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合蕪蚌高新區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一批合肥高新區原有資源積累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智能家電、裝備制造及光伏產業集群基地正向千億元規模跨越,世界級光伏產業集群也將日漸形成。
兩年前,國務院將安徽、山西、青海等6個省的30個縣列為“實施光伏扶貧工作”試點,合肥光伏產業園開始收獲多項政策“紅利”;兩年后,合肥高新區光伏產業園展現的“成績單”上寫著:截至2015年,產業園實現產值187.5億元,主營業務收入220億元,利潤13.52億元,稅收8.13億元。近三年復合增長率分別高達65.6%、82.9%、88.2%,到2016年上半年,合肥高新區的光伏制造已經形成領跑安徽省的產業發展新業態。
龍頭牽引“羊群效應”
幾年前,合肥高新區一直把培育光伏組件、太陽能(000591)項目,作為園區主導新興產業的首選方向。
近兩年,合肥高新區通過積極的產業政策扶持,采用招商引資和基地孵化“兩條腿”走路的方式,著力引進和培育一批代表性龍頭企業。目前,已擁有涵蓋電池、組件、逆變器、系統應用領域的光伏企業45家,數量較2012年年底的11家企業翻兩番,在產業鏈各個環節分別形成了相當程度的銜接,實現了整個產業鏈全覆蓋。目前,園區已擁有晶澳太陽能、陽光電源(300274)、通威太陽能等為代表性的一批龍頭企業,這些企業在吸引關聯項目入駐、推進產業功能區資源整合中起到明顯的示范帶動作用,為產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談及支柱企業的引領帶動時,合肥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幾年來,先期入駐的龍頭企業厚積薄發,舉全力開拓做足做大主業板塊,達到規模效益雙提升。像合肥晶澳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一邊壯大研發力量,一邊組建自己的高新技術生產示范基地,成為目前全球重要的單體太陽能組件生產基地。
近兩年來,合肥高新區通過產業政策的有力扶持,匹配相關的專項獎勵措施,激勵光伏產業取得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其中主持或參與制定國家標準1項,行業標準9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21項,約占安徽省的60%以上。
“定制式”跟蹤服務
近日,晶澳雙玻光伏組件獲得國家質量認證中心光伏“領跑者”認證后,再次為“領跑者”一期示范項目提供150MW高效單晶PERCIUM組件。“幾年來,如果沒有園區提供的高效服務,晶澳太陽能根本做不到2011年當年興建當年投產,更做不到全年滿產的大體量規模。”合肥晶澳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謝健對合肥高新區的執行力贊賞有加。
據介紹,合肥高新區立足企業,有針對性開展“定制式”跟蹤服務。一是成立高規格的園區光伏產業發展領導工作小組,推進光伏產業研究、項目謀劃、建設和重大事項決策;二是組建專家咨詢委員會,聘請國內外光伏領域的企業家、專家、中介組織負責人等共同組成專家咨詢委員會,為產業發展提供決策參考;三是成立光伏產業招商小組,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抽調人員系統謀劃、跟蹤服務產業項目。
目前,合肥高新區光伏產業集聚在建和待建項目共計37個,總投資達308.65億元,覆蓋產業鏈上、中、下游和光伏應用領域。
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源自于企業內部不竭的研發創新力。合肥高新區首先通過優越的用人機制,把光伏制造產業園區打造成高端人才“洼地”。近年來,園區吸引和儲備光伏產業骨干研發人員800余人,其中海外歸國人員27人,中央“千人計劃”專家2人,安徽省“百人計劃”3人,安徽省戰略新興產業領軍人才3人,占安徽省光伏產業人才的70%以上;其次是創新平臺內涵,提供智能孵化。目前,合肥高新區光伏產業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個,并依托教育部光伏系統工程研究中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合肥工業大學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等創新服務平臺,開展光伏新能源技術研發與品牌創新,為光伏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
讓投資者“看景留宿”
合肥高新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不僅保障了投資環境的優化改善,也為外商“看景留宿”發揮作用。
位于合肥高新區“園中園”的光伏產業園,規劃建設占地4500畝,組件生產區和研發功能區規劃合理,生產、檢測、技術產業板塊布局相對協調、整個產業園區利用土地呈現出高效利用的集約發展模式。
在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發布的2015年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中,合肥高新區以產業升級和優化能力、創新能力及國際化水平,進位至全國第7名。
合肥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從下半年開始,園區將借助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園區的有利時機,以應用性技術創新為核心,以龍頭企業和新進項目為支撐,逐步壯大產業規模,完善產業鏈條,優化產業生態,積極申創安徽省光伏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力爭到202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超過千億元的全國一流的光伏產業基地。
