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之邊,伶仃隔岸。廣東中山,堅強正統、開放創新嶺南文化的發源地之一。20余年間伴隨著能源結構轉型的步伐,博愛、創新的文化氛圍孕育出一個響徹海內外的民族品牌──明陽風電。
1月23日,明陽智能公開發行A股上市儀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隆重舉行。
“一個企業,必須有國家意識和全球責任,必須緊握圍繞國家和民族的定位去創業、創新和發展。”多年來,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簡稱“明陽智能”)領頭人張傳衛既是這樣說,更是這樣做的。時光飛轉,不變初心,如今明陽智能齊聚風電、光伏,匹配創新商業模式,再戰金戈鐵馬,已然站上了A股上市的交易平臺。一個更為雄偉的能源夢,一腔更加豪邁的民族情將從明陽智能成功上市起筆,細書一路精彩。
去年2月,明陽智能董事長張傳衛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回首來路 要讓中國制造在世界享有尊嚴
25年時光,可以見證一個時代的興衰成敗,也可以重寫一個產業的跌宕起伏。進軍風電,明陽智能用了不到5年的時間實現產值的100億元飛躍,創造了現代產業和民營資本領域所稱道的“明陽奇跡”。
2010年5月,明陽智能全球首臺SCD3兆瓦風機成功下線。
2007年8月,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5兆瓦級抗臺風型風機成功下線。
2008年,實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兆瓦級抗臺風型和抗低溫型風機年產千臺的生產能力。
2009年10月,實現我國首批潮間帶兆瓦級風機成功投運。
2010年5月,全球首臺SCD2.5兆瓦超緊湊型風機成功下線。
去年4月,全球風輪直徑最大抗臺風型風電機組明陽智能MySE5.5-155機型順利完成吊裝。
在張傳衛的帶領下,明陽智能摸索出一條民營企業自強不息的發展之路,改變了風電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尷尬局面,掌握了中國制造參與國際競爭的話語權。
在福建興化灣海上風電場,明陽智能MySE5.5-7.0兆瓦機組并網以來,機組發電量、等效滿發小時數均成為發電領跑的標桿。
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發展到中國排名前三、世界排名第六大風機制造商,20多年來,明陽智能累計交付風電機組容量達到2200萬千瓦,累計發電量3300多億千瓦時。這相當于,明陽智能生產的清潔能源滿足一個300萬人口的城市用電,相比傳統火電,節省標準用煤近40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一億萬噸。
地蘊天成,能動無限。明陽智能的成長與中國風電史有著一脈相承的淵源。2005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明陽智能視察,鼓勵明陽智能走出一條創新發展的路子。這一年,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政策頒布,使本土風電制造業大幕開啟。
機遇與挑戰并存,動力與壓力同在。當海外制造巨頭、研究機構初嘗風電機組開發領域紛紛鎩羽而歸時,在2005年國內能夠成批生產的產品也僅為國外10年前的技術水平。
先后經歷三次產品升級后,明陽智能選擇再一次由電氣產品向高端制造升級的產業轉型,進軍風電行業。與其他國內風機制造商不同,明陽智能拒絕直接購買歐洲風機設計公司的設計圖紙,獨具創新地采取 “聯合開發”的路子,消化吸收德國aerodyn公司成熟先進的歐洲機型技術,結合中國風況和氣候條件,包括低溫、沙塵、臺風、鹽霧等惡劣環境,緊緊圍繞適應高發電量、高可利用率、低度電成本的“兩高一低”目標,為客戶提供定制化南方抗臺風型、北方抗低溫型、潮間帶型、高原型風力發電機組,并擁有全部自主知識產權。明陽智能靠定制化產品與服務,以市場化的力量建立了核心客戶群及覆蓋全國的適應性產品,順利邁出了進軍風電領域的第一步。
“能為國家擔當,能為國家爭取榮譽,把民族裝備工業搞上去,讓民族品牌變成全世界品牌。”是明陽智能選擇風電的初衷。如今,明陽智能擁有373項專利和授權的84項發明專利,在全球新能源500強中做到前六,增強了中國在世界新能源和高端電氣制造領域的話語權。
產業崛起 “明陽模式”為風機開疆拓土
