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國(北京)國際能源峰會”于7月28-30日在京舉辦。國電光伏有限公司總工吳協祥表示,這個光伏產業今天有個奇怪的現象,實在有太多有錢人在關注這個產業,但是在產業里玩的人越來越缺錢,這是很奇怪的現象。
以下是文字實錄:
吳協祥:大家好,今天上午下午很認真的聽了嘉賓很多的真知灼見。這個產業隨著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回到了原點,或者說真正應該關注的要點上,無論這個行業怎么發展一定要關注質量,關注這個產業的風險。前面尚德的分析講得非常好,我本身今天的話題來說也是從質量的風險管控開始,來講產業未來發展應該要有的解決方案。
在了解決方案之前必須要對產業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前面在講做投資,今天來的有很多投資界的朋友我覺得很好。這個產業今天有個奇怪的現象,實在有太多有錢人在關注這個產業,但是在產業里玩的人越來越缺錢,這是很奇怪的現象。
這正是在座的產業里的人逐步去加深對這個產業的認識,以及怎樣需夯實產業的發展,提高產業質量的轉型期,轉型期大家抓住了,下午發改委王所長講的可能會成為億萬富翁的起點。
今天投資企業的人會越來越多,我個人的看法,如果不走智能化的電站不值得你去投資。我講的智能化可能要比上午華為徐董講的稍微深一些,不是有幾個網絡監控或者有一個小型的逆變器就是智能化,我們要對產業有更全面的認知。
來北京的時間不多,之前我是做了十幾年的半導體,從半導體轉入太陽能,太陽能做了七年多的時間有很多的認知,今天希望通過濃縮的半小時分享一下我的看法,我很熱衷于做產業的標準,質量、風險管控和投資,如果一個產業的標準沒有被建立所有的這些都會是問題,也希望后續有機會跟大家在標準化的工作上更多的合作與交流。
國電我負責從技術、生產、質量、運營今年也開始做電站涉及面也比較多。我們認知一下產業里主要的狀況或者說問題點,前面的幾位嘉賓講了不少我會簡單的總結一下。
發電量的問題、安全和可靠性的問題、監控與運維的問題。
總體上的對策。
最后講講智能化的解決方案在整個產業發展中的必要性、必然性、重要性。
過去比較多關注政策問題、資金問題、人才團隊建設問題、標準的問題、保險的介入的問題。今天更多的講一下關于安全、可靠性、質量、發電量以及如何做智能化。
包括上午也提了很多方面產業的風險,從業人員自己都在講風險的時候才是這個產業真正開始要健康的時候,如果自己都意識不到風險或者說不敢于講風險其他人就更要小心了。中廣核的馮總我很佩服他,他從一個不是真正做產業的人但是有一套體系去做投資分析,甚至是指導投資的客商如何做好整體的管理。一個產業要發展無論是哪個角度上都需要一批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如果沒有這種精神不應該投資,投的越多死得越快。今天有不說的企業倒下,有一點我要講,做事認真的態度是我們必須要堅持的。
風險的角度包含了很多,設計、施工、運維、運輸、包裝組件生成的每個環節都要意識到風險在哪里。
發電量角度有六類原因會引起電站輸出的不足,光伏的電站真正起來兩三年的時間,我們要看的是,包括投資界我們要看電站是要用25年,雖然計算的時候至少是按照20年計算,風險千萬不能只看最近的兩三年、五年十年,負責任的態度是看20、25年才是真正對風險的管控。發電量的問題電站是串并聯的結構,串聯引起的木桶效應、第二是PDI的問題、第三設計、材料、施工和運維的不良。
串聯是木桶效應,現在一般的地面電站大一點的分布式是22塊組件,組件里是60片電池的串聯,任何一片電池組件有外部的遮擋或者是內部的原因引起的發電量的損失影響是整個一串,串和串間電壓的不匹配又帶來了損失。
