅片將逐漸成為單晶主流。而具備更高轉換效率,更優衰減性能的CFZN型單晶硅有望成為高效N型單晶的制高點。據記者了解,目前這種CFZ技術,尚為中環股份所獨有。
日前,A股上市公司中環股份發布了其備受矚目的華夏聚光項目進展情況及股票復牌公告。
之所以說華夏聚光項目備受矚目,不僅因其是中環股份與國際光伏“大佬”SunPower攜手開拓市場的開山之作;更因華夏聚光所采用的高光電轉換率(24.5%)、低度電成本(0.4元/度)光伏技術,至今在國內還鮮有應用。
從2013年11月,華夏聚光正式成立至今,約半年后,中環股份對外公布了華夏聚光項目相關進展,公司透過公告介紹,華夏聚光生產制造的C7系統接收器,現已實現批量生產、供貨;目前,C7系統接收器的功率比原設計及可研報告高出6.52%;同時,C7系統接收器光電轉換效率超過24.5%;到二季度末,華夏聚光將具備 100MWC7系統的全線制造能力。
5月30日,中環股份發布上述消息并復牌后,隨即封死漲停板,最終于當日報收18.79元/股。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環股份及SunPower的高效光伏系統實現了‘本地化’,公告讓市場相信了中環股份CFZ核心技術結合SunPower高效電池+低倍聚光技術(C7)的結合,可將度電成本攤薄至0.4元/度,同時,人們相信這一商業模式可大規模復制”。
初步實現本地化
之所以市場給予上述反饋,除了初步實現“本地化”,另一關鍵的原因是,由華夏聚光生產的C7系統接收器已應用于中環能源國內光伏電站項目。
據記者了解,目前華夏聚光生產制造C7系統接收器的產能已經達到300MW,50MW已正式投產運營。并且已向SunPower先期采購超過70MW的電池封裝片,用于呼和浩特市賽罕區20MW光伏電站項目和武川縣上禿亥鄉100MW光伏電站項目,這兩個項目預計在2015年竣工并網發電。可以預見,這對公司后續GW光伏中心項目實施具有積極作用。
早在2012年12月份,中環股份《關于公司擬投資設立華夏聚光(內蒙古)光伏電力有限公司的議案》獲得了董事會審議通過。根據議案,中環股份將出資1.6億元占華夏聚光40%股份;SunPower出資1億元,占華夏聚光25%股份;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資8000萬元,占華夏聚光20%股份;呼和浩特市金橋城建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出資6000萬元,占華夏聚光15%的股份。
約一年后的2013年11月份,經呼和浩特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準,注冊資本達4億元的華夏聚光(內蒙古)光伏電力有限公司完成了注冊登記手續。其經營范圍為,光伏系統的生產、銷售、研發及相關技術咨詢服務,光伏項目的相關技術咨詢服務。
如今,根據中環股份公告,華夏聚光全面開展了其特殊的供應鏈產品國產本地化工作,截止目前,超過70%以上國內供應商已通過了ISO系列認證、SunPower公司相關專業技術標準認證、國際電工標準等一系列標準認證,產品質量及生產穩定性完全能滿足華夏聚光公司目前階段的質量和數量需求。通過華夏聚光公司及配套供應商的共同努力,除跟蹤驅動電機以外95%以上應由中國供應商配套的產品均已達到公司合格供應商標準。
單晶硅將成行業主流
不久前,SunPower在其四季度投資者交流中,高調表達了對中國合資項目的期待和信心。
同時,對于華夏聚光合資項目的前景,歐洲第三大石油生產商,SunPower大股東道達爾集團也極為看好。道達爾集團全球CEO Christophe de Margerie(馬哲睿)曾就華夏聚光表示:“將繼續幫助SunPower在中國開發光伏業務,并支持內蒙的合資項目。”
在業界看來,基于道達爾的實力,特別是道達爾在中東有超過90年的存在歷史,在包括沙特在內的中東地區頗具影響力,為中環股份、SunPower內蒙古電站在四川以及國內其它地區,乃至全球的快速復制埋下伏筆。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類似于中環股份CFZ技術生產出的N型單晶硅片,目前并未在中國獲得廣泛應用,但在前不久召開的國際太陽能產業及光伏工程展覽會(SNEC)上,《證券日報》記者發現,大多數光伏企業都認定,依托多晶硅片提升光電轉換率已遇“天花板”,未來其將主要由單晶硅推動,而單晶產品也將成為光伏業的主流。
不約而同,多數券商也做出了如上判斷。如東吳證券研報認為,單晶產品將會長期走強,N 型單晶硅片將逐漸成為單晶主流。而具備更高轉換效率,更優衰減性能的CFZN型單晶硅有望成為高效N型單晶的制高點。據記者了解,目前這種CFZ技術,尚為中環股份所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