如果把產品看作是企業發展的根本,那么商業模式就是其生存的土壤。擁有了過硬的產品,如何讓產品在相對優越的商業環境下蓬勃生長,關于上述問題的探索,明陽智能一鉆營就是十年光景。
風電是一個技術、資金密集型的行業,面對著行業其他的競爭者,在風電產業布局上,明陽智能用價值鏈的眼光整合產業鏈,從供應、生產、資本資源方面對中國風電產業鏈進行了多重整合,構建了創新發展的企業生態系統,以創新的商業模式,改變自己在市場中的被動角色。
從華北到西北,從東北到華東,貼近市場、貼近客戶的集團產業布局將研發、整機部件制造、工程服務緊緊連接在一起,資源配置方、資源開發商、整機制造商三方利益共享價值共贏,低成本投資模式更是受到風資源富集地區政府招商引資的追捧,一時間風資源訂單如雪花般紛至沓來。
經過風電第一輪快速增長,融資受限的問題將風電可持續發展推至風口浪尖。同樣是求新求變的明陽智能在2009年率先開創了中國風電融租賃的先河。2009年當年,明陽智能與建信金融租賃有限公司成功合作,以華能河北圍場風電場項目簽訂了中國風電融資租賃的第一單。隨后明陽智能與工銀租賃合作,簽訂了華能大理,內蒙古通遼,大唐吉林向陽風電場等項目。金融租賃的大獲全勝不僅使明陽智能在風電理性發展期再建新功,更是在下游核心客戶群中建立了頗高的行業威信。張傳衛常說,“時間雕琢了中國風電不屈的性格,客戶價值成就了明陽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在產品與市場雙贏的前提下,一個更大的融資平臺為明陽敞開了大門。
2010年,明陽智能成功完成了在美國紐交所主板上市,募資資金3.5億美元。從私募到公募,明陽智能圍繞產業發展募集資金超過40億元人民幣,為新產品研發、從單一風機產品服務提供商向風電場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轉變奠定了堅實的資金基礎。
砥礪前行 造就戰略轉型的“明陽模式”
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明陽智能的能動力一如既往地超前、超常、超快。由賣產品向賣電站轉變,由整機提供商向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明陽模式”又一次在發展檔口進行了戰略性的調整,并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轉型,有來自于企業發展的內在需求,更是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的快速應對。2010年,這個被行業戲稱的寒冬,時至今日余波猶存。
風電行業洗牌提前到來,行業發展態勢的變化必然要求明陽智能走差異化的競爭之道。風電產業鏈價值方式已發生變化,利潤從整機部件中擠壓并轉嫁到工程運營和投資環節。而在客戶端,下游開發資本金短缺,市場訂單釋放迅速下滑。這種現象在2010至2011年成為行業發展瓶頸。
但這次行業危機卻是明陽智能產業二次變革的發展契機———轉變商業模式,明陽智能在行業內率先提出從以產品為導向轉變為以客戶需求和價值為導向,提供風能運用與開發的整體解決方案。
隨即,EPC風電場整體解決方案、融資租賃商業模式創新、向下游延伸產業鏈等模式創新手段悉數登場,三大舉措的成功運用讓明陽智能在“寒冬期”依然身富活力。
EPC風電場整體解決方案使明陽智能單一產品價值延伸至產品、工程、服務價值層面,在分擔部分風機成本的同時,降低業主的綜合成本,使客戶價值最大化,進一步提升明陽智能的競爭力,使其從裝備供應商轉變為項目集成商。
2011年,風電制造業競爭日趨激烈,明陽智能為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在市場競爭中長期生存,制定了優勢互補,延伸上下游鏈條發展即風機制造與風電場開發相結合的企業發展戰略,與各地具有風資源及地方資源的當地合作伙伴共同組建項目公司開發風電場,作為公司規劃的風機銷售新的增長模式,既拓寬了風機銷售渠道,也實現了公司從賣產品向賣電站的產業升級。
由單一的產品銷售向以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及服務提供為導向,產業鏈長度向下游不斷延伸,價值增長點逐步凸顯。
基于對產品核心技術的深刻理解,明陽智能以“并行開發、同步工程”,在構建外部利益相關者創新商業模式的同時,平行強化內部市場、營銷、商務、工程四大功能模塊,按照需求研究、需求引導、需求解決方案、需求有效管控原則,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定制化風電場整體解決方案。
