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條件
吉林省位于中緯地帶,全省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為2-6℃,全年日照2200-3000小時。年平均太陽能總輻射為4788.3兆焦/每平方米,整體資源屬于Ⅱ類地區。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爾沁草原東部。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干燥風大、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漫長。年均日照時數2919.4小時,年均氣溫4.9℃,無霜期157天,年均降水量407.9毫米,全市太陽能輻射量均在5200兆焦/每平方米以上,光熱條件優于全省其他地區。白城市地下水資源十分豐富,且水質很好,已探明地下水儲量為21億立方米,現僅開采3億多立方米。
二、光資源條件
根據白城市資源分布概況和各區域可利用土地面積估算,光電可開發面積約6700平方公里,白城市理論裝機容量1675萬千瓦,按年平均太陽能總輻射量5200兆焦/每平方米計算,理論年發電量為1.7×萬千瓦時,光照年有效發電小時數可達1300小時以上。但從光資源條件、土地資源、地質情況、交通運輸建設條件及電力輸送條件等方面考慮,實際裝機容量與理論裝機容量還存在一定差距。
圖1-1:吉林省太陽輻射分布圖
圖1-2:吉林省年日照時數分布圖
三、可利用土地資源情況
白城市地勢由西北向東南依次為低山、丘陵、平原、西南略有抬升。西北部為大興安嶺東麓褶皺地帶,分布著丘陵和低山,海拔 300-662.6米;東北、東南部為平原,海拔 130-140 米;西南部廣泛分布西北至東南走向的大小沙丘、沙壟,海拔 150-180 米,是潛化沙漠區。這些地勢平緩的沙漠和鹽堿地是建設大型并網光伏電站的優選地區。
截止2016年8月,我市共建成太陽能項目17.3萬千瓦。
白城市于2012年被整體納入國家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的大興安嶺南麓片區,是全省最貧困的地區之一,下轄5個縣(市、區),其中,鎮賚縣、通榆縣和大安市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國家片區縣),洮南市和洮北區為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國家天窗縣),占全省集中連片開發重點縣總數的三分之一,納入省“十三五”貧困村382個。全市貧困人口 36.9萬人,無勞動能力貧困人口3.78萬人。白城市開展光伏扶貧對如期完成脫貧任務具有重要意義。吉林省提出到2018年底,全省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就此,白城市已同省委、省政府簽訂責任狀。白城市的光伏扶貧是全市扶貧攻堅的重中之重,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全市總體脫貧的進程。
四、白城市發展光伏扶貧的有利條件
1、光資源優勢
白城市光資源豐富,年均日照2919小時,屬全國光資源二類地區,年光伏發電有效時數達1500小時左右,適合發展光伏產業。
2、土地資源優勢
白城市幅員廣闊,草原面積1450萬畝,沙化堿化面積984萬畝,荒地、鹽堿地和廢棄地多,可滿足光伏農業和光伏牧業用地需求。
3、電網接入優勢
白城域內已經運行的2座500千伏變電站主要為新能源送出,今年開工向陽500千伏變電站,并將新建向陽—長嶺、向陽—內蒙古扎魯特旗兩條輸電線路,屆時將極大改善我市新能源送出條件。
4、多方支持項目建設優勢
由于光伏扶貧在建設過程中和后續的運行中都能為地方政府提供相關的稅收,貧困戶也能得到相應的保障,由于我市的光資源優勢企業也能保證收益,所以三方都能得到了效益地方政府、企業和群眾積極性很高。
五、白城市發展光伏扶貧項目的進展情況
2015年,我市在吉林省第二批光伏發電計劃中共爭取到13萬千瓦的建設指標,全部用于光伏扶貧,目前,已有4萬千瓦并網發電,還有9萬千瓦正在建設中。
