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今年經歷了6月30日光伏度電補貼下調之前的搶裝潮,上半年光伏裝機量就達到22吉瓦,超過今年全年規劃目標18.1吉瓦。這也是自2013年以來,我國連續四年摘得全球光伏裝機總量第一名的桂冠。近日,本報記者就今年光伏產業發展的原動力以及明年的發展趨勢等問題專訪了甘肅省科學院自然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世民。
度電成本得到進一步下降
記者:今年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取得了哪些成績?具體原因是什么?
李世民:2016年,在國內光伏上網電價調整帶來的搶裝效應以及國際新興市場快速崛起的帶動下,我國光伏產業規模穩步增長,技術水平得到明顯提升,成本下降顯著,企業產能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企業利潤率有所提升,在“一帶一路”戰略引導及國際貿易摩擦的影響下,我國光伏企業的“走出去”步伐也在不斷加快。
一是光伏市場蓬勃發展,我國裝機量保持全球首位。今年我國在電價調整帶來的“搶裝效應”影響下,光伏新增裝機量有望達到32吉瓦,同比增長超過100%,繼續位居全球首位,累計裝機預計超過75吉瓦,位居全球首位。
二是產業規模穩步增長,企業盈利能力提升。今年我國多晶硅產量約為19.5萬噸,同比增幅達到18.2%,在產16家企業絕大多數處于滿產狀態,在多晶硅價格高企的情況下,企業盈利狀況良好。太陽能組件產量約為52吉瓦,同比增幅達到13.3%,前10家組件企業平均毛利率超10%。通過對工業和信 息化部《光伏制造企業規范條件》的部分合規企業經營情況統計,2016年上半年38家光伏組件企業平均利潤率達到5%,比去年同期增加3個百分點;三季度后,由于“6·30”搶裝結束,市場出現真空,光伏產品價格下滑,企業利潤率下降;四季度產品價格普遍回穩。
三是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生產成本逐步降低。今年,我國骨干光伏企業多晶硅生產能耗繼續下降,綜合成本已降至8萬元/噸,行業平均綜合電耗已降至80千瓦時/千克,硅烷法流化床法等產業化進程加快;P型單晶及多晶電池技術持續改進,常規產線平均轉換效率分別達到19.8%和18.6%,采用PERC和黑硅技術的先進生產線則分別達到20.5%和19.1%,異質結(HIT)、背電極、高倍聚光等技術路線加快發展;領先企業組件生產成本降至2.5元/瓦,光伏發電系統投資成本降至6.5元/瓦以下,度電成本降至0.5~0.8元/千瓦時。
統籌光伏基地與電網通道建設規劃
記者:目前西部地區大型地面光伏電站棄光限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您認為該如何破解棄光難題?
李世民:西部地區棄光限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電力需求下降,電網通道建設滯后,我國電力供需調控方式和能力需進一步完善和提高等原因。我國西部目前限電形勢嚴峻,東部發達地區目前也在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與電網建設規劃的統籌銜接上出現問題,由于區域電網結構限制及外送通道建設滯后,光伏電站集中開發地區面臨的限電形勢愈發嚴峻,導致資源豐富地區的優勢難以實現。同時,很多地區尚未建立完善的保障可再生能源優先調度的電力運行機制,仍然采取平均分配的發電量年度計劃安 排電力調度運行,《可再生能源法》的保障性收購要求得不到切實落實,個別地區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被限制出力的現象嚴重。
破解棄光難題,需要統籌光伏基地與電網通道建設規劃。國務院能源管理和電力監管部門要求各省、區、市補充或修正區域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將國家重點項目(如千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等)納入地方發展規劃重點,使地方規劃與全國規劃相統一;要求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完善電網發展規劃,使電網發展規劃與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相協調,打通東西和南北電力輸送通道,尤其是安排好國家千萬千瓦光伏發電基地的外送通道建設,實現優勢地區資源有效利用,并對規劃的落實情況予以監督。
另外,還應保障光伏并網和全額收購,建議有關監管機構依照 《可再生能源法》中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的條例對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和收購實際執行情況展開調查,并對未能按照規定完成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造成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經濟損失的違法行為追究賠償責任,依法保證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全額保障性收購。
推進光伏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記者:您覺得光伏何時才能實現平價上網?
