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從市場認知還是市場的有效需求方面,專業運維都仍然處于起步階段
除了承擔直接提升光伏電站發電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的重任之外,光伏電站運行維護管理系統的另一項更大的重擔,則在于盤活電站資產及實現光伏電站的金融交易屬性,以為整個行業的拓展提供前提。
正是因此,光伏電站運行維護管理系統的發展現狀,更受外界關注。
從業界反饋的信息來看,隨著電站業主對于發電效率以及投資收益的重視,業內對電站運維管理的需求也在升溫。這種變化在今年變得格外明顯。
而就現有發展路徑和實現載體來看,光伏電站業主對于運維模式的選擇,有選擇純粹提供運維管理系統的,也有選擇將運維系統搭載在逆變器之上的。
就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運維系統在應用的直觀性、便捷性、數據采集以及數據分析的精確性、遠程維護管理等方面,還有更多的提升和發展空間,這將為未來電站的資產證券化以及電站的平臺交易提供前提。
傳統電站運維的升級
根據國家電網公司和電監會對發電企業的管理條例要求,發電量在1萬千瓦以上的電站歸省公司調度局調度,發電量在1萬千瓦以下的歸當地電業局調度中心調度,并且要求需要同時具備2套通訊通道(光纖調度專網)與調度局通訊,接受調度命令,上傳相關發電信息,并有專門的電能量采集柜在出線平臺或在接入大網的變電站處來計量采集上網電量和上網電能質量。
在具體的實現方式上,傳統的發電站大多以普通三相電子表與電站專用采集監測,終端為硬件設備,以電能量采集平臺、管理分析平臺為主站管理軟件平臺,以GPRS\CDMA通訊技術為數據傳輸通道,構成發電站上網電量遠程實時采集監測管理系統——為供電企業提供一套成熟、穩定的采集小型發電站(廠)的上網電量和監測上網電能質量的遠程實時采集、實時監測管理系統的解決方案。
更直接的看,發電站現有的信息采集以及監控管理系統主要為實現以下功能,對上網電量的實時采集以及對上網電能質量的采集和監測管理。
電能質量,即電力系統中電能的質量。從嚴格意思上講,衡量電能質量的主要指標有電壓、頻率和波形。從普遍意義上講,是指優質供電,包括電壓質量、電流質量、供電質量和用電質量。進一步可以解釋為導致用電設備故障或不能正常工作的電壓、電流或頻率的偏差,其內容包括頻率偏差、電壓偏差、電壓波動與閃變、三相不平衡、瞬時或暫態過電壓、波形畸變(諧波)等。
而就光伏電站的信息采集和監控來看,既涉及到對包括太陽輻射等在內的氣象參數的采集和分析,又涉及到對光伏電站陣列以及逆變器的輸出電壓、電流、頻率等的監控需求,包括電壓暫降、中斷、暫升以及供電連續性等。
根據現有信息來看,也有此前從事傳統發電企業信息采集以及監控業務的企業進入光伏發電領域。
對此,華為技術公司相關人士認為,在管理上,水電、火電包括風電等系統,與光伏電站的管理存在著較大差異,其中最重要的在于管理數量。一個中等規模比如30MW左右的光伏電站,涉及到的光伏板、匯流箱、逆變器、箱變等設備數會多達十萬以上,管理到單個組串作為最小管理單元,也會涉及到五萬以上的管理單元。如此大數量的管理對象規模,通過傳統的以管理數量少而側重配電的電力監控系統運維,需要比較強的專業背景和應用經驗,或者通過廠家多次的培訓才足以勝任。
模式各異
與傳統的發電企業以普通三相電子表與電站專用采集監測終端作為信息采集和監控的載體相比,現有的光伏電站運維企業則將這部分功能附加在了逆變器上。
以華為為例,該公司新近推出的組串逆變器已經具有了完善的智能檢測和數據記錄功能,可以5分鐘甚至1分鐘記錄一次實時采樣數據,精細到每一個輸入組串,包含組串輸入電壓、輸入電流、環境溫度、逆變器內部溫度、輸入正負極對地絕緣電阻,以及交流輸出電壓、輸出電流、電網頻率,采樣精度達到0.5%以上的實時采樣數據(傳統集中式方案采樣精度只有3%-5%),可計算出實時輸出有功功率、無功功率、累計發電量、日發電量等處理數據。
