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資產收益扶貧財政資金變股金
據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二五”期間,財政支持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全省財政扶貧總投入133億元,其中120億元來自省以上投入,占90%以上,帶動全省貧困人口從790萬人減少到310萬人,有力改善了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生產生活水平。
為了使扶貧資金的使用更加精準,省財政廳加強項目統籌,將各級安排的支持農業生產發展、農村社會事業、農村基礎設施等涉農項目資金,與“五個一批”“十大工程”全面聚合,聚焦投向貧困地區,發揮資金項目的疊加效應。目前已制定《脫貧攻堅統籌整合項目清單》,將省級財政預算安排的108個涉農項目納入統籌整合范圍,整合資金54.2億元,占108個項目資金總量的51%。
此外,圍繞“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大力推進資產收益扶貧。加快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和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為貧困戶用承包土地經營權和住房財產權貸款發展生產提供支持,確保“兩權”抵押貸款政策落地。推廣吳寨經驗,將財政涉農投入形成的資產,折股量化給貧困村和貧困群體,使財政資金變成村集體和貧困戶的股金,參與年底分紅,在直接增加村集體和貧困戶收入的同時,使財政資金持續發揮效益。學習借鑒外地土地“三權分置”經驗,開展土地股份合作試點,采取“基本分紅+二次分紅”的收益方式,使貧困戶直接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增列專項扶貧預算形成增收減支聯動
同時,針對投入不夠用、項目不整合、路徑不精準、效益不持續、資金不敢用等財政支持脫貧攻堅工作存在的不足,出臺《安徽省財政支持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要求省、市、縣政府按照當年地方財政收入增量的一定比例,增列專項扶貧預算。加大存量資金清理力度,對收回的可統籌資金,50%以上要用于脫貧攻堅。創新投入方式,設立省級易地扶貧搬遷融資平臺,與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通過財政貼息撬動社會資金支持易地扶貧搬遷。
找準貧困戶增收減支的渠道,重點依靠轉移務工、創造公益性崗位、發展農業電商和鄉村旅游、財政補貼、土地出租、土地入股分紅、光伏扶貧、社會捐贈等方式多渠道增加貧困戶收入。統籌教育、醫療、養老、就業培訓、住房、交通、生產性減支等財政政策,千方百計減少貧困戶支出,形成“八增七減”的貧困戶脫貧解困聯動機制。
完善扶貧績效評價體系,將幫助貧困戶增加多少收入、幫助多少貧困戶脫貧作為主要考核目標。強化評價結果運用,對資金使用效益高、脫貧效果明顯的地方,傾斜安排資金;對資金效益低下、結余量大的地方,嚴肅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