2014年,明陽智能完成了大數據平臺與風場在線監控系統,將控制策略與互聯網技術、大數據、云存儲前沿技術融合,進行風電場優化、定制化設計、資源評估、智能風場管理,推進無人值守智慧風電場建設。
繼往開來 向清潔能源系統提供商持續邁進
放眼海上,5兆瓦至10兆瓦全球最大、技術最先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抗臺風型大型海上風電機組在明陽智能相繼下線,其中5.5兆瓦和7兆瓦大風機已商業投放市場,交付裝機。
1500多臺明陽智能風機在臺風區域最長歷時8年安全運行,先后經歷了30余場不同等級的臺風,最大臺風等級已達18級。
如今,明陽智能正憑借世界單機容量最大海上抗臺風型風電機組,通過大規模海上風電開發,在廣東帶動海上風機裝備制造、核心部件制造、海工裝備制造等全產業鏈,正全力打造千億級的風電高端裝備產業集群,推進廣東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實施。
眾所周知,廣東有著4000多公里的海岸線,海上風資源十分豐富。在構建世界級高端裝備產業大集群上,廣東規劃總裝機容量6685萬千瓦,未來五年計劃開發3000萬千瓦,可帶動形成過萬億高技術含量、全球領先的世界級高端裝備產業集群。
海上風電的開發具有規模大、產業鏈長、輻射牽引作用巨大等特點,將形成上下游近百個高度一體化的產業集群,從而形成集海上風電研發實驗、高端制造、運營服務、高端裝備出口等為一體的新經濟增長極,為廣東創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提供強有力支撐。
此外,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核心技術被明陽智能悉數收入囊中,超級緊湊型海上風機、全球第三代碲化鎘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鋁離子儲能電池技術……一個巨大的清潔能源王國將在高端技術培育與商業模式高效匹配下煥發出別樣生機。
“新能源服務新時代,貢獻新時代,要讓新能源成為全民共享。”張傳衛認為,新能源只有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全社會的必需品,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實現能源革命。當明陽智能走上A股平臺,智慧能源普惠全球的“明陽夢”已觸手可及。
1月23日,明陽智能公開發行A股上市儀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隆重舉行。
“一個企業,必須有國家意識和全球責任,必須緊握圍繞國家和民族的定位去創業、創新和發展。”多年來,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簡稱“明陽智能”)領頭人張傳衛既是這樣說,更是這樣做的。時光飛轉,不變初心,如今明陽智能齊聚風電、光伏,匹配創新商業模式,再戰金戈鐵馬,已然站上了A股上市的交易平臺。一個更為雄偉的能源夢,一腔更加豪邁的民族情將從明陽智能成功上市起筆,細書一路精彩。
去年2月,明陽智能董事長張傳衛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回首來路 要讓中國制造在世界享有尊嚴
25年時光,可以見證一個時代的興衰成敗,也可以重寫一個產業的跌宕起伏。進軍風電,明陽智能用了不到5年的時間實現產值的100億元飛躍,創造了現代產業和民營資本領域所稱道的“明陽奇跡”。
2010年5月,明陽智能全球首臺SCD3兆瓦風機成功下線。
2007年8月,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5兆瓦級抗臺風型風機成功下線。
2008年,實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兆瓦級抗臺風型和抗低溫型風機年產千臺的生產能力。
2009年10月,實現我國首批潮間帶兆瓦級風機成功投運。
2010年5月,全球首臺SCD2.5兆瓦超緊湊型風機成功下線。
去年4月,全球風輪直徑最大抗臺風型風電機組明陽智能MySE5.5-155機型順利完成吊裝。
在張傳衛的帶領下,明陽智能摸索出一條民營企業自強不息的發展之路,改變了風電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尷尬局面,掌握了中國制造參與國際競爭的話語權。
在福建興化灣海上風電場,明陽智能MySE5.5-7.0兆瓦機組并網以來,機組發電量、等效滿發小時數均成為發電領跑的標桿。
