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縣搶抓被列為全國重點光伏扶貧縣和農村“三變”改革整縣推進縣的政策機遇,將光伏扶貧項目建設作為開展農村“三變”改革工作的突破口,先行先試,取得了顯著成效。
集約化利用資源,挖掘資源變資產潛力。2015年,通過“一戶一站”“多戶一站”的方式,采取“農光互補、畜光互補、林光互補”模式,在馬鈴薯儲藏窖、養殖圈、農業大棚、養殖圈舍、林下養殖場等場所頂部安裝光伏組件,用光伏發電,光伏板下發展經濟作物種植和特色養殖,率先在平襄鎮溫泉村、寺子鄉鄭陽村和馬營鎮油坊村、華川村建成200戶分布式光伏扶貧電站,有效盤活了資源要素,提高了資源綜合利用效益,將資源轉變為可持續增收的資產。
合理化分配收益,放大資金變股金效益。在無集體經濟收入或集體經濟薄弱的49個貧困村建成村級光伏電站,收益按戶村3:2分配,已納入1855戶貧困戶享受光伏扶貧紅利。扶持552戶缺乏勞動力、無穩定收入來源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建成戶用分布式光伏電站,每戶年均收益3000元左右。在榜羅、馬營、寺子3個鄉鎮建設3個集設施農業種植、農耕體驗和生態觀光功能為一體的立體光伏農業示范園,每10兆瓦帶動400戶貧困戶,每戶年均收益3000元,滾動幫扶貧困戶20年。
精細化股權投資,推進農民變股東進程。通過“村集體+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將光伏扶貧項目量化為貧困戶持有的股金,入股到村委會,由村委會租賃給龍頭企業或專業合作社集中經營,讓貧困戶持續享受紅利。平襄鎮中和村按照“量化到村、股份合作、入股分紅、滾動發展”的方式,建成總裝機容量240.03千瓦的村級光伏電站,租賃給合作社統一經營,收益按照貧困戶與村集體3:2的比例分配,以貧困戶每年不低于3000元的收入標準,幫扶4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集約化利用資源,挖掘資源變資產潛力。2015年,通過“一戶一站”“多戶一站”的方式,采取“農光互補、畜光互補、林光互補”模式,在馬鈴薯儲藏窖、養殖圈、農業大棚、養殖圈舍、林下養殖場等場所頂部安裝光伏組件,用光伏發電,光伏板下發展經濟作物種植和特色養殖,率先在平襄鎮溫泉村、寺子鄉鄭陽村和馬營鎮油坊村、華川村建成200戶分布式光伏扶貧電站,有效盤活了資源要素,提高了資源綜合利用效益,將資源轉變為可持續增收的資產。
合理化分配收益,放大資金變股金效益。在無集體經濟收入或集體經濟薄弱的49個貧困村建成村級光伏電站,收益按戶村3:2分配,已納入1855戶貧困戶享受光伏扶貧紅利。扶持552戶缺乏勞動力、無穩定收入來源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建成戶用分布式光伏電站,每戶年均收益3000元左右。在榜羅、馬營、寺子3個鄉鎮建設3個集設施農業種植、農耕體驗和生態觀光功能為一體的立體光伏農業示范園,每10兆瓦帶動400戶貧困戶,每戶年均收益3000元,滾動幫扶貧困戶20年。
精細化股權投資,推進農民變股東進程。通過“村集體+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將光伏扶貧項目量化為貧困戶持有的股金,入股到村委會,由村委會租賃給龍頭企業或專業合作社集中經營,讓貧困戶持續享受紅利。平襄鎮中和村按照“量化到村、股份合作、入股分紅、滾動發展”的方式,建成總裝機容量240.03千瓦的村級光伏電站,租賃給合作社統一經營,收益按照貧困戶與村集體3:2的比例分配,以貧困戶每年不低于3000元的收入標準,幫扶4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