在電能質量的監測方面,華為數據采集器通過接入的環境偵測儀采集輻照度、環境溫度、電池板溫度、風向、風速等環境參數,也可接入箱變的監控以及電表,采集箱變的運行狀態、電網電壓、電流、發電量等信息。
華為公司方面表示,傳統測量與計量方案,一般是在每兆瓦的箱變中增加電表來實現,但電表只是個計量表,不具備數據處理、記錄等功能。而華為組串逆變器不僅可作為測量及計量工具用,還可以進行數據記錄、處理與分析。
在國內微型逆變器領軍企業浙江昱能科技看來,如果采用微型逆變器系統方案,則能進一步精確監測到系統每一塊組件的電壓、電流、功率,以及逆變器的并網電壓、頻率、溫度和發電量等。
專業的光伏電站運行維護公司的做法則有所不同。成立于2009年的暉保智能(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定位就是專業的光伏電站運行維護企業。
由該公司研發的暉保智能天地智控TM遠程智能管理系統,不僅可以實現實時直觀讀取關鍵設備運行數據和環境數據,同時還可以支持所有基礎數據的歷史查詢和對比,對處于運行狀態的設備進行預防性報警,增加客戶的電站運行和產出效率。
天地暉保(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許翰丹介紹說,該公司推出的運行管理系統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對于輻照度、環境溫度等外部信息的采集主要通過傳感器來實現,而數據的分析、管理等由相應的軟件系統來實現。
“這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軟件系統。當然,軟件方面,每家企業的內部結構可能都不相同。”許翰丹表示。
兩大核心目標
在華為公司看來,除了要滿足電網要求的信息采集和實時監控外,隨著光伏電站建設的大規模開展,光伏管理系統作為光伏電站的運維管理解決方案,將主要圍繞兩大核心目標:保障發電量以提升收益,高效運維以降低運維成本。
而為達到以上雙高效的管理目標,光伏電站管理系統必須更佳地匹配光伏行業近幾年的飛速發展,推出場景適應性更強,融合現代數字信息技術、通信技術、大數據挖掘技術的新型光伏電站運維解決方案。
就下一步的發展方向來看,運維系統將在應用的直觀性、便捷性、數據采集方面,以及分析的精確性、遠程維護管理等方面,有更多的提升和發展。其中包括,通過互聯網式的系統操作體驗設計與傳統電力設計人機交互界面相結合,呈現拓撲結構組織來提升管理效率,將幫助使用者更加便捷地融入運維活動中,從“參與分析過程”到“只關注結果”,從“現場問題定位及巡檢”到“遠程全方位協同”等。
以浙江昱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系統探索為例,其CTO羅宇浩博士對《太陽能發電》雜志記者詮釋了運維系統的這一發展趨勢。
首先,從數據讀取的便利性而言,對于數據的監控,應該既可以通過將監控單元直接接入終端設備,實現本地監控,也可以滿足將監控單元通過有線或無線方式接到路由器,通過英特網實現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的遠程實時監控。
其次,從使用的直觀性而言,為方便用戶安裝和監控,基于智能手機的軟件操控成為必然。2014年,昱能科技推出兩款操控軟件ArrayApp和Powerwatch,前者是一款基于智能手機的微逆系統安裝軟件,通過紅外掃描能夠快速地記錄系統中微型逆變器的序列號和對應位置,并上傳網絡,以此省去由人工手動記錄的繁瑣工作,同時也確保了信息的準確性。Powerwatch則是一款基于智能手機的系統監控軟件,通過這款軟件,用戶可以擺脫電腦等傳統終端設備,直接應用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絡隨時隨地查看系統的詳細工作狀態。
