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以“五大四小”為代表的燃煤發電企業而言,15%的非水可再生能源配額指標如同一支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距離2020年考核大限不足3年,如何兌現成了困擾發電企業的一道難題。
任務指標與發電許可證掛鉤
2016年國家能源局下發了《關于建立燃煤火電機組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考核制度有關要求的通知》,明確要求對燃煤火電機組強制實行非水可再生能源的配額考核機制,2020年國內所有火電企業所承擔的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配額需占火電發電量的15%以上。同時,通知明確規定,對于沒有完成配額要求的燃煤發電企業,應責令其在規定期限內完成配額要求,逾期仍未完成的取消發電業務許可證。
受此政策影響最大的將是國家電網、華能、大唐、華電、國電、國家電投等擁有大量燃煤電廠的大型綜合發電企業。
截至2014年底
“五大四小”發電集團火電裝機量為525吉瓦左右,占全國火電裝機總量的57%。從擁有煤電機組的發電集團裝機量來看,風電和光伏裝機量占比仍然較低,裝機量超過15%的僅有國電集團,大部分發電集團這一比例都在10%以下。
截至目前
距離2020年大限又近了一年
電企們是否已經找到了應對之策呢?
尋找生機出路有哪些?
根據國內實際情況綜合來看,能助力電企完成非水可再生能源指標任務的主要有綠證交易、風能電站、潮汐電站和地熱電站、光伏電站幾種方式。
綠證交易制度的實施可以為發電企業提供一個可再生能源的交易平臺。企業可以通過綠證交易來獲得可再生能源的份額。但是僅憑綠證交易,無疑是杯水車薪,遠遠不能滿足需求。所以解決問題的根本出路,還是在于要加大非水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持有量。
風能
風能是一種無污染、零排放、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電企可以通過對風能電站的建設或持有來增加非水可再生能源份額。不過由于風能電站對風力條件要求苛刻,發電不穩定等特性,全額并網尚存技術瓶頸。而且在電力需求量更大、風能匱乏、土地資源緊張的東部地區,低風速風機的提升還有較大空間。
潮汐電站和地熱電站
潮汐電站和地熱電站也是利用自然資源進行發電的非水可再生能源,然而潮汐電站和地熱電站要求建設海灣或有潮汐的河口。而地熱電站要求地下有熱水、高溫巖體或蒸汽資源,因此此類電站數量很少,更無承擔重任的可能。
而由于太陽能幾乎無處不在,光伏電站轉化率高、發電量相對穩定等特點,成為短期內幫助發電企業完成非水可再生能源指標的最佳選擇。
怎樣的光伏電站能承擔重任
光伏電站根據建設形式和規模,可分為大型集中式地面電站和分布式光伏電站。
在我國,光伏電站的主力軍是大型集中式地面電站。整個2016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達到34.54吉瓦,其中地面電站30.3吉瓦,占比超過87%。不過,土地、限電、補貼指標等始終沒能解決,成為阻礙集中式地面光伏發展的三座大山。再加上我國集中式光伏電站由于項目過于集中、電網不易消納、輸送困難等原因,“棄光現象”尚待解決,導致投資收益率難以保證。由于并網配額指標的限制,地面光伏電站在“630”以后也面臨并網難的問題。
在南方
水電占比過高導致地區上網電價下降。此前,云南、四川曾因為由于本省水電裝機比例超過了70%。以水電的上網電價代替脫硫煤電價。如此一來,已經并網的光伏電站上網電價相當于降低0.1元/千瓦時左右。上網電價的下降意味著投資收益率的下降。
在東部
因為幾乎無空地可用,因此光伏項目多是以“農光互補”的形式開展,土地費用大幅增加。
光伏扶貧項目由政府主導,不僅收益率有限而且指標有限。而領跑者基地項目競爭激烈,狼多肉少,并也非最佳選擇。
兩年來,分布式光伏電站發展勢頭十分迅猛。據權威人士分析,2017年上半年,光伏電站新增裝機量預計將突破22吉瓦,其中工商業屋頂分布式光伏預計新增3.5吉瓦,占比超過16%。
分布式光伏電站利用閑置屋頂資源,不占用空地資源;分布式發電項目所發的電不僅可以自發自用還可以與配電網內的就近用戶進行電力交易實現隔墻售電,并委托電網公司代為收繳電費保障經濟收益;此外,因光伏補貼是惠民工程,政府會優先發放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光伏發電補貼。正是這些優勢,讓分布式光伏項目成為各大光伏投資商爭相投資的最佳選擇。
優質屋頂資源稀缺須搶先布局
對于發電企業而言,大舉進軍分布式光伏領域并非可以一帆風順。他們將遇到最大的問題:適合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優質屋頂已經成了稀缺資源。
“630”并網狂潮的背后,是諸多新能源企業對優質屋頂資源的一輪又一輪的搶占和掠奪。例如山東,近30家光伏企業已經把山東省內的優質屋頂資源瓜分完畢。在全國其他地方也是如此。因此,留給發電企業的優質屋頂資源所剩無幾。
建不了分布式光伏項目,還可收購。目前,各大分布式光伏投資商目前持有的屋頂資源,都是經過重重篩選的優質屋頂資源,建成后也將是優質分布式光伏項目。電企通過對這些已有項目的收購,可以跳過繁瑣的尋找屋頂、規劃、論證、設計、建設、并網等過程,快速完成15%非水可再生能源指標配額。
綜合這樣的實際情況,有業內人士總結“得屋頂者,得天下。”無論是自建還是收購,發電企業抓緊對分布式光伏項目的擴增,以完成15%的非水可再生能源指標。
任務指標與發電許可證掛鉤
2016年國家能源局下發了《關于建立燃煤火電機組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考核制度有關要求的通知》,明確要求對燃煤火電機組強制實行非水可再生能源的配額考核機制,2020年國內所有火電企業所承擔的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配額需占火電發電量的15%以上。同時,通知明確規定,對于沒有完成配額要求的燃煤發電企業,應責令其在規定期限內完成配額要求,逾期仍未完成的取消發電業務許可證。
受此政策影響最大的將是國家電網、華能、大唐、華電、國電、國家電投等擁有大量燃煤電廠的大型綜合發電企業。
截至2014年底
“五大四小”發電集團火電裝機量為525吉瓦左右,占全國火電裝機總量的57%。從擁有煤電機組的發電集團裝機量來看,風電和光伏裝機量占比仍然較低,裝機量超過15%的僅有國電集團,大部分發電集團這一比例都在10%以下。
截至目前
距離2020年大限又近了一年
電企們是否已經找到了應對之策呢?
