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公布的《關于促進生物質能供熱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把擴大市場應用、加快形成產業作為發展生物質能供熱的基本立足點,構建有利于生物質能供熱應用的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建立資源收集、熱力生產和服務一體化規模化專業化市場化的綠色低碳清潔供熱體系。
有業內專家認為,隨著環境壓力的持續加大,生物質供熱迎來政策利好,有望成為清潔供熱的生力軍,市場潛力巨大。該政策的出臺,將掀開生物質能供熱發展新的篇章。
發展潛力巨大
據了解,生物質能清潔供暖是指利用各類生物質原料,及其加工轉化形成的固體、氣體、液體燃料,在專用設備中清潔燃燒供暖的方式。主要包括達到相應環保排放要求的生物質熱電聯產、生物質鍋爐等。中華環保聯合會廢棄物發電專委會籌備委員會秘書長郭云高表示,《指導意見》印發,表明國家將通過政策引導,一方面應對農村散煤污染、農村秸稈露天焚燒等環境問題,從而有效治理霧霾;另一方面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清潔供熱,從而加快生物質能供熱產業化發展,推動生物質能產業轉型升級。
“生物質能供熱布局靈活,適用范圍廣,非常適合城鎮民用清潔供暖以及替代中小型工業燃煤燃油鍋爐。”郭云高表示,生物質能供熱就地收集原料、就地加工轉化、就近消費,既減少了農村秸稈露天焚燒、散煤取暖帶來的污染問題,又可提供清潔熱力,經濟環保效益顯著。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北方地區生物質能清潔供暖面積約2億平方米。“北方地區生物質能供暖,可實現清潔取暖,有效減少大氣污染和霧霾的形成。”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我國35噸/小時以下燃煤小鍋爐約45萬臺,總規模為140萬噸/小時,農村散煤消費量每年超過3億噸。“治理燃煤小鍋爐和農村散煤任務很重,僅采用煤改氣、煤改電等方式,成本較高,而縣域及農村財力有限,居民價格承受力較弱。”國家可再生能源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張平表示:“《指導意見》的出臺,表明國家將生物質能供熱作為大氣污染防治、清潔供熱,打好藍天保衛戰的重要舉措。同時,經濟成本相對較低,特別適合‘缺氣、少油、電貴’地區。”
同時,我國農作物秸稈及農產品加工剩余物、林業剩余物等生物質資源豐富,每年可供能源化利用約4億噸標煤,發展生物質能供熱具有較好的資源條件。“生物質就是老百姓身邊的清潔能源來源。”張平表示,如不加以利用會導致秸稈露天焚燒等問題,成為大氣污染及霧霾的重要源頭。同時,我國生物質能技術比較成熟,能夠保障生物質能利用產業大發展。
《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生物質熱電聯產裝機容量將超過1200萬千瓦,生物質成型燃料年利用量約3000萬噸,生物質燃氣年利用量約100億立方米,生物質能供熱面積約10億平方米,年直接替代燃煤約3000萬噸。業內估計,若按此目標投資建設,生物質能源產業每年將會新增直接投資約300億元,帶動上下游和相關產業投資約1500億元,發展潛力巨大。
生物質熱電聯產是重點
《指導意見》特別強調,加快生物質發電向熱電聯產轉型升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綜合效益,構建區域清潔供熱體系,能為具備資源條件的縣城、建制鎮提供民用供暖,以及為中小工業園區集中供熱,直接在消費側替代燃煤供熱,促進大氣污染治理。業內專家認為,我國以發電為主的生物質能利用體系將發生重大變化,將由生物質發電將向生物質熱電聯產和生物質能供熱方向轉變。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已投產生物質發電項目665個,并網裝機容量1224.8萬千瓦,年發電量634.1億千瓦時,年上網電量達542.8億千瓦時。然而目前投運項目中絕大多數都是僅發電不供熱。“隨著我國能源供暖結構的調整,對生物質能源的發展及利用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家希望通過生物質能供暖,化解我國‘缺熱不缺電’的現狀。”郭云高表示,“因此,《指導意見》對此特別予以強調。”