第二類問題是PID,剛剛開始運營一個電站的時候大家都沒有太高的認知,很多人沒有認識到PID的危害,時間的推移這個情況會越來越嚴重,PID不僅僅會影響某一塊,每一塊有PID問題的組件一定會發生對整個電站致命的影響。這個問題出來之后不是孤立的問題而是木桶效應,每一片有問題的電池都會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這樣的問題。
材料的問題,也是可靠性的問題。
施工的問題,今年也有“搶裝潮”,大到一個國家的發展都是有類似的問題,只要是急了都會帶來問題,搶裝是很重要的問題。如果跟國家機構相關的部門一定要重視這個問題,搶裝會帶來兩大類問題,第一類問題本身是產業的質量一定會大受影響,重視質量是要靠耐心、認真,如果是為了完成任務質量不可能高,如果是搶裝潮搶出來的電站你敢去投嗎,投的越多死的越早;第二個問題搶撞潮的背后一定是利益的沖突,會使得很多人下臺的要素增高,規則會被破壞。施工的問題可能比車間里看到的問題多一百倍都不止。車間里每塊產品都是認真的碼放,到了現場都是一塌糊涂的無人看管的。為了搶裝是雇傭當地的臨時民工,那是為了完成任務,產品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們都搞不清楚怎么可能裝好呢。
我們早期是用了金太陽的模式,只管裝多少不管發電的狀況,某種程度上也反應了一個民族追求的精神。包括今天前面的發言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這件事,但是我覺得遠遠不夠,一定要看到真相。
運維的問題未來會更突出,譬如說長草的問題、遮擋以及小鳥飛來飛去的。
安全和可擴形,第一是熱斑問題,熱斑是這個產業里最普遍的問題,設計問題、材料問題、施工問題、運維問題。熱斑通常是因為遮擋、二極管失效等等,一般的溫度是達到150度以上,熱斑是逐步的過程??创夥娬颈仨氂每煽啃缘难酃馊タ创?br />
電站如何抵御幾十年不遇的風沙,國內外都有因為接地系統沒有做好一個大的閃電來臨可能就損毀了這個電站。
材料的問題最突出,很多時候在生產測試的時候并不一定能夠看得到,往往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可靠性出現了問題,最主要的是考驗材料。
制造方面的工藝不良也是產業里值得關注的,雖然比制造更研究的是安裝過程帶來的問題。我舉四個例子:
1、電池片的暗電流,京澳的質量體系是我建立的,到今天都在發揮很好的作用,就是把暗電流控制得非常好。
2、電池片和電池片間焊接工藝的管控,虛焊和過焊是比較的普遍,外行看不懂的,這種問題用測試基本上測試不出來,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十年二十年會看到后果,如果是放進爐子里做個TC200基本上可以看到問題。
3、層壓的交聯度的問題,十年二十年也會看到問題。
4、邊框打膠的問題,去車間看十次九次不合格,邊框打膠水是人工會是不太均勻,因為打多了后面清潔是很麻煩的,這就是風險。
施工過程中細節是大量的。生產環節的細節會關注,但是在施工上的細節,細節粗礦度是一百倍以上。
運維中的問題也很大。認證只是對材料和工藝合理性的一次性驗證不代表產品質量,更不要說產業中認證一次性之后后面嚴格的說是有一些拓展認證的,因為材料變更是比較多的,但是沒有一家是完全的嚴格去做,這也涉及到認證的機構如何去簡化一些可以簡化的程序,以及降低相應的費用,使得大家對可靠性了測試能夠嚴格的執行,否則的話認證的材料和最后的材料往往是不一致的。
監控和運維的問題,國電有好幾百兆瓦的電站,一百兆瓦的電站3500畝40萬個組件,到了現場一看很壯觀,但是如何運維會比較麻煩,中國做了20個G瓦基本上是這樣的情況??赡軙鋫浜芏嗟南儡嚕欢训娜藶⑺?,在我看來基本是無效的,可能看到的效果灑水之后發電量提升了一部分,但是浪費的人力物力和水資源,以及因為水影響地基的后面可能會超過電量的提升,因為運維本身是盲目的。很多時候真正臟了真正影響發電嗎?不一定,不臟也許會影響發電量,因為不曉得發電的狀況。