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發展到中國排名前三、世界排名第六大風機制造商,20多年來,明陽智能累計交付風電機組容量達到2200萬千瓦,累計發電量3300多億千瓦時。這相當于,明陽智能生產的清潔能源滿足一個300萬人口的城市用電,相比傳統火電,節省標準用煤近40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一億萬噸。
地蘊天成,能動無限。明陽智能的成長與中國風電史有著一脈相承的淵源。2005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明陽智能視察,鼓勵明陽智能走出一條創新發展的路子。這一年,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政策頒布,使本土風電制造業大幕開啟。
機遇與挑戰并存,動力與壓力同在。當海外制造巨頭、研究機構初嘗風電機組開發領域紛紛鎩羽而歸時,在2005年國內能夠成批生產的產品也僅為國外10年前的技術水平。
先后經歷三次產品升級后,明陽智能選擇再一次由電氣產品向高端制造升級的產業轉型,進軍風電行業。與其他國內風機制造商不同,明陽智能拒絕直接購買歐洲風機設計公司的設計圖紙,獨具創新地采取 “聯合開發”的路子,消化吸收德國aerodyn公司成熟先進的歐洲機型技術,結合中國風況和氣候條件,包括低溫、沙塵、臺風、鹽霧等惡劣環境,緊緊圍繞適應高發電量、高可利用率、低度電成本的“兩高一低”目標,為客戶提供定制化南方抗臺風型、北方抗低溫型、潮間帶型、高原型風力發電機組,并擁有全部自主知識產權。明陽智能靠定制化產品與服務,以市場化的力量建立了核心客戶群及覆蓋全國的適應性產品,順利邁出了進軍風電領域的第一步。
“能為國家擔當,能為國家爭取榮譽,把民族裝備工業搞上去,讓民族品牌變成全世界品牌。”是明陽智能選擇風電的初衷。如今,明陽智能擁有373項專利和授權的84項發明專利,在全球新能源500強中做到前六,增強了中國在世界新能源和高端電氣制造領域的話語權。
產業崛起 “明陽模式”為風機開疆拓土
如果把產品看作是企業發展的根本,那么商業模式就是其生存的土壤。擁有了過硬的產品,如何讓產品在相對優越的商業環境下蓬勃生長,關于上述問題的探索,明陽智能一鉆營就是十年光景。
風電是一個技術、資金密集型的行業,面對著行業其他的競爭者,在風電產業布局上,明陽智能用價值鏈的眼光整合產業鏈,從供應、生產、資本資源方面對中國風電產業鏈進行了多重整合,構建了創新發展的企業生態系統,以創新的商業模式,改變自己在市場中的被動角色。
從華北到西北,從東北到華東,貼近市場、貼近客戶的集團產業布局將研發、整機部件制造、工程服務緊緊連接在一起,資源配置方、資源開發商、整機制造商三方利益共享價值共贏,低成本投資模式更是受到風資源富集地區政府招商引資的追捧,一時間風資源訂單如雪花般紛至沓來。
經過風電第一輪快速增長,融資受限的問題將風電可持續發展推至風口浪尖。同樣是求新求變的明陽智能在2009年率先開創了中國風電融租賃的先河。2009年當年,明陽智能與建信金融租賃有限公司成功合作,以華能河北圍場風電場項目簽訂了中國風電融資租賃的第一單。隨后明陽智能與工銀租賃合作,簽訂了華能大理,內蒙古通遼,大唐吉林向陽風電場等項目。金融租賃的大獲全勝不僅使明陽智能在風電理性發展期再建新功,更是在下游核心客戶群中建立了頗高的行業威信。張傳衛常說,“時間雕琢了中國風電不屈的性格,客戶價值成就了明陽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在產品與市場雙贏的前提下,一個更大的融資平臺為明陽敞開了大門。
2010年,明陽智能成功完成了在美國紐交所主板上市,募資資金3.5億美元。從私募到公募,明陽智能圍繞產業發展募集資金超過40億元人民幣,為新產品研發、從單一風機產品服務提供商向風電場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轉變奠定了堅實的資金基礎。
砥礪前行 造就戰略轉型的“明陽模式”
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明陽智能的能動力一如既往地超前、超常、超快。由賣產品向賣電站轉變,由整機提供商向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明陽模式”又一次在發展檔口進行了戰略性的調整,并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轉型,有來自于企業發展的內在需求,更是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的快速應對。2010年,這個被行業戲稱的寒冬,時至今日余波猶存。