最后,從遠程的維護管理而言,昱能科技的數據監控系統可以自動產生發電量總結報告,以及對通信故障和逆變器故障的自動產生警報信息,并通過電郵或短信通知用戶,讓用戶及時掌握系統運行情況。同時,該系統與通信器結合后,用戶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對逆變器進行遠程控制,比如參數設置、功率控制、開關機等。
市場需求趨于明朗
許翰丹介紹說,公司自成立以來,就一直向業內灌輸從電站設計建設及其長達二十多年的壽命周期內持續優化、有效提升電站的發電效率的理念。
不過,當談及近幾年市場開拓的感受時,許翰丹則表示,無論是從市場認知還是市場的有效需求方面,專業運維都仍然處于起步階段。
“在現有的電站投資者中,并不打算長期持有的不在少數。這部分業主對發電效率以及發電量的關注度沒那么高,所以對專業的運維需求自然也就不那么強烈。”許翰丹稱。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其他影響市場有效需求的原因還包括,對現有運維效果的不信任、企業出于其他原因不愿意讓外界知曉電站真實的發電量,等等。
“有些企業對外宣稱,其提供的運維管理方案可以提高5%甚至是10%的發電量。但中國大規模建設光伏電站也就是近兩三年的事,許多運維企業甚至還沒有一個完整年度的電站運維樣本數據可以提供。在沒有實證數據的情況下,如何贏得企業的信任就成了問題。即便有實證數據,但企業可能會說,發電量的提升是由于天氣好的原因。因此,對于專業從事運維的企業而言,如何能夠進一步向企業灌輸專業運維的理念,開發以及普及市場的有效需求,仍然是當務之急。”許翰丹稱,今年以來,市場的需求已經開始明顯增加,這也說明市場對電站發電效率、發電量的重視程度正在增加。
價格戰之困
綜合來看,對于光伏電站的運維管理領域而言,仍然存在著一些困擾行業長遠發展的難題,包括商業模式單一、市場秩序較為混亂等。
“在我們所提供的運維解決方案中,軟件部分占了很大的比重。但可能受國內軟件免費使用大環境影響,許多人會質疑為何你們僅僅一個軟件收費那么高,接受起來就有難度。”許翰丹稱。
軟件價格占比較高的另一個后果,則是價格戰。
據了解,在現有的運維管理領域,不同企業推出的解決方案之間的價格差距也比較大,最低的只需要幾萬塊錢。
“同樣是財務軟件,國內企業的產品和國際上知名的產品無論是從功能、可靠性、使用的便利性等方面,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我們想強調的是,價格不應成為選擇一家企業的主要因素,而更應關注其實際使用時的效果。”許翰丹稱。
其實,無論是價格戰,還是市場的有效性需求不足,都折射出了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既運維服務的商業模式。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運維服務領域,仍采取的是類似制造業的模式,即以賣設備為主。未來是否可以考慮開發出其他的商業模式,比如免費提供信息采集和監控設備,但需要對方讓渡其電站數據的使用權,則運維服務商將來可以在數據方面做文章,比如涉足電站交易、電站評估等。
對此,華為方面表示,當前主要的商業模式是以賣設備為主,附加的只是安裝、調試技術服務以及后續產品的維保。未來的監控方案將以降低監控成本、方便運維、增加客戶價值方面為開發方向。關于商業模式,只有在電站交易平臺規范標準化的基礎上,形成一個商業機會點和成熟商業模式后,才有可能通過電站數據來進行電站評估和交易。
許瀚丹則認為,在商業模式方面,另外可考慮的是,由運維服務提供商免費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但要和電站業主分享由此增加的發電量收益。
“但這種方式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如何區分哪些發電量是由于運維部分增加的。要做到這一點,可能需要有數個年度的發電量作為參考標注和依據。”
