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發改委、財政部、科技部等部委聯合出臺的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日前正式發布。為進一步加快儲能產業發展,發改委表示,未來10年內將分兩個階段推進儲能產業發展的相關工作,第一階段實現儲能由研發示范向商業化初期過渡;第二階段實現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
儲能產業站上政策風口“兩步走”催生萬億級市場
當前,儲能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經過半年的征求意見后,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儲能技術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計劃在未來10年內完成“兩步走”,第一階段實現儲能由研發示范向商業化初期過渡;第二階段實現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并到2025年,使儲能產業形成規模化發展,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成為能源領域經濟新增長點。
這標志著我國儲能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時期。《指導意見》首次明確儲能戰略定位,提出了未來10年我國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目標,同時部署了促進儲能發展的五大重點任務。推進儲能技術裝備研發示范、推進儲能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應用示范、推進儲能提升電力系統靈活性穩定性應用示范、推進儲能提升用能智能化水平應用示范、推進儲能多元化應用支撐能源互聯網應用示范。
《指導意見》指出,儲能是推動主體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的關鍵技術,是構建能源互聯網,推動電力體制改革和促進能源新業態發展的核心基礎,也是提高風、光等可再生能源消納的有效方式。據介紹,儲能是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統,以及能源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支撐技術。目前,我國儲能技術總體處于從示范應用向商業化初期發展過渡的重要階段,已經初步具備了產業化的基礎。
據中國電力報此前報道,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儲能在這些領域的應用往往不夠活躍。究其原因,還是在于儲能技術未獲得關鍵性突破,儲能系統往往存在能量密度低、壽命短、成本高、安全性不夠等不利因素。成本高、經濟性差是一大掣肘,當前行業正在為儲能的商業化應用而上下求索。前儲能可行的商業模式并不多,主要是部分地區的峰谷價差套利、調峰、調頻。
也正基于上述背景,發改委介紹,未來將布局一批具有引領作用的重大儲能試點示范工程,進一步加強電力體制改革與儲能發展市場機制的協同對接,結合電力市場建設研究形成儲能應用價格機制。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指導意見》屬于引導性的支持政策,至少從國家層面明確了對儲能的支持態度,這是非常積極的信號,為未來儲能產業化和規模應用梳理了政策方向。”
由于儲能可以有效平衡電力生產與消費的不同時性矛盾,顯著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納水平,因此儲能在這一領域具有獨特的應用價值和巨大的市場空間。同時,儲能產業發展進入商業化初期,儲能對于能源體系轉型的關鍵作用初步顯現。“十三五”期間,儲能將研發一批重大關鍵技術與核心裝備,主要儲能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初步建立儲能技術標準體系,形成一批重點技術規范和標準。
《指導意見》的發布,意味著一個萬億級的產業正在迎風啟航。隨著《指導意見》的逐步落實和后續配套政策的陸續出臺,我國儲能產業必將迎來一個跨越發展的大好時期。儲能產業發展進入商業化初期,儲能對于能源體系轉型的關鍵作用初步顯現。專家預計,到“十四五”末,我國儲能裝機將達到50-60GW,到2050年將達到200GW以上,市場規模將超2萬億元。
隨著儲能技術的示范項目越來越多,并展示出較好的投資效果,未來將會吸引到更多的投資者,儲能的商業化應用也會愈加迫切。可以預見,儲能核心技術裝備研發和技術實力將決定儲能廠商的發展后勁,示范項目和商業化探索進程將決定進場和起步速度。
儲能產業站上政策風口“兩步走”催生萬億級市場
當前,儲能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經過半年的征求意見后,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儲能技術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計劃在未來10年內完成“兩步走”,第一階段實現儲能由研發示范向商業化初期過渡;第二階段實現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并到2025年,使儲能產業形成規模化發展,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成為能源領域經濟新增長點。
這標志著我國儲能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時期。《指導意見》首次明確儲能戰略定位,提出了未來10年我國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目標,同時部署了促進儲能發展的五大重點任務。推進儲能技術裝備研發示范、推進儲能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應用示范、推進儲能提升電力系統靈活性穩定性應用示范、推進儲能提升用能智能化水平應用示范、推進儲能多元化應用支撐能源互聯網應用示范。
《指導意見》指出,儲能是推動主體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的關鍵技術,是構建能源互聯網,推動電力體制改革和促進能源新業態發展的核心基礎,也是提高風、光等可再生能源消納的有效方式。據介紹,儲能是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統,以及能源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支撐技術。目前,我國儲能技術總體處于從示范應用向商業化初期發展過渡的重要階段,已經初步具備了產業化的基礎。
據中國電力報此前報道,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儲能在這些領域的應用往往不夠活躍。究其原因,還是在于儲能技術未獲得關鍵性突破,儲能系統往往存在能量密度低、壽命短、成本高、安全性不夠等不利因素。成本高、經濟性差是一大掣肘,當前行業正在為儲能的商業化應用而上下求索。前儲能可行的商業模式并不多,主要是部分地區的峰谷價差套利、調峰、調頻。
也正基于上述背景,發改委介紹,未來將布局一批具有引領作用的重大儲能試點示范工程,進一步加強電力體制改革與儲能發展市場機制的協同對接,結合電力市場建設研究形成儲能應用價格機制。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指導意見》屬于引導性的支持政策,至少從國家層面明確了對儲能的支持態度,這是非常積極的信號,為未來儲能產業化和規模應用梳理了政策方向。”
由于儲能可以有效平衡電力生產與消費的不同時性矛盾,顯著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納水平,因此儲能在這一領域具有獨特的應用價值和巨大的市場空間。同時,儲能產業發展進入商業化初期,儲能對于能源體系轉型的關鍵作用初步顯現。“十三五”期間,儲能將研發一批重大關鍵技術與核心裝備,主要儲能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初步建立儲能技術標準體系,形成一批重點技術規范和標準。
《指導意見》的發布,意味著一個萬億級的產業正在迎風啟航。隨著《指導意見》的逐步落實和后續配套政策的陸續出臺,我國儲能產業必將迎來一個跨越發展的大好時期。儲能產業發展進入商業化初期,儲能對于能源體系轉型的關鍵作用初步顯現。專家預計,到“十四五”末,我國儲能裝機將達到50-60GW,到2050年將達到200GW以上,市場規模將超2萬億元。
隨著儲能技術的示范項目越來越多,并展示出較好的投資效果,未來將會吸引到更多的投資者,儲能的商業化應用也會愈加迫切。可以預見,儲能核心技術裝備研發和技術實力將決定儲能廠商的發展后勁,示范項目和商業化探索進程將決定進場和起步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