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光伏發電就像一臺綠色的‘取款機’啊。”2日,通山縣闖王鎮劉家嶺村貧困戶陳其美指著自家屋頂上的光伏發電板,喜笑顏開。
陳其美去年加入村委會光伏發電項目,他算了筆賬,并網發電后,除去自家用的電外,全年賣電收入超過3000元。同陳其美一樣,村里還有46戶貧困戶通過光伏發電項目,平均年增收4000元。
在南林橋鎮石門村楚王山上,只見一塊塊藍色光伏電板已安裝完畢。“這些光伏電板的發電容量共150千瓦,等配套電力設施安裝到位,并網發電后,能惠及全村60多戶貧困戶。”村支書夏新華說。
“通山日照資源豐富,適合開展太陽能發電項目。”縣能源局局長石勇說,通山全年平均日照數1845小時,全年無霜期在226-248天,日照充足。該縣順勢而為,提倡用光伏發電帶動貧困戶發展脫貧,增強精準扶貧的科學性和多樣性。
縣扶貧辦主任成軍介紹,該縣光伏發電項目由行政村為投資主體,自愿參與、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優先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和無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發展光伏發電,每千瓦政府獎補3000元,發的電由供電公司統購統銷,并規定賣電收入80%歸貧困戶所有,確保貧困戶年增收3000至5000元,其余收入歸村集體。
截止5月,該縣共備案光伏扶貧項目89個,裝機規模達到5.82兆瓦,其中已建成項目61個,在建18個,涉及全縣97個貧困村,共帶動24500戶貧困戶“借光”脫貧發展。
陳其美去年加入村委會光伏發電項目,他算了筆賬,并網發電后,除去自家用的電外,全年賣電收入超過3000元。同陳其美一樣,村里還有46戶貧困戶通過光伏發電項目,平均年增收4000元。
在南林橋鎮石門村楚王山上,只見一塊塊藍色光伏電板已安裝完畢。“這些光伏電板的發電容量共150千瓦,等配套電力設施安裝到位,并網發電后,能惠及全村60多戶貧困戶。”村支書夏新華說。
“通山日照資源豐富,適合開展太陽能發電項目。”縣能源局局長石勇說,通山全年平均日照數1845小時,全年無霜期在226-248天,日照充足。該縣順勢而為,提倡用光伏發電帶動貧困戶發展脫貧,增強精準扶貧的科學性和多樣性。
縣扶貧辦主任成軍介紹,該縣光伏發電項目由行政村為投資主體,自愿參與、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優先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和無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發展光伏發電,每千瓦政府獎補3000元,發的電由供電公司統購統銷,并規定賣電收入80%歸貧困戶所有,確保貧困戶年增收3000至5000元,其余收入歸村集體。
截止5月,該縣共備案光伏扶貧項目89個,裝機規模達到5.82兆瓦,其中已建成項目61個,在建18個,涉及全縣97個貧困村,共帶動24500戶貧困戶“借光”脫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