除了承擔直接提升光伏電站發電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的重任之外,光伏電站運行維護管理系統的另一項更大的重擔,則在于盤活電站資產及實現光伏電站的金融交易屬性,以為整個行業的拓展提供前提。
正是因此,光伏電站運行維護管理系統的發展現狀,更受外界關注。
從業界反饋的信息來看,隨著電站業主對于發電效率以及投資收益的重視,業內對電站運維管理的需求也在升溫。這種變化在今年變得格外明顯。
而就現有發展路徑和實現載體來看,光伏電站業主對于運維模式的選擇,有選擇純粹提供運維管理系統的,也有選擇將運維系統搭載在逆變器之上的。
就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運維系統在應用的直觀性、便捷性、數據采集以及數據分析的精確性、遠程維護管理等方面,還有更多的提升和發展空間,這將為未來電站的資產證券化以及電站的平臺交易提供前提。
傳統電站運維的升級
根據國家電網公司和電監會對發電企業的管理條例要求,發電量在1萬千瓦以上的電站歸省公司調度局調度,發電量在1萬千瓦以下的歸當地電業局調度中心調度,并且要求需要同時具備2套通訊通道(光纖調度專網)與調度局通訊,接受調度命令,上傳相關發電信息,并有專門的電能量采集柜在出線平臺或在接入大網的變電站處來計量采集上網電量和上網電能質量。
在具體的實現方式上,傳統的發電站大多以普通三相電子表與電站專用采集監測,終端為硬件設備,以電能量采集平臺、管理分析平臺為主站管理軟件平臺,以GPRS\CDMA通訊技術為數據傳輸通道,構成發電站上網電量遠程實時采集監測管理系統——為供電企業提供一套成熟、穩定的采集小型發電站(廠)的上網電量和監測上網電能質量的遠程實時采集、實時監測管理系統的解決方案。
更直接的看,發電站現有的信息采集以及監控管理系統主要為實現以下功能,對上網電量的實時采集以及對上網電能質量的采集和監測管理。
電能質量,即電力系統中電能的質量。從嚴格意思上講,衡量電能質量的主要指標有電壓、頻率和波形。從普遍意義上講,是指優質供電,包括電壓質量、電流質量、供電質量和用電質量。進一步可以解釋為導致用電設備故障或不能正常工作的電壓、電流或頻率的偏差,其內容包括頻率偏差、電壓偏差、電壓波動與閃變、三相不平衡、瞬時或暫態過電壓、波形畸變(諧波)等。
而就光伏電站的信息采集和監控來看,既涉及到對包括太陽輻射等在內的氣象參數的采集和分析,又涉及到對光伏電站陣列以及逆變器的輸出電壓、電流、頻率等的監控需求,包括電壓暫降、中斷、暫升以及供電連續性等。
根據現有信息來看,也有此前從事傳統發電企業信息采集以及監控業務的企業進入光伏發電領域。
對此,華為技術公司相關人士認為,在管理上,水電、火電包括風電等系統,與光伏電站的管理存在著較大差異,其中最重要的在于管理數量。一個中等規模比如30MW左右的光伏電站,涉及到的光伏板、匯流箱、逆變器、箱變等設備數會多達十萬以上,管理到單個組串作為最小管理單元,也會涉及到五萬以上的管理單元。如此大數量的管理對象規模,通過傳統的以管理數量少而側重配電的電力監控系統運維,需要比較強的專業背景和應用經驗,或者通過廠家多次的培訓才足以勝任。
模式各異
與傳統的發電企業以普通三相電子表與電站專用采集監測終端作為信息采集和監控的載體相比,現有的光伏電站運維企業則將這部分功能附加在了逆變器上。
以華為為例,該公司新近推出的組串逆變器已經具有了完善的智能檢測和數據記錄功能,可以5分鐘甚至1分鐘記錄一次實時采樣數據,精細到每一個輸入組串,包含組串輸入電壓、輸入電流、環境溫度、逆變器內部溫度、輸入正負極對地絕緣電阻,以及交流輸出電壓、輸出電流、電網頻率,采樣精度達到0.5%以上的實時采樣數據(傳統集中式方案采樣精度只有3%-5%),可計算出實時輸出有功功率、無功功率、累計發電量、日發電量等處理數據。
在電能質量的監測方面,華為數據采集器通過接入的環境偵測儀采集輻照度、環境溫度、電池板溫度、風向、風速等環境參數,也可接入箱變的監控以及電表,采集箱變的運行狀態、電網電壓、電流、發電量等信息。