1、編制白城市光伏扶貧控制性詳細規劃
根據白城市的土地條件和電網接入條件,我市委托電網的設計院啟動編制白城市光伏扶貧控制性詳細規劃,通過編制規劃進一步掌握我市可利用開發光伏項目地塊,確定各縣(市、區)的光伏建設規模,白城的配電網建設“十三五”期間將依據規劃為企業做好服務。
2、編制白城市光伏扶貧實施方案
《關于印發光伏扶貧實施方案編制大綱的通知》國能綜新能[2016]280號文件,根據文件的相關要求,我市委托吉林省電力勘測設計院編制了我市的總體實施方案和5個縣(市、區)的實施方案。在方案中明確了光伏扶貧對象、發展規模、電網接入、建設模式等內容,方案已經編制完畢并上報省能源局。
3、針對光伏扶貧開展工作
在2014年我市得悉國家將開展光伏扶貧工程建設之后,我市就開展了相關前期工作。對全市的情況展開摸底調研,明確全市的發展方向,發展目標,發展模式,扶貧方式等。并且根據市領導的指示,組織各縣(市、區)到安徽、河北、山西等地學習先進的光伏扶貧經驗。通過學習先進,逐步調整我市的光伏扶貧模式,使其更符合我市的發展。市領導親自帶隊到省能源局和國家能源局爭取指標。
六、 光伏扶貧發展模式
白城市光伏扶貧模式擬采用資本收益扶貧。村級光伏電站由各方面扶貧力量對所包保的貧困村進行對口援建。每個村級電站裝機規模為100千瓦,年發電收益約12萬元,由村里支配,其中,收益50%用于補助建檔立卡喪失勞動能力貧困戶,另外一半用于村公共事業及村基層組織建設。集中式地面電站由地方政府組建的能源投資公司與光伏企業共同組建股份公司共同建設,由光伏企業負責運營及維護。地方政府負責提供建設用地,爭取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扶貧低息貸款,并以土地或現金入股,比例在50%。集中式光伏電站收益,政府應得部分全部用于扶貧,企業將發電收益每25千瓦拿出1千瓦額度用于扶貧。
七、光伏扶貧建設方式
村級光伏電站,利用村集體土地荒山荒坡,建設小型分布式光伏電站。
集中式地面電站。利用鹽堿地、廢棄地及未利用土地,以縣為單位建設大型集中式地面電站,電站規模按照每戶貧困戶25千瓦裝機標準建設。
吉林省位于中緯地帶,全省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為2-6℃,全年日照2200-3000小時。年平均太陽能總輻射為4788.3兆焦/每平方米,整體資源屬于Ⅱ類地區。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爾沁草原東部。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干燥風大、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漫長。年均日照時數2919.4小時,年均氣溫4.9℃,無霜期157天,年均降水量407.9毫米,全市太陽能輻射量均在5200兆焦/每平方米以上,光熱條件優于全省其他地區。白城市地下水資源十分豐富,且水質很好,已探明地下水儲量為21億立方米,現僅開采3億多立方米。
二、光資源條件
根據白城市資源分布概況和各區域可利用土地面積估算,光電可開發面積約6700平方公里,白城市理論裝機容量1675萬千瓦,按年平均太陽能總輻射量5200兆焦/每平方米計算,理論年發電量為1.7×萬千瓦時,光照年有效發電小時數可達1300小時以上。但從光資源條件、土地資源、地質情況、交通運輸建設條件及電力輸送條件等方面考慮,實際裝機容量與理論裝機容量還存在一定差距。
圖1-1:吉林省太陽輻射分布圖
圖1-2:吉林省年日照時數分布圖
三、可利用土地資源情況
白城市地勢由西北向東南依次為低山、丘陵、平原、西南略有抬升。西北部為大興安嶺東麓褶皺地帶,分布著丘陵和低山,海拔 300-662.6米;東北、東南部為平原,海拔 130-140 米;西南部廣泛分布西北至東南走向的大小沙丘、沙壟,海拔 150-180 米,是潛化沙漠區。這些地勢平緩的沙漠和鹽堿地是建設大型并網光伏電站的優選地區。
截止2016年8月,我市共建成太陽能項目17.3萬千瓦。