同時,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大力扶持下,生物質熱電聯產技術日益成熟,能源利用效率取得顯著。以3萬千瓦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為例,其供熱面積一般為150萬平方米左右,在資源許可的情況下,增設生物質鍋爐后供熱面積可超過300萬平方米,適合為人口10萬左右的縣城及相應的中小區域供暖,能源效率超過80%。“發展生物質熱電聯產,可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包括生物質原料的收儲運、燃料的加工裝備、配套的熱能裝備,熱電聯產裝備等。”張平表示,這將大大提升生物質行業的綜合效益。
此外,《指導意見》還提出,加快發展以農林生物質、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物質燃氣等為燃料的生物質鍋爐供熱,為城鎮中小區域集中供熱或點對點供熱,有效替代農村散煤。“生物質鍋爐供熱在工業供熱領域具備較強競爭力。”張平表示,這種供熱模式可有效降低企業供熱成本。“成本僅為天然氣的60%或更少。”
積極支持生物質能供熱發展
雖然生物質能供熱發展市場潛力巨大,但生物質能供熱發展還處在初期,市場培育不完善,產業體系不健全,政策支持不夠。專家認為,應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推動生物質能供熱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指導意見》明確,生物質能供熱在鍋爐置換、終端取暖補貼、供熱管網補貼等方面享受與“煤改氣”“煤改電”相同的支持政策,電價按《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北方地區清潔供暖價格政策意見的通知》中有關規定執行。
“《指導意見》將生物質能供熱與煤改氣,‘煤改電’放在同等地位,將大大激發生物質能供熱市場潛力和活力。”郭云高還建議,國家對于生物質能供暖項目以供熱面積為單位,給予一定的熱價補貼。
“目前,生物質原料地與生物質發電、小火電等項目選址存在偏差。”郭云高表示,要統籌規劃、合理安排物質供熱項目,尤其合理布局農林生物質和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熱電聯產項目。同時完善生物質收儲運體系。
同時,生物質能供熱規模小、數量多、分布廣,為行業監管帶來了不小挑戰。張平建議,應建立健全生物質能供熱產業體系,將生物質能供熱納入能源管理體系,完善項目管理和技術管理,建立供熱信息統計和監測評價體系。同時,制定生物質供熱污染物排放標準,建立完善環保監測體系,促進生物質能供熱健康發展。(記者 葉偉)
有業內專家認為,隨著環境壓力的持續加大,生物質供熱迎來政策利好,有望成為清潔供熱的生力軍,市場潛力巨大。該政策的出臺,將掀開生物質能供熱發展新的篇章。
發展潛力巨大
據了解,生物質能清潔供暖是指利用各類生物質原料,及其加工轉化形成的固體、氣體、液體燃料,在專用設備中清潔燃燒供暖的方式。主要包括達到相應環保排放要求的生物質熱電聯產、生物質鍋爐等。中華環保聯合會廢棄物發電專委會籌備委員會秘書長郭云高表示,《指導意見》印發,表明國家將通過政策引導,一方面應對農村散煤污染、農村秸稈露天焚燒等環境問題,從而有效治理霧霾;另一方面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清潔供熱,從而加快生物質能供熱產業化發展,推動生物質能產業轉型升級。
“生物質能供熱布局靈活,適用范圍廣,非常適合城鎮民用清潔供暖以及替代中小型工業燃煤燃油鍋爐。”郭云高表示,生物質能供熱就地收集原料、就地加工轉化、就近消費,既減少了農村秸稈露天焚燒、散煤取暖帶來的污染問題,又可提供清潔熱力,經濟環保效益顯著。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北方地區生物質能清潔供暖面積約2億平方米。“北方地區生物質能供暖,可實現清潔取暖,有效減少大氣污染和霧霾的形成。”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我國35噸/小時以下燃煤小鍋爐約45萬臺,總規模為140萬噸/小時,農村散煤消費量每年超過3億噸。“治理燃煤小鍋爐和農村散煤任務很重,僅采用煤改氣、煤改電等方式,成本較高,而縣域及農村財力有限,居民價格承受力較弱。”國家可再生能源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張平表示:“《指導意見》的出臺,表明國家將生物質能供熱作為大氣污染防治、清潔供熱,打好藍天保衛戰的重要舉措。同時,經濟成本相對較低,特別適合‘缺氣、少油、電貴’地區。”
