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要為儲能產業發展建立補償機制,并將儲能與電力體制改革結合起來,允許儲能通過市場化方式參與電能交易。意見指出,儲能是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統、“互聯網+”智慧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支撐技術,是構建能源互聯網,促進能源新業態發展的核心基礎。同時,這一政策的出臺,也被業界看作是吹向儲能產業的又一股政策“春風”。
國務院原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原理事長石定寰曾表示,我國作為可再生能源發展速度最塊、裝機容量最多、資本市場最活躍的國家,儲能已經成為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環節。“如何把這種不夠穩定的、變化的、對需求側來說還不很適應的能源,轉變為安全的、平順的、穩定的能源體系,沒有儲能的介入很難做到”。
儲能“風口”何時來?
盡管此前,我國出臺多項能源規劃政策,其中包括有“十三五”規劃綱要、《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等,但對于儲能“風口”的判斷,卻遠沒有新能源汽車產業那樣明晰。
盡管投資界有句名言“風口到了,豬都能在天上飛”,但是此前業內對于儲能風口的判斷莫衷一是。盡管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在儲能領域都已經具備較為成功的經驗,但由于其儲能應用方向與國內不盡相同,大部分國內企業還都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
對于如何判斷儲能“風口”是否真正到來的問題,電池中國網編輯同華北電力大學現代電力研究院研究員吳少杰進行了溝通交流,他給出的判斷是,在一些有“先見之明”的投資人或企業家眼里,儲能的“風口”可能已經早于儲能產業“盈虧平衡點”出現之前就已到來。他對電池中國網表示,盡管根據多種測算方法,現有的一些儲能商業模式都還無法實現盈虧平衡,但也正因如此,一些投資人或企業家眼里已經看到了儲能帶來的財富而不僅僅是財務,因此在下一步儲能“風口”到來時,可以實現企業相關業務的大爆發。
因此,在資本市場上,提前布局儲能領域的企業受到了各大投資機構的推崇。據電池中國網統計,僅2017年第一季度布局電化學領域儲能的電池企業就有國軒高科、沃特瑪、億緯鋰能、比亞迪、南都電源、猛獅科技等,此外還有眾多企業正在進行已布局儲能項目的推進工作。當“豬都能上天”的“風口”到來之時,這些企業將憑借前瞻性的布局分得儲能領域的第一輪“蛋糕”。
電化學儲能:電池各顯神通
相對于傳統儲能手段,電化學儲能近年來頗受青睞。各大企業在布局儲能領域時,也將電化學儲能作為首要選擇,在各類儲能電池研發方面的力度也不斷加大。但是電化學儲能領域是“一枝獨秀”更好,還是“百花齊放”更宜,業界并沒有一個一致的說法。
當電池中國網問及對各類電化學儲能裝置的看法時,石定寰用了“很難下結論”來表示,“我覺得從目前看來,各種技術還是在競相發展,還需要不斷比較出究竟哪種技術更合適。”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帶動鋰離子電池產業大規模發展,但在其成本未下降到合理區間、安全性尚不穩定的情況下,鋰電儲能也只是企業一種有益的嘗試。特別是在一些基本性能方面,儲能電池與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需求不同,“汽車更關注安全性、續航里程,而儲能更關注電池壽命、放電深度、放電倍率。這兩種系統,關注的點完全不一樣”,陽光三星(合肥)儲能電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家貌也坦言。
鉛酸蓄電池由于技術成熟、價格便宜等優勢,已經在部分儲能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目前來看,鉛酸蓄電池的運營壽命還比較低,而且未來集中處理的時候如果做不好可能會給環境帶來很大影響。”石定寰表示,“現在一些改進的鉛炭電池,大幅提高了電池壽命,降低儲能成本,并依托鉛電池很好的安全性,我認為未來在儲能的應用中,同樣會占一席之地”。國內企業如南都電源、圣陽股份等,在鉛炭電池方面的推進,也讓人們看到了這種古老電池技術在儲能方面煥發的新的活力。
同樣,董明珠對于鈦酸鋰電池應用于儲能領域的看好、超威集團在鈉鹽儲能電池方面的布局,以及各大企業、科研院所對液流電池、釩電池等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都讓業界看到了電化學儲能“百家爭鳴”的未來。“無論是抽水蓄能,還是各種化學電源儲能,包括磷酸鐵鋰、鈦酸鋰、液流電池、鉛酸電池等,它們都在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未來也可能還有更多新的儲能系統出現,這些技術將對我國的能源革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石定寰對此頗有信心。
成本、安全性:電化學儲能繞不開的“檻兒”
當電池中國網問及對于各類儲能電源發展的看法時,吳少杰的看法似乎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從經濟性來說,哪種電池更好我還說不準,但是單就度電成本來講,只要成本低于0.5元的電池都應該歡迎。”從這位電力研究專業人員的回答,也可以看出成本對于儲能的重要性。
石定寰認為,目前我國大規模儲能市場并未真正開始,價格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他提出,目前我國在河北省張北地區的風光儲輸示范項目,不僅可以推動多種儲能技術的應用與發展,也是各類儲能電池成本的“試金石”。吳家貌則認為企業應該更加關注度投資收益,他強調,一些儲能技術初始投資成本較低,但是后期的重復投入增加,這樣的投資收益實際很低;相反,一些技術前期投入較大,但屬于一次性投資,這樣的技術則具備較高的投資收益。
除了成本,安全性同樣重要,這也是石定寰多次強調的問題,“鋰電池用于電動汽車上的安全性還沒有得到絕對保障,而一旦鋰電池結合戶用儲能技術,進入家庭,其安全問題就顯得更為突出。”國外很多國家戶用儲能系統都要求很高的安全性,這也是石定寰著重提出要國內企業學習和借鑒的。
在《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中提到,儲能是提升傳統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也曾撰文建議,在大規模使用儲能電池時,需要首先參考核電站的建設,對儲能電站進行安全性評估,并要“務必將安全性放在一切需要考慮的問題之首”。“儲能可以為電網提供一些安全性保障,因此對于儲能技術的安全性,也就尤為重要”吳少杰也多次強調儲能的“安全性”。
電池梯次利用:到底能不能用?
