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著成本優勢和政策支持,中國光伏產品一度迅速占領市場。但在歐美“雙反”政策下,行業、企業盲目擴張的弊端暴露無遺。2012年以來,光伏企業痛定思痛,在充分用好政策紅利的同時,掘金國內市場,搶占技術高地,實現了中國光伏產業的重生。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日前公開指出,2016年上半年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規模超過20GW,新增規模相當于去年同期(新增7.73GW)近3倍。
王勃華進而指出,上半年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大幅增長,部分原因是由于企業趕在光伏發電上網電價下調前進行“搶裝”。當前,光伏行業發展整體向好,下半年光伏行業發展仍有空間。在上游制造業方面,上半年光伏組件產量約為27GW,同比增長37.8%。企業盈利水平明顯改觀,多數企業盈利。38家通過規范條件的組件企業上半年平均利潤率達到5%,比去年同期增加3個百分點。
上半年光伏產業發展呈現三大特點。王勃華說,一是企業加速海外布局,前往成本洼地,靠近終端市場。二是產能利用率大幅提升,分化跡象加劇。有規模、有品牌、有技術的企業訂單飽滿,產能利用率高。三是發展壓力仍存,包括光伏補貼拖欠問題仍未得到妥善解決,經濟下行壓力下限電問題嚴峻等。
展望下半年,2016年全年整體情況好于年初預期,預計全年光伏新增裝機有望達到25-30GW,仍將保持全球第一。但上下游發展需注意節奏,否則又將陷入新一輪供需失衡。
“光伏熱”背后的隱憂
“如果不及時預警和干預,又將導致新一輪的光伏行業的大起大落。”光伏資深人士戴建江說,這一股光伏電站投資熱潮的背后,為整個光伏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埋下隱患。
戴建江介紹,受國家政策調整的影響,2015年底至2016年6月底期間,出現了一股光伏電站搶裝潮,很多組件制造企業都處于加班加點、產品供不應求的狀態。“試想在這種狀態下,制造企業哪里有動力考慮技術進步,哪里還會思考提高轉換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可靠性?而電站施工單位,也由于任務充足、工期緊張,難免會影響到施工質量。”
實際上,“光伏熱”的隱憂不僅于此。
江西省能源局新能源處副處長周曉淵表示,一部分企業希望在國家控制的建設總量中搶得先機,在項目沒有取得建設計劃的情況下違規開工建設。這些項目大部分是無法納入全省規劃容量的,一旦無法獲得補貼資金,不少企業將面臨投資“打水漂”的風險。同時,少數企業沒有按照國家土地利用政策選擇光伏發電場址,甚至存在破壞林地等違法現象。
部分地方在光伏電站建設上也出現“頭腦過熱”現象,甚至提出不切實際的發展目標。把光伏扶貧當做貧困戶短期內快速脫貧的主要手段,完全超過了光伏發電產業的承載能力,與現實可能相背離。甚至有個別設區市提出光伏扶貧項目對貧困戶全覆蓋,加上已建成的常規光伏項目,實施后光伏發電滿發時將高于當地最高用電負荷,勢必造成棄光限電。
此外,光伏電站并網申請容量超出電網承受能力。省電力公司反映,該公司受理的光伏電站接入電網申請容量超過700萬千瓦,而全省統調電網去年最大負荷僅1657萬千瓦,光伏電站并網申請容量超出電網消納能力,有棄光限電風險。
“十三五”裝機目標或下調
“2016年整體情況基本向好,呈現先緊后松的局面。”王勃華判斷,上半年國內光伏市場的火熱狀況始料未及,下半年在領跑者項目、2016年項目、扶貧和分布式項目帶動下,仍有發展空間,預計全年光伏新增并網量有望達到30GW,仍將保持全球第一;而國外市場下半年則剛開始發力,美國、印度市場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而日本和歐洲市場保持穩定,新興光伏市場如非洲也逐步開始冒頭。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下游發展需注意節奏,否則又將陷入新一輪供需失衡。事實上,這一苗頭已經顯現。因大企業自有產能的擴充和未來競爭加劇,部分中小企業缺乏規模和品牌優勢,隨著下半年市場趨冷,重組、整合是趨勢,組件企業從數量上會降低。“兼并重組是必須面臨的。”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電子基礎處處長王威偉表示,接下來將和相關部門合作,制定具體的企業評價標準。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調研員邢翼騰也表示,上半年的形勢,一個字形容就是“熱”,甚至有過熱的跡象,希望行業是平穩持續而不是忽高忽低的,行業過熱要保持清醒,近期幾個省都發文控制發展的節奏。根據“十三五”整體能源規劃,堅持以“清潔低碳高效可持續發展”為基調,所以光伏發展的趨勢很明朗。但考慮到當前的實際情況,無論是傳統能源還是可再生能源,“十三五”期間的規劃目標都將適當調低。