兩年前,國務院將安徽、山西、青海等6個省的30個縣列為“實施光伏扶貧工作”試點,合肥光伏產業園開始收獲多項政策“紅利”;兩年后,合肥高新區光伏產業園展現的“成績單”上寫著:截至2015年,產業園實現產值187.5億元,主營業務收入220億元,利潤13.52億元,稅收8.13億元。近三年復合增長率分別高達65.6%、82.9%、88.2%,到2016年上半年,合肥高新區的光伏制造已經形成領跑安徽省的產業發展新業態。
龍頭牽引“羊群效應”
幾年前,合肥高新區一直把培育光伏組件、太陽能(000591)項目,作為園區主導新興產業的首選方向。
近兩年,合肥高新區通過積極的產業政策扶持,采用招商引資和基地孵化“兩條腿”走路的方式,著力引進和培育一批代表性龍頭企業。目前,已擁有涵蓋電池、組件、逆變器、系統應用領域的光伏企業45家,數量較2012年年底的11家企業翻兩番,在產業鏈各個環節分別形成了相當程度的銜接,實現了整個產業鏈全覆蓋。目前,園區已擁有晶澳太陽能、陽光電源(300274)、通威太陽能等為代表性的一批龍頭企業,這些企業在吸引關聯項目入駐、推進產業功能區資源整合中起到明顯的示范帶動作用,為產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談及支柱企業的引領帶動時,合肥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幾年來,先期入駐的龍頭企業厚積薄發,舉全力開拓做足做大主業板塊,達到規模效益雙提升。像合肥晶澳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一邊壯大研發力量,一邊組建自己的高新技術生產示范基地,成為目前全球重要的單體太陽能組件生產基地。
近兩年來,合肥高新區通過產業政策的有力扶持,匹配相關的專項獎勵措施,激勵光伏產業取得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其中主持或參與制定國家標準1項,行業標準9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21項,約占安徽省的60%以上。
“定制式”跟蹤服務
近日,晶澳雙玻光伏組件獲得國家質量認證中心光伏“領跑者”認證后,再次為“領跑者”一期示范項目提供150MW高效單晶PERCIUM組件。“幾年來,如果沒有園區提供的高效服務,晶澳太陽能根本做不到2011年當年興建當年投產,更做不到全年滿產的大體量規模。”合肥晶澳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謝健對合肥高新區的執行力贊賞有加。
據介紹,合肥高新區立足企業,有針對性開展“定制式”跟蹤服務。一是成立高規格的園區光伏產業發展領導工作小組,推進光伏產業研究、項目謀劃、建設和重大事項決策;二是組建專家咨詢委員會,聘請國內外光伏領域的企業家、專家、中介組織負責人等共同組成專家咨詢委員會,為產業發展提供決策參考;三是成立光伏產業招商小組,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抽調人員系統謀劃、跟蹤服務產業項目。
目前,合肥高新區光伏產業集聚在建和待建項目共計37個,總投資達308.65億元,覆蓋產業鏈上、中、下游和光伏應用領域。
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源自于企業內部不竭的研發創新力。合肥高新區首先通過優越的用人機制,把光伏制造產業園區打造成高端人才“洼地”。近年來,園區吸引和儲備光伏產業骨干研發人員800余人,其中海外歸國人員27人,中央“千人計劃”專家2人,安徽省“百人計劃”3人,安徽省戰略新興產業領軍人才3人,占安徽省光伏產業人才的70%以上;其次是創新平臺內涵,提供智能孵化。目前,合肥高新區光伏產業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個,并依托教育部光伏系統工程研究中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合肥工業大學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等創新服務平臺,開展光伏新能源技術研發與品牌創新,為光伏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
讓投資者“看景留宿”
合肥高新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不僅保障了投資環境的優化改善,也為外商“看景留宿”發揮作用。
位于合肥高新區“園中園”的光伏產業園,規劃建設占地4500畝,組件生產區和研發功能區規劃合理,生產、檢測、技術產業板塊布局相對協調、整個產業園區利用土地呈現出高效利用的集約發展模式。
在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發布的2015年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中,合肥高新區以產業升級和優化能力、創新能力及國際化水平,進位至全國第7名。
合肥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從下半年開始,園區將借助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園區的有利時機,以應用性技術創新為核心,以龍頭企業和新進項目為支撐,逐步壯大產業規模,完善產業鏈條,優化產業生態,積極申創安徽省光伏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力爭到202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超過千億元的全國一流的光伏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