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SolarCity董事長馬斯克宣布,將收購太陽能面板制造商Silevo,并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面板工廠。有評論說:“此次收購Silevo是有風險的,因為當前全球太陽能面板已經供過于求”。逆勢而為,對于馬斯克來說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但在光伏產業這是第一次,而且是在面臨中國光伏制造業強大競爭壓力的背景之下。這讓筆者想到敢在光伏產業逆勢而為的另一人——在中國光伏產業最黑暗的時候一擲千金的鄭建民。
光伏產業未來的歷史將會如何書寫,只有上帝知道。此時敢于逆勢留下重重一筆的人,一定是不僅看到今天,而且看到光伏未來的人。一定是敢于先手爭取未來,自信有能力承擔風險并動員各種能力實現未來的人。如果想做這樣的人,在光伏產業,這一歷史時刻到了。
筆者以為:2004-2008年的高速發展,決定了中國光伏產業和企業的國際地位;2014年開始,光伏產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原有的有競爭力企業的商業模式和排序已成為歷史,重新定位光伏企業商業模式和排序的時刻到了。鄭建明、馬斯克是光伏業內值得尊重的企業家,他們的逆勢而為更支持了筆者的這一判斷。未來有競爭力企業的排序,將取決于今天有競爭力光伏企業家們今天的選擇。
猜想兩位選擇逆勢而為的思考,是基于這樣的評估:光伏在未來能源供給中的競爭力、在新能源中的獨特競爭力、此時是風險最大的時候也是光伏資產價格最低的時候、有沒有能力把現在想到的事情做好、有沒有能力把對未來判斷的事情做好。
對于這五個簡單的問題,相信不少企業家能看到也能想到,甚至躍躍欲試,只是大多尚未一試。其原因無外乎兩點:時機到沒到,能力有沒有。鄭建民、馬斯克已經用行動對這兩點作出了說明,其一,當前的市場雖然仍舊供過于求,但已進入筆者所說的“全球組件供求關系處于加速合理階段”。其二,有無巨大、持續的融資能力,一定是做出這一重大選擇的前提。
從鄭建明、馬斯克目前選擇的光伏產業發展模式看,“中、下游通吃”好像成了不謀而合的共同選擇。重規模、全產業鏈的商業模式,在2011年后一度被質疑、被反思,現在二人重走這一模式,并且玩得更大。馬斯克說“如果我們不這樣做,我們可能無法為長遠業務擴張提供所需的太陽能面板。”必須清楚地看到,與過去只是在加工環節重規模、全產業鏈模式根本不同的是,二人玩的是在龐大的加工能力支持下,戰略進入光伏電站運營的模式。如果筆者判斷無誤,對他們來說,成為未來電力的壟斷運營商是目的,生產商只是手段。
因為鄭建明、馬斯克這一選擇的重大,決定了選擇成本的重大。2013年鄭建明資金的調度能力應在百億,2014年應在兩佰億;馬斯克此次付出的3億美金,可以生產1GW的高效光伏電池,他說: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的工廠將制造可以產生10GW峰值功率的面板。兩個人的思維和能力總是不同凡響。
目前看,市場對鄭建明、馬斯克的選擇是認可的。今年初順風光電完成對無錫尚德資產收購后,股票價格增長了100%;6月17日馬斯克宣布收購Silevo后,SolarCity的股價上漲了近14%。
對于鄭建明、馬斯克的逆勢而為,合理與否是一回事,野心大小是一回事,結果好壞是一回事,而每一個企業家如何看待、能否效仿一定又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