我講一下九個角度,重點是實現智能化。
一支專業的質量管理團隊這是基礎。沒有這樣的團隊敢去投資這樣的公司是傻瓜。
二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的體系。做每件事投每一分錢都要有認認真真的精神。
三建立完善電站相關的標準。現在電站部分的標準是遠遠不夠的,這月初剛剛去美國開了一次會專門提起要在全球建立光伏電站的標準委員會,后續想邀請在座的專家跟我一起,這是中國人第一次自己去申請在全球范圍內成立行業的標準委員會。
四可靠性,光交給認證機構肯定不夠,一定要有完善的思考性測試尤其是分析的能力。任何一個認證機構告訴你的結果,不能說只是知道結果,要有深刻的分析??煽啃砸膊荒芄饨唤o認證機構,自己也要有。
五技術上的創新才是真正的生命力,必須要走智能化。光伏產業的發展接下來兩三年所有的電站都應該走智能化,不走智能化不應該被投資。
六實現電站的監控和運維,才能走入商業保險。
七商業保險
八電站產品證券化
九通過云計算,光伏云的模式線上線下互動。
光伏電站的智能化,應該是包含了從半導體到太陽能到儲能到互聯網這幾個技術的結合。全過程質量管理的方法,質量控制計劃。現在已經建立了不少,部件的部分也有缺失和不足,我們看到招投標背后的做法很多,最基本的對這些部件的質量標準的制定都沒有。而且招投標中文件的定義也很不嚴謹。就像對衰減的招投標文件定義的要求,要求線性第一年是小于1%,除非是N形電池或者是康佳的T形電池,其他的電池基本上做不到。
全過程質量控制中的,尤其是電站建好了之后當客戶端、業主端說的時候其實是標準沒定義清楚,我們的組件測試系統的誤差是3%。接入并網方面的標準相對來說好一些,我們國家是電科院(9.020, -0.08, -0.88%)會專門做這件事。電站的性能測試與評價是缺失的,電站的運營系統效率,電站的PID如何評估與測試。
我申請的中國光伏系統標準委員會,估計要有大半年的時間才能申請下來。
必然的出路,智能化,太陽能技術結合半導體、互聯網、儲能的技術,這幾方面結合起來才是真正的智能化,并不是說一個電站通過小型逆變器,以及小型逆變器讀出串的信息就是智能化,那差得遠呢。
早期是系統級的MPPT,最大功率最終的能力,主要原來是大型的逆變器里,是系統級的MPPT,近期有一些主創級的,華為的解決方案是主創里有MPPT,當前行業中先進的幾家公都在組件級的MPPT每個組件對應最佳功率的最終。一類是外掛的,一類是做芯片級的。電磁片級的MPPT,每片電池都有一個最大功率的最終。
外掛優化的MPPT是用于已經建的電站的智能化,已經建好的電站把組件都放掉并不現實。
優化器基本原理是通過在組件串里任何一塊組件上的遮擋帶來的電流的損失,會同時影響所有其他的組件,一塊組件上損失了8%,會導致整個一串都損失8%,有了外掛優化的方式,通過優化器調整電流電壓使得電流永遠是相互匹配的,這樣一塊組件的8%僅限于這一塊組件而不會影響其他的組件。
第二類外掛優化更進一步,不僅可用于舊有的電站的升級,也可以用于新電站建設,因為是系統端去解決這個問題。小型的逆變器同時解決串和串間的電壓匹配問題。有完整的監控設計軟件來匹配,這個解決方案是行業內做得最早,國外已經做了幾個GW,國內推智能化是很艱難的過程,搶裝潮之前是搶發包,都是領導們拍腦袋把方案定下來,方案都定了所以解決的方案是難以介入了,沒有考究那個方案是不是合理。
優勢,第一是解決熱斑的問題,這樣的電站是沒有熱斑問題,光伏電站可以進行智能的診斷,哪些組件有問題第一時間可以看到。還可以解決組件未來未來每一塊的不一致,有了優化器不用怕任何的組件刷點不一樣影響其他的部分。
25年使用壽命之內的發電量的提高意義是很大的,陰影、異物下功率的輸出是最大化,以及電站的運維,三五年前電站用的是230瓦,未來是280瓦,不可能配備大量的備件去更換,沒有智能化未來電站的運維不僅僅看不到問題,即使是問題發生了哪些組件壞了換都沒有備品備件,智能化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也可以實現電站新的能源管理,后續可以做電站。
