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能源領導小組會議。6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專題聽取能源問題匯報,發表重要講話。短時間內中央召開了兩次最高級別的能源專題會議,表明了中央對能源工作的高度重視。習總書記對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提出了五點要求,可以歸納為四個革命、一個國際合作。我認為推動能源體制革命的要義就是還原商品屬性。
能源改革還未完全市場化
長期以來,特別在計劃經濟時期,能源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特殊產品,其生產、運輸、價格、項目的審批,都被賦予了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因此,能源的商品屬性往往被弱化。改革開放以來,能源領域的改革不斷深化,無論是管理體制還是定價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管理能源產品的各個專業部門,比如石油部、煤炭部、電力部都被取消了。電價定價模式變為地區的標桿電價,煤炭價格已經完全市場化,取消了煤炭訂貨會形式。而我第一次參加全國煤炭訂貨會的時候,聽說有一萬人參加,要開一個月,我聽了嚇一跳。此外,發電領域已經打破了壟斷,實現了多家競爭辦電的局面。
盡管如今與二三十年前的計劃經濟時代,甚至與十年前比較,能源市場化改革有了很大進展,但能源領域仍存在不少影響生產力發展的計劃經濟做法,需要繼續深化改革。例如能源項目審批領域,社會呼吁進一步簡政放權;能源價格的定價模式仍然偏重于由政府的價格部門決定。前幾年煤價漲了,國家怕通貨膨脹不讓電漲價,電的意見很大;現在煤價掉得很厲害,電盈利,煤又對電很有意見。煤炭價格現在基本市場化了,國家還要給電定價,煤電矛盾始終存在,因為我們的改革還沒有完全市場化。
探索新能源的價格和補貼模式
對于風電、光伏發電的定價補貼模式也一直存在爭議,這種模式將蛋糕大小固化,缺乏鼓勵技術進步的市場競爭機制。可再生能源基金現在是每度電補貼1分5,收上來的資金就這么多,就按這么多補,這種做法不利于加快可再生能源發展,也使國家的補貼難以為繼。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燃料成本為零,為什么發電成本比燃煤發電還要高?原因在財務費用和設備折舊上,因此應有針對性的對癥下藥,探索新能源的價格和補貼模式。
李克強總理最近召開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和東方希望劉永行董事長的發言都談到了他們不需要政府補貼,要的是公平競爭,他們的發言值得深思。我贊成政府補貼,但應研究在哪些環節、以何種方式上進行扶持。新一屆政府組成后,強調簡政放權,國家能源局取消了5萬千瓦以上風電、光伏發電需由國家能源局審批或備案的做法,但保留了各省分配年度建設規模的權力,理由是受可再生能源補貼規模的限制。最近,我到新疆哈密考察,那里的風電、太陽能發電勢頭很好,投資積極性很高,但地方政府報怨國家分配的建設規模指標只剩下2萬千瓦,補貼等因素制約了新能源的發展。
不能照搬西方國家做法
改革是為了解放生產力,衡量一個改革方案正確與否的標準在于是否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是別的國家的做法。事實上,世界上沒有一個標準的能源管理或電力體制模式,各國都是根據各自的發展階段國情以及不同的自然稟賦,選擇不同的能源、電力管理模式。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能源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但又是實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中國家,因此,中國必須摸索適合中國國情、發展階段的能源電力體制,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的做法。
另外,改革應該允許摸著石頭過河,隨著發展階段與時俱進,應該是一個不斷革命的過程。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閉幕講話中肯定了摸著石頭過河是富有中國智慧的改革辦法,并強調改革不是為了迎合西方某些人的觀點。全盤否定過去能源和電力體制改革的言論有失偏頗,不符合實際,過去三十年、特別是近十年能源改革使能源生產力巨大發展,基本支持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我國走出了符合國情的改革發展之路,能源改革也要重在實踐,不要人云亦云。
