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推進農村光伏應用和光伏“走出去”現場會,10月16日下午在海寧市袁花鎮舉行。接下來,我市將積極推廣“農光互補”和“漁光互補”的光伏應用模式,使農村光伏成為新的增長點。
與會人員首先來到位于海寧市袁花鎮長嘯村的“發電菇棚”,這里是全省首例農光互補大棚項目,今年9月已實現并網。在這里,棚下種著秀珍菇;棚上搭著太陽能光伏板,現代設施農業和太陽能光伏巧妙聯姻。這樣,不僅種植戶省下了遮陽網的錢,光伏板一年還能發出550萬度電。污染少、排放低、效益高的“新能源+農業”樣本,已獲成功且可以復制。
目前,我市已經探索走出了“農光互補”、“漁光互補”兩種光伏創新應用模式,全市已建41.5兆瓦的漁光互補、11兆瓦的大棚農光互補和50兆瓦的灘涂地面電站,還有一批儲備項目處于前期工作當中。
接下來,我市將進一步抓好在農業農村領域的光伏應用,在全市可用的5萬多畝魚塘和880畝大棚上,合理、有序、安全地推廣光伏應用,將光伏技術與農業生產有機結合。
同時,我市將堅持應用帶動產業,鼓勵光伏企業“走出去”,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對光伏產品出口和海外電站投資企業,給予政策支持,增強我市光伏產業的海外市場競爭力。
與會人員首先來到位于海寧市袁花鎮長嘯村的“發電菇棚”,這里是全省首例農光互補大棚項目,今年9月已實現并網。在這里,棚下種著秀珍菇;棚上搭著太陽能光伏板,現代設施農業和太陽能光伏巧妙聯姻。這樣,不僅種植戶省下了遮陽網的錢,光伏板一年還能發出550萬度電。污染少、排放低、效益高的“新能源+農業”樣本,已獲成功且可以復制。
目前,我市已經探索走出了“農光互補”、“漁光互補”兩種光伏創新應用模式,全市已建41.5兆瓦的漁光互補、11兆瓦的大棚農光互補和50兆瓦的灘涂地面電站,還有一批儲備項目處于前期工作當中。
接下來,我市將進一步抓好在農業農村領域的光伏應用,在全市可用的5萬多畝魚塘和880畝大棚上,合理、有序、安全地推廣光伏應用,將光伏技術與農業生產有機結合。
同時,我市將堅持應用帶動產業,鼓勵光伏企業“走出去”,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對光伏產品出口和海外電站投資企業,給予政策支持,增強我市光伏產業的海外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