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進一步促進新型城鎮化健康有序發展。
4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國家新型城鎮化報告》,集中介紹了新型城鎮化的探索和進展。
5月份,《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印發實施,成為繼哈長城市群后今年以來第二個獲批的城市群發展規劃。
“十三五”開局以來,我國推進新型城鎮化動作不斷。在諸多規劃中,能源建設是重要一環。我國提出把生態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其中,意味著新型城鎮化的進程必將伴隨著能源生產消費方式的轉變。那么新型城鎮化對我國能源發展有何影響?在這一過程中能源將如何布局?
城鎮化將伴隨能耗持續增長
《國家新型城鎮化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我國城鎮人口總量達到7.71億人,城鎮化率達到56.1%,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城鎮化率掛鉤著很多經濟指標,1996年以來的數據顯示,城鎮化率每提高0.14個百分點,需要經濟增長提高1個百分點。而城鎮化率每提升一個百分點,將拉 動能源消費8000萬噸標準煤。
城鎮化會增加能源消費總量,這一點在業內已成共識。根據規劃,到2020年,我國城鎮化率將達到60%。這意味著未來5年,僅城鎮化率提升這一個動因就將使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增加3.2億噸標準煤。
《報告》還透露出一個信息,當前我國城市數量總體偏少,我國也提出培育發展一批中小城市。這意味著未來我國城市數量將顯著增加,而能源的供應將更加集中。根據“十三五”規劃,我國預期到2020年能耗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還是有不小的壓力。
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城鄉人均用能差距約為1.4:1,大量人口進入城鎮意味著生活用能的大幅提升。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副主任鄒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和發達國家相比,城鄉二元結構特征明顯,仍有近一半人口在農村,還有相當數量的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中產階級太少。未來將形成大量城鎮人口,對能源消費意味著什么,值得關注。
這些因素決定了我國未來發展路徑。
城鎮可再生能源比重已達11.5%
在能耗總量增加難以逆轉的情況下,
如何優化能源結構就成為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重要課題。
在我國新型城鎮化規劃中,城鎮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是一個重要指標。規劃提出到2020年這一比重將達到13%。
《報告》透露,截至2015年,我國城鎮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已達11.5%。同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2%。
我們看到,加上核電,城鎮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略高于全國總體水平,客觀上表明新型城鎮化有助于能源消費結構的改善。
2014年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將生態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發展。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發展。加快建設可再生能源體系,推動分布式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多元化、規模化應用,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
近年來,我國城市基礎設施水平提升明顯,城市綠色可持續發展平穩推進,2015年水電、風電、核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17.9%。全國萬元GDP能耗下降5.6%,綠色建筑總建筑面積達到4.4億平方米。
“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在基礎設施建設上要避免高碳效應”,鄒驥表示,從一 開始的城市規劃和基礎設施規劃,如交通設施、電力設施以及人口分布,甚至城市群的布局,要盡量減少交通需求,以后發優勢避免高碳鎖定效應。在消費型經濟背景下,能源需求側管理也要加強,在建筑、交通和工業部門推廣高能效技術。
《報告》顯示,伴隨著城鎮化,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比將會逐步提高。相比第二產業,服務業對資源環境影響較小,能源消耗較少,服務業占比提高,使我國能耗強度持續下降。我國服務業發展水平仍比同等發展水平國家低約10%,比發達國家低約30%,還有較大發展空間。
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持續發力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提出大幅提高綠色建筑的比例,2020年新建比例要超過50%。各地在綠色城市發展模式上進行了大量探索,此外,綠色基礎設施建設也獲得推進,如綠色交通、綠色建筑、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等。
《報告》顯示,目前全國綠色建筑總面積超4.4億平方米,占新建建筑比例超20%。
建成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750萬千瓦,新增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1億平方米。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光電建筑應 用委員會副主任章放向記者表示,作為綠色建筑的重要分支,我國將發布分布式光電建筑發展“十三五”規劃。當前,在4318萬千瓦的光伏裝機中,建筑光伏占比可能都不足6.5%,這是巨大的不平衡。未來建筑光伏占比應當達到1/3左右。
在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方面,我國提出到2020年建成能夠滿足500萬輛電動汽車需求的充電基礎設施。其中,在北京、天津等12個省份加快發展,預計到2020年,這12個省份電動汽車將達266萬輛。
近期,多地發布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規劃或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設目標。北京市預期2020年推廣電動汽車60萬輛,建設充電樁達到45.6萬個。在私人自用領域,基本實現“一車一樁”,滿足私人小客車基本充電需求。上海屆時將推廣電動汽車26.3萬輛,充電設施規模將達21.1萬個。河北將推廣電動汽車20萬輛,建設充電站1970座,充電樁超過6.5萬個。
在全國經濟增速總體下滑的形勢下,城鎮基礎社會投資對穩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按照2020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60%的目標測算,僅基礎設施投資的需求就達40多萬億元。
4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國家新型城鎮化報告》,集中介紹了新型城鎮化的探索和進展。
5月份,《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印發實施,成為繼哈長城市群后今年以來第二個獲批的城市群發展規劃。
“十三五”開局以來,我國推進新型城鎮化動作不斷。在諸多規劃中,能源建設是重要一環。我國提出把生態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其中,意味著新型城鎮化的進程必將伴隨著能源生產消費方式的轉變。那么新型城鎮化對我國能源發展有何影響?在這一過程中能源將如何布局?