中國的能源事業面臨巨大的挑戰和機遇。去年以來我國面臨經濟下行的壓力,能源需求增速放緩;另一方面,近年來煤炭、電力產能迅速增加,煤炭價格持續低迷,已經跌入了“4”時代,這兩三年中價格降得非常快。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也在下降,連年電力需求旺盛的浙江省火電發電利用小時數也可能跌到年5000小時以下。煤電短缺、供不應求的局面已經過去,今后能源領域面臨更多的是調整結構、技術進步、綠色發展、進一步壓縮落后產能。當然,對能源形勢的判斷也不盡相同,較為寬松的供需環境有利于推行改革。
中國在國際能源市場舉足輕重
我國油氣資源稟賦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需求,擴大國際合作、保障能源安全是必然選項。能源品種中,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達到58%,且還在增加;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增長非常快,已達31.6%,完全可能接近50%,這兩種能源品種完全靠國內自給是有困難的,離不開國際合作。
習近平總書記講到的第五點要求就是國際合作,世界上許多重大事件都直接或間接影響能源領域,如最近的烏克蘭問題、伊拉克內戰都影響到能源供應和價格。油價在每桶100美元左右或以下已持續了兩年多時間,但伊拉克內戰一惡化,油價就漲至每桶115美元,最近又下降,可見其受地緣政治的影響非常明顯,并像蝴蝶效應般波及到世界其他地區。
能源合作是今年我國領導人出訪的重要內容和亮點。最近,習近平主席訪問拉丁美洲,給委內瑞拉增加40億美元貸款換石油,這些都是能源合作中的亮點。我國能源國際合作前景廣闊,不僅是買進來,也為我國產品和技術走出去提供了廣闊的市場,中國已經是國際能源市場重要參與者和舉足輕重的國家。
世界能源局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美國最近出臺了“包括上述各項能源戰略”,國內很多專家對這樣的翻譯大惑不解,我理解的“包括上述各項能源戰略”就是能源多元化戰略。對于美國這樣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來說,盡管有了頁巖氣革命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但仍需要包括煤、油、氣、可再生能源、核能等多種能源的多元結構。中國在相當長時間內也是如此,即在增加低碳能源比重的同時,仍需要能源的多元結構。
(本文系根據國家能源委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在7月28日召開的“2014中國(北京)國際能源峰會”上發言整理,未經本人核實)
能源改革還未完全市場化
長期以來,特別在計劃經濟時期,能源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特殊產品,其生產、運輸、價格、項目的審批,都被賦予了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因此,能源的商品屬性往往被弱化。改革開放以來,能源領域的改革不斷深化,無論是管理體制還是定價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管理能源產品的各個專業部門,比如石油部、煤炭部、電力部都被取消了。電價定價模式變為地區的標桿電價,煤炭價格已經完全市場化,取消了煤炭訂貨會形式。而我第一次參加全國煤炭訂貨會的時候,聽說有一萬人參加,要開一個月,我聽了嚇一跳。此外,發電領域已經打破了壟斷,實現了多家競爭辦電的局面。
盡管如今與二三十年前的計劃經濟時代,甚至與十年前比較,能源市場化改革有了很大進展,但能源領域仍存在不少影響生產力發展的計劃經濟做法,需要繼續深化改革。例如能源項目審批領域,社會呼吁進一步簡政放權;能源價格的定價模式仍然偏重于由政府的價格部門決定。前幾年煤價漲了,國家怕通貨膨脹不讓電漲價,電的意見很大;現在煤價掉得很厲害,電盈利,煤又對電很有意見。煤炭價格現在基本市場化了,國家還要給電定價,煤電矛盾始終存在,因為我們的改革還沒有完全市場化。
探索新能源的價格和補貼模式
對于風電、光伏發電的定價補貼模式也一直存在爭議,這種模式將蛋糕大小固化,缺乏鼓勵技術進步的市場競爭機制。可再生能源基金現在是每度電補貼1分5,收上來的資金就這么多,就按這么多補,這種做法不利于加快可再生能源發展,也使國家的補貼難以為繼。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燃料成本為零,為什么發電成本比燃煤發電還要高?原因在財務費用和設備折舊上,因此應有針對性的對癥下藥,探索新能源的價格和補貼模式。
