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美上市企業遭集體訴訟背后
除了公司本身信息披露、財務等問題以外,中國公司遭遇集體訴訟也有幕后‘推手’
對于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福麒珠寶(代碼:FUQI)來說,2010年將是難捱的一年。
3月17日,福麒珠寶股價暴跌37.37%。當天,美國肯德律師集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中國人壽團律師事務所開始對公司進行調查,并呼吁福麒珠寶股東提起控告。根據美國法律,福麒珠寶應在3月31日前公布公司2009年財報。但福麒珠寶表示,公司財報無法及時披露。
在美上市的幾百家中國企業中,遭遇“集體訴訟”的,并非個案。
訴訟遭遇戰
英國《金融時報》最近報道說,16家中國企業在美國遭遇IPO集體訴訟,中國成為近期以來,企業在美發行IPO遭遇訴訟最多的國家。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09年底,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中國上市企業有52家,納斯達克交易所為124家,美國證券交易所為8家。另據摩根大通美國存托證券(ADR)數據庫,中國在美國OTC上市的企業約有100家。
據斯坦福法學院證券集體訴訟信息交流機構的統計數據,自1995年美國實施證券集體訴訟改革以來,共有3080件證券欺詐集體訴訟案記錄在案,其中包括一些中國在美上市企業的案件。這些案件既涉及在發行IPO過程中的問題,也包括企業上市后因為信息披露不及時等方面的問題。
在涉及IPO的訴訟案件中,中國人壽、中國光伏、空中網、中華網、UT斯達康、華奧物種、諾亞舟教育、富維薄膜、亞信科技、和信超媒體等公司在名單之內。
從案件的內容看,這些企業在發行過程中不熟悉、不遵守對方法律法規是造成集體訴訟的一方面原因,而信息披露不及時、不完整等,則是導致上市公司海外遭遇訴訟的主要原因。
以中國光伏為例,該公司于2007年9月遭集體起訴,由紐約南區聯邦法院審理。根據起訴書,光伏企業以虛假和誤導性招股說明陳述,通過發行977.5萬新股集資1.07億美元。
該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說,公司為太陽能電池產品制造商,并已獲得了足夠的必要原材料多晶硅,以保證生產。
然而,IPO之后數周內,中國光伏突然說,無法取得生產所需的原料,因“多晶硅供應緊張影響了產品的質量、數量和交貨和現貨市場價格。”消息公布后,公司股價從IPO時的16.70美元狂跌到5.00美元之下,該企業CFO被迫辭職。股東因權益受損提起訴訟。
“游戲新規則”
“除了公司本身信息披露、財務等問題以外,中國公司遭遇集體訴訟也有幕后‘推手’。”一位華爾街業內人士告訴《財經國家周刊》,一些金融機構和律師事務所聯手,通過集體訴訟在二級市場上對一些股價高漲的股票進行賣空,從中牟利的情況也曾經出現過。
“遭到集體起訴不僅是中國企業的問題。”美國證券分析師協會可持續投資委員會主席史蒂夫•勞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美國法律訴訟非常活躍,美國訴訟文化可能超過任何其他國家。在起訴案的背后,通常就是律師或原告對利益的尋求。證券集體起訴在美國資本市場很頻繁。”他舉例說,MSCI上周并購一家小型公司,消息剛公布這家公司就遭到6家律師樓起訴。
勞倫指出,中國企業或相關方面根本無需因遭到集體起訴而感到恐慌。他認為中國企業在美國資本市場的法律風險不是遭到起訴,而是在起訴后缺乏強有力的優秀辯護律師團。
有多年資本市場經驗的紐約律師勞倫斯•博奈對此表示深有同感。他說,近年來中國企業在美國證券市場上很活躍,即使從比例上來看,遭起訴中國企業自然也會有所增加。
博奈說,集體訴訟中原告律師可以獲得百萬甚至上億美元的高額費用,因此很多集體訴訟都是律師為獲得高額律師費而挑起的訴訟,導致了集體訴訟制度的濫用。
因此在中國經濟穩步上升,美國資本市場越來越活躍的同時,中國企業必將成為利益追逐者的目標。
遭受集體起訴的中國企業數量在未來還會不斷增加。不論是中國企業還是美國本土企業都要同樣面臨法律風險,并為此支付高昂的法律成本。
但對于中國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加強訴諸法律手段為自己辯護的力量,樹立國際資本市場上成熟的企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