李世民:近年來,光伏發電成本顯著下降,2016年在智利、阿聯酋的招標電價已經低于3美分/千瓦時,在智利、印度等國家,光伏發電電價已經低于化石能源發電。我國光伏發電電價從2008年的4元/千瓦時,降到2012年的1元/千瓦時,再到2016年的0.8元~0.98元/千瓦時,預期在2020年前可以實現與銷售電價平價,在2025年前實現與煤電在上網側平價,并且這一平價預判是基于我國現行煤電定價機制中未考慮煤電的環 境外部性成本的情況,我認為實際的平價時間點還可以大大提前。
十幾年間,我國光伏企業通過技術進步和規?;l展顯著降低了光伏電站系統部件的投資成本,然而我國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及運營過程中存在的一些非技術因素,如土地征稅標準不規范、部分地區棄光限電矛盾突出、項目前期成本偏高、補貼拖欠等,則使國內光伏電站投資及發電成本顯著提升,極大地蠶食了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果。
記者:請您預測一下明年光伏產業有哪些發展趨勢?
李世民:2017年,在國內上網電價調整預期以及補貼拖欠、限電、用地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下,我國光伏產業面對的困難和挑戰日益增多;但《巴黎協定》的簽訂以及光伏發電成本的持續下降,將會催生更多新興光伏市場,印度、中東、非洲等國家和地區正在大力推動光伏應用,隨著配套政策及融資手段的完善,將繼續成為市場發展的推動力。
盡管我國光伏總裝機已經接近80吉瓦,但是總發電量卻不足全國總發電量的1%,光伏發電的潛在市場仍然十分巨大,因此我國光伏產業規模仍將呈現增長勢頭。2017年,技術進步仍將是產業發展的主題。預計產業化生產的高效多晶硅電池轉換效率將超過19.3%,單晶硅電池有望達到20.8%,主流組件產品功率將分別達到265~275瓦和285~295瓦。與此同時,我國近99%的光伏產品采用晶硅技術,新型薄膜、異質結、高倍聚光等技術路線發展緩慢,技術路線單一化程度偏高,國內光伏制造業關鍵工藝技術研發和基礎理論研究不足,新產品、新技術儲備欠缺,亟待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持續投入,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我國光伏制造向光伏智造轉變,推進光伏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度電成本得到進一步下降
記者:今年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取得了哪些成績?具體原因是什么?
李世民:2016年,在國內光伏上網電價調整帶來的搶裝效應以及國際新興市場快速崛起的帶動下,我國光伏產業規模穩步增長,技術水平得到明顯提升,成本下降顯著,企業產能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企業利潤率有所提升,在“一帶一路”戰略引導及國際貿易摩擦的影響下,我國光伏企業的“走出去”步伐也在不斷加快。
一是光伏市場蓬勃發展,我國裝機量保持全球首位。今年我國在電價調整帶來的“搶裝效應”影響下,光伏新增裝機量有望達到32吉瓦,同比增長超過100%,繼續位居全球首位,累計裝機預計超過75吉瓦,位居全球首位。
二是產業規模穩步增長,企業盈利能力提升。今年我國多晶硅產量約為19.5萬噸,同比增幅達到18.2%,在產16家企業絕大多數處于滿產狀態,在多晶硅價格高企的情況下,企業盈利狀況良好。太陽能組件產量約為52吉瓦,同比增幅達到13.3%,前10家組件企業平均毛利率超10%。通過對工業和信 息化部《光伏制造企業規范條件》的部分合規企業經營情況統計,2016年上半年38家光伏組件企業平均利潤率達到5%,比去年同期增加3個百分點;三季度后,由于“6·30”搶裝結束,市場出現真空,光伏產品價格下滑,企業利潤率下降;四季度產品價格普遍回穩。
三是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生產成本逐步降低。今年,我國骨干光伏企業多晶硅生產能耗繼續下降,綜合成本已降至8萬元/噸,行業平均綜合電耗已降至80千瓦時/千克,硅烷法流化床法等產業化進程加快;P型單晶及多晶電池技術持續改進,常規產線平均轉換效率分別達到19.8%和18.6%,采用PERC和黑硅技術的先進生產線則分別達到20.5%和19.1%,異質結(HIT)、背電極、高倍聚光等技術路線加快發展;領先企業組件生產成本降至2.5元/瓦,光伏發電系統投資成本降至6.5元/瓦以下,度電成本降至0.5~0.8元/千瓦時。
統籌光伏基地與電網通道建設規劃
記者:目前西部地區大型地面光伏電站棄光限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您認為該如何破解棄光難題?