李克強總理最近召開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和東方希望劉永行董事長的發言都談到了他們不需要政府補貼,要的是公平競爭,他們的發言值得深思。我贊成政府補貼,但應研究在哪些環節、以何種方式上進行扶持。新一屆政府組成后,強調簡政放權,國家能源局取消了5萬千瓦以上風電、光伏發電需由國家能源局審批或備案的做法,但保留了各省分配年度建設規模的權力,理由是受可再生能源補貼規模的限制。最近,我到新疆哈密考察,那里的風電、太陽能發電勢頭很好,投資積極性很高,但地方政府報怨國家分配的建設規模指標只剩下2萬千瓦,補貼等因素制約了新能源的發展。
不能照搬西方國家做法
改革是為了解放生產力,衡量一個改革方案正確與否的標準在于是否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是別的國家的做法。事實上,世界上沒有一個標準的能源管理或電力體制模式,各國都是根據各自的發展階段國情以及不同的自然稟賦,選擇不同的能源、電力管理模式。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能源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但又是實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中國家,因此,中國必須摸索適合中國國情、發展階段的能源電力體制,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的做法。
另外,改革應該允許摸著石頭過河,隨著發展階段與時俱進,應該是一個不斷革命的過程。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閉幕講話中肯定了摸著石頭過河是富有中國智慧的改革辦法,并強調改革不是為了迎合西方某些人的觀點。全盤否定過去能源和電力體制改革的言論有失偏頗,不符合實際,過去三十年、特別是近十年能源改革使能源生產力巨大發展,基本支持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我國走出了符合國情的改革發展之路,能源改革也要重在實踐,不要人云亦云。
中國的能源事業面臨巨大的挑戰和機遇。去年以來我國面臨經濟下行的壓力,能源需求增速放緩;另一方面,近年來煤炭、電力產能迅速增加,煤炭價格持續低迷,已經跌入了“4”時代,這兩三年中價格降得非常快。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也在下降,連年電力需求旺盛的浙江省火電發電利用小時數也可能跌到年5000小時以下。煤電短缺、供不應求的局面已經過去,今后能源領域面臨更多的是調整結構、技術進步、綠色發展、進一步壓縮落后產能。當然,對能源形勢的判斷也不盡相同,較為寬松的供需環境有利于推行改革。
中國在國際能源市場舉足輕重
我國油氣資源稟賦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需求,擴大國際合作、保障能源安全是必然選項。能源品種中,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達到58%,且還在增加;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增長非常快,已達31.6%,完全可能接近50%,這兩種能源品種完全靠國內自給是有困難的,離不開國際合作。
習近平總書記講到的第五點要求就是國際合作,世界上許多重大事件都直接或間接影響能源領域,如最近的烏克蘭問題、伊拉克內戰都影響到能源供應和價格。油價在每桶100美元左右或以下已持續了兩年多時間,但伊拉克內戰一惡化,油價就漲至每桶115美元,最近又下降,可見其受地緣政治的影響非常明顯,并像蝴蝶效應般波及到世界其他地區。
能源合作是今年我國領導人出訪的重要內容和亮點。最近,習近平主席訪問拉丁美洲,給委內瑞拉增加40億美元貸款換石油,這些都是能源合作中的亮點。我國能源國際合作前景廣闊,不僅是買進來,也為我國產品和技術走出去提供了廣闊的市場,中國已經是國際能源市場重要參與者和舉足輕重的國家。
世界能源局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美國最近出臺了“包括上述各項能源戰略”,國內很多專家對這樣的翻譯大惑不解,我理解的“包括上述各項能源戰略”就是能源多元化戰略。對于美國這樣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來說,盡管有了頁巖氣革命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但仍需要包括煤、油、氣、可再生能源、核能等多種能源的多元結構。中國在相當長時間內也是如此,即在增加低碳能源比重的同時,仍需要能源的多元結構。
(本文系根據國家能源委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在7月28日召開的“2014中國(北京)國際能源峰會”上發言整理,未經本人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