白城市于2012年被整體納入國家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的大興安嶺南麓片區,是全省最貧困的地區之一,下轄5個縣(市、區),其中,鎮賚縣、通榆縣和大安市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國家片區縣),洮南市和洮北區為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國家天窗縣),占全省集中連片開發重點縣總數的三分之一,納入省“十三五”貧困村382個。全市貧困人口 36.9萬人,無勞動能力貧困人口3.78萬人。白城市開展光伏扶貧對如期完成脫貧任務具有重要意義。吉林省提出到2018年底,全省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就此,白城市已同省委、省政府簽訂責任狀。白城市的光伏扶貧是全市扶貧攻堅的重中之重,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全市總體脫貧的進程。
四、白城市發展光伏扶貧的有利條件
1、光資源優勢
白城市光資源豐富,年均日照2919小時,屬全國光資源二類地區,年光伏發電有效時數達1500小時左右,適合發展光伏產業。
2、土地資源優勢
白城市幅員廣闊,草原面積1450萬畝,沙化堿化面積984萬畝,荒地、鹽堿地和廢棄地多,可滿足光伏農業和光伏牧業用地需求。
3、電網接入優勢
白城域內已經運行的2座500千伏變電站主要為新能源送出,今年開工向陽500千伏變電站,并將新建向陽—長嶺、向陽—內蒙古扎魯特旗兩條輸電線路,屆時將極大改善我市新能源送出條件。
4、多方支持項目建設優勢
由于光伏扶貧在建設過程中和后續的運行中都能為地方政府提供相關的稅收,貧困戶也能得到相應的保障,由于我市的光資源優勢企業也能保證收益,所以三方都能得到了效益地方政府、企業和群眾積極性很高。
五、白城市發展光伏扶貧項目的進展情況
2015年,我市在吉林省第二批光伏發電計劃中共爭取到13萬千瓦的建設指標,全部用于光伏扶貧,目前,已有4萬千瓦并網發電,還有9萬千瓦正在建設中。
1、編制白城市光伏扶貧控制性詳細規劃
根據白城市的土地條件和電網接入條件,我市委托電網的設計院啟動編制白城市光伏扶貧控制性詳細規劃,通過編制規劃進一步掌握我市可利用開發光伏項目地塊,確定各縣(市、區)的光伏建設規模,白城的配電網建設“十三五”期間將依據規劃為企業做好服務。
2、編制白城市光伏扶貧實施方案
《關于印發光伏扶貧實施方案編制大綱的通知》國能綜新能[2016]280號文件,根據文件的相關要求,我市委托吉林省電力勘測設計院編制了我市的總體實施方案和5個縣(市、區)的實施方案。在方案中明確了光伏扶貧對象、發展規模、電網接入、建設模式等內容,方案已經編制完畢并上報省能源局。
3、針對光伏扶貧開展工作
在2014年我市得悉國家將開展光伏扶貧工程建設之后,我市就開展了相關前期工作。對全市的情況展開摸底調研,明確全市的發展方向,發展目標,發展模式,扶貧方式等。并且根據市領導的指示,組織各縣(市、區)到安徽、河北、山西等地學習先進的光伏扶貧經驗。通過學習先進,逐步調整我市的光伏扶貧模式,使其更符合我市的發展。市領導親自帶隊到省能源局和國家能源局爭取指標。
六、 光伏扶貧發展模式
白城市光伏扶貧模式擬采用資本收益扶貧。村級光伏電站由各方面扶貧力量對所包保的貧困村進行對口援建。每個村級電站裝機規模為100千瓦,年發電收益約12萬元,由村里支配,其中,收益50%用于補助建檔立卡喪失勞動能力貧困戶,另外一半用于村公共事業及村基層組織建設。集中式地面電站由地方政府組建的能源投資公司與光伏企業共同組建股份公司共同建設,由光伏企業負責運營及維護。地方政府負責提供建設用地,爭取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扶貧低息貸款,并以土地或現金入股,比例在50%。集中式光伏電站收益,政府應得部分全部用于扶貧,企業將發電收益每25千瓦拿出1千瓦額度用于扶貧。
七、光伏扶貧建設方式
村級光伏電站,利用村集體土地荒山荒坡,建設小型分布式光伏電站。
集中式地面電站。利用鹽堿地、廢棄地及未利用土地,以縣為單位建設大型集中式地面電站,電站規模按照每戶貧困戶25千瓦裝機標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