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能源發展之路與官員息息相關,無論中國能源行業的精神標桿,還是電網的高電壓建設,實際上都和領導者有著最為直接的關系,集體決策一定程度上也和決策者的知識背景、從業背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很顯然,能源互聯網自概念誕生之日起,到今天的能源互聯網試點建設,也和官員的推動有著必然聯系,目前,能源作為國內僅次于房地產的第二大政企關系的結合點,如果把它的發展完全脫節于政府政策,顯然也是不現實的,而如果過分地強化政企在能源領域的合作,卻也不一定有利于能源的健康發展,甚至一定程度上會由于政府體制的制約而反制能源的發展,這一反制效應在新的電力改革過程的售電市場改革過程中就有所體現。
能源互聯網的實質究竟是什么?為什么政府、企業、行業如此高熱度地關注能源互聯網?
很顯然,一方面是來自于政策決策者的推動。另一方面需從能源互聯網本身的屬性來理解。我們習慣將能源互聯網統稱為未來新一代能源系統,如果再深入一點講,就是把能源互聯網具體化,把電力系統、油氣系統、交通系統等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平臺化的操控,依靠強大的信息交互技術,在視覺、互動交流等方面產生更易于理解、更便捷、更可靠、更安全的能源供需系統,系統龐大、參與面廣、牽扯利益多、程度復雜等,都是導致社會、政府、企業熱度關切的重要原因。
那么,能源互聯網從宏觀上講究竟對能源發展方向有何影響?由于能源在過去一個時期內處于短缺狀態,而又在國民生產活動中作為必備的生產資料,因此各國對于能源主要的戰略方向是積極開發利用和掠奪,國家意志在能源領域的注入最終導致的就是計劃經濟的主導地位,雖然今天我們已經習慣了談論市場化經濟的強大影響力且對其推崇備至,然而各國對于能源的態度在過去很長一個時期內都是謹慎的,以至于世界范圍內的區域戰爭背后的實質仍然是對于能源的控制權和使用權的爭奪。
而能源的市場化運作,卻是能源的生命力之所在。各國政府雖然對于能源嚴重管控,但市場化的經營運作卻是得到了政府和市場的雙重認可的,從行業發展講,沒有絕對化的市場經濟,有的只是管控下的市場經濟,就是計劃調節下的市場經濟,政府過于參與計劃使得能源發展越來越受限于體制約束,而能源互聯網概念的誕生及其本身附帶的互聯網扁平化、去中心化等特點,使得能源行業進一步從“計劃”規制中解脫出來,進一步走向市場化的道路,這就是能源互聯網的實質,能源互聯網就是在用市場經濟的規律來瓦解計劃經濟的積弊。至于效果如何,能夠走多遠,就要看政府、企業等相互間的博弈結果,這種博弈一方面是對舊的、傳統的能源供需系統的改造,一方面是建立新的能源供需系統的主動權和控制權,最終都要落實到收益上。
對能源互聯網下一個時期的發展趨勢的判斷,最大的機遇來源于能源的局部過剩,使得過去的一味注入式的消耗式需求轉變為了階段性外送式的生產式的供給。這改變了能源過去一個時期的趨勢,確切地講,對于能源需求的區域對抗,轉變成了由于能源過剩與能源不足而產生的供需間的區域合作,這也是為什么市場關于能源互聯網的市場熱度很高的一個關鍵因素,從這個角度出發,實際上是有市場需求才誕生的能源互聯網的整體框架。
與政府及行業研究者不同的是,企業經營者更多關注的是關于能源互聯網的相關發展機遇在哪里。從目前的電力改革趨勢及煤炭去產能過剩進度可以思考這一問題,雙向交易平臺的建設及交易活動、多項指標互動建設及參與評價機制等,都是目前炙手可熱的競爭領域。
以電力改革為例,大區域間的電力交易中心的成立從形式上來講意味著電力改革邁出了一大步,而從各個電力交易中心及后續的售電公司注冊的性質上卻似乎又不是那么令人滿意,從全國范圍來觀察,基本上大的電力交易中心都是由政府主導成立的,等同于將電網的利潤從國家電網控股轉變成了地方政府控股,這樣一來公益服務型用電能夠滿足,但分而治之的局面也隨之而來;再反觀煤炭、鋼鐵去產能,似乎生產經營活動進入了一個怪圈,去產能帶來的是價格上揚,而價格上揚帶來的是生產進一步過剩。問題的關鍵,在于基于信息平臺化的交易網絡沒有實質性地形成,更談不上公平的平臺交易。
關于中國能源發展的問題究竟該如何解決,而附帶著各方眾多美好愿景的能源互聯網究竟能不能解決過去能源發展過程中的積弊,尤其是能源的供給側改革能不能最終取得實效,現在看,期待大于進展。如果有一天,那些政府主導成立的能源交易公司的客服在用戶支付了500元電費或者購買了一車煤之后能夠喊一嗓子“親,給個好評吧”,以服務用戶需求為目的的能源供給側改革可能才能稱得上略見成效。
能源互聯網的實質究竟是什么?為什么政府、企業、行業如此高熱度地關注能源互聯網?
