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為期3天的“2010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三亞國際論壇”閉幕。與會期間,嘉賓們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看法:如何利用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發展低碳經濟。作為我國熱帶濱海城市,三亞擁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但由于諸多原因,太陽能利用率偏低。為此,三亞打算走出一條政府扶持企業參與的模式的道路,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利益“雙贏”,朝“太陽能之城”邁開大步。
現狀 三亞太陽能利用率普遍偏低
三亞擁有豐富的日照,每年可產生大量的太陽能,但現實卻是――太陽能綜合利用率普遍偏低。“現在三亞太陽能還停留在光熱利用階段,即便如此,利用情況也不理想。”談及三亞太陽能利用情況,作為太陽能新型能源的倡導者,三亞市科信局副調研員許國珍對此表示,三亞有很多居民小區,但使用太陽能熱水系統的家庭并不多。許國珍的這一說法,在記者隨后的走訪中得到了證實。
三亞解放路沿線分布有許多居民區,記者實地探訪發現,僅有少量住戶使用太陽能熱水器。儋州社區居委會一名工作人員稱,幾乎隔一段時間就有太陽能熱水公司進入小區推銷產品,但居民的購買熱情并不高。在三亞其他社區,也同樣出現類似情況。
許國珍告訴記者,太陽能利用的高級階段是利用太陽能發電,但在三亞太陽能發電技術運用范圍很小,目前僅在少數住宅小區和酒店試點。據了解,三亞一家房地產開發商投資了1500萬元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與建筑屋頂一體化系統”,自2008年投入使用以來,此系統每年為該小區節省電能達66842千瓦時,一次性能源量合約27.41噸標煤,減少城市電力建設資金投入量200萬元。據三亞市住建局建筑業科透露,全市僅有1座住宅小區和2座酒店配備此系統,這種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的綠色建筑模式正被逐步推廣。許國珍表示,經過這幾年的努力,三亞太陽能利用率已有所提升,但這與太陽能普及利用率較高的地區仍有不小的差距。
優勢 緯度靠近赤道太陽能資源豐富
8月17日,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國際論壇在三亞舉辦,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指出,三亞發展太陽能產業的自然條件優越,可成為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研發示范基地。
陽光是集聚太陽能的基礎,但并不是所有地區的太陽能都符合利用條件的。許國珍介紹,三亞緯度靠近赤道,全年光照時長達2500小時以上,每年能產生6000MJ/┫的輻射量,太陽能利用條件優越。
據介紹,目前太陽能應用主要有兩種途徑:發電和光熱轉換。前者要投入較高技術成本,通過太陽能電池集熱板,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業界稱之為太陽能光伏發電。“在三亞利用太陽能發電的并不多,但利用太陽能光熱轉換則較為普遍。”許國珍說,常見的主要有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空調制冷系統,以及太陽能灶、高溫太陽能爐等。
太陽能不僅利用范圍較廣,節能環保優勢也十分明顯。據測算,使用太陽能可有效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的排放,有利于大氣環境的保護。按每1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每年約可發電150度(千瓦時),以每發1度電需煤350克計算,每年可以節省煤炭50公斤左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50公斤,節能減排效果非常顯著,因此成了低碳環保時代新能源的代表。
瓶頸 社會效益與經濟利益的博弈
一邊是充足的太陽能資源,一邊是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究竟是什么制約了三亞太陽能運用和發展。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利用太陽能資源上,始終存在社會效益與經濟利益的博弈。
“太陽能作為新能源開發項目,需要大量資金和技術的投入。”許國珍告訴記者,太陽能開發利用對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嶄新的課題,需要企業一次性投入上千萬資金經營。“對于一般企業而言,無疑是筆不小的開支。”許國珍說。
孫志國是海南一家從事太陽能光熱利用的企業老總,他告訴記者,省內有許多從事太陽能光熱利用的企業,他們的產品主要是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加熱爐等一批市場前景廣闊的家電產品,很少有企業投資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太陽能光熱發電一次性就要投入上千萬,況且沒有成熟先例,無形中給企業增加了投資風險。”孫志國從企業經濟利益出發,向記者講述了太陽能利用的局限性,而這也正是三亞太陽能利用率偏低的重要原因。
據了解,當前由于技術研發、資金支持等各方綜合因素,太陽能熱發電技術還沒有在國內實現產業化,全國范圍內尚沒有建成實現產業運作的太陽能熱發電站。石定寰表示,太陽能熱發電技術是一項比較龐大的系統工程,研究開發、系統集成等都需要政府、研究機構等各個方面的關注和配合。在石定寰看來,三亞如要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需要找到社會效益與企業經濟利益的切入點,才能拓寬利用太陽能利用渠道。
