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特別指出,要警惕光伏產業多晶硅項目的過熱現象,避免重蹈鋼鐵業產能過程的覆轍。9月8日上午,坐在常州自家辦公室的高紀凡很平靜地面對CBN的記者,談起他曾經高調宣布隨后又緊急叫停的項目。
高紀凡是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TSL.NYSE,下稱“天合光能”)董事長。2年前是他風風火火宣布投資10億美元,在江蘇省連云港開發區建設一個年產1萬噸的多晶硅項目,不到4個月便宣布停止。“現在想想,那時的決定是對的。有些決策現在還看不出來,過5年、10年再來評估,或許更有價值。”
2006年12月19日天合光能成功登陸紐交所,是繼尚德電力之后第二家海外上市的民營太陽能公司。在整個光伏產業鏈中,天合光能覆蓋了硅片、電池、組件等中下游環節,只差上游的多晶硅制造。
2007年12月,為了獲得低價的原材料,天合光能決定進入高純度多晶硅制造項目,估計在2012年前全部建成。“但此后經過考慮,還是把這個項目停止掉了。”
化學專業出身的高紀凡說,停止這一龐大項目的根本原因倒不是因為當時評估該行業會過剩,而是“多晶硅這一化工產業,我還很不熟悉”。
1988年,高紀凡從吉林大學物理化學系畢業后,和另外兩個同學南下深圳,設立了一家研究所,主攻工業清洗劑。1992年時,公司年進賬千萬元人民幣,高紀凡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離開廣東后高紀凡回到了常州,尋覓新的發展方向。他注冊成立了天合光能公司,從日本引入生產線,大規模生產鋁板幕墻。
1998年,一位同學告訴他,美國在推廣太陽能電池,到2012年有100萬戶的美國家庭將使用這種電池。他覺得,生產家家戶戶都需要的產品,要比生產外墻材料更有發展潛力。
2000年8月,他的企業成功研制出我國首座“太陽房”。2004年,德國宣布啟動太陽能電池的補貼政策,他意識到時機或許已經成熟,于是把鋁板業務結束,全身心地轉向太陽能。
在拿到美林、麥頓的3000萬美元資金后,2006年12月19日天合光能成功登陸紐交所。
2008年,天合光能的組件出貨量為201兆瓦,比2007年增長了164.8%,凈利潤614萬美元。今年第二季度,天合光能在逆勢中仍獲得了1890萬美元的凈利潤。
“不要在外面大肆宣傳太陽能行業無限大。這不是一個無限大的產業,我們時刻都應保持謹慎。”高紀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