最終是智能芯片解決方案,芯片級的解決方案一類是基于分類器件,一種是基于半導體智能管理芯片的,現在有不少的公司推所謂的智能組件就是整合進去。分離器件內部的功損會大,當電站剛安裝好新的很好的電站時分離器件優化看不到功率的提升,時間的推移電池和電池間不一致時效果就體現出來了,芯片優化功損會小很多,幾乎不損耗功率。芯片的可靠性是百萬分之幾,分離器件是千分之一到萬分之一級的。智能化是人類過去50年改變生活最根本的解決方案是智能化,有了芯片之后一切皆有可能,芯片應用于太陽能在我看來是必然,誰也擋不住,未來還包括智能家居、智能醫療等等,智能化的芯片成本是可以做到很低的,可能是幾分錢就一個。
芯片級的智能化帶來的功率提升更突出,可以達到20%多,一片組件有遮擋一般來說二極管起作用會把三分之一串了。傳統用的是二極管的接線盒,分離器件一般是成本六毛錢,對發電量的提升可以做到5%以上,芯片級的優化成本可以做到三毛錢以內沒瓦,發電量提升10%以上。芯片級的優化只有美國硅谷一家公司可以做這個芯片,我也希望中國有人能夠開發類似這樣的芯片。這樣的芯片可以徹底的解決熱斑問題,也在設想十年以后生產線的電池的生產最后一道工序是植入一個芯片,智能芯片會自動的做調整電流是永遠一致的。組件h在車間里占用大量的資源要去庫存等等,包括電池分檔都可以減少,組件和組件間電池和電池間的衰減不一可以通過芯片的智能化去解決。相同的面積智能化的組建去做安裝。單位面積裝機容量可以達到20%到30%。未來的運維原來是需要20個人20輛消防車。進一步可以做智能電網,因為這些信號是隨時都有。
謝謝大家。芯片優化的發電量比普通多13%,普通里面的組件和組件的不一致性帶來的發電量的損失是驚人的。一個GW采用了芯片優化即使是6%發電量的提高未來20年,投資收益可能增加11個億,外觀優化即使只有3%,我個人的看法真正按照25年看提升是翻倍的,外掛優化只有6%以上,智能芯片是12%以上。
以下是文字實錄:
吳協祥:大家好,今天上午下午很認真的聽了嘉賓很多的真知灼見。這個產業隨著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回到了原點,或者說真正應該關注的要點上,無論這個行業怎么發展一定要關注質量,關注這個產業的風險。前面尚德的分析講得非常好,我本身今天的話題來說也是從質量的風險管控開始,來講產業未來發展應該要有的解決方案。
在了解決方案之前必須要對產業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前面在講做投資,今天來的有很多投資界的朋友我覺得很好。這個產業今天有個奇怪的現象,實在有太多有錢人在關注這個產業,但是在產業里玩的人越來越缺錢,這是很奇怪的現象。
這正是在座的產業里的人逐步去加深對這個產業的認識,以及怎樣需夯實產業的發展,提高產業質量的轉型期,轉型期大家抓住了,下午發改委王所長講的可能會成為億萬富翁的起點。
今天投資企業的人會越來越多,我個人的看法,如果不走智能化的電站不值得你去投資。我講的智能化可能要比上午華為徐董講的稍微深一些,不是有幾個網絡監控或者有一個小型的逆變器就是智能化,我們要對產業有更全面的認知。
來北京的時間不多,之前我是做了十幾年的半導體,從半導體轉入太陽能,太陽能做了七年多的時間有很多的認知,今天希望通過濃縮的半小時分享一下我的看法,我很熱衷于做產業的標準,質量、風險管控和投資,如果一個產業的標準沒有被建立所有的這些都會是問題,也希望后續有機會跟大家在標準化的工作上更多的合作與交流。
國電我負責從技術、生產、質量、運營今年也開始做電站涉及面也比較多。我們認知一下產業里主要的狀況或者說問題點,前面的幾位嘉賓講了不少我會簡單的總結一下。
發電量的問題、安全和可靠性的問題、監控與運維的問題。
總體上的對策。
