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第一財季,晶科高歌猛進,在諸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在各項數字的比拼中,晶科以1600MW的季度出貨量、54.7億元的單季度營收、3.1億元的季度凈利潤和21.3%的毛利率一舉拿下出貨、營收、凈利及毛利率4項桂冠,攬獲“全球最大的組件制造商”稱號,其中尤其以1600MW的單季度組件出貨量,創造歷史最好成績。
日前,SOLARZOOM小編偶遇晶科副總裁錢晶小姐,就下半年新動向、630之后如何應對市場變化及最新的Q+檢測標準等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全球首家通過TÜV萊茵“Q+”認證的光伏企業
Q+可算是近期業內關注度最高的熱點了,據錢晶女士介紹,Q+是德國TÜV新開發出來的藝人認證標準。同IEC及其他常規標準相比,Q+考量項更加細致,要求也更加嚴格,最鮮明的特征是Q+增加了其他標準沒有的動態機械載荷、濕凍循環、絕緣測試、熱斑測試……等項考核,綜合了組件本身的效率、機械牢固性、安裝地的實際情甚至極端的天氣及安裝條件,把未來可能出現的組件問題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作為國內乃至全球首家通過此“Q+”標準認證的組件生產商,錢晶表示追求“更高性能和更持久可靠性的產品”是晶科一貫的使命,同時“隨著技術的發展,認證標準必然一步步提高。美國CEC已經明確規定,今后進入美國市場的光伏產品必須通過這個測試,我們可以預見未來Q+也將跟現在的IEC一樣,會是進入歐美市場的入門標準,晶科只是先行了一步。”
3-5年內晶科將量產334.5W多晶組件
關于市場上不斷爆出的組件效率新紀錄,錢晶表示“試驗室數據跟量產數據根本不是一回事兒”。
錢晶認為考核一個產品,從根本上來說有三個維度:一、效率;二、可靠度;三、成本。
“效率高當然是好事,可是這個效率有沒有綜合考慮實際情況、可靠度和成本?”,錢晶進一步解釋說,很多數字都有試驗室數據和量產數據之分,很多企業在標示組件效率地時候為了吸引客戶注意都選擇了實驗室數據,“這其實不可取,因為在試驗室條件下,自然環境、溫度、濕度……甚至鹽堿度對產品的影響都是可控的”,然后實際情況就復雜嚴苛得多,組件的發電效率其實收到很多組件以外因素的影響。
此外,成本是衡量高效率的另外一個關鍵項。在同樣條件下,成本越低的組件越受歡迎,這是業內公認的標準,但是實際情況往往沒有這么簡單粗暴,“7、8年前我們就有企業宣布效率達到28%了,可是直到現在日本主流的多晶組件量產功率還在255W。”不是說實驗室數據一定不能實現,只是實現的成本會很高,如此客戶可能就會選擇效率沒那么高成本也沒那么高的組件。
來自晶科的好消息是,在技術創新的前提下,晶科提出第四季度將多晶組件量產效率從現在的20.13%提升到20.5%,“未來3-5年,晶科的目標是把60塊多晶的量產功率提升到334.5W”,而實現這個數字的前提是,全新的技術路線能把電池成本控制在現在的70%以內。
中國市場已經鎖單,晶科沒貨賣了
對于630之后,中國光伏產業格局的變化,錢晶表示“晶科不會因為市場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戰略格局”。晶科的總體戰略體現在一個“均衡”上,不會為了某個市場的火熱程度就把所有的訂單都集中在這個市場。“因為光伏這個產業擁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在中國市場,光伏產業更多地會依賴于政策的扶植。”可是政策是不可控的,把所有的產能和戰略壓在某一個市場上就相當危險,“我們三四季度已經鎖單,已經不接中國市場訂單了。”
錢晶同時表示,“均衡”的另一層意義在于對全球市場的綜合考量,甚至進一步透露,每年的年初晶科都會對全球所有市場進行預測和劃分,當來自這個市場的訂單已經飽和的前提下,就會主動鎖單,不會把其他市場的份額轉移過來,“所以,無論中國Q1、Q2多么火爆,晶科不會去搶”。同樣,就算630之后,中國市場需求量下滑,也不會影響到晶科全年的計劃和全球布局的初心。
2016年全球出貨量保守估計6.3GW
在產能擴張上,晶科其實一直走在前面,除了第一季度出貨量達到1.6GW,晶科表示到2016年年底,晶科全球貨量有望突破6.3GW,在接下來的第三第四季度仍然保持高歌猛進,但是錢晶表示“晶科在擴張上保持了充分的謹慎”,甚至進一步強調,希望這個數字“不會是最高”,因為“最大不是我們的追求”。