而在此之前,光伏“十三五”的裝機目標是150GW。公開資料顯示,“十三五”期間光伏發展節奏將調整,先著力消化存量,再優化發展增量。首要是逐步弱化大基地集中開發模式,建立“三北”地區棄風率和棄光率監測預警考核機制,原則上棄風棄光率超過10%的地區暫緩安排新增項目。力爭用兩年時間將棄風、棄光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后三年適度擴大建設規模。
或再陷寒冬
顯然,“630”之后,“搶裝潮”拉動市場的能量已經耗盡,光伏供應鏈需求銳減,市場將出現庫存增大、光伏組件價格下滑等情況。上半年光伏業的過于“輝煌”,對于各細分領域的能源企業來說并非什么好事。
目前國內電力市場已從過去缺電轉變為電力供應能力相對充足,電源端主要問題轉變為結構不盡合理,火電比例仍過高,為應對日益加重的環境問題,非化石能源還需大力發展。我國政府2009年曾向國際宣布: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而隨著發電成本的迅速下降,光伏發電已經具備了較化石燃料而言的成本競爭力,在全世界范圍內越來越多的地方,光伏發電的補貼政策被取消,光伏發電開始在一些國家的發電行業中起著實質性的作用。
根據《2016-2021年中國光伏發電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22.32GW,到了2015年,達到約43GW,高出預期目標33.5GW,增長速度好于預期。光伏裝機量也是逐年遞增,2013年我國安裝量約13GW,憑此成為光伏需求第一大國,2014年因為發展問題導致全年裝機僅有10.6GW,但到了2015年上半年,經過調整增長恢復,新增裝機7.7GW,同比增長約134%。
對于光伏發電行業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因為中國大力鼓勵光伏發電的發展,前景光明,需求旺盛。但與此同時,太陽能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光伏發電成本依舊過高,并網等流程、程序等依舊有很多改進空間。不過,歷史的發展表明,更清潔,更環保的能源將成為首選,光伏發電行業在政府的鼓勵之下,必將迎來飛速的發展。
“十三五”規劃中光伏裝機目標為150GW,其中包含70GW的分布式光伏電站以及80GW的集中式光伏電站,按照此目標,中國未來五年內平均每年的光伏設備需求量將突破20GW,高于“十二五”期間的10-15GW左右的規模,可見政府企業發展光伏的決心和積極性。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日前公開指出,2016年上半年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規模超過20GW,新增規模相當于去年同期(新增7.73GW)近3倍。
王勃華進而指出,上半年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大幅增長,部分原因是由于企業趕在光伏發電上網電價下調前進行“搶裝”。當前,光伏行業發展整體向好,下半年光伏行業發展仍有空間。在上游制造業方面,上半年光伏組件產量約為27GW,同比增長37.8%。企業盈利水平明顯改觀,多數企業盈利。38家通過規范條件的組件企業上半年平均利潤率達到5%,比去年同期增加3個百分點。
上半年光伏產業發展呈現三大特點。王勃華說,一是企業加速海外布局,前往成本洼地,靠近終端市場。二是產能利用率大幅提升,分化跡象加劇。有規模、有品牌、有技術的企業訂單飽滿,產能利用率高。三是發展壓力仍存,包括光伏補貼拖欠問題仍未得到妥善解決,經濟下行壓力下限電問題嚴峻等。
展望下半年,2016年全年整體情況好于年初預期,預計全年光伏新增裝機有望達到25-30GW,仍將保持全球第一。但上下游發展需注意節奏,否則又將陷入新一輪供需失衡。
“光伏熱”背后的隱憂
“如果不及時預警和干預,又將導致新一輪的光伏行業的大起大落。”光伏資深人士戴建江說,這一股光伏電站投資熱潮的背后,為整個光伏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埋下隱患。
戴建江介紹,受國家政策調整的影響,2015年底至2016年6月底期間,出現了一股光伏電站搶裝潮,很多組件制造企業都處于加班加點、產品供不應求的狀態。“試想在這種狀態下,制造企業哪里有動力考慮技術進步,哪里還會思考提高轉換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可靠性?而電站施工單位,也由于任務充足、工期緊張,難免會影響到施工質量。”
實際上,“光伏熱”的隱憂不僅于此。
江西省能源局新能源處副處長周曉淵表示,一部分企業希望在國家控制的建設總量中搶得先機,在項目沒有取得建設計劃的情況下違規開工建設。這些項目大部分是無法納入全省規劃容量的,一旦無法獲得補貼資金,不少企業將面臨投資“打水漂”的風險。同時,少數企業沒有按照國家土地利用政策選擇光伏發電場址,甚至存在破壞林地等違法現象。