華為公司方面表示,傳統測量與計量方案,一般是在每兆瓦的箱變中增加電表來實現,但電表只是個計量表,不具備數據處理、記錄等功能。而華為組串逆變器不僅可作為測量及計量工具用,還可以進行數據記錄、處理與分析。
在國內微型逆變器領軍企業浙江昱能科技看來,如果采用微型逆變器系統方案,則能進一步精確監測到系統每一塊組件的電壓、電流、功率,以及逆變器的并網電壓、頻率、溫度和發電量等。
專業的光伏電站運行維護公司的做法則有所不同。成立于2009年的暉保智能(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定位就是專業的光伏電站運行維護企業。
由該公司研發的暉保智能天地智控TM遠程智能管理系統,不僅可以實現實時直觀讀取關鍵設備運行數據和環境數據,同時還可以支持所有基礎數據的歷史查詢和對比,對處于運行狀態的設備進行預防性報警,增加客戶的電站運行和產出效率。
天地暉保(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許翰丹介紹說,該公司推出的運行管理系統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對于輻照度、環境溫度等外部信息的采集主要通過傳感器來實現,而數據的分析、管理等由相應的軟件系統來實現。
“這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軟件系統。當然,軟件方面,每家企業的內部結構可能都不相同。”許翰丹表示。
兩大核心目標
在華為公司看來,除了要滿足電網要求的信息采集和實時監控外,隨著光伏電站建設的大規模開展,光伏管理系統作為光伏電站的運維管理解決方案,將主要圍繞兩大核心目標:保障發電量以提升收益,高效運維以降低運維成本。
而為達到以上雙高效的管理目標,光伏電站管理系統必須更佳地匹配光伏行業近幾年的飛速發展,推出場景適應性更強,融合現代數字信息技術、通信技術、大數據挖掘技術的新型光伏電站運維解決方案。
就下一步的發展方向來看,運維系統將在應用的直觀性、便捷性、數據采集方面,以及分析的精確性、遠程維護管理等方面,有更多的提升和發展。其中包括,通過互聯網式的系統操作體驗設計與傳統電力設計人機交互界面相結合,呈現拓撲結構組織來提升管理效率,將幫助使用者更加便捷地融入運維活動中,從“參與分析過程”到“只關注結果”,從“現場問題定位及巡檢”到“遠程全方位協同”等。
以浙江昱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系統探索為例,其CTO羅宇浩博士對《太陽能發電》雜志記者詮釋了運維系統的這一發展趨勢。
首先,從數據讀取的便利性而言,對于數據的監控,應該既可以通過將監控單元直接接入終端設備,實現本地監控,也可以滿足將監控單元通過有線或無線方式接到路由器,通過英特網實現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的遠程實時監控。
其次,從使用的直觀性而言,為方便用戶安裝和監控,基于智能手機的軟件操控成為必然。2014年,昱能科技推出兩款操控軟件ArrayApp和Powerwatch,前者是一款基于智能手機的微逆系統安裝軟件,通過紅外掃描能夠快速地記錄系統中微型逆變器的序列號和對應位置,并上傳網絡,以此省去由人工手動記錄的繁瑣工作,同時也確保了信息的準確性。Powerwatch則是一款基于智能手機的系統監控軟件,通過這款軟件,用戶可以擺脫電腦等傳統終端設備,直接應用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絡隨時隨地查看系統的詳細工作狀態。