最后講講智能化的解決方案在整個產業發展中的必要性、必然性、重要性。
過去比較多關注政策問題、資金問題、人才團隊建設問題、標準的問題、保險的介入的問題。今天更多的講一下關于安全、可靠性、質量、發電量以及如何做智能化。
包括上午也提了很多方面產業的風險,從業人員自己都在講風險的時候才是這個產業真正開始要健康的時候,如果自己都意識不到風險或者說不敢于講風險其他人就更要小心了。中廣核的馮總我很佩服他,他從一個不是真正做產業的人但是有一套體系去做投資分析,甚至是指導投資的客商如何做好整體的管理。一個產業要發展無論是哪個角度上都需要一批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如果沒有這種精神不應該投資,投的越多死得越快。今天有不說的企業倒下,有一點我要講,做事認真的態度是我們必須要堅持的。
風險的角度包含了很多,設計、施工、運維、運輸、包裝組件生成的每個環節都要意識到風險在哪里。
發電量角度有六類原因會引起電站輸出的不足,光伏的電站真正起來兩三年的時間,我們要看的是,包括投資界我們要看電站是要用25年,雖然計算的時候至少是按照20年計算,風險千萬不能只看最近的兩三年、五年十年,負責任的態度是看20、25年才是真正對風險的管控。發電量的問題電站是串并聯的結構,串聯引起的木桶效應、第二是PDI的問題、第三設計、材料、施工和運維的不良。
串聯是木桶效應,現在一般的地面電站大一點的分布式是22塊組件,組件里是60片電池的串聯,任何一片電池組件有外部的遮擋或者是內部的原因引起的發電量的損失影響是整個一串,串和串間電壓的不匹配又帶來了損失。
第二類問題是PID,剛剛開始運營一個電站的時候大家都沒有太高的認知,很多人沒有認識到PID的危害,時間的推移這個情況會越來越嚴重,PID不僅僅會影響某一塊,每一塊有PID問題的組件一定會發生對整個電站致命的影響。這個問題出來之后不是孤立的問題而是木桶效應,每一片有問題的電池都會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這樣的問題。
材料的問題,也是可靠性的問題。
施工的問題,今年也有“搶裝潮”,大到一個國家的發展都是有類似的問題,只要是急了都會帶來問題,搶裝是很重要的問題。如果跟國家機構相關的部門一定要重視這個問題,搶裝會帶來兩大類問題,第一類問題本身是產業的質量一定會大受影響,重視質量是要靠耐心、認真,如果是為了完成任務質量不可能高,如果是搶裝潮搶出來的電站你敢去投嗎,投的越多死的越早;第二個問題搶撞潮的背后一定是利益的沖突,會使得很多人下臺的要素增高,規則會被破壞。施工的問題可能比車間里看到的問題多一百倍都不止。車間里每塊產品都是認真的碼放,到了現場都是一塌糊涂的無人看管的。為了搶裝是雇傭當地的臨時民工,那是為了完成任務,產品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們都搞不清楚怎么可能裝好呢。
我們早期是用了金太陽的模式,只管裝多少不管發電的狀況,某種程度上也反應了一個民族追求的精神。包括今天前面的發言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這件事,但是我覺得遠遠不夠,一定要看到真相。
運維的問題未來會更突出,譬如說長草的問題、遮擋以及小鳥飛來飛去的。
安全和可擴形,第一是熱斑問題,熱斑是這個產業里最普遍的問題,設計問題、材料問題、施工問題、運維問題。熱斑通常是因為遮擋、二極管失效等等,一般的溫度是達到150度以上,熱斑是逐步的過程??创夥娬颈仨氂每煽啃缘难酃馊タ创?br />
電站如何抵御幾十年不遇的風沙,國內外都有因為接地系統沒有做好一個大的閃電來臨可能就損毀了這個電站。
材料的問題最突出,很多時候在生產測試的時候并不一定能夠看得到,往往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可靠性出現了問題,最主要的是考驗材料。