動力電池梯次利用,一直被看作是解決動力電池回收和發展電化學儲能的一種“一舉兩得”的技術手段。但這種方式是否只是電動汽車行業的“一廂情愿”?
作為企業實際運營者,吳家貌的看法更為實際。他強調,儲能電池和動力電池在技術性能方面的關注點不同,儲能系統和動力系統BMS所面對的系統復雜程度不同,特別是經過長期使用后,同廠家同批次電池都會出現一致性的下降,導致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更像是一個“偽命題”,而對于一致性不同的電池進行大量的篩檢工作,也會讓企業從經濟性方面考慮“望而卻步”。
在這方面,石定寰卻顯得更為樂觀。他認為只要在動力電池二次回收方面制訂相應標準,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完全可以實現。“哪些二次電池能用、哪些不能用,使用中要有什么注意事項,如何來管理……這些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技術標準和規范,梯次利用就可以實現。”
吳少杰則認為,通過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電動汽車的龐大用戶,可以為儲能產業帶來其他附加價值,這些價值可能體現在大數據方面,也可能體現在綠色證書等方面,而這些都需要企業進一步的探索。
無論電化學儲能領域還有哪些難題尚在探索之中,都離不開創新,無論是基礎理論方面,還是商業模式方面。“無論是技術方面、經濟政策方面、應用系統方面,還是管理方面、商業模式方面,儲能和能源系統的結合,還都處在創新探索之中。”石定寰認為,處于創新發展中的儲能產業,將大有可為。
國務院原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原理事長石定寰曾表示,我國作為可再生能源發展速度最塊、裝機容量最多、資本市場最活躍的國家,儲能已經成為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環節。“如何把這種不夠穩定的、變化的、對需求側來說還不很適應的能源,轉變為安全的、平順的、穩定的能源體系,沒有儲能的介入很難做到”。
儲能“風口”何時來?
盡管此前,我國出臺多項能源規劃政策,其中包括有“十三五”規劃綱要、《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等,但對于儲能“風口”的判斷,卻遠沒有新能源汽車產業那樣明晰。
盡管投資界有句名言“風口到了,豬都能在天上飛”,但是此前業內對于儲能風口的判斷莫衷一是。盡管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在儲能領域都已經具備較為成功的經驗,但由于其儲能應用方向與國內不盡相同,大部分國內企業還都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
對于如何判斷儲能“風口”是否真正到來的問題,電池中國網編輯同華北電力大學現代電力研究院研究員吳少杰進行了溝通交流,他給出的判斷是,在一些有“先見之明”的投資人或企業家眼里,儲能的“風口”可能已經早于儲能產業“盈虧平衡點”出現之前就已到來。他對電池中國網表示,盡管根據多種測算方法,現有的一些儲能商業模式都還無法實現盈虧平衡,但也正因如此,一些投資人或企業家眼里已經看到了儲能帶來的財富而不僅僅是財務,因此在下一步儲能“風口”到來時,可以實現企業相關業務的大爆發。
因此,在資本市場上,提前布局儲能領域的企業受到了各大投資機構的推崇。據電池中國網統計,僅2017年第一季度布局電化學領域儲能的電池企業就有國軒高科、沃特瑪、億緯鋰能、比亞迪、南都電源、猛獅科技等,此外還有眾多企業正在進行已布局儲能項目的推進工作。當“豬都能上天”的“風口”到來之時,這些企業將憑借前瞻性的布局分得儲能領域的第一輪“蛋糕”。
電化學儲能:電池各顯神通
相對于傳統儲能手段,電化學儲能近年來頗受青睞。各大企業在布局儲能領域時,也將電化學儲能作為首要選擇,在各類儲能電池研發方面的力度也不斷加大。但是電化學儲能領域是“一枝獨秀”更好,還是“百花齊放”更宜,業界并沒有一個一致的說法。
當電池中國網問及對各類電化學儲能裝置的看法時,石定寰用了“很難下結論”來表示,“我覺得從目前看來,各種技術還是在競相發展,還需要不斷比較出究竟哪種技術更合適。”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帶動鋰離子電池產業大規模發展,但在其成本未下降到合理區間、安全性尚不穩定的情況下,鋰電儲能也只是企業一種有益的嘗試。特別是在一些基本性能方面,儲能電池與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需求不同,“汽車更關注安全性、續航里程,而儲能更關注電池壽命、放電深度、放電倍率。這兩種系統,關注的點完全不一樣”,陽光三星(合肥)儲能電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家貌也坦言。
