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斯太陽能(CSIQ.NSDQ,下稱“阿特斯”)于今天拿下了日本夏普公司旗下的一家光伏項目開發企業,出價為人民幣16.6億元。這無疑會加強自己在“開發-建設、出售”的電站戰略。
今日,大型光伏企業---阿特斯太陽能(CSIQ.NSDQ,下稱“阿特斯”)拿下了日本夏普公司旗下的美國獨立電站開發企業,出價為人民幣16.6億元,這一舉措無疑會加強自己在“開發-建設、出售”戰略的執行。盡管阿特斯公司對這筆收購抱著非常樂觀的看法,而且其測算,這家子公司2年后帶來的估值高達23億美元。不過,交易是否合算并可實現新公司的價值最大化,仍要以觀后效。
16.6億元拿下了4.5G瓦儲備項目
據阿特斯的最新公告,該公司斬獲的這家企業名為Recurrent Energy, LLC (下稱“Recurrent”),它是4年多前夏普公司從紐約私募股權企業---Hudson Clean Energy Partners那兒購得的。去年年底時,雙方的曖昧關系就已公開化,如今Recurrent正式“出嫁”。
4年時間中,Recurrent這家美國電站的獨立開發商,由2G瓦的項目儲備攀升至4.5G瓦。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注意到,夏普公司2010年9月買來時,對Recurrent的出資額為3.05億美元,比現在阿特斯掏出的2.65億美元要貴4000萬美元。如果考慮匯率,那么阿特斯此次買下的資產,還要比4年多前便宜4億人民幣(約合6300萬美元)。
目前,光伏組件產品、相關產業鏈的價格都較之2010年9月時便宜很多,阿特斯花了比以前少的錢,拿了一個比當時儲備量更大的電站資產,這筆買賣看似不錯。
不過,購買的資產到底是否真有價值,現在下結論為時過早。對多個電站資產進行整體收購的案例,在國內外都不算多見,何況是一個擁有如此大儲備的電站公司。
以國內為例,很多企業在挑選電站方面會非常細心,多數買家會做盡職調查(其中包括該公司的合法性、資產風險、基本建設情況、生產技術運行)等狀況,另外也會對其財務風險進行評估。通常情況下,中國買家在國內買電站或者電站資產公司時,會挑選一個電站或幾個成熟電站來購買,一次性收購4G瓦儲備量的做法很少見。去年,中國的光伏裝機并網量不過是10.52G瓦。也就是說,這家夏普子公司擁有的儲備量,相當于中國1年并網量的43%之多。
事實上,買電站到底該出資多少、如何估值,也視具體情況而言。舉個例子,此前,協鑫新能源(00451.HK)曾以4505萬元收購了內蒙古香島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的開發權益,總規模是161兆瓦。若折合成4G瓦的話,出資額是11.25億元人民幣,就比阿特斯買的便宜。而近期,彭小峰旗下的SPI蘇州美太公司,向中能國電收購了六個位于中國的在建光伏項目,總量是360兆瓦,支付額為1.4億元。假設再度換算成為4G瓦的規模,那么SPI出資額是15.56億元,基本接近阿特斯對夏普子公司的購買價格16.6億元。
市場估值是否準確?
需要留心的是,阿特斯的公告中還提了這樣一些內容:Recurrent準備開建的全球電站項目是1G瓦,將在2016年年底美國太陽能投資稅收抵免(ITC)政策結束前并網。建設后,這1G瓦已簽署售購電合同(PPA)的項目,市場估值將超過2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3億元)。
23億美元是什么概念?阿特斯自己預測,2014年其收入將達29.3億美元至29.8億美元。簡單來看,這項收購在2年后帶來的23億美元市場估值,相當于2014年阿特斯至少78.4%的收入。此后2年,阿特斯未來只要不停的賣電站,稍微再做一些組件生意,將會很快超越2014年的業績。“大致來說,1GW估值23億美元是差不多,相當于2.3美元每瓦。”一位行業資深分析師對本報記者說。
目前,電站出售業務,已成了阿特斯最重要的業務之一,也是其從組件廠商轉型為綜合電站服務商的關鍵之舉。
財報顯示,2014年第三季度,阿特斯實現營業收入9.14億美元(約合56.26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46.59%,同比增長86.18%;實現凈盈利1.04億美元(約合6.41億元人民幣)。當季,該公司“系統和解決方案”業務所帶來的營業收入,在第三季度的占比達到了53.8%(上季度為32.6%)。可見“系統和解決方案”業務對阿特斯公司來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多位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阿特斯的“系統與解決方案”業務,實質是“建設及出售電站”(可看做是賣電站或BT模式)。那么,收購夏普子公司并擴張電站項目,從某種意義上就是在繼續貫徹阿特斯的這一獨特戰略。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Recurrent 公司的1G瓦擬建項目分布于全球各地,這么大規模的項目在今后并網時,所享受的當地電價補貼和其他政策,也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市場估值是一個參考數字。”前述行業資深分析師說,每個電站項目的出售價是“一事一議”,但整體看,買入Recurrent公司后,阿特斯的未來業績將會被提升。