而當小編進一步追問“晶科未來要做一個什么樣的公司”的問題時,錢晶表示,一個偉大的公司一定要有以下三個要素:一、要有核心技術;二、健康的體制;三要能夠長久安全的經營策略。“晶科對于未來想得更多,想要的也更多。”
日前,SOLARZOOM小編偶遇晶科副總裁錢晶小姐,就下半年新動向、630之后如何應對市場變化及最新的Q+檢測標準等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全球首家通過TÜV萊茵“Q+”認證的光伏企業
Q+可算是近期業內關注度最高的熱點了,據錢晶女士介紹,Q+是德國TÜV新開發出來的藝人認證標準。同IEC及其他常規標準相比,Q+考量項更加細致,要求也更加嚴格,最鮮明的特征是Q+增加了其他標準沒有的動態機械載荷、濕凍循環、絕緣測試、熱斑測試……等項考核,綜合了組件本身的效率、機械牢固性、安裝地的實際情甚至極端的天氣及安裝條件,把未來可能出現的組件問題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作為國內乃至全球首家通過此“Q+”標準認證的組件生產商,錢晶表示追求“更高性能和更持久可靠性的產品”是晶科一貫的使命,同時“隨著技術的發展,認證標準必然一步步提高。美國CEC已經明確規定,今后進入美國市場的光伏產品必須通過這個測試,我們可以預見未來Q+也將跟現在的IEC一樣,會是進入歐美市場的入門標準,晶科只是先行了一步。”
3-5年內晶科將量產334.5W多晶組件
關于市場上不斷爆出的組件效率新紀錄,錢晶表示“試驗室數據跟量產數據根本不是一回事兒”。
錢晶認為考核一個產品,從根本上來說有三個維度:一、效率;二、可靠度;三、成本。
“效率高當然是好事,可是這個效率有沒有綜合考慮實際情況、可靠度和成本?”,錢晶進一步解釋說,很多數字都有試驗室數據和量產數據之分,很多企業在標示組件效率地時候為了吸引客戶注意都選擇了實驗室數據,“這其實不可取,因為在試驗室條件下,自然環境、溫度、濕度……甚至鹽堿度對產品的影響都是可控的”,然后實際情況就復雜嚴苛得多,組件的發電效率其實收到很多組件以外因素的影響。
此外,成本是衡量高效率的另外一個關鍵項。在同樣條件下,成本越低的組件越受歡迎,這是業內公認的標準,但是實際情況往往沒有這么簡單粗暴,“7、8年前我們就有企業宣布效率達到28%了,可是直到現在日本主流的多晶組件量產功率還在255W。”不是說實驗室數據一定不能實現,只是實現的成本會很高,如此客戶可能就會選擇效率沒那么高成本也沒那么高的組件。
來自晶科的好消息是,在技術創新的前提下,晶科提出第四季度將多晶組件量產效率從現在的20.13%提升到20.5%,“未來3-5年,晶科的目標是把60塊多晶的量產功率提升到334.5W”,而實現這個數字的前提是,全新的技術路線能把電池成本控制在現在的70%以內。
中國市場已經鎖單,晶科沒貨賣了
對于630之后,中國光伏產業格局的變化,錢晶表示“晶科不會因為市場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戰略格局”。晶科的總體戰略體現在一個“均衡”上,不會為了某個市場的火熱程度就把所有的訂單都集中在這個市場。“因為光伏這個產業擁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在中國市場,光伏產業更多地會依賴于政策的扶植。”可是政策是不可控的,把所有的產能和戰略壓在某一個市場上就相當危險,“我們三四季度已經鎖單,已經不接中國市場訂單了。”
錢晶同時表示,“均衡”的另一層意義在于對全球市場的綜合考量,甚至進一步透露,每年的年初晶科都會對全球所有市場進行預測和劃分,當來自這個市場的訂單已經飽和的前提下,就會主動鎖單,不會把其他市場的份額轉移過來,“所以,無論中國Q1、Q2多么火爆,晶科不會去搶”。同樣,就算630之后,中國市場需求量下滑,也不會影響到晶科全年的計劃和全球布局的初心。
2016年全球出貨量保守估計6.3GW
在產能擴張上,晶科其實一直走在前面,除了第一季度出貨量達到1.6GW,晶科表示到2016年年底,晶科全球貨量有望突破6.3GW,在接下來的第三第四季度仍然保持高歌猛進,但是錢晶表示“晶科在擴張上保持了充分的謹慎”,甚至進一步強調,希望這個數字“不會是最高”,因為“最大不是我們的追求”。
而當小編進一步追問“晶科未來要做一個什么樣的公司”的問題時,錢晶表示,一個偉大的公司一定要有以下三個要素:一、要有核心技術;二、健康的體制;三要能夠長久安全的經營策略。“晶科對于未來想得更多,想要的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