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光伏上市公司\*ST海潤與聯合光伏圍繞930項目的糾紛暫時畫上了句號。
2月22日晚間,海潤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T海潤)發布公告稱,聯合光伏已經撤回了對*ST海潤的貿易仲裁請求。
“我們確實已經撤銷了仲裁。”2月24日,聯合光伏消息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確認。他告訴記者,在第三方的介入下,三方達成協議,聯合光伏將所有930項目移交給了第三方,聯合光伏將收回已經支付的5億港幣預付款及利息,以及仲裁費、律師費。目前已經收到2.5億的預付款。
全球高增長行業系列基金獨立投資組合公司(下稱“SPC”)就是上述消息人士口中的第三方。這個糾紛之所以能夠解決與SPC有著關鍵性的關系。
據悉,作為承接方,SPC將受讓聯合光伏在合作協議項下的所有權利、責任、義務和所有賠償申索權及其它追討轉讓債項的補救方法(包括聯合光伏對*ST海潤的5億港元收購預付款本金及資金成本)。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有關于SPC的公開資料甚少,僅在海潤光伏1月28日披露三方簽署《轉讓契約》公告時有所提及。
2月24日,《國際金融報》記者從兩位知情人士處獨家獲悉,該基金與信達國際有著莫大的關系。另外,信達國際與聯合光伏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目前,信達國際母公司信達資產正在涉足英利資產重組事宜。如今看來,又以“接盤俠”的身份解決了海潤光伏與聯合光伏的糾紛,避免兩敗俱傷。
“對于國有資產管理公司來說,盈利不是其最先考慮的因素,保持各方的平衡才是最重要的。”上述兩位知情人士之一、同時也是信達系內部人士表示。
SPC接手解糾紛
海潤光伏與聯合光伏于2015年5月13日簽署了光伏電站合作協議。據協定內容,聯合光伏收購海潤光伏旗下位于新疆、河北、云南、山西、江蘇等地的17個太陽能電站,總裝機容量930MW,收購總價約為人民幣88億元。
這930MW的太陽能電站正是雙方糾紛的核心,也被稱為“930項目”。
2015年6月,聯合光伏在支付一筆預付款5億港幣,當時,還邀請銀行、投資基金、光伏企業以及媒體共同見證。
然而半年過去,在這筆收購項目推進過程中卻突生變數。1月15日晚間,聯合光伏公告稱,根據此前協議,海潤光伏必須保證框架協議內17個電站的交付條件在2015年12月10日前得以滿足,然而,海潤光伏并未按時交付。因此,聯合光伏向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提請仲裁。要求海潤退還已支付的預付款5億港幣及其累計利息,并要求海潤支付約2億港幣的違約賠償。
對此,1月9日,*ST海潤在公告中回應稱,光伏項目在實際的開發、建設過程中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如政策落實、資金配置狀況、氣候及其他施工條件的影響以及外線并網條件等)可能導致框架協議鎖定項目無法按時完成并進行交割,因此在《預收購協議》中并未明確規定項目的具體交付時間,因此尚不存在公司需要向聯合光伏支付違約金2億元的違約情況。
就在雙方糾葛難解難分之時,第三方SPC的出現讓事件有了轉機。1月28日,*ST海潤發布公告稱,公司已與聯合光伏、全球高增長行業系列基金獨立投資組合公司(以下簡稱SPC)簽署了《轉讓契據》。此前*ST海潤與聯合光伏簽署的合作框架內容將轉讓給SPC,而此事如順利推進,聯合光伏將撤回仲裁申請,*ST海潤也將消除違約風險。
2月22日晚間,*ST海潤發布了詳細解決方案。SPC已經將前兩筆款項共計2.5億港幣交付給了聯合光伏,而海潤光伏也支付了相關仲裁費律師費共計135.82萬元。
糾紛的和平解決讓海潤光伏得以喘息,既避免了大筆的違約金,也減少了退市風險。仲裁糾紛的解決,讓*ST海潤脫星摘帽將變得明朗。
1月29日晚間,*ST海潤發布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15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000萬至1.40億元,同比增長106.33%至114.77%,實現扭虧為盈,且2015年末凈資產為正。上年同期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4759.55萬元。
信達系身影隱現
由此可見,這一糾紛得以圓滿解決,SPC起到了關鍵作用。他全盤接手了聯合光伏在930項目中合作協議項下的所有權利、責任、義務和所有賠償申索權及其他追討轉讓債項的補救方法(包括聯合光伏對*ST海潤的5億港元收購預付款本金及資金成本)。
SPC是誰?為何愿意接手這一“燙手山芋”?