風電行業洗牌提前到來,行業發展態勢的變化必然要求明陽智能走差異化的競爭之道。風電產業鏈價值方式已發生變化,利潤從整機部件中擠壓并轉嫁到工程運營和投資環節。而在客戶端,下游開發資本金短缺,市場訂單釋放迅速下滑。這種現象在2010至2011年成為行業發展瓶頸。
但這次行業危機卻是明陽智能產業二次變革的發展契機———轉變商業模式,明陽智能在行業內率先提出從以產品為導向轉變為以客戶需求和價值為導向,提供風能運用與開發的整體解決方案。
隨即,EPC風電場整體解決方案、融資租賃商業模式創新、向下游延伸產業鏈等模式創新手段悉數登場,三大舉措的成功運用讓明陽智能在“寒冬期”依然身富活力。
EPC風電場整體解決方案使明陽智能單一產品價值延伸至產品、工程、服務價值層面,在分擔部分風機成本的同時,降低業主的綜合成本,使客戶價值最大化,進一步提升明陽智能的競爭力,使其從裝備供應商轉變為項目集成商。
2011年,風電制造業競爭日趨激烈,明陽智能為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在市場競爭中長期生存,制定了優勢互補,延伸上下游鏈條發展即風機制造與風電場開發相結合的企業發展戰略,與各地具有風資源及地方資源的當地合作伙伴共同組建項目公司開發風電場,作為公司規劃的風機銷售新的增長模式,既拓寬了風機銷售渠道,也實現了公司從賣產品向賣電站的產業升級。
由單一的產品銷售向以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及服務提供為導向,產業鏈長度向下游不斷延伸,價值增長點逐步凸顯。
基于對產品核心技術的深刻理解,明陽智能以“并行開發、同步工程”,在構建外部利益相關者創新商業模式的同時,平行強化內部市場、營銷、商務、工程四大功能模塊,按照需求研究、需求引導、需求解決方案、需求有效管控原則,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定制化風電場整體解決方案。
2014年,明陽智能完成了大數據平臺與風場在線監控系統,將控制策略與互聯網技術、大數據、云存儲前沿技術融合,進行風電場優化、定制化設計、資源評估、智能風場管理,推進無人值守智慧風電場建設。
繼往開來 向清潔能源系統提供商持續邁進
放眼海上,5兆瓦至10兆瓦全球最大、技術最先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抗臺風型大型海上風電機組在明陽智能相繼下線,其中5.5兆瓦和7兆瓦大風機已商業投放市場,交付裝機。
1500多臺明陽智能風機在臺風區域最長歷時8年安全運行,先后經歷了30余場不同等級的臺風,最大臺風等級已達18級。
如今,明陽智能正憑借世界單機容量最大海上抗臺風型風電機組,通過大規模海上風電開發,在廣東帶動海上風機裝備制造、核心部件制造、海工裝備制造等全產業鏈,正全力打造千億級的風電高端裝備產業集群,推進廣東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實施。
眾所周知,廣東有著4000多公里的海岸線,海上風資源十分豐富。在構建世界級高端裝備產業大集群上,廣東規劃總裝機容量6685萬千瓦,未來五年計劃開發3000萬千瓦,可帶動形成過萬億高技術含量、全球領先的世界級高端裝備產業集群。
海上風電的開發具有規模大、產業鏈長、輻射牽引作用巨大等特點,將形成上下游近百個高度一體化的產業集群,從而形成集海上風電研發實驗、高端制造、運營服務、高端裝備出口等為一體的新經濟增長極,為廣東創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提供強有力支撐。
此外,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核心技術被明陽智能悉數收入囊中,超級緊湊型海上風機、全球第三代碲化鎘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鋁離子儲能電池技術……一個巨大的清潔能源王國將在高端技術培育與商業模式高效匹配下煥發出別樣生機。
“新能源服務新時代,貢獻新時代,要讓新能源成為全民共享。”張傳衛認為,新能源只有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全社會的必需品,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實現能源革命。當明陽智能走上A股平臺,智慧能源普惠全球的“明陽夢”已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