城鎮化將伴隨能耗持續增長
《國家新型城鎮化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我國城鎮人口總量達到7.71億人,城鎮化率達到56.1%,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城鎮化率掛鉤著很多經濟指標,1996年以來的數據顯示,城鎮化率每提高0.14個百分點,需要經濟增長提高1個百分點。而城鎮化率每提升一個百分點,將拉 動能源消費8000萬噸標準煤。
城鎮化會增加能源消費總量,這一點在業內已成共識。根據規劃,到2020年,我國城鎮化率將達到60%。這意味著未來5年,僅城鎮化率提升這一個動因就將使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增加3.2億噸標準煤。
《報告》還透露出一個信息,當前我國城市數量總體偏少,我國也提出培育發展一批中小城市。這意味著未來我國城市數量將顯著增加,而能源的供應將更加集中。根據“十三五”規劃,我國預期到2020年能耗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還是有不小的壓力。
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城鄉人均用能差距約為1.4:1,大量人口進入城鎮意味著生活用能的大幅提升。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副主任鄒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和發達國家相比,城鄉二元結構特征明顯,仍有近一半人口在農村,還有相當數量的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中產階級太少。未來將形成大量城鎮人口,對能源消費意味著什么,值得關注。
這些因素決定了我國未來發展路徑。
城鎮可再生能源比重已達11.5%
在能耗總量增加難以逆轉的情況下,
如何優化能源結構就成為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重要課題。
在我國新型城鎮化規劃中,城鎮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是一個重要指標。規劃提出到2020年這一比重將達到13%。
《報告》透露,截至2015年,我國城鎮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已達11.5%。同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2%。
我們看到,加上核電,城鎮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略高于全國總體水平,客觀上表明新型城鎮化有助于能源消費結構的改善。
2014年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將生態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發展。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發展。加快建設可再生能源體系,推動分布式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多元化、規模化應用,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
近年來,我國城市基礎設施水平提升明顯,城市綠色可持續發展平穩推進,2015年水電、風電、核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17.9%。全國萬元GDP能耗下降5.6%,綠色建筑總建筑面積達到4.4億平方米。
“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在基礎設施建設上要避免高碳效應”,鄒驥表示,從一 開始的城市規劃和基礎設施規劃,如交通設施、電力設施以及人口分布,甚至城市群的布局,要盡量減少交通需求,以后發優勢避免高碳鎖定效應。在消費型經濟背景下,能源需求側管理也要加強,在建筑、交通和工業部門推廣高能效技術。
《報告》顯示,伴隨著城鎮化,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比將會逐步提高。相比第二產業,服務業對資源環境影響較小,能源消耗較少,服務業占比提高,使我國能耗強度持續下降。我國服務業發展水平仍比同等發展水平國家低約10%,比發達國家低約30%,還有較大發展空間。
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持續發力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提出大幅提高綠色建筑的比例,2020年新建比例要超過50%。各地在綠色城市發展模式上進行了大量探索,此外,綠色基礎設施建設也獲得推進,如綠色交通、綠色建筑、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等。
《報告》顯示,目前全國綠色建筑總面積超4.4億平方米,占新建建筑比例超20%。
建成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750萬千瓦,新增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1億平方米。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光電建筑應 用委員會副主任章放向記者表示,作為綠色建筑的重要分支,我國將發布分布式光電建筑發展“十三五”規劃。當前,在4318萬千瓦的光伏裝機中,建筑光伏占比可能都不足6.5%,這是巨大的不平衡。未來建筑光伏占比應當達到1/3左右。
在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方面,我國提出到2020年建成能夠滿足500萬輛電動汽車需求的充電基礎設施。其中,在北京、天津等12個省份加快發展,預計到2020年,這12個省份電動汽車將達266萬輛。
近期,多地發布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規劃或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設目標。北京市預期2020年推廣電動汽車60萬輛,建設充電樁達到45.6萬個。在私人自用領域,基本實現“一車一樁”,滿足私人小客車基本充電需求。上海屆時將推廣電動汽車26.3萬輛,充電設施規模將達21.1萬個。河北將推廣電動汽車20萬輛,建設充電站1970座,充電樁超過6.5萬個。
在全國經濟增速總體下滑的形勢下,城鎮基礎社會投資對穩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按照2020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60%的目標測算,僅基礎設施投資的需求就達40多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