很顯然,一方面是來自于政策決策者的推動。另一方面需從能源互聯網本身的屬性來理解。我們習慣將能源互聯網統稱為未來新一代能源系統,如果再深入一點講,就是把能源互聯網具體化,把電力系統、油氣系統、交通系統等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平臺化的操控,依靠強大的信息交互技術,在視覺、互動交流等方面產生更易于理解、更便捷、更可靠、更安全的能源供需系統,系統龐大、參與面廣、牽扯利益多、程度復雜等,都是導致社會、政府、企業熱度關切的重要原因。
那么,能源互聯網從宏觀上講究竟對能源發展方向有何影響?由于能源在過去一個時期內處于短缺狀態,而又在國民生產活動中作為必備的生產資料,因此各國對于能源主要的戰略方向是積極開發利用和掠奪,國家意志在能源領域的注入最終導致的就是計劃經濟的主導地位,雖然今天我們已經習慣了談論市場化經濟的強大影響力且對其推崇備至,然而各國對于能源的態度在過去很長一個時期內都是謹慎的,以至于世界范圍內的區域戰爭背后的實質仍然是對于能源的控制權和使用權的爭奪。
而能源的市場化運作,卻是能源的生命力之所在。各國政府雖然對于能源嚴重管控,但市場化的經營運作卻是得到了政府和市場的雙重認可的,從行業發展講,沒有絕對化的市場經濟,有的只是管控下的市場經濟,就是計劃調節下的市場經濟,政府過于參與計劃使得能源發展越來越受限于體制約束,而能源互聯網概念的誕生及其本身附帶的互聯網扁平化、去中心化等特點,使得能源行業進一步從“計劃”規制中解脫出來,進一步走向市場化的道路,這就是能源互聯網的實質,能源互聯網就是在用市場經濟的規律來瓦解計劃經濟的積弊。至于效果如何,能夠走多遠,就要看政府、企業等相互間的博弈結果,這種博弈一方面是對舊的、傳統的能源供需系統的改造,一方面是建立新的能源供需系統的主動權和控制權,最終都要落實到收益上。
對能源互聯網下一個時期的發展趨勢的判斷,最大的機遇來源于能源的局部過剩,使得過去的一味注入式的消耗式需求轉變為了階段性外送式的生產式的供給。這改變了能源過去一個時期的趨勢,確切地講,對于能源需求的區域對抗,轉變成了由于能源過剩與能源不足而產生的供需間的區域合作,這也是為什么市場關于能源互聯網的市場熱度很高的一個關鍵因素,從這個角度出發,實際上是有市場需求才誕生的能源互聯網的整體框架。
與政府及行業研究者不同的是,企業經營者更多關注的是關于能源互聯網的相關發展機遇在哪里。從目前的電力改革趨勢及煤炭去產能過剩進度可以思考這一問題,雙向交易平臺的建設及交易活動、多項指標互動建設及參與評價機制等,都是目前炙手可熱的競爭領域。
以電力改革為例,大區域間的電力交易中心的成立從形式上來講意味著電力改革邁出了一大步,而從各個電力交易中心及后續的售電公司注冊的性質上卻似乎又不是那么令人滿意,從全國范圍來觀察,基本上大的電力交易中心都是由政府主導成立的,等同于將電網的利潤從國家電網控股轉變成了地方政府控股,這樣一來公益服務型用電能夠滿足,但分而治之的局面也隨之而來;再反觀煤炭、鋼鐵去產能,似乎生產經營活動進入了一個怪圈,去產能帶來的是價格上揚,而價格上揚帶來的是生產進一步過剩。問題的關鍵,在于基于信息平臺化的交易網絡沒有實質性地形成,更談不上公平的平臺交易。
關于中國能源發展的問題究竟該如何解決,而附帶著各方眾多美好愿景的能源互聯網究竟能不能解決過去能源發展過程中的積弊,尤其是能源的供給側改革能不能最終取得實效,現在看,期待大于進展。如果有一天,那些政府主導成立的能源交易公司的客服在用戶支付了500元電費或者購買了一車煤之后能夠喊一嗓子“親,給個好評吧”,以服務用戶需求為目的的能源供給側改革可能才能稱得上略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