李世民:西部地區棄光限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電力需求下降,電網通道建設滯后,我國電力供需調控方式和能力需進一步完善和提高等原因。我國西部目前限電形勢嚴峻,東部發達地區目前也在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與電網建設規劃的統籌銜接上出現問題,由于區域電網結構限制及外送通道建設滯后,光伏電站集中開發地區面臨的限電形勢愈發嚴峻,導致資源豐富地區的優勢難以實現。同時,很多地區尚未建立完善的保障可再生能源優先調度的電力運行機制,仍然采取平均分配的發電量年度計劃安 排電力調度運行,《可再生能源法》的保障性收購要求得不到切實落實,個別地區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被限制出力的現象嚴重。
破解棄光難題,需要統籌光伏基地與電網通道建設規劃。國務院能源管理和電力監管部門要求各省、區、市補充或修正區域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將國家重點項目(如千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等)納入地方發展規劃重點,使地方規劃與全國規劃相統一;要求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完善電網發展規劃,使電網發展規劃與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相協調,打通東西和南北電力輸送通道,尤其是安排好國家千萬千瓦光伏發電基地的外送通道建設,實現優勢地區資源有效利用,并對規劃的落實情況予以監督。
另外,還應保障光伏并網和全額收購,建議有關監管機構依照 《可再生能源法》中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的條例對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和收購實際執行情況展開調查,并對未能按照規定完成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造成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經濟損失的違法行為追究賠償責任,依法保證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全額保障性收購。
推進光伏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記者:您覺得光伏何時才能實現平價上網?
李世民:近年來,光伏發電成本顯著下降,2016年在智利、阿聯酋的招標電價已經低于3美分/千瓦時,在智利、印度等國家,光伏發電電價已經低于化石能源發電。我國光伏發電電價從2008年的4元/千瓦時,降到2012年的1元/千瓦時,再到2016年的0.8元~0.98元/千瓦時,預期在2020年前可以實現與銷售電價平價,在2025年前實現與煤電在上網側平價,并且這一平價預判是基于我國現行煤電定價機制中未考慮煤電的環 境外部性成本的情況,我認為實際的平價時間點還可以大大提前。
十幾年間,我國光伏企業通過技術進步和規?;l展顯著降低了光伏電站系統部件的投資成本,然而我國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及運營過程中存在的一些非技術因素,如土地征稅標準不規范、部分地區棄光限電矛盾突出、項目前期成本偏高、補貼拖欠等,則使國內光伏電站投資及發電成本顯著提升,極大地蠶食了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果。
記者:請您預測一下明年光伏產業有哪些發展趨勢?
李世民:2017年,在國內上網電價調整預期以及補貼拖欠、限電、用地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下,我國光伏產業面對的困難和挑戰日益增多;但《巴黎協定》的簽訂以及光伏發電成本的持續下降,將會催生更多新興光伏市場,印度、中東、非洲等國家和地區正在大力推動光伏應用,隨著配套政策及融資手段的完善,將繼續成為市場發展的推動力。
盡管我國光伏總裝機已經接近80吉瓦,但是總發電量卻不足全國總發電量的1%,光伏發電的潛在市場仍然十分巨大,因此我國光伏產業規模仍將呈現增長勢頭。2017年,技術進步仍將是產業發展的主題。預計產業化生產的高效多晶硅電池轉換效率將超過19.3%,單晶硅電池有望達到20.8%,主流組件產品功率將分別達到265~275瓦和285~295瓦。與此同時,我國近99%的光伏產品采用晶硅技術,新型薄膜、異質結、高倍聚光等技術路線發展緩慢,技術路線單一化程度偏高,國內光伏制造業關鍵工藝技術研發和基礎理論研究不足,新產品、新技術儲備欠缺,亟待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持續投入,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我國光伏制造向光伏智造轉變,推進光伏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