有關SPC的身份,公開可查資料甚少。在1月27日,海潤光伏發布的公告對其有簡單的介紹。
“全球高增長行業系列基金獨立投資組合公司,注冊地在開曼群島,中國華財金融股權投資基金系SPC的子基金,法人代表/董事為Xing Guangshun;Guo Hong,主要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全球高增長行業系列基金獨立投資組合公司的股東為WisebrainHoldings Limited;Xing Guangshun;GuoHong。”
記者搜索發現,在中國信貸去年10月的一筆融資中,出現了SPC的身影。全球高增長行業系列基金獨立投資組合公司與一家名為ChinaDragon Asia Champion Fund Series的基金以5.05億元獲得了中國信貸7.38%的股權。
在此時的報道中,有媒體提及,China Dragon Asia Champion Fund背后的投資人是信達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而盛源基金背后的投資人則是建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China Dragon Asia Champion Fund背后的投資人是信達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而全球高增長行業系列基金獨立投資組合公司背后的投資人則是建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建銀國際是信達國際的股東。
在記者的采訪中,一位光伏行業資深消息人士以及一位信達系內部人士向記者確認,SPC實則為信達系基金。
資料顯示,信達資產成立于1999年4月,2010年整體改制為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和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并列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兩位知情人士之一、同時也是信達系內部人士告訴記者,聯合光伏其實背后也有信達系的身影。“信達國際曾購買聯合光伏5000萬美元的可轉債”。
《國際金融報》查閱聯合光伏歷次發布的可轉債公告發現,除了招商系之外,還得到了復興資本、拔萃資本、平安濤石等機構的認籌,更不乏國資背景公司的身影,包括東方資產、中國華融、中信資本等。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5月18日及19日兩天,聯合光伏共發布了三則關于可轉債的公告。其中,一個為CreditSuisse(瑞士信貸)認購的本金總額為1億美元可轉債,一個為CITICCapitalSIF(中信資本)系認購本金總額為1億美元的可轉債。
但還有一個是一份不具名的認購。公告稱:“本公司及認購人訂立一份不具法律約束力的條款清單,據此及待訂立最終認購協議后,本公司擬發行而認購人擬認購本金總額為5000萬美元之可換股債券。”
公告并未對認購人具名,僅在公告最后說明,這是“一間大型國有金融機構或其聯屬公司或其管理之基金”。
如果按照上述信達內部人士所言,這個不具名的大型國有金融機構就是指的信達國際了。公告中所指的5000萬美元金額也與之相符。
目前,信達國際的母公司信達資產正在涉足英利資產重組事宜。如今看來,又以“接盤俠”的身份解決了海潤光伏與聯合光伏的糾紛,避免兩敗俱傷。
“對于國有資產管理公司來說,盈利不是其最先考慮的因素,保持各方的平衡才是最重要的。”上述兩位知情人士之一、同時也是信達系內部人士表示。(國際金融報記者 史燕君 實習生 劉媛媛)
2月22日晚間,海潤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T海潤)發布公告稱,聯合光伏已經撤回了對*ST海潤的貿易仲裁請求。
“我們確實已經撤銷了仲裁。”2月24日,聯合光伏消息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確認。他告訴記者,在第三方的介入下,三方達成協議,聯合光伏將所有930項目移交給了第三方,聯合光伏將收回已經支付的5億港幣預付款及利息,以及仲裁費、律師費。目前已經收到2.5億的預付款。
全球高增長行業系列基金獨立投資組合公司(下稱“SPC”)就是上述消息人士口中的第三方。這個糾紛之所以能夠解決與SPC有著關鍵性的關系。
據悉,作為承接方,SPC將受讓聯合光伏在合作協議項下的所有權利、責任、義務和所有賠償申索權及其它追討轉讓債項的補救方法(包括聯合光伏對*ST海潤的5億港元收購預付款本金及資金成本)。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有關于SPC的公開資料甚少,僅在海潤光伏1月28日披露三方簽署《轉讓契約》公告時有所提及。
2月24日,《國際金融報》記者從兩位知情人士處獨家獲悉,該基金與信達國際有著莫大的關系。另外,信達國際與聯合光伏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目前,信達國際母公司信達資產正在涉足英利資產重組事宜。如今看來,又以“接盤俠”的身份解決了海潤光伏與聯合光伏的糾紛,避免兩敗俱傷。
“對于國有資產管理公司來說,盈利不是其最先考慮的因素,保持各方的平衡才是最重要的。”上述兩位知情人士之一、同時也是信達系內部人士表示。
SPC接手解糾紛
海潤光伏與聯合光伏于2015年5月13日簽署了光伏電站合作協議。據協定內容,聯合光伏收購海潤光伏旗下位于新疆、河北、云南、山西、江蘇等地的17個太陽能電站,總裝機容量930MW,收購總價約為人民幣88億元。
這930MW的太陽能電站正是雙方糾紛的核心,也被稱為“930項目”。
2015年6月,聯合光伏在支付一筆預付款5億港幣,當時,還邀請銀行、投資基金、光伏企業以及媒體共同見證。