今日,大型光伏企業---阿特斯太陽能(CSIQ.NSDQ,下稱“阿特斯”)拿下了日本夏普公司旗下的美國獨立電站開發企業,出價為人民幣16.6億元,這一舉措無疑會加強自己在“開發-建設、出售”戰略的執行。盡管阿特斯公司對這筆收購抱著非常樂觀的看法,而且其測算,這家子公司2年后帶來的估值高達23億美元。不過,交易是否合算并可實現新公司的價值最大化,仍要以觀后效。
16.6億元拿下了4.5G瓦儲備項目
據阿特斯的最新公告,該公司斬獲的這家企業名為Recurrent Energy, LLC (下稱“Recurrent”),它是4年多前夏普公司從紐約私募股權企業---Hudson Clean Energy Partners那兒購得的。去年年底時,雙方的曖昧關系就已公開化,如今Recurrent正式“出嫁”。
4年時間中,Recurrent這家美國電站的獨立開發商,由2G瓦的項目儲備攀升至4.5G瓦。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注意到,夏普公司2010年9月買來時,對Recurrent的出資額為3.05億美元,比現在阿特斯掏出的2.65億美元要貴4000萬美元。如果考慮匯率,那么阿特斯此次買下的資產,還要比4年多前便宜4億人民幣(約合6300萬美元)。
目前,光伏組件產品、相關產業鏈的價格都較之2010年9月時便宜很多,阿特斯花了比以前少的錢,拿了一個比當時儲備量更大的電站資產,這筆買賣看似不錯。
不過,購買的資產到底是否真有價值,現在下結論為時過早。對多個電站資產進行整體收購的案例,在國內外都不算多見,何況是一個擁有如此大儲備的電站公司。
以國內為例,很多企業在挑選電站方面會非常細心,多數買家會做盡職調查(其中包括該公司的合法性、資產風險、基本建設情況、生產技術運行)等狀況,另外也會對其財務風險進行評估。通常情況下,中國買家在國內買電站或者電站資產公司時,會挑選一個電站或幾個成熟電站來購買,一次性收購4G瓦儲備量的做法很少見。去年,中國的光伏裝機并網量不過是10.52G瓦。也就是說,這家夏普子公司擁有的儲備量,相當于中國1年并網量的43%之多。
事實上,買電站到底該出資多少、如何估值,也視具體情況而言。舉個例子,此前,協鑫新能源(00451.HK)曾以4505萬元收購了內蒙古香島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的開發權益,總規模是161兆瓦。若折合成4G瓦的話,出資額是11.25億元人民幣,就比阿特斯買的便宜。而近期,彭小峰旗下的SPI蘇州美太公司,向中能國電收購了六個位于中國的在建光伏項目,總量是360兆瓦,支付額為1.4億元。假設再度換算成為4G瓦的規模,那么SPI出資額是15.56億元,基本接近阿特斯對夏普子公司的購買價格16.6億元。
市場估值是否準確?
需要留心的是,阿特斯的公告中還提了這樣一些內容:Recurrent準備開建的全球電站項目是1G瓦,將在2016年年底美國太陽能投資稅收抵免(ITC)政策結束前并網。建設后,這1G瓦已簽署售購電合同(PPA)的項目,市場估值將超過2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3億元)。
23億美元是什么概念?阿特斯自己預測,2014年其收入將達29.3億美元至29.8億美元。簡單來看,這項收購在2年后帶來的23億美元市場估值,相當于2014年阿特斯至少78.4%的收入。此后2年,阿特斯未來只要不停的賣電站,稍微再做一些組件生意,將會很快超越2014年的業績。“大致來說,1GW估值23億美元是差不多,相當于2.3美元每瓦。”一位行業資深分析師對本報記者說。
目前,電站出售業務,已成了阿特斯最重要的業務之一,也是其從組件廠商轉型為綜合電站服務商的關鍵之舉。
財報顯示,2014年第三季度,阿特斯實現營業收入9.14億美元(約合56.26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46.59%,同比增長86.18%;實現凈盈利1.04億美元(約合6.41億元人民幣)。當季,該公司“系統和解決方案”業務所帶來的營業收入,在第三季度的占比達到了53.8%(上季度為32.6%)。可見“系統和解決方案”業務對阿特斯公司來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多位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阿特斯的“系統與解決方案”業務,實質是“建設及出售電站”(可看做是賣電站或BT模式)。那么,收購夏普子公司并擴張電站項目,從某種意義上就是在繼續貫徹阿特斯的這一獨特戰略。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Recurrent 公司的1G瓦擬建項目分布于全球各地,這么大規模的項目在今后并網時,所享受的當地電價補貼和其他政策,也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市場估值是一個參考數字。”前述行業資深分析師說,每個電站項目的出售價是“一事一議”,但整體看,買入Recurrent公司后,阿特斯的未來業績將會被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