部分地方在光伏電站建設上也出現“頭腦過熱”現象,甚至提出不切實際的發展目標。把光伏扶貧當做貧困戶短期內快速脫貧的主要手段,完全超過了光伏發電產業的承載能力,與現實可能相背離。甚至有個別設區市提出光伏扶貧項目對貧困戶全覆蓋,加上已建成的常規光伏項目,實施后光伏發電滿發時將高于當地最高用電負荷,勢必造成棄光限電。
此外,光伏電站并網申請容量超出電網承受能力。省電力公司反映,該公司受理的光伏電站接入電網申請容量超過700萬千瓦,而全省統調電網去年最大負荷僅1657萬千瓦,光伏電站并網申請容量超出電網消納能力,有棄光限電風險。
“十三五”裝機目標或下調
“2016年整體情況基本向好,呈現先緊后松的局面。”王勃華判斷,上半年國內光伏市場的火熱狀況始料未及,下半年在領跑者項目、2016年項目、扶貧和分布式項目帶動下,仍有發展空間,預計全年光伏新增并網量有望達到30GW,仍將保持全球第一;而國外市場下半年則剛開始發力,美國、印度市場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而日本和歐洲市場保持穩定,新興光伏市場如非洲也逐步開始冒頭。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下游發展需注意節奏,否則又將陷入新一輪供需失衡。事實上,這一苗頭已經顯現。因大企業自有產能的擴充和未來競爭加劇,部分中小企業缺乏規模和品牌優勢,隨著下半年市場趨冷,重組、整合是趨勢,組件企業從數量上會降低。“兼并重組是必須面臨的。”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電子基礎處處長王威偉表示,接下來將和相關部門合作,制定具體的企業評價標準。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調研員邢翼騰也表示,上半年的形勢,一個字形容就是“熱”,甚至有過熱的跡象,希望行業是平穩持續而不是忽高忽低的,行業過熱要保持清醒,近期幾個省都發文控制發展的節奏。根據“十三五”整體能源規劃,堅持以“清潔低碳高效可持續發展”為基調,所以光伏發展的趨勢很明朗。但考慮到當前的實際情況,無論是傳統能源還是可再生能源,“十三五”期間的規劃目標都將適當調低。
而在此之前,光伏“十三五”的裝機目標是150GW。公開資料顯示,“十三五”期間光伏發展節奏將調整,先著力消化存量,再優化發展增量。首要是逐步弱化大基地集中開發模式,建立“三北”地區棄風率和棄光率監測預警考核機制,原則上棄風棄光率超過10%的地區暫緩安排新增項目。力爭用兩年時間將棄風、棄光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后三年適度擴大建設規模。
或再陷寒冬
顯然,“630”之后,“搶裝潮”拉動市場的能量已經耗盡,光伏供應鏈需求銳減,市場將出現庫存增大、光伏組件價格下滑等情況。上半年光伏業的過于“輝煌”,對于各細分領域的能源企業來說并非什么好事。
目前國內電力市場已從過去缺電轉變為電力供應能力相對充足,電源端主要問題轉變為結構不盡合理,火電比例仍過高,為應對日益加重的環境問題,非化石能源還需大力發展。我國政府2009年曾向國際宣布: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而隨著發電成本的迅速下降,光伏發電已經具備了較化石燃料而言的成本競爭力,在全世界范圍內越來越多的地方,光伏發電的補貼政策被取消,光伏發電開始在一些國家的發電行業中起著實質性的作用。
根據《2016-2021年中國光伏發電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22.32GW,到了2015年,達到約43GW,高出預期目標33.5GW,增長速度好于預期。光伏裝機量也是逐年遞增,2013年我國安裝量約13GW,憑此成為光伏需求第一大國,2014年因為發展問題導致全年裝機僅有10.6GW,但到了2015年上半年,經過調整增長恢復,新增裝機7.7GW,同比增長約134%。
對于光伏發電行業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因為中國大力鼓勵光伏發電的發展,前景光明,需求旺盛。但與此同時,太陽能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光伏發電成本依舊過高,并網等流程、程序等依舊有很多改進空間。不過,歷史的發展表明,更清潔,更環保的能源將成為首選,光伏發電行業在政府的鼓勵之下,必將迎來飛速的發展。
“十三五”規劃中光伏裝機目標為150GW,其中包含70GW的分布式光伏電站以及80GW的集中式光伏電站,按照此目標,中國未來五年內平均每年的光伏設備需求量將突破20GW,高于“十二五”期間的10-15GW左右的規模,可見政府企業發展光伏的決心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