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晚間,明陽智能(601615.SH)發布2019年年度報告,營業收入104.93億元,同比增長52.0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13億元,同比增長67.28%。年報顯示:2019年,公司新增中標項目容量11.1GW,同比增長129%;其中陸上風電約6.9GW,占比約為62%,海上風電項目4.2GW,占比約為38%;新增訂單中單機功率3.0MW及以上機組訂單合計達96%,真正實現了“大機組”戰略引領。
(一)風機大型化戰略取得成效,當年新增中標與在手訂單規模快速增長
2019年,公司新增中標項目容量11.1GW,同比增長129%;其中陸上風電約6.9GW,占比約為62%,海上風電項目4.2GW,占比約為38%;新增訂單中單機功率3.0MW及以上機組訂單合計達96%,真正實現了“大機組”戰略引領。公司市場銷售強勁,中標項目儲備量較大,對未來的收入利潤實現提供了足夠的保障。截至2019年底,公司在手訂單達15.75GW,其中,陸上風機占比為63%,海上風機占比37%;在手訂單中,3MW及以上機組容量占比高達92%。2019年4月,公司收獲全球最大單一海上風電項目,容量達1,403MW,總中標金額85.87億元。
(二)深耕風機研發領域,技術優勢穩定毛利率波動,護航公司成功穿越低價訂單周期
2019年,公司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半直驅抗臺風型8-10MW風機研發取得重大進展;同時,公司在國內最大的5.0MW陸地平價機型也宣告研發成功。公司的海上大功率機組產品MySE8.3-180機型,首次采用了中壓電氣系統設計,電氣效率更高;發電機絕緣采用H級設計,有效解決了容量大型化電纜眾多、無法安裝布置、可靠性及成本高等問題;齒輪箱首次采用了更多行星輪的結構設計、解決了機組大容量化功率輸入高承載難題;同時,應用航空領域的柔性銷軸技術,行星輪均載系數遠高于行業標準,使得齒輪間隙載荷分配增加均勻;葉片方面更是首次采用了公司自主研發的全球最長180米抗臺風型、輕量化純玻纖葉片和碳玻混編葉片雙方案設計,解決了大容量化機組載荷和葉片成本問題,以及同平臺化機組大容量開發的難題;在防腐散熱方面,采用機艙全密封的空空冷卻散熱系統,主機內部鹽霧實測遠高于行業標準要求;在吊裝方面,公司同步開發了適應于海上大容量機組吊裝的單葉片吊裝方案,有效解決了大葉輪機組的吊裝問題。綜合而言,公司8-10MW海上風電機組的研發取得重大進展,為后續公司進一步推進10MW漂浮式風電機組和12-15MW海上大機組的研發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基于公司已形成的技術優勢,公司2019年風機制造板塊實現收入92.38億元,同比增長51.22%;實現毛利率19.22%,同比下降1.70個百分點,但仍持續好于市場平均水平。公司依靠技術優勢護航成功穿越了低價訂單周期。
(三)持續打造海上風電整體能力和核心優勢
公司MySE系列海上風電機組具有成本低、發電量高、穩定性高的特性。在2018年5月~2019年6月福建三峽興化灣示范風電場的第一個自然年運行對比中,公司安裝的MySE5.5MW風機一年內實現發電小時數4378小時,單臺風機年發電量1204萬千瓦時,各項性能均位居全場領先水平。公司近十年來致力于對廣東和福建等沿海近千臺風機進行鹽霧腐蝕和防腐方面的研究,通過對主機防腐涂層方案和塔架及基礎防腐涂層方案等的測試研究和實踐驗證,積累了豐富的海上風電機組防腐蝕技術方案和經驗。這些寶貴經驗也成功地應用到了MySE系列海上風電機組的設計和生產制造中。MySE系列海上風電機組在機組吊裝、調試及滿發運行等關鍵過程中充分體現了施工周期短、效率高、發電量高的特點。在2019年,廣東粵電湛江外羅海上風電項目36臺MySE5.5MW機組全部完成吊裝并成功并網發電。作為國家示范工程和廣東省首個5MW級以上大兆瓦海上風電項目,外羅項目的成功并網發電再一次展示了公司海上風機技術的先進性和可靠性。
(四)風電場運營“滾動開發”戰略順利實施,開創風電場輕資產運營新模式
2019年,公司風電場運營業務穩健發展。通過對在手風資源的“滾動開發”,公司實現了“風機設備銷售”、“風資源溢價”和“EPC價值”等多重價值量的兌現。目前公司在運營風電場遍布全國各個區域,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成熟業務形態。
截至2019年底,公司已投資的新能源電站已并網裝機容量達到74.11萬千瓦,在建裝機容量約99.45萬千瓦。2019年共實現發電收入75419.13萬元。報告期內,公司實現了大唐恭城、大柴旦等數個成熟風電項目的轉讓,實現了合理的溢價,且大幅縮短了資金回收期,體現了公司“滾動開發”戰略明確的價值實現路徑。