尋找生機出路有哪些?
根據國內實際情況綜合來看,能助力電企完成非水可再生能源指標任務的主要有綠證交易、風能電站、潮汐電站和地熱電站、光伏電站幾種方式。
綠證交易制度的實施可以為發電企業提供一個可再生能源的交易平臺。企業可以通過綠證交易來獲得可再生能源的份額。但是僅憑綠證交易,無疑是杯水車薪,遠遠不能滿足需求。所以解決問題的根本出路,還是在于要加大非水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持有量。
風能
風能是一種無污染、零排放、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電企可以通過對風能電站的建設或持有來增加非水可再生能源份額。不過由于風能電站對風力條件要求苛刻,發電不穩定等特性,全額并網尚存技術瓶頸。而且在電力需求量更大、風能匱乏、土地資源緊張的東部地區,低風速風機的提升還有較大空間。
潮汐電站和地熱電站
潮汐電站和地熱電站也是利用自然資源進行發電的非水可再生能源,然而潮汐電站和地熱電站要求建設海灣或有潮汐的河口。而地熱電站要求地下有熱水、高溫巖體或蒸汽資源,因此此類電站數量很少,更無承擔重任的可能。
而由于太陽能幾乎無處不在,光伏電站轉化率高、發電量相對穩定等特點,成為短期內幫助發電企業完成非水可再生能源指標的最佳選擇。
怎樣的光伏電站能承擔重任
光伏電站根據建設形式和規模,可分為大型集中式地面電站和分布式光伏電站。
在我國,光伏電站的主力軍是大型集中式地面電站。整個2016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達到34.54吉瓦,其中地面電站30.3吉瓦,占比超過87%。不過,土地、限電、補貼指標等始終沒能解決,成為阻礙集中式地面光伏發展的三座大山。再加上我國集中式光伏電站由于項目過于集中、電網不易消納、輸送困難等原因,“棄光現象”尚待解決,導致投資收益率難以保證。由于并網配額指標的限制,地面光伏電站在“630”以后也面臨并網難的問題。
在南方
水電占比過高導致地區上網電價下降。此前,云南、四川曾因為由于本省水電裝機比例超過了70%。以水電的上網電價代替脫硫煤電價。如此一來,已經并網的光伏電站上網電價相當于降低0.1元/千瓦時左右。上網電價的下降意味著投資收益率的下降。
在東部
因為幾乎無空地可用,因此光伏項目多是以“農光互補”的形式開展,土地費用大幅增加。
光伏扶貧項目由政府主導,不僅收益率有限而且指標有限。而領跑者基地項目競爭激烈,狼多肉少,并也非最佳選擇。
兩年來,分布式光伏電站發展勢頭十分迅猛。據權威人士分析,2017年上半年,光伏電站新增裝機量預計將突破22吉瓦,其中工商業屋頂分布式光伏預計新增3.5吉瓦,占比超過16%。
分布式光伏電站利用閑置屋頂資源,不占用空地資源;分布式發電項目所發的電不僅可以自發自用還可以與配電網內的就近用戶進行電力交易實現隔墻售電,并委托電網公司代為收繳電費保障經濟收益;此外,因光伏補貼是惠民工程,政府會優先發放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光伏發電補貼。正是這些優勢,讓分布式光伏項目成為各大光伏投資商爭相投資的最佳選擇。
優質屋頂資源稀缺須搶先布局
對于發電企業而言,大舉進軍分布式光伏領域并非可以一帆風順。他們將遇到最大的問題:適合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優質屋頂已經成了稀缺資源。
“630”并網狂潮的背后,是諸多新能源企業對優質屋頂資源的一輪又一輪的搶占和掠奪。例如山東,近30家光伏企業已經把山東省內的優質屋頂資源瓜分完畢。在全國其他地方也是如此。因此,留給發電企業的優質屋頂資源所剩無幾。
建不了分布式光伏項目,還可收購。目前,各大分布式光伏投資商目前持有的屋頂資源,都是經過重重篩選的優質屋頂資源,建成后也將是優質分布式光伏項目。電企通過對這些已有項目的收購,可以跳過繁瑣的尋找屋頂、規劃、論證、設計、建設、并網等過程,快速完成15%非水可再生能源指標配額。
綜合這樣的實際情況,有業內人士總結“得屋頂者,得天下。”無論是自建還是收購,發電企業抓緊對分布式光伏項目的擴增,以完成15%的非水可再生能源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