然而半年過去,在這筆收購項目推進過程中卻突生變數。1月15日晚間,聯合光伏公告稱,根據此前協議,海潤光伏必須保證框架協議內17個電站的交付條件在2015年12月10日前得以滿足,然而,海潤光伏并未按時交付。因此,聯合光伏向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提請仲裁。要求海潤退還已支付的預付款5億港幣及其累計利息,并要求海潤支付約2億港幣的違約賠償。
對此,1月9日,*ST海潤在公告中回應稱,光伏項目在實際的開發、建設過程中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如政策落實、資金配置狀況、氣候及其他施工條件的影響以及外線并網條件等)可能導致框架協議鎖定項目無法按時完成并進行交割,因此在《預收購協議》中并未明確規定項目的具體交付時間,因此尚不存在公司需要向聯合光伏支付違約金2億元的違約情況。
就在雙方糾葛難解難分之時,第三方SPC的出現讓事件有了轉機。1月28日,*ST海潤發布公告稱,公司已與聯合光伏、全球高增長行業系列基金獨立投資組合公司(以下簡稱SPC)簽署了《轉讓契據》。此前*ST海潤與聯合光伏簽署的合作框架內容將轉讓給SPC,而此事如順利推進,聯合光伏將撤回仲裁申請,*ST海潤也將消除違約風險。
2月22日晚間,*ST海潤發布了詳細解決方案。SPC已經將前兩筆款項共計2.5億港幣交付給了聯合光伏,而海潤光伏也支付了相關仲裁費律師費共計135.82萬元。
糾紛的和平解決讓海潤光伏得以喘息,既避免了大筆的違約金,也減少了退市風險。仲裁糾紛的解決,讓*ST海潤脫星摘帽將變得明朗。
1月29日晚間,*ST海潤發布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15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000萬至1.40億元,同比增長106.33%至114.77%,實現扭虧為盈,且2015年末凈資產為正。上年同期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4759.55萬元。
信達系身影隱現
由此可見,這一糾紛得以圓滿解決,SPC起到了關鍵作用。他全盤接手了聯合光伏在930項目中合作協議項下的所有權利、責任、義務和所有賠償申索權及其他追討轉讓債項的補救方法(包括聯合光伏對*ST海潤的5億港元收購預付款本金及資金成本)。
SPC是誰?為何愿意接手這一“燙手山芋”?
有關SPC的身份,公開可查資料甚少。在1月27日,海潤光伏發布的公告對其有簡單的介紹。
“全球高增長行業系列基金獨立投資組合公司,注冊地在開曼群島,中國華財金融股權投資基金系SPC的子基金,法人代表/董事為Xing Guangshun;Guo Hong,主要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全球高增長行業系列基金獨立投資組合公司的股東為WisebrainHoldings Limited;Xing Guangshun;GuoHong。”
記者搜索發現,在中國信貸去年10月的一筆融資中,出現了SPC的身影。全球高增長行業系列基金獨立投資組合公司與一家名為ChinaDragon Asia Champion Fund Series的基金以5.05億元獲得了中國信貸7.38%的股權。
在此時的報道中,有媒體提及,China Dragon Asia Champion Fund背后的投資人是信達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而盛源基金背后的投資人則是建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China Dragon Asia Champion Fund背后的投資人是信達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而全球高增長行業系列基金獨立投資組合公司背后的投資人則是建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建銀國際是信達國際的股東。
在記者的采訪中,一位光伏行業資深消息人士以及一位信達系內部人士向記者確認,SPC實則為信達系基金。
資料顯示,信達資產成立于1999年4月,2010年整體改制為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和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并列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兩位知情人士之一、同時也是信達系內部人士告訴記者,聯合光伏其實背后也有信達系的身影。“信達國際曾購買聯合光伏5000萬美元的可轉債”。
《國際金融報》查閱聯合光伏歷次發布的可轉債公告發現,除了招商系之外,還得到了復興資本、拔萃資本、平安濤石等機構的認籌,更不乏國資背景公司的身影,包括東方資產、中國華融、中信資本等。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5月18日及19日兩天,聯合光伏共發布了三則關于可轉債的公告。其中,一個為CreditSuisse(瑞士信貸)認購的本金總額為1億美元可轉債,一個為CITICCapitalSIF(中信資本)系認購本金總額為1億美元的可轉債。
但還有一個是一份不具名的認購。公告稱:“本公司及認購人訂立一份不具法律約束力的條款清單,據此及待訂立最終認購協議后,本公司擬發行而認購人擬認購本金總額為5000萬美元之可換股債券。”
公告并未對認購人具名,僅在公告最后說明,這是“一間大型國有金融機構或其聯屬公司或其管理之基金”。
如果按照上述信達內部人士所言,這個不具名的大型國有金融機構就是指的信達國際了。公告中所指的5000萬美元金額也與之相符。
目前,信達國際的母公司信達資產正在涉足英利資產重組事宜。如今看來,又以“接盤俠”的身份解決了海潤光伏與聯合光伏的糾紛,避免兩敗俱傷。
“對于國有資產管理公司來說,盈利不是其最先考慮的因素,保持各方的平衡才是最重要的。”上述兩位知情人士之一、同時也是信達系內部人士表示。(國際金融報記者 史燕君 實習生 劉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