(五)持續推進資本創新戰略,為戰略轉型提供資金保障
報告期內,公司持續推進資本創新戰略,積極推動資本運營業務實質性發展。2019年,公司完成了IPO之后首單可轉債的成功發行,保障了公司戰略轉型的部分資本金需求。同時,公司也積極對接社會資本、創新融資模式,努力將資本運營板塊培育成未來為公司貢獻業績的新業務模塊。
(一)風機大型化戰略取得成效,當年新增中標與在手訂單規模快速增長
2019年,公司新增中標項目容量11.1GW,同比增長129%;其中陸上風電約6.9GW,占比約為62%,海上風電項目4.2GW,占比約為38%;新增訂單中單機功率3.0MW及以上機組訂單合計達96%,真正實現了“大機組”戰略引領。公司市場銷售強勁,中標項目儲備量較大,對未來的收入利潤實現提供了足夠的保障。截至2019年底,公司在手訂單達15.75GW,其中,陸上風機占比為63%,海上風機占比37%;在手訂單中,3MW及以上機組容量占比高達92%。2019年4月,公司收獲全球最大單一海上風電項目,容量達1,403MW,總中標金額85.87億元。
(二)深耕風機研發領域,技術優勢穩定毛利率波動,護航公司成功穿越低價訂單周期
2019年,公司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半直驅抗臺風型8-10MW風機研發取得重大進展;同時,公司在國內最大的5.0MW陸地平價機型也宣告研發成功。公司的海上大功率機組產品MySE8.3-180機型,首次采用了中壓電氣系統設計,電氣效率更高;發電機絕緣采用H級設計,有效解決了容量大型化電纜眾多、無法安裝布置、可靠性及成本高等問題;齒輪箱首次采用了更多行星輪的結構設計、解決了機組大容量化功率輸入高承載難題;同時,應用航空領域的柔性銷軸技術,行星輪均載系數遠高于行業標準,使得齒輪間隙載荷分配增加均勻;葉片方面更是首次采用了公司自主研發的全球最長180米抗臺風型、輕量化純玻纖葉片和碳玻混編葉片雙方案設計,解決了大容量化機組載荷和葉片成本問題,以及同平臺化機組大容量開發的難題;在防腐散熱方面,采用機艙全密封的空空冷卻散熱系統,主機內部鹽霧實測遠高于行業標準要求;在吊裝方面,公司同步開發了適應于海上大容量機組吊裝的單葉片吊裝方案,有效解決了大葉輪機組的吊裝問題。綜合而言,公司8-10MW海上風電機組的研發取得重大進展,為后續公司進一步推進10MW漂浮式風電機組和12-15MW海上大機組的研發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基于公司已形成的技術優勢,公司2019年風機制造板塊實現收入92.38億元,同比增長51.22%;實現毛利率19.22%,同比下降1.70個百分點,但仍持續好于市場平均水平。公司依靠技術優勢護航成功穿越了低價訂單周期。
(三)持續打造海上風電整體能力和核心優勢
公司MySE系列海上風電機組具有成本低、發電量高、穩定性高的特性。在2018年5月~2019年6月福建三峽興化灣示范風電場的第一個自然年運行對比中,公司安裝的MySE5.5MW風機一年內實現發電小時數4378小時,單臺風機年發電量1204萬千瓦時,各項性能均位居全場領先水平。公司近十年來致力于對廣東和福建等沿海近千臺風機進行鹽霧腐蝕和防腐方面的研究,通過對主機防腐涂層方案和塔架及基礎防腐涂層方案等的測試研究和實踐驗證,積累了豐富的海上風電機組防腐蝕技術方案和經驗。這些寶貴經驗也成功地應用到了MySE系列海上風電機組的設計和生產制造中。MySE系列海上風電機組在機組吊裝、調試及滿發運行等關鍵過程中充分體現了施工周期短、效率高、發電量高的特點。在2019年,廣東粵電湛江外羅海上風電項目36臺MySE5.5MW機組全部完成吊裝并成功并網發電。作為國家示范工程和廣東省首個5MW級以上大兆瓦海上風電項目,外羅項目的成功并網發電再一次展示了公司海上風機技術的先進性和可靠性。
(四)風電場運營“滾動開發”戰略順利實施,開創風電場輕資產運營新模式
2019年,公司風電場運營業務穩健發展。通過對在手風資源的“滾動開發”,公司實現了“風機設備銷售”、“風資源溢價”和“EPC價值”等多重價值量的兌現。目前公司在運營風電場遍布全國各個區域,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成熟業務形態。
截至2019年底,公司已投資的新能源電站已并網裝機容量達到74.11萬千瓦,在建裝機容量約99.45萬千瓦。2019年共實現發電收入75419.13萬元。報告期內,公司實現了大唐恭城、大柴旦等數個成熟風電項目的轉讓,實現了合理的溢價,且大幅縮短了資金回收期,體現了公司“滾動開發”戰略明確的價值實現路徑。
(五)持續推進資本創新戰略,為戰略轉型提供資金保障
報告期內,公司持續推進資本創新戰略,積極推動資本運營業務實質性發展。2019年,公司完成了IPO之后首單可轉債的成功發行,保障了公司戰略轉型的部分資本金需求。同時,公司也積極對接社會資本、創新融資模式,努力將資本運營板塊培育成未來為公司貢獻業績的新業務模塊。