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稱,全球風能理事會負責人說,中國到2022年將超過德國和英國成為世界最大海上風力發電國,但它需要削減成本和提升競爭力。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18日報道,全球風能理事會首席執行官本·布萊克韋爾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們認為中國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方式就是讓外國人參與進來,吸收歐洲市場最有價值的經驗。”
報道認為,削減成本對于這個尚處于萌芽期的行業細分部門的增長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從明年1月1日起,中國所有大型風電項目的開發權配置都將引入電價競價機制,在對開發企業的競爭力評估中,電價在各項競爭指標中的權重將占40%以上。這實際上將終結對開發商的補貼——這種以較高保證電價的形式提供的補貼已經存在了十年。
布萊克韋爾說,中國企業可以學習歐洲同行的經驗,尤其是在技術難度更大的深海領域,避免“陡峭的學習曲線”以及歐洲同行在這一過程中犯下的錯誤。
據報道,全球風能理事會的會員包括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家設備制造商、項目開發商、零部件供應商、金融公司、電力分銷商和研究機構。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數據,全球海上風力發電能力將從去年的17.6吉瓦增至2030年的115吉瓦——年均增長率為16%,而中國的累計裝機容量到2022年將超越英國。
報道稱,全球風能理事會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中國的海上風力發電能力為2.8吉瓦,落后于德國的5.4吉瓦和英國的6.8吉瓦。就涵蓋陸上風電和海上風電的整體市場而言,中國188吉瓦的發電能力超過了第二大市場美國89吉瓦的兩倍。
海上項目的建造成本高于陸上項目,但憑借更好的風力資源和更強大的渦輪機可以生產更多的電能。
報道稱,到目前為止,中國的風電市場仍由獲得國家支持的能源巨頭主導,極少有外國公司能夠在這個高度資本密集型和成本競爭型市場贏得項目開發權。
但是,上個月舉行的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的一場圓桌討論釋放了一個信號,即中國風電行業對于利用外國專業技術加快本國開發這一想法產生了興趣。
報道援引全球風能理事會中國項目主任喬黎明的話說,中國并未禁止外國公司進入風電行業,但外國公司在獲取項目地址信息和當地融資時面臨挑戰,因而更喜歡采用與中國公司組建合資企業的方式進入市場。
喬黎明說,隨著技術難度較低的淺海項目在過去十年得到了充分開發,中國公司將越來越把深海項目視為增長源。
她說:“‘真正’的海上項目——就是那些水深超過10米、距海岸線10公里外的項目,將是下一個重大機遇,中外合資企業在這一領域將發現最大的共同利益。但這樣的合資企業能成立多少家,取決于雙方在技術共享和可持續合作關系上是否建立了足夠的互信。”
總部位于倫敦的國際海事和工程咨詢公司侖頓海事咨詢公司中國區總經理萬可(音)說,從歐洲這樣的成熟市場成功獲得知識轉讓有助于中國風電開發商應對海上項目涉及的較高風險。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18日報道,全球風能理事會首席執行官本·布萊克韋爾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們認為中國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方式就是讓外國人參與進來,吸收歐洲市場最有價值的經驗。”
報道認為,削減成本對于這個尚處于萌芽期的行業細分部門的增長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從明年1月1日起,中國所有大型風電項目的開發權配置都將引入電價競價機制,在對開發企業的競爭力評估中,電價在各項競爭指標中的權重將占40%以上。這實際上將終結對開發商的補貼——這種以較高保證電價的形式提供的補貼已經存在了十年。
布萊克韋爾說,中國企業可以學習歐洲同行的經驗,尤其是在技術難度更大的深海領域,避免“陡峭的學習曲線”以及歐洲同行在這一過程中犯下的錯誤。
據報道,全球風能理事會的會員包括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家設備制造商、項目開發商、零部件供應商、金融公司、電力分銷商和研究機構。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數據,全球海上風力發電能力將從去年的17.6吉瓦增至2030年的115吉瓦——年均增長率為16%,而中國的累計裝機容量到2022年將超越英國。
報道稱,全球風能理事會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中國的海上風力發電能力為2.8吉瓦,落后于德國的5.4吉瓦和英國的6.8吉瓦。就涵蓋陸上風電和海上風電的整體市場而言,中國188吉瓦的發電能力超過了第二大市場美國89吉瓦的兩倍。
海上項目的建造成本高于陸上項目,但憑借更好的風力資源和更強大的渦輪機可以生產更多的電能。
報道稱,到目前為止,中國的風電市場仍由獲得國家支持的能源巨頭主導,極少有外國公司能夠在這個高度資本密集型和成本競爭型市場贏得項目開發權。
但是,上個月舉行的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的一場圓桌討論釋放了一個信號,即中國風電行業對于利用外國專業技術加快本國開發這一想法產生了興趣。
報道援引全球風能理事會中國項目主任喬黎明的話說,中國并未禁止外國公司進入風電行業,但外國公司在獲取項目地址信息和當地融資時面臨挑戰,因而更喜歡采用與中國公司組建合資企業的方式進入市場。
喬黎明說,隨著技術難度較低的淺海項目在過去十年得到了充分開發,中國公司將越來越把深海項目視為增長源。
她說:“‘真正’的海上項目——就是那些水深超過10米、距海岸線10公里外的項目,將是下一個重大機遇,中外合資企業在這一領域將發現最大的共同利益。但這樣的合資企業能成立多少家,取決于雙方在技術共享和可持續合作關系上是否建立了足夠的互信。”
總部位于倫敦的國際海事和工程咨詢公司侖頓海事咨詢公司中國區總經理萬可(音)說,從歐洲這樣的成熟市場成功獲得知識轉讓有助于中國風電開發商應對海上項目涉及的較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