同時,我國農作物秸稈及農產品加工剩余物、林業剩余物等生物質資源豐富,每年可供能源化利用約4億噸標煤,發展生物質能供熱具有較好的資源條件。“生物質就是老百姓身邊的清潔能源來源。”張平表示,如不加以利用會導致秸稈露天焚燒等問題,成為大氣污染及霧霾的重要源頭。同時,我國生物質能技術比較成熟,能夠保障生物質能利用產業大發展。
《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生物質熱電聯產裝機容量將超過1200萬千瓦,生物質成型燃料年利用量約3000萬噸,生物質燃氣年利用量約100億立方米,生物質能供熱面積約10億平方米,年直接替代燃煤約3000萬噸。業內估計,若按此目標投資建設,生物質能源產業每年將會新增直接投資約300億元,帶動上下游和相關產業投資約1500億元,發展潛力巨大。
生物質熱電聯產是重點
《指導意見》特別強調,加快生物質發電向熱電聯產轉型升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綜合效益,構建區域清潔供熱體系,能為具備資源條件的縣城、建制鎮提供民用供暖,以及為中小工業園區集中供熱,直接在消費側替代燃煤供熱,促進大氣污染治理。業內專家認為,我國以發電為主的生物質能利用體系將發生重大變化,將由生物質發電將向生物質熱電聯產和生物質能供熱方向轉變。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已投產生物質發電項目665個,并網裝機容量1224.8萬千瓦,年發電量634.1億千瓦時,年上網電量達542.8億千瓦時。然而目前投運項目中絕大多數都是僅發電不供熱。“隨著我國能源供暖結構的調整,對生物質能源的發展及利用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家希望通過生物質能供暖,化解我國‘缺熱不缺電’的現狀。”郭云高表示,“因此,《指導意見》對此特別予以強調。”
同時,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大力扶持下,生物質熱電聯產技術日益成熟,能源利用效率取得顯著。以3萬千瓦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為例,其供熱面積一般為150萬平方米左右,在資源許可的情況下,增設生物質鍋爐后供熱面積可超過300萬平方米,適合為人口10萬左右的縣城及相應的中小區域供暖,能源效率超過80%。“發展生物質熱電聯產,可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包括生物質原料的收儲運、燃料的加工裝備、配套的熱能裝備,熱電聯產裝備等。”張平表示,這將大大提升生物質行業的綜合效益。
此外,《指導意見》還提出,加快發展以農林生物質、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物質燃氣等為燃料的生物質鍋爐供熱,為城鎮中小區域集中供熱或點對點供熱,有效替代農村散煤。“生物質鍋爐供熱在工業供熱領域具備較強競爭力。”張平表示,這種供熱模式可有效降低企業供熱成本。“成本僅為天然氣的60%或更少。”
積極支持生物質能供熱發展
雖然生物質能供熱發展市場潛力巨大,但生物質能供熱發展還處在初期,市場培育不完善,產業體系不健全,政策支持不夠。專家認為,應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推動生物質能供熱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指導意見》明確,生物質能供熱在鍋爐置換、終端取暖補貼、供熱管網補貼等方面享受與“煤改氣”“煤改電”相同的支持政策,電價按《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北方地區清潔供暖價格政策意見的通知》中有關規定執行。
“《指導意見》將生物質能供熱與煤改氣,‘煤改電’放在同等地位,將大大激發生物質能供熱市場潛力和活力。”郭云高還建議,國家對于生物質能供暖項目以供熱面積為單位,給予一定的熱價補貼。
“目前,生物質原料地與生物質發電、小火電等項目選址存在偏差。”郭云高表示,要統籌規劃、合理安排物質供熱項目,尤其合理布局農林生物質和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熱電聯產項目。同時完善生物質收儲運體系。
同時,生物質能供熱規模小、數量多、分布廣,為行業監管帶來了不小挑戰。張平建議,應建立健全生物質能供熱產業體系,將生物質能供熱納入能源管理體系,完善項目管理和技術管理,建立供熱信息統計和監測評價體系。同時,制定生物質供熱污染物排放標準,建立完善環保監測體系,促進生物質能供熱健康發展。(記者 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