鉛酸蓄電池由于技術成熟、價格便宜等優勢,已經在部分儲能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目前來看,鉛酸蓄電池的運營壽命還比較低,而且未來集中處理的時候如果做不好可能會給環境帶來很大影響。”石定寰表示,“現在一些改進的鉛炭電池,大幅提高了電池壽命,降低儲能成本,并依托鉛電池很好的安全性,我認為未來在儲能的應用中,同樣會占一席之地”。國內企業如南都電源、圣陽股份等,在鉛炭電池方面的推進,也讓人們看到了這種古老電池技術在儲能方面煥發的新的活力。
同樣,董明珠對于鈦酸鋰電池應用于儲能領域的看好、超威集團在鈉鹽儲能電池方面的布局,以及各大企業、科研院所對液流電池、釩電池等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都讓業界看到了電化學儲能“百家爭鳴”的未來。“無論是抽水蓄能,還是各種化學電源儲能,包括磷酸鐵鋰、鈦酸鋰、液流電池、鉛酸電池等,它們都在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未來也可能還有更多新的儲能系統出現,這些技術將對我國的能源革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石定寰對此頗有信心。
成本、安全性:電化學儲能繞不開的“檻兒”
當電池中國網問及對于各類儲能電源發展的看法時,吳少杰的看法似乎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從經濟性來說,哪種電池更好我還說不準,但是單就度電成本來講,只要成本低于0.5元的電池都應該歡迎。”從這位電力研究專業人員的回答,也可以看出成本對于儲能的重要性。
石定寰認為,目前我國大規模儲能市場并未真正開始,價格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他提出,目前我國在河北省張北地區的風光儲輸示范項目,不僅可以推動多種儲能技術的應用與發展,也是各類儲能電池成本的“試金石”。吳家貌則認為企業應該更加關注度投資收益,他強調,一些儲能技術初始投資成本較低,但是后期的重復投入增加,這樣的投資收益實際很低;相反,一些技術前期投入較大,但屬于一次性投資,這樣的技術則具備較高的投資收益。
除了成本,安全性同樣重要,這也是石定寰多次強調的問題,“鋰電池用于電動汽車上的安全性還沒有得到絕對保障,而一旦鋰電池結合戶用儲能技術,進入家庭,其安全問題就顯得更為突出。”國外很多國家戶用儲能系統都要求很高的安全性,這也是石定寰著重提出要國內企業學習和借鑒的。
在《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中提到,儲能是提升傳統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也曾撰文建議,在大規模使用儲能電池時,需要首先參考核電站的建設,對儲能電站進行安全性評估,并要“務必將安全性放在一切需要考慮的問題之首”。“儲能可以為電網提供一些安全性保障,因此對于儲能技術的安全性,也就尤為重要”吳少杰也多次強調儲能的“安全性”。
電池梯次利用:到底能不能用?
動力電池梯次利用,一直被看作是解決動力電池回收和發展電化學儲能的一種“一舉兩得”的技術手段。但這種方式是否只是電動汽車行業的“一廂情愿”?
作為企業實際運營者,吳家貌的看法更為實際。他強調,儲能電池和動力電池在技術性能方面的關注點不同,儲能系統和動力系統BMS所面對的系統復雜程度不同,特別是經過長期使用后,同廠家同批次電池都會出現一致性的下降,導致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更像是一個“偽命題”,而對于一致性不同的電池進行大量的篩檢工作,也會讓企業從經濟性方面考慮“望而卻步”。
在這方面,石定寰卻顯得更為樂觀。他認為只要在動力電池二次回收方面制訂相應標準,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完全可以實現。“哪些二次電池能用、哪些不能用,使用中要有什么注意事項,如何來管理……這些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技術標準和規范,梯次利用就可以實現。”
吳少杰則認為,通過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電動汽車的龐大用戶,可以為儲能產業帶來其他附加價值,這些價值可能體現在大數據方面,也可能體現在綠色證書等方面,而這些都需要企業進一步的探索。
無論電化學儲能領域還有哪些難題尚在探索之中,都離不開創新,無論是基礎理論方面,還是商業模式方面。“無論是技術方面、經濟政策方面、應用系統方面,還是管理方面、商業模式方面,儲能和能源系統的結合,還都處在創新探索之中。”石定寰認為,處于創新發展中的儲能產業,將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