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十二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到2015年我國將建設完成1000兆瓦光熱發電裝機。有分析認為,若按照這個規模,到2020年,國內光熱發電市場或將達到千億級別。
據有關機構統計,2014年,全球光熱發電新增裝機保持50%的年增速。截至2014年5月,全球在運行光熱發電裝機已超過4GW,但光熱發電市場開始轉向中國、南非、沙特、印度等其它新興市場。
致力于亞洲能源市場研究的獨立研究機構澳大利亞悉尼的Grenatec曾提出一個宏偉構想,構建泛亞能源網絡,如果概念得以成為現實,那么,到本世紀中葉,中國將位于這一巨大的、跨地區能源市場的中心。
2014年7月1日,中廣核德令哈5萬千瓦光熱發電示范項目正式動工。此項目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效應,業界一致認為是重大利好消息,而眾多媒體也冠以“千億級”市場規模的標題所見報端。
“不管是國家層面、還是行業發展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契機,也有很多同行和研究機構將2014年視為光熱行業的關鍵元年,也對光熱行業千億級的市場抱有很大期望。光熱產業的藍海已經開啟,揚帆藍海正當時。”中海陽能源集團董事長薛黎明表示。
業內眾多人士對“藍海”一說表示肯定。與現在的情形相比,三年前光熱卻顯得寡淡的多。
2011年,中國首個光熱發電特許權項目鄂爾多斯50MW(兆瓦)工程在北京開標。該項目已經醞釀了8年,雖然此前總計有十一家企業購買了標書,但僅有三家參與了投標。
彼時有分析認為,遇冷的主要原因是,光熱發電技術在國內尚未實現產業化,而國家能源局對上網電價的心理預期又實在太低,在設備高成本的情況下,企業難以承受。此后三年,中國光熱產業鮮有建樹。
突破,讓光熱企業看到了燎原的星火。2014年7月1日,中廣核德令哈5萬千瓦光熱發電示范項目正式動工,打破了這種沉寂,成為我國首個正式開工建設的大型商業化光熱發電項目,對我國光熱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和推動作用。
“這個項目,到底有多大的意義。它無疑是能源行業的一次變法,必將改變清潔能源的格局。”有專家如此置評。
光熱產業“藍海”既成事實,而之前制約我國光熱企業發展的技術難題反射鏡場技術亦實現突破。
7月17日下午,由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組織的太陽能熱發電產業發展懇談會上,國家太陽能光熱聯盟秘書長劉曉冰表示,支撐塔式、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站建設的加工制造產業鏈雛形已經形成,如果現在開始建設電站,按照構成產品和裝備的種類分,國產化率可以達到90%以上。
據了解,雖然國內光熱發電市場尚未形成,但光熱發電的反射鏡市場競爭格局已現。
以直接聚集太陽能量的聚光反射鏡為例,作為國內四大反射鏡廠商之一的中海陽能源集團,其控股子公司成都禪德為代表的高精度反射鏡制造廠商生產的聚光鏡,其型面和老化實驗等核心數據已獲得來自DLR和CSPS等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充分肯定,質量工藝均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其它主要裝備如集熱管、支架、跟蹤驅動系統、控制系統、導熱油、熔鹽等產品的國產化水平也已獲得巨大進步,基本能夠滿足商業化電站的需求。
業內人士斷定,光熱市場已開始發酵,其必是諸雄爭搶的藍海。在千億級市場的挑逗下,技術和經驗成為掘金市場的重要抓手。若這個結論成立,那么中海陽能源集團在光熱回路項目中的成功經驗,已在光熱領域先下一城,中海陽或在競逐光熱藍海領域中一枝獨秀。
據有關機構統計,2014年,全球光熱發電新增裝機保持50%的年增速。截至2014年5月,全球在運行光熱發電裝機已超過4GW,但光熱發電市場開始轉向中國、南非、沙特、印度等其它新興市場。
致力于亞洲能源市場研究的獨立研究機構澳大利亞悉尼的Grenatec曾提出一個宏偉構想,構建泛亞能源網絡,如果概念得以成為現實,那么,到本世紀中葉,中國將位于這一巨大的、跨地區能源市場的中心。
2014年7月1日,中廣核德令哈5萬千瓦光熱發電示范項目正式動工。此項目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效應,業界一致認為是重大利好消息,而眾多媒體也冠以“千億級”市場規模的標題所見報端。
“不管是國家層面、還是行業發展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契機,也有很多同行和研究機構將2014年視為光熱行業的關鍵元年,也對光熱行業千億級的市場抱有很大期望。光熱產業的藍海已經開啟,揚帆藍海正當時。”中海陽能源集團董事長薛黎明表示。
業內眾多人士對“藍海”一說表示肯定。與現在的情形相比,三年前光熱卻顯得寡淡的多。
2011年,中國首個光熱發電特許權項目鄂爾多斯50MW(兆瓦)工程在北京開標。該項目已經醞釀了8年,雖然此前總計有十一家企業購買了標書,但僅有三家參與了投標。
彼時有分析認為,遇冷的主要原因是,光熱發電技術在國內尚未實現產業化,而國家能源局對上網電價的心理預期又實在太低,在設備高成本的情況下,企業難以承受。此后三年,中國光熱產業鮮有建樹。
突破,讓光熱企業看到了燎原的星火。2014年7月1日,中廣核德令哈5萬千瓦光熱發電示范項目正式動工,打破了這種沉寂,成為我國首個正式開工建設的大型商業化光熱發電項目,對我國光熱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和推動作用。
“這個項目,到底有多大的意義。它無疑是能源行業的一次變法,必將改變清潔能源的格局。”有專家如此置評。
光熱產業“藍海”既成事實,而之前制約我國光熱企業發展的技術難題反射鏡場技術亦實現突破。
7月17日下午,由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組織的太陽能熱發電產業發展懇談會上,國家太陽能光熱聯盟秘書長劉曉冰表示,支撐塔式、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站建設的加工制造產業鏈雛形已經形成,如果現在開始建設電站,按照構成產品和裝備的種類分,國產化率可以達到90%以上。
據了解,雖然國內光熱發電市場尚未形成,但光熱發電的反射鏡市場競爭格局已現。
以直接聚集太陽能量的聚光反射鏡為例,作為國內四大反射鏡廠商之一的中海陽能源集團,其控股子公司成都禪德為代表的高精度反射鏡制造廠商生產的聚光鏡,其型面和老化實驗等核心數據已獲得來自DLR和CSPS等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充分肯定,質量工藝均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其它主要裝備如集熱管、支架、跟蹤驅動系統、控制系統、導熱油、熔鹽等產品的國產化水平也已獲得巨大進步,基本能夠滿足商業化電站的需求。
業內人士斷定,光熱市場已開始發酵,其必是諸雄爭搶的藍海。在千億級市場的挑逗下,技術和經驗成為掘金市場的重要抓手。若這個結論成立,那么中海陽能源集團在光熱回路項目中的成功經驗,已在光熱領域先下一城,中海陽或在競逐光熱藍海領域中一枝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