制造方面的工藝不良也是產業里值得關注的,雖然比制造更研究的是安裝過程帶來的問題。我舉四個例子:
1、電池片的暗電流,京澳的質量體系是我建立的,到今天都在發揮很好的作用,就是把暗電流控制得非常好。
2、電池片和電池片間焊接工藝的管控,虛焊和過焊是比較的普遍,外行看不懂的,這種問題用測試基本上測試不出來,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十年二十年會看到后果,如果是放進爐子里做個TC200基本上可以看到問題。
3、層壓的交聯度的問題,十年二十年也會看到問題。
4、邊框打膠的問題,去車間看十次九次不合格,邊框打膠水是人工會是不太均勻,因為打多了后面清潔是很麻煩的,這就是風險。
施工過程中細節是大量的。生產環節的細節會關注,但是在施工上的細節,細節粗礦度是一百倍以上。
運維中的問題也很大。認證只是對材料和工藝合理性的一次性驗證不代表產品質量,更不要說產業中認證一次性之后后面嚴格的說是有一些拓展認證的,因為材料變更是比較多的,但是沒有一家是完全的嚴格去做,這也涉及到認證的機構如何去簡化一些可以簡化的程序,以及降低相應的費用,使得大家對可靠性了測試能夠嚴格的執行,否則的話認證的材料和最后的材料往往是不一致的。
監控和運維的問題,國電有好幾百兆瓦的電站,一百兆瓦的電站3500畝40萬個組件,到了現場一看很壯觀,但是如何運維會比較麻煩,中國做了20個G瓦基本上是這樣的情況??赡軙鋫浜芏嗟南儡嚕欢训娜藶⑺?,在我看來基本是無效的,可能看到的效果灑水之后發電量提升了一部分,但是浪費的人力物力和水資源,以及因為水影響地基的后面可能會超過電量的提升,因為運維本身是盲目的。很多時候真正臟了真正影響發電嗎?不一定,不臟也許會影響發電量,因為不曉得發電的狀況。
我講一下九個角度,重點是實現智能化。
一支專業的質量管理團隊這是基礎。沒有這樣的團隊敢去投資這樣的公司是傻瓜。
二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的體系。做每件事投每一分錢都要有認認真真的精神。
三建立完善電站相關的標準。現在電站部分的標準是遠遠不夠的,這月初剛剛去美國開了一次會專門提起要在全球建立光伏電站的標準委員會,后續想邀請在座的專家跟我一起,這是中國人第一次自己去申請在全球范圍內成立行業的標準委員會。
四可靠性,光交給認證機構肯定不夠,一定要有完善的思考性測試尤其是分析的能力。任何一個認證機構告訴你的結果,不能說只是知道結果,要有深刻的分析??煽啃砸膊荒芄饨唤o認證機構,自己也要有。
五技術上的創新才是真正的生命力,必須要走智能化。光伏產業的發展接下來兩三年所有的電站都應該走智能化,不走智能化不應該被投資。
六實現電站的監控和運維,才能走入商業保險。
七商業保險
八電站產品證券化
九通過云計算,光伏云的模式線上線下互動。
光伏電站的智能化,應該是包含了從半導體到太陽能到儲能到互聯網這幾個技術的結合。全過程質量管理的方法,質量控制計劃。現在已經建立了不少,部件的部分也有缺失和不足,我們看到招投標背后的做法很多,最基本的對這些部件的質量標準的制定都沒有。而且招投標中文件的定義也很不嚴謹。就像對衰減的招投標文件定義的要求,要求線性第一年是小于1%,除非是N形電池或者是康佳的T形電池,其他的電池基本上做不到。
全過程質量控制中的,尤其是電站建好了之后當客戶端、業主端說的時候其實是標準沒定義清楚,我們的組件測試系統的誤差是3%。接入并網方面的標準相對來說好一些,我們國家是電科院(9.020, -0.08, -0.88%)會專門做這件事。電站的性能測試與評價是缺失的,電站的運營系統效率,電站的PID如何評估與測試。
我申請的中國光伏系統標準委員會,估計要有大半年的時間才能申請下來。
必然的出路,智能化,太陽能技術結合半導體、互聯網、儲能的技術,這幾方面結合起來才是真正的智能化,并不是說一個電站通過小型逆變器,以及小型逆變器讀出串的信息就是智能化,那差得遠呢。