破解 政府扶持+企業參與聯合發展
太陽能等新型能源的利用,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趨向。海南省社科聯副主席、海南大學教授曹錫仁認為,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后,三亞太陽能的利用
現狀 三亞太陽能利用率普遍偏低
三亞擁有豐富的日照,每年可產生大量的太陽能,但現實卻是――太陽能綜合利用率普遍偏低。“現在三亞太陽能還停留在光熱利用階段,即便如此,利用情況也不理想。”談及三亞太陽能利用情況,作為太陽能新型能源的倡導者,三亞市科信局副調研員許國珍對此表示,三亞有很多居民小區,但使用太陽能熱水系統的家庭并不多。許國珍的這一說法,在記者隨后的走訪中得到了證實。
三亞解放路沿線分布有許多居民區,記者實地探訪發現,僅有少量住戶使用太陽能熱水器。儋州社區居委會一名工作人員稱,幾乎隔一段時間就有太陽能熱水公司進入小區推銷產品,但居民的購買熱情并不高。在三亞其他社區,也同樣出現類似情況。
許國珍告訴記者,太陽能利用的高級階段是利用太陽能發電,但在三亞太陽能發電技術運用范圍很小,目前僅在少數住宅小區和酒店試點。據了解,三亞一家房地產開發商投資了1500萬元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與建筑屋頂一體化系統”,自2008年投入使用以來,此系統每年為該小區節省電能達66842千瓦時,一次性能源量合約27.41噸標煤,減少城市電力建設資金投入量200萬元。據三亞市住建局建筑業科透露,全市僅有1座住宅小區和2座酒店配備此系統,這種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的綠色建筑模式正被逐步推廣。許國珍表示,經過這幾年的努力,三亞太陽能利用率已有所提升,但這與太陽能普及利用率較高的地區仍有不小的差距。
優勢 緯度靠近赤道太陽能資源豐富
8月17日,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國際論壇在三亞舉辦,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指出,三亞發展太陽能產業的自然條件優越,可成為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研發示范基地。
陽光是集聚太陽能的基礎,但并不是所有地區的太陽能都符合利用條件的。許國珍介紹,三亞緯度靠近赤道,全年光照時長達2500小時以上,每年能產生6000MJ/┫的輻射量,太陽能利用條件優越。
據介紹,目前太陽能應用主要有兩種途徑:發電和光熱轉換。前者要投入較高技術成本,通過太陽能電池集熱板,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業界稱之為太陽能光伏發電。“在三亞利用太陽能發電的并不多,但利用太陽能光熱轉換則較為普遍。”許國珍說,常見的主要有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空調制冷系統,以及太陽能灶、高溫太陽能爐等。
太陽能不僅利用范圍較廣,節能環保優勢也十分明顯。據測算,使用太陽能可有效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的排放,有利于大氣環境的保護。按每1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每年約可發電150度(千瓦時),以每發1度電需煤350克計算,每年可以節省煤炭50公斤左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50公斤,節能減排效果非常顯著,因此成了低碳環保時代新能源的代表。
瓶頸 社會效益與經濟利益的博弈
一邊是充足的太陽能資源,一邊是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究竟是什么制約了三亞太陽能運用和發展。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利用太陽能資源上,始終存在社會效益與經濟利益的博弈。
“太陽能作為新能源開發項目,需要大量資金和技術的投入。”許國珍告訴記者,太陽能開發利用對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嶄新的課題,需要企業一次性投入上千萬資金經營。“對于一般企業而言,無疑是筆不小的開支。”許國珍說。
孫志國是海南一家從事太陽能光熱利用的企業老總,他告訴記者,省內有許多從事太陽能光熱利用的企業,他們的產品主要是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加熱爐等一批市場前景廣闊的家電產品,很少有企業投資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太陽能光熱發電一次性就要投入上千萬,況且沒有成熟先例,無形中給企業增加了投資風險。”孫志國從企業經濟利益出發,向記者講述了太陽能利用的局限性,而這也正是三亞太陽能利用率偏低的重要原因。
據了解,當前由于技術研發、資金支持等各方綜合因素,太陽能熱發電技術還沒有在國內實現產業化,全國范圍內尚沒有建成實現產業運作的太陽能熱發電站。石定寰表示,太陽能熱發電技術是一項比較龐大的系統工程,研究開發、系統集成等都需要政府、研究機構等各個方面的關注和配合。在石定寰看來,三亞如要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需要找到社會效益與企業經濟利益的切入點,才能拓寬利用太陽能利用渠道。
破解 政府扶持+企業參與聯合發展
太陽能等新型能源的利用,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趨向。海南省社科聯副主席、海南大學教授曹錫仁認為,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后,三亞太陽能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