最后,從遠程的維護管理而言,昱能科技的數據監控系統可以自動產生發電量總結報告,以及對通信故障和逆變器故障的自動產生警報信息,并通過電郵或短信通知用戶,讓用戶及時掌握系統運行情況。同時,該系統與通信器結合后,用戶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對逆變器進行遠程控制,比如參數設置、功率控制、開關機等。
市場需求趨于明朗
許翰丹介紹說,公司自成立以來,就一直向業內灌輸從電站設計建設及其長達二十多年的壽命周期內持續優化、有效提升電站的發電效率的理念。
不過,當談及近幾年市場開拓的感受時,許翰丹則表示,無論是從市場認知還是市場的有效需求方面,專業運維都仍然處于起步階段。
“在現有的電站投資者中,并不打算長期持有的不在少數。這部分業主對發電效率以及發電量的關注度沒那么高,所以對專業的運維需求自然也就不那么強烈。”許翰丹稱。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其他影響市場有效需求的原因還包括,對現有運維效果的不信任、企業出于其他原因不愿意讓外界知曉電站真實的發電量,等等。
“有些企業對外宣稱,其提供的運維管理方案可以提高5%甚至是10%的發電量。但中國大規模建設光伏電站也就是近兩三年的事,許多運維企業甚至還沒有一個完整年度的電站運維樣本數據可以提供。在沒有實證數據的情況下,如何贏得企業的信任就成了問題。即便有實證數據,但企業可能會說,發電量的提升是由于天氣好的原因。因此,對于專業從事運維的企業而言,如何能夠進一步向企業灌輸專業運維的理念,開發以及普及市場的有效需求,仍然是當務之急。”許翰丹稱,今年以來,市場的需求已經開始明顯增加,這也說明市場對電站發電效率、發電量的重視程度正在增加。
價格戰之困
綜合來看,對于光伏電站的運維管理領域而言,仍然存在著一些困擾行業長遠發展的難題,包括商業模式單一、市場秩序較為混亂等。
“在我們所提供的運維解決方案中,軟件部分占了很大的比重。但可能受國內軟件免費使用大環境影響,許多人會質疑為何你們僅僅一個軟件收費那么高,接受起來就有難度。”許翰丹稱。
軟件價格占比較高的另一個后果,則是價格戰。
據了解,在現有的運維管理領域,不同企業推出的解決方案之間的價格差距也比較大,最低的只需要幾萬塊錢。
“同樣是財務軟件,國內企業的產品和國際上知名的產品無論是從功能、可靠性、使用的便利性等方面,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我們想強調的是,價格不應成為選擇一家企業的主要因素,而更應關注其實際使用時的效果。”許翰丹稱。
其實,無論是價格戰,還是市場的有效性需求不足,都折射出了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既運維服務的商業模式。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運維服務領域,仍采取的是類似制造業的模式,即以賣設備為主。未來是否可以考慮開發出其他的商業模式,比如免費提供信息采集和監控設備,但需要對方讓渡其電站數據的使用權,則運維服務商將來可以在數據方面做文章,比如涉足電站交易、電站評估等。
對此,華為方面表示,當前主要的商業模式是以賣設備為主,附加的只是安裝、調試技術服務以及后續產品的維保。未來的監控方案將以降低監控成本、方便運維、增加客戶價值方面為開發方向。關于商業模式,只有在電站交易平臺規范標準化的基礎上,形成一個商業機會點和成熟商業模式后,才有可能通過電站數據來進行電站評估和交易。
許瀚丹則認為,在商業模式方面,另外可考慮的是,由運維服務提供商免費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但要和電站業主分享由此增加的發電量收益。
“但這種方式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如何區分哪些發電量是由于運維部分增加的。要做到這一點,可能需要有數個年度的發電量作為參考標注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