早期是系統級的MPPT,最大功率最終的能力,主要原來是大型的逆變器里,是系統級的MPPT,近期有一些主創級的,華為的解決方案是主創里有MPPT,當前行業中先進的幾家公都在組件級的MPPT每個組件對應最佳功率的最終。一類是外掛的,一類是做芯片級的。電磁片級的MPPT,每片電池都有一個最大功率的最終。
外掛優化的MPPT是用于已經建的電站的智能化,已經建好的電站把組件都放掉并不現實。
優化器基本原理是通過在組件串里任何一塊組件上的遮擋帶來的電流的損失,會同時影響所有其他的組件,一塊組件上損失了8%,會導致整個一串都損失8%,有了外掛優化的方式,通過優化器調整電流電壓使得電流永遠是相互匹配的,這樣一塊組件的8%僅限于這一塊組件而不會影響其他的組件。
第二類外掛優化更進一步,不僅可用于舊有的電站的升級,也可以用于新電站建設,因為是系統端去解決這個問題。小型的逆變器同時解決串和串間的電壓匹配問題。有完整的監控設計軟件來匹配,這個解決方案是行業內做得最早,國外已經做了幾個GW,國內推智能化是很艱難的過程,搶裝潮之前是搶發包,都是領導們拍腦袋把方案定下來,方案都定了所以解決的方案是難以介入了,沒有考究那個方案是不是合理。
優勢,第一是解決熱斑的問題,這樣的電站是沒有熱斑問題,光伏電站可以進行智能的診斷,哪些組件有問題第一時間可以看到。還可以解決組件未來未來每一塊的不一致,有了優化器不用怕任何的組件刷點不一樣影響其他的部分。
25年使用壽命之內的發電量的提高意義是很大的,陰影、異物下功率的輸出是最大化,以及電站的運維,三五年前電站用的是230瓦,未來是280瓦,不可能配備大量的備件去更換,沒有智能化未來電站的運維不僅僅看不到問題,即使是問題發生了哪些組件壞了換都沒有備品備件,智能化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也可以實現電站新的能源管理,后續可以做電站。
最終是智能芯片解決方案,芯片級的解決方案一類是基于分類器件,一種是基于半導體智能管理芯片的,現在有不少的公司推所謂的智能組件就是整合進去。分離器件內部的功損會大,當電站剛安裝好新的很好的電站時分離器件優化看不到功率的提升,時間的推移電池和電池間不一致時效果就體現出來了,芯片優化功損會小很多,幾乎不損耗功率。芯片的可靠性是百萬分之幾,分離器件是千分之一到萬分之一級的。智能化是人類過去50年改變生活最根本的解決方案是智能化,有了芯片之后一切皆有可能,芯片應用于太陽能在我看來是必然,誰也擋不住,未來還包括智能家居、智能醫療等等,智能化的芯片成本是可以做到很低的,可能是幾分錢就一個。
芯片級的智能化帶來的功率提升更突出,可以達到20%多,一片組件有遮擋一般來說二極管起作用會把三分之一串了。傳統用的是二極管的接線盒,分離器件一般是成本六毛錢,對發電量的提升可以做到5%以上,芯片級的優化成本可以做到三毛錢以內沒瓦,發電量提升10%以上。芯片級的優化只有美國硅谷一家公司可以做這個芯片,我也希望中國有人能夠開發類似這樣的芯片。這樣的芯片可以徹底的解決熱斑問題,也在設想十年以后生產線的電池的生產最后一道工序是植入一個芯片,智能芯片會自動的做調整電流是永遠一致的。組件h在車間里占用大量的資源要去庫存等等,包括電池分檔都可以減少,組件和組件間電池和電池間的衰減不一可以通過芯片的智能化去解決。相同的面積智能化的組建去做安裝。單位面積裝機容量可以達到20%到30%。未來的運維原來是需要20個人20輛消防車。進一步可以做智能電網,因為這些信號是隨時都有。
謝謝大家。芯片優化的發電量比普通多13%,普通里面的組件和組件的不一致性帶來的發電量的損失是驚人的。一個GW采用了芯片優化即使是6%發電量的提高未來20年,投資收益可能增加11個億,外觀優化即使只有3%,我個人的看法真正按照25年看提升是翻倍的,外掛優化只有6%以上,智能芯片是1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